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振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

  今年4月召开的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加强对困难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帮扶,全力维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基本权益,强化基础保障,加快形成有机衔接、治理有效、保障到位的管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建起了更加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近年来,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引领,抓好法治教育,持续开展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青少年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呵护着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做未成年人

  学法守法的“领路人”

  青少年是全民普法的“关键群体”,在青少年思想引领中,法治宣传教育处于“底线教育”的基础地位,做好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推进青少年学法守法的有效手段。

  维护青少年根本权益,是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各级团组织凝聚人心、助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几年,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委政法委、青海省司法厅、青海省法学会等10家单位在省州县三级组织开展“青春与法同行”和“法律大讲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动形成完备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2019年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模拟法庭大赛74场次,征集舞台剧32部、漫画606幅、征文857篇,开展巡回展演,加强青少年自我宣传教育,受教育青少年达10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青海省广电局全年共播出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报道1066条,公益广告2353万条次,少儿栏目756期。果洛藏族自治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利用“两微一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丰富法律学习内容,黄南藏族自治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海北藏族自治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组建青少年普法宣传队伍,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答疑解惑等加强教育。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19家成员单位结合青海省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青海省委宣传部广泛开展新时代公民“四德”教育,评选表彰2016-2018年度省级文明校园54个,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59所,向青海全省中小学免费赠送《青海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漫画图册》3万本。青海省教育厅建立青海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增配党建思政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省关工委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理创新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铸牢爱国精神。海东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广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项项具体的举措,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温暖,进一步提高了青海省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做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的“有心人”

  良好的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民族繁荣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基础,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学习、社会、网络环境成为关键节点。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近年来,教育厅、青海省妇联等部门充分发挥家长、家长委员会作用,围绕加强监护人履行监护、抚养、保护等责任落实,强化家庭教育,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成为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公安厅、教育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紧盯食品、校车、实验室等关键环节,排除风险隐患,落实监管责任,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控和防事故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防止和杜绝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事件发生,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校园学习环境。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旅厅等部门强化对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娱乐场馆等场所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西宁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未成年人成长驿站”在全市社区的全覆盖。

  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团省委)以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创业扶助为重点,以希望工程、千校万岗等工作项目为依托,落实资金1998万元,建设希望小学8所,资助贫困学生5906名。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活动,完成我省第一期3个试点县市的6个示范社区(村)创建总结工作。广泛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打通利益诉求渠道,向青海省“两会”提交的“关于促进青海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建议”被列为青海省人大重点督办内容。

  做未成年人

  权益保障的“贴心人”

  今年这个寒假因为疫情变得特殊而漫长,长时间共处一室,亲子之间的矛盾难免也会被激化。疫情期间,11岁的韩佳佳拨通了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求助,西宁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李甲老师热情地接听了她的求助,并给予了她耐心有效的沟通鼓励。

  近年来,青少年法律与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青海省不断加强关爱阵地建设,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防止青少年脱离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出现不良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青海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作为共青团的依托专业力量、协同职能部门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咨询、维权服务。目前青海全省建立省级及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6个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其中省级12355服务台有法律专家34名,心理咨询专家23名,教育类专家11名,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和个案援助等服务。海西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海南藏族自治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落实经费,构建组织网络、教育网络、维权网络+新媒体的“三网+e”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是增强未成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力武器和根本保障。青海省公检法司等部门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加强机制建设,明确机构或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用司法之手保护好未成年人。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拓展法律服务范围,壮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公益律师队伍。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帮扶和维权工作,认真落实贫困和留守未成年人的发展权和受教育权,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成年人就医、就学、救助等各项工作。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意义重大,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努力组织各成员单位、动员全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服务,让每个家庭不再有揪心的事,让每个孩子不再有忧心的事,全力保障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学习愉快、生活幸福,让青海全省各族青少年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

上一篇:原创梁朝伟的不可阻挡的故事:“闪电眼”到底爱谁?
下一篇:有3种寒性水果要少吃,小孩子吃了或会引发积食,家长们早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