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塔克—伍德命题”的破解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
“塔克—伍德命题”的破解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
葛宇宁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形成了一股研究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热潮,人们对马克思是否有独特的正义理论以及马克思有无对资本主义进行正义批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这场争论中,大致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派以塔克和伍德为代表,坚持认为马克思是反正义的,也没有采取过正义的立场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合其生产方式的,是正义的,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塔克—伍德命题”;而另一派以柯亨、胡萨米等为代表,对此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马克思不但有自己的正义理论,而且正义问题在马克思理论中是一个核心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一定的伦理立场,他谴责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
虽然,这场争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已经没有先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是自从本世纪初,该争论被引介到中国以来,在中国便引起了“连锁式反应”,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天我们不能再抱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睡大觉”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伦理上也申明自己的伦理立场。人们也许会因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相信它,但未必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而热爱它。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在历经苏东巨变后,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很多人所坚守,马克思也多次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超越世纪的伟人,更多地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代表着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要求。自由和正义是人类的内在追求,而共产主义就代表着自由和正义,代表着人类的崇高和对自我的信任,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要让人去成为人的事业。
在马克思正义理论问题上,我们相信诺曼·杰拉斯的一段话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在这一领域继续宣传原来的自相矛盾和困惑,而必须公开地对他们自己的伦理立场负起责任,详细说明,捍卫并完善它们。一种经过详尽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义观根本不会是早熟的。”另外,我们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对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进行探究,从而服务于当前的实践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目前所进行的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甚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都告诉我们正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破解“塔克—伍德命题”的干扰,重申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一、“塔克—伍德命题”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所谓“塔克—伍德命题”是指罗伯特·塔克和艾伦·伍德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马克思本人的正义观提出的一种观点。由于两人提出这种观点比较早,也比较明确,有人就把这种观点称之为“塔克—伍德命题”。该命题的大致内容是:马克思是反正义论者,他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的正义性,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是正义的,它的分配方式是符合它的生产方式的。虽然在具体表述上,两人有一些具体的差异,但是大致观点却是相同的,都否定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采取过正义的批判。
塔克的观点出现得最早,他在1961年出版的《马克思思想中的哲学与神话》一书中已经持有这一观点。在196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一书中,更是明确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不是基于反对公平,他们没有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想象成公平王国。”“马克思是社会公平宣扬者这一通常形象是假象,主张分配公平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道德问题的那些人是错误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塔克的这一有悖于我们通常思维的观点很快就得到了伍德的呼应。伍德在1972年发表的《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一文也明确提出:“一旦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有关资本主义之不正义的详细描述时,我们便会立刻发现,在他们的著作里,不仅根本没有打算论证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甚至没有明确声称资本主义是不正义或不平等的,或资本主义侵犯了任何人的权利。”由于齐雅德·胡萨米对该文进行了系统批判,伍德在1979年发表了《马克思论权利和正义:对胡萨米的回复》一文,对自己的这一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和说明。
“塔克—伍德命题”一经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就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几十年的争论,至今余音不断。这一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或者换句话说,马克思有无对资本主义采取正义的批判。
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双方都借助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本人的许多经典文本进行立论,这就使得问题的解决十分棘手。真正的马克思,历史原象中的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正义理论?他在伦理问题上采取何种立场?这些都需要回到马克思,回到文本本身。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文本本身后,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确实复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充满着辩证的目光,如果缺乏一种辩证法的立场,只抓住马克思的只言片语,我们无疑会陷入马克思所设置的“迷宫”之中。
马克思确实在一些地方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赞扬。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资本本身,都是一种伟大的文明,把人类带入了现代社会之中。现代社会的出现是人类解放史的一大步,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下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实现人的独立和自由,虽然这种独立和自由是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下的,但比起先前的社会形态进步无疑是很大的。从物质财富的创造来看,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物质财富的积累都起了了不起的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热情地赞扬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身的某些肯定,并不表示马克思就完全认同资本主义是正义的,试想如果果真如此,马克思还需要去终结资本主义吗?还需要不遗余力地去论证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吗?通过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本身,尤其是《资本论》本身,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从多方面多角度谴责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正义的“审判”。由于“塔克—伍德命题”本身主要是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某些“观点”立论的,因此笔者以下也主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四个方面的正义批判来“澄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正义批判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14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里,它是从封建生产关系中逐渐“脱胎”出来的。但其后,它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到了15世纪末期,就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势。“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速度,无论如何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社会化生产,不惜利用暴力手段和各种肮脏方式展开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使各类生产者和其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变成一无所有的人。
