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人的命运能够改变吗?
打造「积极竞争力」,是普通人扭转命运的唯一途径。
它的核心法则有 3 点:
1、擅长抓住机会;
2、擅长吸收失败;
3、能建立可塑性。
我出身底层,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就是这样的我,没拿到一张好牌,却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子里,几乎没有人读书和上大学。
六年级的时候班上差不多有 120 人,其中考上大学的,不超过 3 个人。
剩余的人基本上就是初中辍学,打工,结婚,生孩子。
上学期间,我也没有接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
小学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初高中毕业,直接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
五年级的时候,校长在周会上宣布国家要让农村小孩也能够学习英语,于是聘请了我邻居家的姐姐来教,而她那时候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初中生,辍学在家,居然还执起教鞭来教我们「ABC」。
终于到了初中,进城读书。
误打误撞居然进了一所艺术中学,周围的同学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在一起除了攀比还是攀比。
我刚开始说话还因为口音被嘲笑过,以致后来就变得自卑起来。
去超市里买香皂,还被服务员取笑:「我们这边洗澡都是用沐浴露的。」
我跟我妈说起这件事,我妈说:「沐浴露是什么?」
是的,我如此窘迫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那敏感的、自尊心强的青春期。
后来好歹在初中毕业之际,我争了一口气,考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结果进了高中以后成绩直接垫底,那时候每天都憋着一口闷气,满心都是不平。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奇迹发生。
我长相普通,是那种拍照的时候需要从头发丝修图修到脚后跟的人;
没有任何其他才能,吹拉弹唱一窍不通,华山只有一条路,除了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人生基本上没有其他可能。
家境连普通都算不上,父母倾尽全力拼命赚钱,不过是让我们兄妹三个不至于辍学和满足基本温饱。
如此拼了三年熬到了高考。
高考前的某天晚上,室友忽然离校去了天津,原来父母通过异地买房给她置办了天津户口,所以她可以轻松考入南开大学。
要知道,我拼命学习,最后的分数也不过是上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
再后来大学毕业,一切从零开始。
机会寥寥,缺乏资源,没有人脉,没有资金,就这样出发。
有多少穷人家的小孩奋斗十年,连拥有房贷的资格都没有。
更可怕的是,你回头看下自己的行囊,没有米就算了,居然也没有箭。
从小到大除了应试教育之外,没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从思维眼界、为人处世,到策略习惯,都落后于人。
未来怎么做,没人可以教你。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拿了一手不好的牌,却要用它打出一把花,打出无怨无悔,打出惊天动地?
我改变不了拿到的牌面,但是我擅长改变自己。
十几岁时认识的初中同学,不敢相信我在高中的成绩可以蝉联年级第一名。
大学时期一起玩的朋友,在得知我报考北大后,觉得惊讶,毕竟我们曾手挽手一起堕落,不像是有宏图大志的人。
我的北大同学也不相信我能拿下《超级演说家》的冠军,他们都觉得,我们毕业后最多只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这就是我成长的特点。
我会挑战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然后倒逼自己去凶猛成长,最后完成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实现所谓的逆袭过程。
一次一次完成以后,我发现自己身上亦有天赋。
我管这个天赋叫作积极竞争力。
不是美貌,不是聪明,就是积极。
积极竞争力的第一个体现,就是擅长抓住机会。
但凡一个值得被称为机会的事情,就一定存在风险。
人在同一件事情中看到的内容并不相同,即便这两个人实力相同,甚至际遇相同。
因此,可以把人分为积极型和防御型。
积极型的人,看到一个机会,会觉得跟自己有关系。
看到厉害的人,会认为自己也会成为那样的人。
看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会觉得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参与其中。
但是防御型的人看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未必觉得跟自己有关,因为他在追求成功之前,最敏感的是风险问题。
人的视角可以不一样到什么地步?
