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依法严惩 在网暴治理中守护正义
原标题:依法严惩 在网暴治理中守护正义
进入6月中旬,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查分、填报志愿的时候了。而回顾过去的几年,围绕高考、高考志愿填报以及即将到来的暑期,各种社会新闻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涉及网络暴力的热点事件。为了打消更多考生及家长的顾虑,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让网络信息更加清朗,6月14日,夸克App升级智能选志愿、志愿表等高考信息服务功能,发布《2023高考志愿报告》,并联合主流媒体推出“暖芒计划2.0”高考助学公益活动,帮助乡村考生降低志愿信息的获取门槛,以解决学生们在选志愿时面临的实际问题。事实上,除了眼下的高考以及高考志愿填报之外,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停止治理和打击网暴。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暴力被写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提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为被网暴者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明确路径,也为清朗网络空间、守护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来源:新华社 遭遇网暴不再求助无门
数据显示,今年两会期间,一份针对全国3591名受访者进行的《有关网络暴力认知态度网络调查问卷》显示,有六成受访者经历过网络暴力,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治理网络暴力程度为紧急。
那么,如何界定网络暴力行为呢?《征求意见稿》给网暴划出了判定的范围: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
除此之外,《征求意见稿》还划定了几种网暴中的常见行为,例如散布谣言的网络诽谤行为、肆意谩骂攻击的网络侮辱行为、组织“人肉搜索”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实施拦截辱骂的线下滋扰行为、蹭炒热度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等。
更重要的是,《征求意见稿》同样明确了不被定义为网暴违法的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以及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违法犯罪。
这意味着《征求意见稿》在解决网络暴力行为难以判定的问题,让各类网暴行为应予以的处罚有了更详尽规定的同时,也对罪与非罪进行了严谨区分,减少了惩治网暴可能出现的“误伤”情况,为网暴治理工作定下了标尺。
与此同时,矫正“法不责众”也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重要特征。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这是《征求意见稿》开宗明义第一条,同时也是公众认为“法不责众”“求助无门”的重要原因。
《征求意见稿》给这种情况提供了解决办法——对网络侮辱、诽谤行为,被害人提起自诉,经审查认为有关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提起公诉;网暴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检察院可提起公益诉讼。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此次《征求意见稿》能通过,下一步受害者就可以要求立案或提起公诉,未来网暴“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应该会得到消除。
五类情况从重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并列举了五类应从重处罚的情况,其中包括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针对这五类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况,始终保持着监管态势,为网络空间治理筑起一道围栏。
在未成年方面,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近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也规定,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与此同时,涉及未成年人的网暴情况也是2023年“清朗”系列转向行动的治理重点。其中,“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要求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
在“水军”治理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严厉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行为涉嫌的相关犯罪。同时,“水军”治理更是被列入了“清朗·打击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专项行动中。所幸,当前“水军”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网安部门依法侦办网络水军相关案件550余起,关闭网络水军账号530余万个,关停网络水军非法网站530余个,清理网上违法有害信息56.4万余条。
而在“深度合成技术”方面,《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均有提及,发现利用合成或生成内容进行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等行为时,提供者应当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征求意见稿》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明确了从重处罚的范围,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平台守土有责
值得关注的是,从重处罚情形中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网络暴力,这也将网络平台推到了网暴治理的台前。
可以发现,《征求意见稿》除了明确网络平台发起网暴应从重处罚外,还明确了网络平台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此外,网络平台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事实上,网络平台始终在网暴治理,甚至于网络空间治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网络暴力行为几乎与网络平台的发展如影随形。有业内人士认为,海量的网络攻击发生在网络平台中,没有网络平台就没有网暴。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平台为网暴提供了渠道和温床。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网络平台同样可以成为治理网暴的“守门人”。
和法律法规、自诉公诉等事后治理不同的是,网络平台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手段和数据优势,做到事前预防处置。这也是业内呼吁的网暴预警预防机制,第一时间对不当内容进行识别过滤,例如对侮辱谩骂、煽动暴力词汇进行自动拦截评论,针对特定个人社交媒体账号访问流量出现异常,即时采取相应的实时检测预警机制。
此外,网络平台还可以同步建立起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全链闭环治理机制。有专家指出,事中阶段,网络平台需快速斩断网络暴力的传播链条,建立防网暴技术模型,利用算法手段屏蔽不良信息;事后阶段,网络可建立网络暴力黑名单制度,将参与网暴的账号予以封禁、禁言处理,同时对相关账号信息进行公示,以儆效尤。
对于治理网暴来说,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必不可少。这同样是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行业和相关部门一起形成协同治理效能,形成有力的震慑,对网暴形成惩戒。
来源:北京晚报 文/李濛
流程编辑:u032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责任编辑:
上一篇:睡女粉, 车上开窗放尿, 种种荒唐行为, 这种人也能成为网红! 离谱
下一篇:世界献血者日 | 爱的传递 从你卷起袖子开始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