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外国美术史》干货笔记 五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补充)
西班牙地处欧洲的西南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受阿拉伯人统治。到15世纪末,全境才获得独立。14—15世纪进入西班牙的文艺复兴早期,当时主要有加泰罗尼亚画派和瓦伦西亚画派两个画派。16世纪是西班牙政治和经济的全盛时期,全面向意大利艺术学习。★16世纪上半叶,国王查理五世是倡导者和支持者,他尤其喜欢提香的艺术;同时涌现出一批崇拜达·芬奇的西班牙画家,但缺少对人物内在的挖掘。★16世纪下半叶腓力二世在位期间,借用艺术维护帝国的权威,流行罗马主义艺术。16世纪下半叶出现样式主义绘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格列柯。
格列柯 《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
是格列柯的一幅最为重要的作品,图绘宗教传说。从此,他的作品更接近西班牙而不是意大利。画幅分两部分,上部是伯爵被召回天国的情景,下部是下葬的场面,中间以天使托着伯爵的灵魂来衔接。画面同时表现了格列柯早期受威尼斯画派及中世纪细密画影响,在色彩和细节描写方面的特点,和后期受样式主义影响个性化的风格;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以及灰冷色调的处理。画面中天国、古代、现代结合成和谐的一体,以表现宗教观念的纯粹幻觉。全画肃穆与崇高。虽然描绘的是宗教仪式场面,但又带有一点哲理的意味。画面上的人物,神色茫然,好像正在面对生与死、现实与幻觉而陷入沉思。苦闷、怀疑、沉思像音乐中的主旋律,成了格列柯作品中的基调。
圣徒身上的法衣被仔细地描绘,呈细密画风格,上面的绣织图案一丝不苟,伯爵的贵胄坚硬而质感强烈,金黄色在画面十分跳跃,与右边的读经的主祭身上的蜜黄色相呼应,显示出威尼斯画派对画家的影响。
《抹大拉的玛利亚》 《红衣主教尼·德·格瓦拉》 委拉斯贵支《红衣主教》 格列柯 《托莱多风景》
格列柯 《圣彼得》
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经常采用矫饰主义手法,他笔下的人物拉长、倾斜、变形。画面对角线倾斜构图,明暗对比加强,闪烁着神秘的光。但事实上他更多表达情感和思考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17世纪西班牙的政治和经济逐渐衰落,但却迎来了美术上的黄金时期。17世纪保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委拉斯贵支以客观而不加粉饰的笔触和画风表现了这个行将没落的帝国的外强中干。18世纪的西班牙美术逐渐变得虚夸浮饰,戈雅的出现令西班牙美术再放异彩。
一、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
现实主义绘画的黄金时期
形成黄金时期的原因:
西班牙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的现实主义力量
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和弗兰德斯艺术
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
①形成彼得格涅斯风格,即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
②出现了表现下层人物的独特肖像画,人物具有坚定、冷峻、刚毅、尊严的特殊气质
③主要代表人物:里贝拉、苏巴朗、委拉斯贵支
里贝拉《圣巴多罗买的殉难》 《跛足者》 苏巴朗《圣塞拉皮翁》《圣玛格丽特》《静物》
委拉斯贵支(1599—1660)
是17世纪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塞维利亚人。早年受卡拉瓦乔主义影响,多创作风俗画和静物画。
任西班牙宫廷画家,为马德里皇室绘制肖像画,如实地表现王室成员,不粉饰不美化,甚至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庸俗都表现出来。
1629—1631年和1649—1651年,两次赴意大利学习古代艺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
委拉斯贵支在技巧上借鉴威尼斯画派的一些经验,更有自己在光和色彩的结合。
委拉斯贵支《卖水的人》
委拉斯贵支早期的作品,受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影响,以下层平民生活的风俗画为主,体现出对明暗画法的谙熟和一种极为扎实的写实能力,光线自一角射向画面,器皿、衣物局部表下出一种逼真的技巧,同时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特有的严肃、冷静、粗犷和朴实。
★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
