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丨韶山连井冈,湘赣文游今“会师”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韶山举行,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宣布开幕。(刘放明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雅如 湘潭报道

  倘若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湘赣两省,红色资源丰富,此次共谋红色旅游协作发展,“会师”于韶山,“湘”当给力,“赣”出精彩。

  走近革命历史,触摸红色脉络,我们依次能看到红色旅游的新产品和新业态,体验红色旅游与时代融合、产业融合、科技融合的新玩法、新活力、新魅力。

  韶山连井冈,湘赣今更红。

  子月韶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11月26日,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简称“红博会”)在湖南韶山开幕。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领导杨浩东、秦国文,江西省副省长陈小平,湖南省政府秘书长邓群策出席。

  今年,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标杆,韶山接下“红博会”的接力棒,实至名归。目前,“红博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1届,是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节会活动之一。此次,31个省、市(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文创产品、智慧文旅成果集中展示,携手开启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蓬勃 红旗漫卷湘赣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湘赣两省血脉相连,同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自古就有“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史诗,也有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记忆。

  近年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步入快车道,通过建立省际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编制《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签订《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协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将地缘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红色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楚湟 摄)

  湘赣两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奔流不息的湘江,孕育滋养着湖南这片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3位开国元帅、6位开国大将、19位开国上将从湖南走向历史舞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

  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15 万名革命烈士、100 多万无名英雄在这片土地洒下鲜血,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

  湖南作为一块深植红色基因的热土,发展红色旅游独具优势。如今,湖南一共拥有红色旅游景区(点)310个,其中,5条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革命文物资源总量和重要资源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伟人故里”红色旅游品牌得到新提升。推动了“五个首次”,即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红色旅游基地、首次在全国打造红色旅游铁路(韶山直达井冈山)、首次联合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首次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规划建议》,首次打造一批初心源红色旅游景区。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图片来源: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官网)

  江西是“红博会”的首创地,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革命道路在这里开辟,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伟大长征从这里起步,工运奇迹在这里书写。

  江西作为全国红色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重点打造了1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条红色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随处可见的红色景区景点,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卡”江西红色旅游、爱上江西红色之旅。

  秋收起义纪念地。(资料图)

  2021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年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平时每天有五、六千人次的游客量;井冈山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学习和观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十年以来,江西全省红色旅游人次突破1.4亿人次,综合收入超1300亿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一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759件(套)。

  打造载体 联动发展新模式新路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如何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本届“红博会”的题中之义。在加快文旅市场回暖复苏的进程中,打破市场壁垒,跨行政区域协同联动,区域内各景区横向联系、提质升级,无疑是有效手段。

  由江西省倡议发起成立的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已经有20多个省(区、市)加入。通过“红博会”这个节会载体,联盟成员现场交流、互学互鉴,探索重构红色旅游消费体系、建立红色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文创产品。(楚湟 摄)

  新时代,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合作前景无比广阔。湖南江西愿与其他兄弟省份一道,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共同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

  2020年7月,《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湘赣边计划建立“一环五干两轨一网”,实现三级公路直达国家3A级以上景区,打造互联互通的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并改造升级湘赣边主要旅游景点间交通干线,总投资超1700亿元。

  2021年4月,初心源·湘鄂赣文旅一卡通在9个县市区发行,300余家景区、酒店、餐饮店、购物点加盟。发行一年反哺景区结算款260多万元。

  2021年6月,“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专列开通,串起沿线红色地标。车内红色车头、红色书屋、红色课堂等琳琅满目,红色盛宴令游客大呼过瘾。

  此外,“湘赣红”农土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湖南的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江西的宜春状元洲大米、遂川狗牯脑绿茶、修水金丝皇菊倍受两地民众青睐。

  湖南省首家“湘赣红”品牌形象店。(资料图)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穿于“红博会”的每一个环节。

  新时代,红色旅游不再是中老年人的特殊情怀,也成为了年轻人去追寻那段激情澎湃革命历程的生动教科书。目前,青年群体逐渐成为红色旅游的“主力军”;年轻父母更加愿意带着孩子,通过探访红色遗迹实现“寓教于游”。

  湖南始终坚持以红色为魂,以文旅为媒,着力把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的铸魂工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巩固湘赣情谊、深化两省合作的连心工程。

  守正创新 韶山红旅踏上“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红色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与魂,发展红色旅游,既是经济工程、富民工程,更是铸魂育人的政治工程,而韶山正是中国革命的萌发地、中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

  毛泽东故居外景。(资料图)

  近年来,韶山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把红色文旅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有数据显示:2019年的旅游高峰期,全市各主要景点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2倍、3.8倍。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1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5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8倍、1.88倍。

  通过大力实施“红色旅游+”战略,带动韶山当地近60%的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走在前列提供了强劲动力。如今,韶山早已“换了人间”,而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英雄的韶山人民,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着全新的时代故事。

  “最忆韶山冲”剧照。(刘海栋 摄)

  根据OTA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市场“90后”游客占比41%,亲子家庭红色旅游占比近三成。“Z世代”人群成为红色文旅消费的主力人群。

  观潮君认为,红色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是吸引“Z世代”群体的关键因素。韶山将红色历史文化与红色演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最忆韶山冲》,“韶山下的思政课”等沉浸式、互动式旅游体验结合起来,为红色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音乐十分震撼,光影效果也非常精彩!我之前还担心演出会有些枯燥,没想到情节如此感人,身心完全被带入到那个革命时期的热血年代。”在《最忆韶山冲》剧场,活动志愿者王同学向观潮君由衷感慨道。

  “韶山号”列车展馆。(刘放明 摄)

  走进“红博会”展区,我们可以注意到,现场摒弃了传统场馆的静态展陈,而是通过多媒体装置、沉浸式环幕、CG动画、AI绘画等形式,提升嘉宾的临场感与参与感,湖南通过丰富革命文物展示形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融入旅游、融入百姓生活。

  在模拟太空舱里,宇航员们“奔向复兴”。(刘放明 摄)

  此外,游客还可以体验到“红色歌曲猜歌名”小游戏,等身电子屏前体验“一键换装”,模拟太空舱里与宇航员们拍照打卡等互动。实用美观的红色文创、天真可爱的红色吉祥物,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红博园”引来游客纷纷打卡。(刘放明 摄)

  目前,此次“红博会”的系列活动仍在持续进行,韶山红色风帆劲起,盛装迎候四海宾朋。观潮君了解到,近日,湘潭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也将接档“红博会”在韶山开幕,多维度展示湘潭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万山红遍之时,热情好客的韶山人民,以一场出新、出奇、出彩、可持续性的盛会,迎接八方来客共谋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大计!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红色旅游、湖南红色旅游、江西红色旅游必将越游越“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张家口市打造全季全域旅游新格局
下一篇:甘肃武威旅游景点介绍,武威著名五个旅游景点,武威好玩地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