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发挥交通优势走上产业致富路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7
手机版

  

  湖南东安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进行旅游推介。李根平 摄

  地处湖南西南部,东安县是连通湖南、两广的重要通道,素有“湘南门户”之称。20日,湖南东安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据了解,主办方希望通过推介会,进一步增强东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巩固和开拓旅游新市场,更大范围推动“引客入东”“引资入东”“引智入东”,把东安打造成大湾区的后花园和康养地。

  东安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湖南第一峰”舜皇山、“地下龙宫”舜皇岩等迷人的自然风光,也有广利桥、芦洪市老街等人文古迹,更有八大湘菜之一的美味“东安鸡”。如今的东安县已成为大湾区居民周末周边游的优质选择。乘坐动车从广州前往东安,朝发午至,仅需4.5小时车程。2017年正式开通的“东安号”动车组列车,对于东安县直接对接粤港澳,打造永州市次中心,全面推进旅游升温、交通提速、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全域思路做活“微旅游+”文章

  2017年,“东安号”县域始发高铁专列的开通,使东安跻身珠三角一日游行列,方便了湘桂粤三省(区)的联系,极大促进了湘桂粤在旅游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合作,让东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建设中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年来,东安主动对接粤港澳,做活“微旅游+”文章。大力实施“旅游+美丽乡村”战略,推行“旅游+精准扶贫”和“旅游+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思路,盘活青山绿水,形成了“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辐射带动近10万人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2017年至2019年,东安县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次从485.41万人次增加到581.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7.8亿元上升至49.1亿元。

  据东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瑞霞介绍,如今东安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构建起以地域文化为脉络,以4A级景区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为重点,星级乡村旅游景区为支撑的全域旅游体系。

  具体来说,东安从现金补贴、配套支持、创建奖励和代办服务四个方面出台黄金“十二条”优惠政策,通过PPP模式,利用民间资本,整合美丽乡村和微旅游景点,融合微旅游+文化+农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创建遍布各个乡镇的湘江第一湾、南溪花海、香潭渌水、塘家梯田、沉香寺等100多处“微旅游”品牌,构成了镇镇有景、村村可游的格局,实现了景点全域、服务全域、旅游全域。

  下一步,东安将继续以德武文化为抓手,不断繁荣先进的文化,努力使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协同发展。继续依托东安的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工业文化游、农耕文化游、山水文化游的全业旅游新格局。

  “菜篮子”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路

  乘着“东安号”旅游专列开通的东风,东安敲开了珠三角旅游市场的大门,也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之一。东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银杏之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湖南省柑桔、楠竹、紫皮大蒜基地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物产丰绕。

  据李瑞霞介绍,当前,东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湘南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率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坚持育龙头、树品牌、强品质,全力构建“东安—粤港澳”农产品产销体系,推动东安县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振兴关键在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培育。为此,东安立足本地特色,围绕优势农产品,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工作思路,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在当地有经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永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蔬菜和水果各5个)、产品加工企业2家。基地土质肥沃,富含微量元素,产品品质好,质量监管可追溯,深受大湾区消费者喜爱。

  撰文:郑洁琳

上一篇:黑龙江伊春最著名的八大旅游景点,你有去过吗?
下一篇:辽宁省国家5A级景区名单及介绍(辽宁省AAA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