这是欧洲美术史上一件极为成功的肖像画。画家对教皇的性格做了极为真实细致地刻画。教皇半侧身坐在宝座上,鹰钩鼻子,双唇紧闭,斜视的眼神里透漏着阴森的寒光,画家用他那现实主义的手法却无法美化教皇,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凶狠狡诈、内在虚伪、外表自负的教皇形象。连教皇本人看了也不得不承认画得“太像了”。
为了再现教皇的个性和权威,画家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表现力:火红的上衣与白色的长跑形成纯净热烈的对比,更衬托出人物面部与手部的光彩;华贵的服饰显现出柔软的质感,在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文艺复兴时期善于在画面上利用窗户或凸透镜以扩大室内空间的是:尼德兰 培根
委拉斯贵支《宫娥图》
采取了17世纪风行一时的“画中之画”的手法。这种手法,在北欧的作品中较为多见,也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作、那种关闭着的箱型舞台式的“立方体”中,打开一个“窗洞”,从而把外界的空间导入到画面上来。委拉斯贵支就是利用这种手法,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委拉斯贵支《宫娥图》
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是各种肖像画的混合。描绘了受国王夫妇委托,画家为公主绘制肖像的事件情景。画面选了一个休息的间歇,画中各种直射和反射的光线,柔和的阳光和阴影相间造成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令观者感觉自己也是画中人一样,仿佛也在这巨大的房间中。技法上,画家用一些类似哈尔斯的粗重笔触表现刺绣、发辫和束带,其他地方则纹理极细,用最薄的色层来塑造小女孩的脸,捕捉柔嫩皮肤上的光辉等,威尼斯画家那种丰富色彩尽现其中;空间很大,但有力的横竖线条使我们不会有迷失感。
委拉斯贵支《公主像》
作品以近似速写的技法描绘公主身上的金银彩绣的华丽,近看笔法随意自在,远看一片锦绣辉煌。
委拉斯贵支《阿拉喀涅的寓言》
18世纪此画被西班牙皇家收藏以来一直称《挂毯纺织女》,而1644年的收藏目录中,此画标题为《阿拉喀涅的寓言》。这件作品再现了马德里的伊莎贝尔挂毯工厂里的一个场景。处在前景的女工们正在做织毯前的准备工作,背景上挂着一件色彩鲜艳的挂毯,(诱拐欧罗巴),挂毯前几位衣着雅致的女性,其中一人头戴战盔(雅典娜)。委拉斯贵支的这件作品将神话和现实对接起来,由此叠合出双层意义。专司纺织的女神雅典娜受到凡间女子阿拉喀涅的挑战,前者将后者变成一只蜘蛛,掉在自织的网上。画家实际上是借题描绘了西班牙皇家壁毯工厂的女工劳动场景。前景人物置于暗处,背景明亮,形成鲜明对比,在背光处的人物又以聚光来突出,形成不同的视觉层次。一束光线照在画面右边身着白色衬衣、深蓝色裙子的那位阿拉喀涅再生的女工,她是欧洲绘画中描绘女工最完美的典型。
二、17世纪下半期西班牙美术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期结束,塞维利亚画派的继续繁荣。重要代表人物:穆里略
穆立罗(1627—1682)
是西班牙17世纪最后一位知名的画家。
他是一位具有晚期巴洛克优雅华丽风格的画家,被称为塞维利亚的拉斐尔,受过委拉斯贵支的教诲,研究过凡代克的作品,去过罗马。
其宗教题材世俗化,偏于甜腻,但画风感人。圣母特征塑造为恬静优美、天真稚气的小女孩形象;
风俗画方面则以“平民写实”精神,表现了上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
穆立罗手法细腻写实,油画层次变化丰富,擅于用银灰色和棕黄色,朴素真实。
穆立罗(埃斯克利亚的清净受胎)《圣家族》《女孩和保姆》 《水果贩子》 《行乞男孩》
三、18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17世纪末,以委拉斯贵支为代表的伟大的西班牙艺术,仿佛开始黯然失色,后继无人。这种局面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天才艺术家弗朗切斯科·戈雅出现。
戈雅(1746—1828) 戈雅《自画像》1815年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者。
戈雅的早期作品具有一种轻快的洛可可情调,显示出受到提挨波罗和法国艺术家的影响;同时在挂毯图样设计中受到当时宫廷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18世纪80年代,戈雅担任西班牙宫廷画家,转而将委拉斯贵支和伦勃朗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代表作《查理四世一家》。(现实主义)
19世纪初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西班牙,法军的暴行激起西班牙民众的强烈反抗。戈雅1810—1815年间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段恐怖的历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糅合的
西班牙复辟王朝掀起了镇压民众的新高潮,戈雅也逐渐进入到他个人的梦魇世界中去,带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倾向。 戈雅 《瓷器市场》
戈雅《裸体的玛哈》