这种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的。一种途径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把农民赶出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这种资本原始积累方式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被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随着地理的大发现,欧洲市场扩大了对羊毛的需求。扩大毛纺业的生产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就成为头等大事,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为此,资产阶级不惜与封建贵族进行联合,把大片原属于农民的土地“圈占”起来,改作牧场进行养羊。失地农民则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浪者。这远还没有结束。为了把这些一无所有的流浪者赶进资本家的“血汗工厂”做工,资产阶级还借助国家政权,通过国王颁布禁止流浪的残酷法令,把一批又一批不愿意走进资本家“血汗工厂”的“流浪者”送上了断头台,从而迫使他们屈服。据马克思的《资本论》记载:“15世纪末和整个16世纪,整个西欧都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现在的工人阶级的祖先,当初曾因被迫转化为流浪者和需要救济的贫民而受到惩罚。”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途径是用暴力手段疯狂地掠夺货币财富。这种途径的主要表现就是殖民掠夺。通过殖民侵略,对占领地居民进行疯狂的掠夺,瞬间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西方殖民侵略者一方面通过直接屠杀殖民地居民抢劫大量的金银财宝,另一方面通过奴隶贸易,把黑人变成奴隶进行买卖等来赚取大量财富。“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1783年到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利物浦一地就贩运了33万黑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达1亿多。”
通过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马克思愤慨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见,资本主义在它的“出生证”上就“烙”下了非正义的“记号”,它是靠吮吸本国农民及无产阶级的“血液”和殖民地人民的“骨髓”出生和成长的,它的幼年时期就充满着血腥的暴力,“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可以说,资本的起源史,资本的产生和壮大史,就是在“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可见,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评价上,好不“吝啬”自己所拥有的“诅咒式语言”,“肮脏”、“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最可恶”等一系列“词语”,足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表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它完全违背了人类正义的要求,而且毫无底线。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正义批判
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生产的起点。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在任何社会下,人类都要从事生产,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来。就生产本身来看,似乎不涉及到正义问题。然而马克思却敏锐地发现,虽然任何社会都要从事生产,这是从生产存在的必要性来说的,但是任何社会的生产在社会伦理上都涉及到一个正义与否的问题,资本主义的生产就具有严重的非正义性。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在根本上是非正义的。人类从事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需要,是需要决定着生产;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生产并不从属于需要,而是从属于资本,从属于剩余价值的创造。也即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不是由需要决定的,而是由是否能够实现资本的增殖,是否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可以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交换成为生产目的,只有能够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才呈现价值。
在这种生产下,工人的需要更被排斥在外。工人工资的提高始终都是在一个极其有限的限度之内,也即在不影响资本积累,反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积累的限度内。马克思对此曾有明确的分析:“在一种不是物质财富为工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相反是工人为现有价值的增殖需要而存在的生产方式,事情也不可能是别的样子。”
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这种正义批判,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能在自身生产的可能范围之内满足人们的需要”,“资本主义的直接目的不是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是利润而不是对需要的满足,决定着生产什么商品,生产多少商品,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
这种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还不全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正义的讨伐”是多方面的,生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除前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的批判,也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批判外,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正义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看法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这也是“塔克—伍德命题”形成的基础。他们很多人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事实描述,看成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价值肯定,因此误解了马克思。由此,笔者拟在此处对那些支持“塔克—伍德命题”的一些看似“强有力”的证据进行“澄清”。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分配结构对生产结构的依赖性。在他们看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配结构不具有独立性,它的合法性只能由它的生产结构的合法性来揭示,如果它适合了当时的生产结构,它就是正义的、合理的,而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合于它的生产方式的,与生产方式是相匹配的。他们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作为证据:“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结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是生产决定分配,这没错。但是由前述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具有非正义性,它从属于剩余价值的创造,从属于资本增殖,而不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在分配上也不可能是正义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的。因此,我们无法依据资本主义生产的正义性来论证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即使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是依据资本主义的生产结构产生的,是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另外,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分配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对生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分配的标准和分配的目的本身也可以进行独立的正义评价。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标准是“按资分配”, 资本家凭借资本,大量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攫取社会财富。资本通过占有劳动、控制劳动来实现自身的增殖。这本身也是非正义的。
