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吉美——美女幼师“挖呀挖”爆火后被骂上热搜,更多惊人内幕曝光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19
手机版

  原标题:湖南吉美——美女幼师“挖呀挖”爆火后被骂上热搜,更多惊人内幕曝光

  虽然有人略嫌幼稚,认为这纯粹是大人们在强行“装嫩”。

  但无可否认,不少人在听到这首歌之后,脑海中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跟着“挖呀挖呀挖”。

  网友自行造梗、官方温馨融入、旋律朗朗上口……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这首《小小花园》开始呈现“病毒式”式的传播速度。

  与此同时,两位老师也经受着巨大的舆论考验。

  首先是桃子老师。

  在爆红后,她在家里又录了一版挖呀挖,但结果却大失所望。

  这一次她精心化了淡妆,态度也更加端正。

  却被无数网友指责“太过刻意”、“略显做作”,缺少了当初的味道。

  不甘心的桃子老师,又录了一个正脸视频。

  没想到竟被恶意攻击外貌。

  有说她长得丑的,也有说她显老的,更有甚者还嘲笑她不如黄老师漂亮。

  这些负面评价让桃子老师日夜难眠,一度让她在直播间崩溃大哭。

  然而,桃子老师的哭诉,并没有让谩骂之声停止。

  在很多人看来,她开直播就是为了抓住流量。

  那么“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就必须要接受外界各种不好的声音。

  在这哭哭啼啼,难免有些“既当又立”的味儿。

  相比于战战兢兢的桃子老师,黄老师很快就适应了爆红之后的生活。

  她熟练地在橱窗上架了几款商品,还开启了专属会员——成为会员必须交140元的入会费。

  紧接着,又连续开了几场直播。

  据相关数据显示:整个五一假期超过3315万人次看过她的直播间。

  直播间不仅人气爆棚,而且各种打赏不断。

  看着满屏的礼物,黄老师两眼放光,笑得合不拢嘴。

  激动之下,还把儿歌的歌词给改了:

  不怪黄老师如此兴奋,有专业人士评估,仅五一期间,她的几场直播收入很可能已经超过了百万。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一夜暴富”。

  很可惜,黄老师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多久。

  有网友爆料,黄老师并非一名老师,而是被包装出来的网红。

  “不然她怎能如此快速而准确的将流量变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争相“找茬”:

  有人说她的视频中从没有出现过小朋友;

  有人爆料她并没有教师资格证;

  还有人说她满脸透露着“心机”……

  当然,说的最多的,就是她逐利的行为会教坏小朋友。

  这些质疑与攻击,让黄老师委屈至极,泪洒直播间。

  之后她接受了媒体采访,做出了回应。

  她表示自己确实不是幼师,而是一家音乐机构的老师,以后也会更加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

  原以为事情就就此平息,没想到黄老师很快又陷入到了“侵权危机”。

  因为她靠着《小小花园》这首歌获得了打赏,赚到了钱。

  而这首歌并非她的原创,所以很可能被判定为商业侵权行为。

  只要原创作者提出异议,她就可能面临天价赔偿。

  处于舆论中心的黄老师,据说已经回家躲避网络舆论。

  到底是真的不堪其扰,回家躲清静?还是担心被扒出真相,直接塌房?

  有意思的是,目前某官媒已经删除了有关黄老师的视频,这是否预示着什么?尚不可知。

  其实看到这里,不免让人嘘唏感叹。

  互联网的世界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前一秒可能还万人追捧,下一秒就深陷泥沼。

  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结局。

  自黄老师麻烦缠身之后,桃子老师的评论区出现了诡异一幕:

  那些说她“丑”的人开始销声匿迹,反而多了很多赞美之声。

  网友们纷纷夸她比黄老师好,表情各方面比黄老师自然。

  我不知道桃子老师的内心感受如何?短短几天就尝遍了人情冷暖。

  但我想那些前后态度呈现巨大反差的网友,也并非真心赞美桃子老师。

  只是因为和黄老师相比,桃子老师显得更加“淡泊”。

  是的,她的“野心”并没有黄老师那么大,也没有如黄老师那般幸运,一夜之间挖出了“三室一厅”。

  但谁又能保证,桃子老师以后不会走上流量变现的道路?

  要知道,她目前也是开通了粉丝群和专属会员的。

  当然这是桃子老师的权力,她想赚钱无可厚非。

  毕竟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人,拥有一个如此便捷的致富途径,谁能不心动呢?

  只是桃子老师会不会如黄老师一般,遭到流量反噬,谁也说不准。

  不得不说,两位老师的爆红既充满了戏剧性,也呈现出巨大的割裂感——

  大众既追捧她们,又贬低她们,而且声量巨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还要从“挖呀挖”这首儿歌的社会价值说起。

  有人说,《小小花园》的爆火是资本主义的陷阱,精心打造一个网红收割流量;

  也有人说,这是当代价值观崩塌的结果,一段毫无营养的文化垃圾,竟然能让人一夜暴富。

  这对兢兢业业的打工人来说,多么不公平!

  更有人说,这场舆论狂欢是对青少年的荼毒,使他们对网红文化的追逐更加疯狂。

  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人性。

  “挖呀挖”之所以能爆火,主要还是让生活在重压之下的人,获得了一种沉浸式的短暂快感。

  相比较于 “二舅式”视频的不可复制性,“挖呀挖”显然更有亲和力。

  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改编……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不自觉地迎合舆论潮流。

  以此来获得一种短暂认同的满足感。

  但如果要说“挖呀挖”有什么营养?那必然是没有。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治愈大人们生活中的无聊与苦涩。

  但仅仅是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

  因为在“丧文化”横行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无力追求崇高的价值满足感。

  而更愿意沉迷于短暂快乐,以此来缓解现实的压力。

  所以如果就是图一乐呵,没必要追捧,也没必要贬低。

  到底是一戳就破的泡沫,还是坚不可摧的顽石?时间会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

上一篇:很多疾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可以活得更久,但怎么“饿”您得知道
下一篇:孩子性早熟,家长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