《裸体的玛哈》和《着衣的玛哈》两幅肖像画给戈雅带来巨大的声誉。画中背景减弱,更加沉静;女子娇柔、年轻的身体安静地躺在充满光泽的丝缎织物和带有华丽花边的枕套的大枕头上;白色的织物和软榻的墨绿色天鹅绒冷调子使身体的暖调子显得更加突出、悦目。画面上的光线过渡柔和,内心活动更加丰富,人物显得温柔、宁静、机敏和妩媚。裸体的玛哈肖像,显示了戈雅不受清规戒律束缚的大胆自由的创作精神。玛哈所表现出的比例是随意的,头很大,瘦小的腰和过分尖细的脚。但正是在这样的身体、眼睛、微笑和姿态独特的配合之中,她具有了突出而完整的个性。
1930年西班牙发行了一套纪念戈雅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18枚,包括15枚戈雅同图画像和3枚同图名画《裸体的玛哈》,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全裸女人画邮票。
戈雅《查理四世一家》
这是戈雅创作的最大一幅皇家肖像画,唯一的群像肖像。在画面的构图上,他有意识的模仿了委拉斯贵支的《宫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珠光宝气的服饰和闪闪发光的绶带,这种豪华的俗气的外表,恰恰暴露了皇家贵族内在的空虚和浅薄。人群的后面悬挂着影影绰绰的油画。光线从画面左侧射来,在画面上形成的那种细微妙的层次得益于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画面灵动的笔触完全可以与《宫娥》相媲美。这件作品最令人叹服的是其深刻精确的心理特征描写。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被客观的表现出来,臃肿的国王,古怪而粗俗的皇后,孩子们脸上似乎流露出惊惧的表情。皇后的姿态很像委拉斯贵支笔下的玛格丽特公主。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这是为了纪念一群被法军枪决的马德里市民而创作的油画。画家真实地再现了一场残酷的暴行;运用悲愤的激情和深刻的戏剧性,有力地刻画了西班牙人民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民族性格。军队和士兵,形成严整的一方,统一在抽象、坚定、有秩序的形里。光从地上的灯笼里直射到被害者的白衬衫上,形成画面最强烈的视觉中心。画面突兀是光线和宽大流畅,突出了就义起义者的身影。死者和将死的人们形成另一方,或委顿在地或掩面,有力者的严整与弱者的反差,他们是为自由而死,是英勇无畏的英雄,而不是为天国牺牲。
戈雅《死亡》
戈雅的作品,从新古典主义跨越到浪漫主义,同时又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的源头,甚至启发了超现实主义,他是更忠实于生命本身的伟大艺术创作者的典范。
意大利的美术史学家文杜里评价戈雅:
“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的诗歌是从荷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7世纪 的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路易十四统治的全盛阶段,法国形成了独立艺术风格,法国人习惯称“路易十四风格”即巴洛克古典主义。此时的文学艺术歌颂王权、服务宫廷。是对古典艺术形成和主题的模仿;同时代表着平衡与克制的特征,在威仪庄严华丽间具有理性、宁静与和谐。
18世纪 受到宫廷的提倡,至路易十五统治的时代遂兴起了一种注重豪华、纤细和柔媚的洛可可艺术。
18世纪中叶 的代表第三等级的市民艺术。与贵族享乐主义相对立。市民艺术是在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理想和美学观。
一、17世纪的法国美术
17世纪的法国艺术服务于君主、宫廷,形成统一的官方艺坛,其主要画家大多到意大利学习传统和当代艺术(甚至长期居住)综合古代和现代、世俗与宗教、现实和神话为一炉,崇尚古典精神,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流,表现出严正、高贵、秩序和谐、理性、理想化等特点。
主要艺术倾向和代表艺术家:
古典主义:乌埃、勒布伦、勒絮埃尔、米涅尔、普桑、洛兰(风景画)
现实主义:勒南兄弟、拉图尔、瓦朗丹、香拜涅
古典主义风格
宫廷内古典主义美术,以巴洛克和学院派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为主。主张绮丽和奢华,以歌颂王权,为王朝歌功颂德,制作路易十四的盛装像,装饰盛大华丽的王宫。以乌埃、勒布伦等为代表。
宫廷外古典主义美术,独尊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和拉斐尔及学院派的传统,追求永恒的美和理想的美。主张返璞归真,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类纯真的理想,在理性原则下,作品和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缺乏生活气息和新鲜感。以普桑、洛兰等为主要代表艺术家。
古典主义艺术家在形式上都追求均衡完美的构图和规范准确的素描。
乌埃《丰盛》