其次,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交易正当性”的论述。在塔克和伍德看来,马克思如下一段话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持肯定性的证据。这段话来自《资本论》:“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发挥作用或者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
马克思这段话明显是在模仿资本主义辩护士的语气,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辩护士的一种“调侃”。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同样说过,一旦离开流通领域,“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交易市场呈现的所谓公平只是一部“闹剧”,它遮挡了幕后真实的本质。真正的资本主义交易并无公平可言,即使依据资本主义本身的法权而言也是如此。首先,这种交易是被迫的,资本主义通过原始积累把工人阶级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了任何生产资料,工人要想存活下去,就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以“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其次,这种交易并不是真正的“等价交换”,工人并没有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工人和资本家的交易不是如表面上所呈现的一个行为,而是两个行为。第一个行为是工人拿自己的劳动力和资本进行交换,获取一定的生活资料;第二个行为是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占有和使用,通过这种占有和使用,资本家获得了更大的价值,实现了资本的增殖,这个增殖部分就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如果我们观看整个交易行为就会发现如马克思所说:“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8]202。
最后,一些学者还通过引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产品归属的一段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是归他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的产品归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归他所有一样。”应该说这段话的引用完全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在这句话之前的一句话的开头是“从资本家的观点看来”,它连接着常常被引用的这句话,所以这句话是资本家的观点,而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意思是在资本家看来是这么一回事。该句话的注释也说明了这一点,它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一些代言人的观点的概括。
由此可见,“塔克—伍德”命题的基本证据是立不住脚的,多是对马克思的误解。马克思非但没有从分配的视角肯定资本主义的正义性,反而对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展开了“正义的讨伐”,在马克思看来:工人们“‘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会罢休。”
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正义批判
通观资本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家和奴隶主、封建主都不一样,奴隶主和封建主往往生前奢侈无度,死后也要带走所有能够带走的东西,以供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各种古墓的考古发掘无疑就证明了这一点。而资本家却表现出一定的“节约精神”,他们不是把剩余价值,也就是剥削所得到的东西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藏起来,而是将剩余价值的一大部分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去,转化为资本。也就说他们注重资本的积累,注重财富的积累和成长。
那么这种资产阶级或说资本主义财富积累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资本家把本该属于自己享受的东西暂时放弃了享受,在“节约精神”的指导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吗?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发现:“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正是依靠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将其中的一部分不断地作为追加资本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从而使资本的总额和再生产的规模得以扩大。另外,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借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越是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就越能够有更多的追加资本去扩大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就是工人所遭受的剥削不断加深的过程。
马克思通过分析发现,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本质来看,这种资本的积累或说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其实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而对于广大无产阶级来说却是贫困的积累,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绝对规律。他说:“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也具有非正义性,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逐渐膨胀,另一方面却是工人的贫困逐渐积累起来。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但没有给创造这些财富的人带来富足和幸福,反而带来的是压迫和剥削的加重,新积累的财富会转化为新的资本,重新占有工人的劳动,“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财富的积累只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异化”史,具有严重的非正义属性。
结 语
当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远不止于原始积累、生产、分配、财富积累这些经济方面,马克思还曾揭露过资本主义民主、法制、人权、自由等的虚伪性和局限性。但是,如前所述,“塔克—伍德命题”主要是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尤其是分配方式方面某些“观点”来论证的,所以我们的分析也止于此。其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主要是从经济制度入手的,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心血就是《资本论》。通过《资本论》,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的发家史,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从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分配、财富积累等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完全可以驳倒“塔克—伍德命题”,“澄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真实看法,那就是:资本主义具有非正义性,资本主义的进步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由它所代替的封建主义而言的,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更不是人类正义事业的完成。
[作者简介]:葛宇宁(1980—),男,河南柘城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刊登在《甘肃理论学刊》2015年第5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甘肃理论学刊》杂志,微信号gsllxk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甘肃理论学刊》杂志原创文章
上一篇:有没有关于男主是偏执病娇的小说推荐?或者是姐弟恋的。最近很迷这种设定,最好有文案
下一篇:赤裸人性超恶?十大印度犯罪神片!暴力刺激惊心动魄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