前两天我的两个妹妹在一起看《中国成语大会》。
其中一个妹妹说:「姐,我也想去这个节目。」
另外一个妹妹说:「真好看。」
其实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一个是参与者视角,一个是旁观者视角。
我曾经是参与者视角。
23 岁那年我刷微博看到《超级演说家》在招募选手,想都没想就决定报名。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看客和观众,而是野心勃勃地打算参与这个世界上所有好玩的事情。
但现在我的视角又变了。
我已经很习惯用创造者的视角去看问题了,所以每次看到一个好看的节目,我都会想: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能不能做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积极思维的人更容易抓到机会。
因为他们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我?为什么不是我?
此外,积极型的人看到目标时,会把目光集中在命中的概率上,能一眼看到成功的可能性。
防御型的人就比较谨慎,他们厌恶出错,希望可以保持在一个完全完美的状态。
过年全家在家打斗地主的时候,我抓到了一手烂牌,看到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如果我能唬着对手把大小王先打出来,那么我还是有可能赢的。
于是我的大脑中闪过好几个可以唬着他们打出大小王的方法。
恰好,我爸在后面点评了一句,说:「你这个牌面太烂,连个大小王都没有,怎么打怎么输。」
如果这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 30%,我看到的是这 30% 的成功率,而我爸看到的则是 70% 的失败率。
我会觉得还有机会成功,所以想办法把 30% 变成现实,我爸则会因为失败率太高直接放弃。
所以,积极型的人做出的尝试更多。
你看到的是失败的重点,我看到的是成功的画面;你看到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我看到的是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所以你决定放弃,而我决定闯下去。
这是积极思维的人更容易抓住机会的第二个原因。
经常问自己: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可能?有,就不要放弃。
我的人生也类似一场不具备优势的斗地主。
一个普通的寒门小孩,向上的路又窄又陡,翻越命运的可能性小而又小,但是你说,爬还是不爬?我看到的是剩余的可能性,所以地主要抢,高山也要爬。
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
确实因为金钱而窘迫过,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赚钱是个难题。
即便最穷的时候,我也没有为钱发过愁。
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暑期兼职卖保险,去到北京一个豪华高档的小区,同学惊呼:「天哪,我一辈子都买不起这里的房。」
而我的脑海中盘算:我怎么样才能买得起?
在所有方法都尝试穷尽之前,我绝对不会跟自己说「做不到」三个字。
我把这个做事的方法命名为:穷尽方案法则。
懂得这个法则,你就能在坏事发生的时候保持镇定。
有一次要坐飞机飞往国外的头一晚,助理把我的护照弄丢了。
她慌慌张张的,吓得快要哭出来了,因为我们出国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我说:「你不要慌,我们现在还没有把所有的方法都试过,还没有把所有的地方都找过。」
我让她把护照可能出现的地方列举出来,从公司到家,沿途的路上,我们把需要寻找的地方分为几个区域,然后一寸一寸地翻过去。
我叮嘱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即便你认为不可能在这里。
最后我们在她家里的一个不常用的背包侧袋里找到了,而这个包她也翻过,但是觉得不可能放在里面就草草略过了。
我用穷尽方案法则找过许多东西,大部分还真的都找到了,朋友都说我是找东西高手,心态稳定,寻找仔细。
心态当然会稳定了。
我明明知道,还有许多方法没有尝试,你让我坐在那里大哭或者抱怨,那不纯粹是浪费时间吗?
不管发生了多坏的事情,不管面对的困难是什么,当我进入到穷尽方案法则这个思路时,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积极的,我很习惯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在后面写上这个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法,一个不行,就去换另外一个,试着试着,这些问题就都被解决了。
这也是我们能抓住更多机会的原因,因为我们常常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到,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为什么没有我?为什么不是我?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的?是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试过?