乌埃是17世纪法国宫廷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之一,他采取巴洛克和学院派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作品多描绘神话,宗教故事。画面气魄宏大,富丽奢华,色彩明亮丰富、富有装饰趣味,衣褶造型和谐飞扬,衬托出人物的端庄、华丽,以特有的环行节奏整合画面,在动感中沉静典雅。
17世纪下半期,路易十四执政期间,为君主服务的宫廷古典主义艺术占领了绝对优势。
勒布伦(1619—1690)
(1)1648年,法国创立绘画雕刻学院。1663年,勒布伦被任命为皇家绘画雕刻学院院长。学院在艺术上确立相当严格的古典主义原则和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几乎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
建立起统一的官方风格(“伟大风格”,即路易十四风格),题材多为王朝的光荣历史,以普桑的古典主义为主,并结合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大型壁画场面宏大,色彩瑰丽,人物动态复杂,充满激情。肖像画方面则偏向于古典主义风格,宏伟壮观。
勒布伦《路易十四肖像》 瓦兹沃《勒布伦胸像》 勒布伦《塞古埃大臣》 普桑《自画像》
普桑(1594—1665)
(1)1624—1629,普桑的创作前期。普桑到达意大利,期间到过威尼斯、罗马。在罗马学习研究古代作品和拉斐尔
的作品,也受到了博洛尼亚学院的影响。他的画面充满动态,色彩艳丽,理想化的人物造型。
(2)1630—1640,普桑的创作盛期,艺术风格多样化。普桑多画一些高雅的神话,宗教、文学题材的作品,画面平
衡匀称,笔法精妙。他总是在画面中加入哲理,以理性来克制自然的情感,赋予永恒的意义。《阿卡迪亚的牧
人》为其典型代表。
(3)1642年后,在罗马继续自由的艺术生涯,多做英雄的风景画,并非是对大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借自然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寄托美好的理想。
普桑《阿斯杜德的瘟疫》
画面宏大,人物众多,这些立体感很强的人物处于凝固状态,他们来自古希腊的雕塑;人物身后的背景则是简洁的罗马建筑。人物极度惊恐的痛苦的表情得到充分表现,却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普桑想表现一种高雅的风格。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普桑创作盛期作品,典型的拉斐尔式作品。普桑认为艺术家应该表现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和形式,绘画的目标应该表现崇高而严肃的人的行为,启迪心灵,重视形状和构思,将情感和事件联系。画面中三位牧人来到古代传说中一个世外桃源地“阿卡迪亚”,在这个宁静、清丽的地方,他们却看到一座石棺上面刻着“我也在阿卡迪亚生活过”,令他们困惑。一位身着古典服装的女子娴雅地立在一侧,鲜丽凸显,表情安然平静,仿佛在说“死足何惧?”画中人物按照希腊、罗马的雕刻形象来塑造,画面色彩单纯,普桑将绘画和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时光时光
普桑《台阶上的圣母》
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作品。体现了安宁平静、高度节制的理想化和理性化的造型风格。普桑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崇拜至极,将其雕像浮雕的平衡形态和宁静写真的特质纳入自己的画风中。这件作品就画中的一切形态都精心配置。细心平衡,金字塔式的构图表现出稳定感和几何因素。明朗的天空衬着横直线条强壮有力、壁影峭立的古典建筑,加强了画面的透视感。人物组合呈三角形,圣母端坐、高贵典雅。空间结构如数学般精确恰当。人物和建筑一样庄严恒久。整幅作品画面宁静典雅、自然、肃穆、庄严恒久。
普桑《收集佛西翁骨灰的风景》
普桑的画理性,画面轮廓清晰,构图稳定,有着史诗般的庄严和传统的色彩。画面在一片碧绿,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背景加入古希腊、罗马的断壁残垣,前景“点缀”有人物。人物是佛西翁的遗孀,她正将亡夫的骨灰倒入了水中,又将其掬起喝了下去。一个不得安息额灵魂便因此获得了一个异常独特的归宿:它将安卧在她的身体里,一个有着生命的“墓地”里!前景微小的人物和其身后极度严谨的建筑与风景,寂静中的威势,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反差,似乎一种出诸伟大的爱情的举动与周围的一切无关。绘画的文学性在普桑的画面里深刻而永恒。
洛兰 ——风景画
不同于宫廷古典主义画家,不是王权的歌颂者,而是和普桑一样,是大自然之子。但他不像普桑充满理性,更多浪漫主义的情调,想象的东西多,画中的人与风景的轮廓往往是不清晰的,带有一种朦胧感。他的画表现了自然的美、和谐和灵感。洛兰的风景画题材不太广泛,主要的兴趣在海景、或是描写一些断壁残垣、晨霞暮霭,画面上往往有一种凭吊的凄凉感。洛兰是一位光线大师,善于表现光线复杂的变化,光源常在远方,事物常处在逆光里,光和色的交融十分微妙,色调十分细致丰富。前期多是金黄色的调子,晚年由金黄色转为典雅的银灰色调子。
洛兰《森林风景》 克劳德·洛兰《有牛群和牧人的风景》
法国的现实主义
