解读主城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期)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5
手机版

  重庆日报全媒体 申晓佳

  主城新区是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十四五”期间,主城新区要围绕扩容提品质,统筹规划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外溢,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构建“四个同城化先行区、四个支点城市、四个桥头堡城市”的发展格局。

  9月17日,重庆日报全媒体推出主城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第五期,解读璧山区、铜梁区“十四五”规划纲要。

  璧山区

  加快同城化步伐 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

  “十四五”期间,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璧山将牢固树立一体化理念,紧扣主城都市区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迎客厅”引领、集聚、创新、示范等多样化功能,全力打造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航空门户枢纽和“双碳”社会先导区,力争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的发展态势,在以一域服务全局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着力在互联互通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聚焦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统筹推进“四铁融合”发展,构建“1机场3轨道3城际4高铁4快线8高速”多式多向交通网络,推动形成东融西进、北连南合的现代交通体系。

  配合做好重庆新机场建设。配合推进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建设,同步规划建设璧山高铁北站;提速市域快线璧山至铜梁线建设。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铁路枢纽西环线早日开建,打通璧山连接中欧班列(成渝)和长江货运港的通道。

  着力在兴业兴城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打造产业升级试验场。抓住“新基建”契机,依托城市环境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测试场景,推动5G、人工智能、天基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迭代更新。

  构筑高质量开放平台。以中意创新产业园、中新合作智慧区为纽带,加强与欧洲、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推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建立民营企业大数据增信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秉承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愿景,推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大链条”有机耦合,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友好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品牌标准诞生地和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在共建共享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城。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服务体系,让中青年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在璧山扎根创业就业。

  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推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解决小区居民“急忧盼”问题。同步试点推行“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党建引领、乡风治理”。

  扎实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聚焦试验任务,深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打造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基地,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间良性循环。

  着力在宜居宜游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依托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推行TOD城市综合开发,改造升级老城区商业步行街,营造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以茅莱山良好的自然风光元素为基底,规划建设茅莱山都市田园生态公园,联合创建国家5A级都市田园风景区。

  聚焦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围绕培育“田园+康养+旅游+旅居”新业态,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生态区,打造康养旅游旅居目的地。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监测认证、品牌营销、利益联结等“五大系统”有机耦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联动开发田园乡居产品,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供给多元化、产业融合化,打造“大美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铜梁区

  深化城乡融合改革 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十四五”时期,铜梁将乘新一轮改革试验东风,着力深化城乡融合改革,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大关

  “十四五”时期,铜梁区的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经济结构更趋优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1.95:1。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国际大都市后花园初步建成。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开展乡村振兴

  加快建成“双五十”城市。高质量打造科创新城,高标准建设淮远新区,加快构建“两高两普一城际两轨道”铁路网和“一环七射两联线”高速公路网,进一步提升区位交通优势。

  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北部加快发展农文旅融合小城镇,打造“涪江山居图”。南部培育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小城镇。西部规划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小城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人才发展环境,实施乡村文化“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融合发展“血脉”,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以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安居示范片、淮远示范片等为重点,推动创新性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以西郊示范片、安居示范片、淮远示范片为项目载体

  西郊示范片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覆盖巴川等5个镇街24个村社,以60公里“绿道”串起34个产业基地,打造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的现代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典范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铜梁农村风貌(西郊全景)

  安居示范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安居镇象山村、杨乐村等7个村。重点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旅游+农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淮远示范片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含东城等5个镇街25个村。规划1个大环线、N个产业小环线的“1+N”路网,加快实施千年良田工程,推进宜机化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上一篇:甘肃,亚洲十大旅游胜地排名第一,第一次来的你,需要这份攻略
下一篇:洋葱快评丨旅游年票促旅游,可以再多一些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