常自问,就会很积极,就更擅长抓住机会,拥有积极竞争力。
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体现,就是擅长吸收失败。
太积极的人,更容易失败。
俗话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消极的人必然是更安全的,因为他不会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败的风险当中,他每次都选择不尝试,所以很少有机会失败。
相反,积极的人总是认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机会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有的时候问题确实没有解决好,机会没有抓住,所以就失败了。
可这时候,如果你一蹶不振,就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功可言。
有些积极是虚伪的积极,被打击的次数多了,负能量会加倍地反弹,怨天尤人,萎靡不振。
能不能消化失败,就是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关于失败这件事情,我早就看开了。
每有十个尝试,有七八件事都被我搞砸了,抱着满腔热情扑上去,然后伤痕累累地退下来。
但是人们看不到十之七八,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二,就觉得你很厉害。
有人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问:为什么你的人生好像开了挂?
他只能看到我身上开的挂,看不到我身上挂的彩。
实际上我的人生只是偶遇了那么几次所谓的成功,我最熟悉的朋友,反而都是失败。
每次遭遇挫折,我都会问自己,最坏的结果,你能不能承受?
失败带来的后果,一般有四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的,可能会赔钱;然后是精神的,失败之后自信受损,周围的人也可能对自己有看法,所以精神压力很大;然后是人际的,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最后是机会的,失败之后,可能会失去一些后续的机会。
一般人面临挑战的时候,他只要想到「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他恐惧到退却了。
这种恐惧其实是夸张的,远远超过失败真实发生后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举个例子,打针的时候,看着针头会很恐惧。
每次去抽血,护士拿起针头的那一刻,我会怕到极点。
但实际上针头真的扎进去之后,那种疼并非不可忍受,打针带来的后果,实际上配不上我们之前的恐惧。
失败亦如是。
如果要打破恐惧的话,可以先把失败带来的后果一一列明,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机会的,最好为每一个后果标注上对应的办法。
我当时选择考研的时候,就是列了一下后果,觉得是可以承担的,然后就报了名。
其实考研失败没有那么严重,最严重的反而是心理遭受的打击。
人生很长,现在 80 岁都不算长寿,比别人晚一年开始工作,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
这是列明后果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恐惧程度。
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可能又要面临失败的时候,翻开以前自己做的记录,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承受许多本以为无法承受的东西。
我会好好的,我会更勇敢。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列完了之后,发现自己接受不了。
我养过一只小狗,病重的时候需要决定是否接受治疗。
那时候是真的无法接受它的死亡,也无法接受它受苦,这对年幼的我来说是一件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一个生命,就此消失。
后来经历了痛苦的治疗之后,小狗还是死了。
我抱着断气的它从医院回来,那一刻觉得全世界都空了,不只是它的离开让我伤心,不只是因为我对它的感情,还因为我被死亡狠狠地教育了一顿。
没有来生,没有天堂,没了就是没了,它受过的所有痛苦,我们之间的所有遗憾,无法被弥补。
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时过境迁,对死亡的思考竟然成了消化现实的力量。
每次觉得自己无法接受某种失败的时候,我就会想,人都是会死的。
一切都会结束,现在正在倒计时,所以没有那么多值得计较的,你的灰头土脸,除了自己,不会有人记得。
无论是否能够承受,分析一下,总有结论。
提高失败承受力的第二个方法,是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认知。
我管它叫「允许失败法则」。
败而不倒确实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失败教育,导致我们根本就没有失败的能力。
本质上,许多父母给的教育本身就不允许失败。
小时候没有考好,妈妈会说:「没有关系,下一次一定会考好的。」
她看似宽容开明,但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可以暂时接受你的失败,却不能接受你永远失败。
这次考不好可以被原谅的前提,是你以后一定能考好。
妈妈从未告诉我们,她可以接受一个一直失败的孩子。
结果下一次你还是没有考好。
在你的挫败感慢慢增加的时候,妈妈又温柔地走了过来,她说:「我相信你,这次只是失误。」
这些话仍然是不允许失败的思维模式,它背后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失误的话,你本应该成功的。
有些人,到老,到死,都没有学会和失败相处。
人有两个思维,荒谬到可笑。
一个是要求自己一开始就成功。
另一个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