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仪礼 | 12、16 or 18岁:何时致青春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6-19
手机版

  原标题:人生仪礼 | 12、16 or 18岁:何时致青春

  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对成人礼已不再陌生。一听到成人礼,大家立马会联想到十八岁的青年学生穿着正装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或者一群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集体欢聚,告别青春,庆祝成年。

  那么,十八岁告别青春的成人礼从何而来?其实,大家习以为常的成人仪式,是1990年由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共同构建起来的政治教育仪式,而真正的成人礼自古就有且在民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据田野调查可知,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

  · 正 · 文 · 来 · 啦 ·

  

  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着儿童十二岁开锁习俗,孩子出生以后,多数家长为保孩子健康成长,会给孩子戴长命锁,或认神灵或友人为干父母,至十二岁开锁,象征着成人。在安徽淮安,男孩子自小开始留发,十二岁时,择吉由一位满福之人剃掉小辫子,象征着男孩从此摆脱神灵控制,成为俗世中人。而江苏吴县胜浦乡旧俗,女子十三虚岁时于农历七月初七蓄头发,俗称“留头发”。由女性长辈为女孩修面绞汗毛,将原来梳的长辫解开,改梳成成年妇女的“鬅鬅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衣衫、束襡裙、着绣花鞋。从此结束少女生活,参加成人的劳动,也可应聘结婚。

  

  十二岁女孩开锁礼(河北衡水)

  据史料记载,“做十六岁”至少在明清时期已遍及城乡。清乾隆十九年(1754)《福州府志》载:“近世于冠礼鲜能行者,郡中惟一二礼法之家偶一举行。民间则男女年十六延巫设醮,告成人于神,谓之‘做出幼’,是失礼愈远也。”在台南地区,“富厚之家,子女年达十六岁者,糊一纸亭,祀织女,刑牲设醴,以祝成人,亲友贺之。入夜,妇女陈花果于庭,祀双星,犹古之乞巧也”(连横《台湾通史》)。在福建惠安,“做十六岁”要祭拜两次,其中第一次祭拜有主家上香祭拜、全家祭拜请神、孩子父母祭拜王母;第二次祭拜是上呈、祭拜访夫人、焚烧王母亭、切生日蛋糕、唱生日歌,然后送神、宴客。

  

  做十六岁时祭拜的王母亭(福建泉州)

  缘何十二岁、十六岁为特殊的生命临界点呢?

  先来看十二岁。杜佑《通典》载“按礼、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周文王十二岁加冠,成王十五岁而冠;西汉惠帝年十二加冠,武帝为太子时年十六行冠礼,昭帝年十八加元服,成帝年十七为太子时加冠,平帝年十四始加元服,东汉献帝年十四行冠。可见,十二岁基本是行冠礼的最低年龄。至宋代,礼学家遵从民间习俗,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加冠。明代延续前代,并力复古礼,皇太子加元服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万历皇帝即于十三岁行冠礼。庶人加冠稍迟,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清末以至民国,盛行早婚,受“先成人后结婚”观念影响,行冠礼年龄亦随之提早,《阳原县志》载,缙绅之家的男子盛行早婚,通常十三岁可娶妻,最迟不过十五岁。

  关于十二岁成人的解释,《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说,十二年“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民间则普遍认为,孩子十二岁之前魂魄不全,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容易受到惊吓或者不良外物的干扰。十二岁以后,已略懂人事,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且头脑开通,智慧开启,生命自此发生转折。

  

  过十二岁仪式上孩子感谢父母(山西临汾)

  十六岁在古代已是成丁的年龄,代表着可以参加劳动、缴纳赋税、承担徭役等。晋代时已明确规定“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隋炀帝时改为十八岁以上,唐代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则规定“十五岁以下为小,二十岁以下为中,其男二一为丁,六十为老。”宋代时又改为“诸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五岁以下为小,二十岁以下为中;其男丁年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直到明清两代基本统一为十六岁成丁,《明史?食货志二》中说“民始生,籍其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成丁而役,六十而免”,《清史稿·食货志一》则载:“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民国时期仍以十六岁为成丁,承担法律责任。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时体态特征、性器官发育基本成熟,进入生理成熟期。《黄帝内经》讲“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世界上其他国家,如英国1969年颁布的《家事法改革法案》将成年年龄降低到十八周岁,婚龄男女均为十六岁。

  

  准备焚烧贡金和金纸(福建泉州)

  如今,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十八周岁为成年年龄。为适应青年教育的需要,共青团系统所构建的十八岁成人教育仪式也逐渐深入人心。每年到了高考前百天或者五四青年节等特殊的日子,学校会组织高三学生集体举行成人仪式暨高考誓师大会,邀请家长参加,过成人门,读家长信,教导学生们热爱祖国,感恩父母,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报效国家。

  

  成人礼誓词

  对于学校成人仪式,论者臧否不一,但这样一种成人教育制度正在与民间传统相结合,学校体制教育下的成长和责任教育理念也下渗到民间,在山西临汾过十二岁,刚刚懂事的孩子们被教导要懂得感恩与责任。同时,民间传统有的正在被学校纳入教育体系,像广东省揭东区自2009年开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万竹园旅游风景区举办集体“出花园”活动。活动融合了当地的传统成人习俗和责任教育,内容包括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和歌舞表演,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种植纪念树活动以及共饮“花园宴”。

  礼与俗在青少年教育的平台上找到融合点,人们期望通过在特定年龄创设的特殊仪式,激发青年人的责任感,促进青年人的成长和成熟。

  

  这个时代,成人和成人礼再次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关键词。

  

  【人生仪礼】栏目责编:王惠云

  图文编辑:胡潇

  的公众号

  无

  空·

  责任编辑:

上一篇:你会给自家孩子过“成人礼”?为什么现代人都不重视了呢?
下一篇:【热点】高考之后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