勒南兄弟的质朴艺术,兄弟三人的画作以地位低下的农民为对象,但他们神色凝重,被雕塑成庄严、肃穆、崇高的形象;手法朴实,物象刻画真实可信,明暗对比强烈,简陋的农家和简朴的生活,准确传递给我们17世纪法国下层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
拉图尔的独创艺术,把卡拉瓦乔的风格和法国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形成独特艺术风貌。他以宗教题材为主,又结合世俗生活。他的作品分表现白昼的画,光线明快、轮廓清晰;和夜间的画,擅画烛光,明暗对比清烈。人物轮廓具有几何图形的美。
路易·勒南《农民之家》 拉图尔《算命人》 拉图尔《忏悔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二、18世纪的法国美术
洛可可美术
18世纪前半期宫廷美术的主流风格。它起初是指建筑和室内陈设中的一种装饰风格,后泛指路易十五时期流行于法国等国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讲究雅致和细腻入微的感官享受,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追求艺术的技巧与华丽的审美价值。具有纤巧、精美、华丽和装饰性。它一方面浮夸做作,另一方面完全摆脱宗教、轻快优雅,反映了贵族的现实。洛可可是皇家贵族享乐的谈情说爱的艺术,是贵族艺术风格的最后反映。
主要代表画家:
华托(向洛可可艺术过渡的画家代表)
布歇(洛可可艺术特征最充分的体现着)
弗拉戈纳尔(洛可可艳情艺术的重要代表)
华托《发舟西苔岛》 利戈《路易十四》
华托是18世纪第一个描写贵族享乐生活的画家,是向洛可可趣味转变的代表。一幅田园聚会风俗画的最好范例,在公园般的背景中表现上流社会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一种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画面。画的主题是对爱的崇拜。画家使用被冲淡的稀颜料,表现的充满生气而又很脆弱,仿佛是光线在缎子或树叶上跳跃。景色在雾霭中消散,华托的色彩融化在水与雾之中,富有装饰性。人物造型纤细而轻巧。那艘船富丽堂皇,船尾点缀着贝壳或洛可可特征的图案,华托把洛可可的贝壳形基调和林、叶、花、云等自然形式放在一起,形成洛可可风格的装饰语言。
布歇《蓬巴杜夫人》
法国路易十五时代,蓬巴杜夫人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实力人物,她是洛可可艺术的主宰,一切以她的好恶为最高贵流行准则,布歇的艺术恰好正合她的趣味。肖像被画得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衣饰部分质感强烈,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布歇《蓬巴杜夫人像》
布歇是18世纪洛可可美术盛期最重要的代表。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艺术最有力的赞助人和推动者。夫人仪态雍容华贵,高傲而自信。轮廓清晰明确,装饰性线条的感觉突出,夫人的美貌和衣裙上绚丽的花饰褶皱、画家惟妙惟肖的描绘光和影在衣裙纤维上的华美晃动,是画的主题,它用尽可能微妙的手段完整地表达了女性的魅力,女性的妩媚恰恰是这肖像的精髓。诱人之美跃然纸上,令人赏心悦目。整幅画看上去铺张而浮华,但也不失纤巧和精致。色彩华美柔丽,装饰意味浓厚,代表了洛可可艺术的典型特色。
布歇《沐浴的狄安娜》
布歇笔下的女人体有着粉嫩的肌肤、纤巧的手脚,甜美的面容,一派娇柔慵懒的媚态,画面有刺激感官的效果。
画面以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与繁复多变的衣纹造成静中有动之感,体现了新的风格,即来自文艺复兴的伟大传统,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审美趣味,画中的运动感、幻想性和虚饰性正是洛可可油画的重要特点
布歇作品 布歇《奥墨菲小姐》 布歇 《早餐》
弗拉戈纳尔《秋千》
最后的贵族似乎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借助绘画表达,满足着他们养尊处优享乐奢华的生活、他们对情欲贪得无厌的追求。弗拉戈纳尔是布歇的入室弟子。一方面,弗拉戈纳尔对资产阶级上层风流韵事的描绘是直接大胆、赤裸裸额,画家极尽能事公开投合赞助人的感官趣味。画中的背景是浓密的庭院丛林,无数细碎的叶片、层叠翻滚的云层,一切繁密细腻,衬托着身着华服、轻巧妩媚荡起秋千的贵族女子,冷色衬托着暖色,女子耀眼的光照亮了前面半卧在草丛中年轻的情人,女子飞脚,男子台手臂,动态、表情相呼应,露骨的情调画面;而另一侧暗处,还有一个老年男子在推送秋千。无疑,为这个时代的男欢女爱推波助澜。
弗拉戈纳尔《读书的少女》
另一方面,弗拉戈纳尔又是18世纪最后一位能反映该世纪精神的画家;他既画华托那样的优雅宴乐场面,又画布歇式性感的神话故事,也画夏尔丹那样的风俗画。同时,他更具有一种他的老师所不具备的充满浪漫激情的旺盛的创作生命力。这是一幅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朴素的风俗画,画面的笔触仍保留着洛可可的气息。却自由豪放显出高雅,色彩温润塑造出光彩华丽的形象,人物自然,情调高雅,画家采用早期印象主义的手法,把布歇和夏尔丹的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
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 他们的个人创作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时代特色是很鲜明的:如果洛可可绘画离不开表现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那么在
华托 的表现贵族阶级的“雅宴画”中,透过那种感伤情调和朦胧诗意,总会感到某种挽歌意味;
布歇 的作品还总要借助包裹了神话外爱情故事和田园牧歌情调来装点美化贵族资产阶级的生活;
弗拉戈纳尔 则变作更为大胆地对赤裸裸的资产阶级上层风流韵事的描绘。
洛可可艳情艺术在18世纪下半叶遭到猛烈抨击,艺术的美化逐渐让位于再现生活。以理性反对自由,以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作。表现第三等级市民生活的风俗画、静物画开始取代了宫廷装饰画、历史画。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争取生存和发展权力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启蒙运动则是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为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自己的统治而全面进行的思想文化大解放的一场革新运动。具有冲击性并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在西方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启蒙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万物受自然主义法则的支配(包括人),即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二是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主要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并以《百科全书》达到启蒙运动的高潮
(二)18世纪市民艺术
18世纪中叶法国兴起了代表第三等级的市民艺术。市民艺术是在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多表现中产阶级平民家庭生活,画面真实而朴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理想和美学观。主要代表人物:格勒兹、夏尔丹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旗手,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权利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他有句名言,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格勒兹(1725—1805)
是最受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赞赏的画家,他接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试图借助绘画宣扬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开创了风俗画的新格调。格勒兹以严谨细腻的画风描绘了许多从伦理道德方面劝解和鼓励世人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来自他的构思和想象,而并非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观察,故这些带说教意味的作品犹如露台戏剧,显得比较做作而缺乏真实感。他还画过许多优秀的肖像和一些表现儿童内容的画。他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夸张,形象柔和动人。
格勒兹《宠坏的孩子》 《打破的水壶》 《乡村的订婚》
夏尔丹 《自画像》 《水瓮》 《早餐前的祈祷》《年轻的女教师》《吹肥皂泡的少年》《配膳桌》
夏尔丹(比格勒兹更重要)
一方面,夏尔丹的小幅平民家庭生活画面宁静、清晰、平和,在光线环绕的从容气氛中,光线确定人物的形体,有很强的构图感,画面构图极简,加不入任何东西。这种平和到达和谐的静止,是夏尔丹绘画中的独特处。夏尔丹的绘画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它准确记载了法国市民的日常家庭生活。夏尔丹从日常生活中摄取尘世的形象,将它们用艺术的手段加以拔高。他忠实精确地描绘一切,这种忠实和精致把最简单的锅碗瓢盆也拔高了。将日常的一切升华到一定的美学高度。
上一篇:孙一洲评《马克斯·韦伯》|德意志精神的士大夫
下一篇:大美人胡慧中被骗,拍了这部“倩女”限制级,曾在CCTV6播出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