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游中国之云南篇:诗中云南地名、云南故事、华夏一统诗篇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今天为大家推荐中国最后一省云南省的经典诗词文化。云南省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与云南相关的经典诗词却不常见。偶尔在诗词中看见带有“云南”二字的句子,也可能与云南省无关。比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作:

  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

  小析:

  本诗首联“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中的“云南”并不在云南省,而是指浙江省四明山中的云南,在今天的奉化,尾联中的越鸟指浙江鸟。

  賨,读音cóng,本指古时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本诗中的“巴賨”指四川地区。

  那么,在经典诗词中有没有与云南省相关的诗词呢?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中有这样一道题,康震老师在外景地云南省玉龙雪山为选手们出了一道选择题:

  A.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B.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C.玉垒千年存古雪 金沙万里走波澜

  正确答案是C。

  

  云南玉龙雪山风光(一)(图片源于头条号图库)

  

  云南玉龙雪山风光(二)(图片源于头条号图库)

  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讲,答对本题并不需要知道C选项的诗句含义,通过排除法即可轻松排除了前两项。

  A选项,“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是毛主席长征后期创作的名篇《念奴娇·昆仑》中的名句,在四川北部阿坝州创作,描写的昆仑山;B选项,“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杜甫的名篇《登楼》中的名句,描写的应该是成都西山。所以,无论选手是否知道C选项描写的是哪座山,都会用排除法排除AB两项。对于有经验的选手,甚至可以在主持人没有念C选项诗句时就可以选定是C。AB两项就没有起到干扰作用。

  历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很多这样的题,选手们基本都能答对,用的就是排除法。我们在为诗词大会选手们的机智点赞的同时,也多少有点遗憾。我们希望选手们真正了解正确选项诗句的含义,最好以前背诵过相关诗篇,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华诗词文化本身具有的魅力,也才能体现出参会选手应该具有的魅力,体现出央视文化节目的文化价值所在!

  “玉垒千年存古雪 金沙万里走波澜”出自于明末清初的丽江知府木靖所作的七律《雪山》,是一首经典七律,是少数民族诗人所创作的对华夏文明大一统性高度认可的著名爱国诗篇:

  边关一窦隔巑岏,固守提封去路难。

  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

  舆图虽尽天犹广,月令无凭夏亦寒。

  磅礴远足精白意,忽从日下见长安。

  小析:

  木靖,生于公元1627年(明天启帝末年,崇祯即位当年),卒于1671年(康熙十年),字晓苍,纳西族人,丽江第二十一代土知府。木靖是元朝第一任土知府木得十世孙。木得高寿,身经元明两朝,朱元璋赐木姓。因此,木家是丽江最大土司。丽江古城不建城墙的原因之一:土司木姓,建城(围圈)则为“困”,于风水不利(流传的原因之一)。木靖的生活年代亦是中国大变革时期,清朝统一全国,云南是吴三桂的封地,丽江也是大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丽江的最大官员,木靖希望丽江人民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华夏文明是中国所有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文明。

  本诗“首联“边关一窦隔巑岏,固守提封去路难”。窦,古代指孔洞,如狗窦,”边关一窦“指地处边疆的丽江。《乐府诗集》中有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巑岏,读音cuán wán, 指高山,或形容山势险峻。本诗首联反映了丽江与中原地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如果丽江固守提封(割据独立),不融入中原王朝,丽江便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联表达了诗人木靖的中华文化大一统的观点,这是少数民族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丽江人民既要保持传统,也要怀有开放的精神,像金沙江一样,融入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之中。

  颈联中的舆图指地图,月令是古代历法。一年中有十二个月,各月皆有不同的时令。颈联是典型的七律对仗结构,意为地图有尽,天下却广袤无垠。月令有规律,气候却也并非一成不变。

  

  丽江景色(图片源于头条号图库)

  唐代有一高僧,法名释道南,生卒不详,曾创作过一首描写昆明风景的诗篇《玉案山》,并被收于《全唐诗》中。

  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

  一局仙棋苍石烂,数声长啸白云间。

  本诗中的玉案山今日犹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郊,应该在五华区。

  

  今日昆明玉案山(图片源于头条号图库)

  

  云南省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古国,先秦时期的哀牢国、古滇国,唐朝时期的南诏国,五代、宋、元时期的大理国等等。在大理国存国期间,曾产生过国号“大中国”的国家:公元1094年,大理国段正明禅位于权臣高升泰,高升泰改国号“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病逝,其子高泰明将政权交还段氏,复国号“大理”。大中国存国两年。大理的大中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带有“中国”字号的国号。这些云南古国曾经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中华诗词文化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天宝战争便是唐诗中的重要历史题材。

  

  云南澄江抚仙湖风光(一)(作者拍摄于2016年)

  

  云南澄江抚仙湖风光(二)(作者拍摄于2016年,据说湖下有一千年古城)

  唐明皇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约44年(公元712年-756年),因安史之乱被迫让位于唐肃宗,又做了近6年的太上皇。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用人唯贤,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所以出现了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唐玄宗开始荒淫无度,政治变得昏暗,先后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辈,迫害忠良,驱走张九龄等贤臣,穷兵黩武,将大唐盛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隆基可谓是治国案例的正反两面教材:正面教材是开元时期的盛世明主,反面教材是天宝年间霸占儿媳杨贵妃的荒淫无道、重用奸臣的无道昏君!在唐明皇一个人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昌盛与衰败的原因:

  明君变昏天宝乱,百年强堤溃蚁群!

  从唐太宗的天下大治,到李隆基开元盛世,大唐打造的百年强基,在李隆基昏聩的十几年中,如同被群蚁蛀蚀的大堤,早已不堪一击。正如孔融诗句: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开元年间,云南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都城在今天的大理市。南诏国臣属于大唐王朝,唐朝在云南设有官吏。天宝年间,南诏王位传至阁罗凤。大约在公元750年,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了南诏王阁罗凤的妻子与女儿,并勒索钱财,阁罗凤被逼起兵将其杀死,是时南诏王并无独立反叛之心。公元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欲立战功,在宰相杨国忠的支持下率六万唐军征讨南诏国,拒绝南诏王阁罗凤归顺。南诏国为自存,依附吐蕃,在吐蕃支持下大败唐军。公元754年,唐将李宓率领七万唐军再次进攻南诏,阁罗凤再次表示重归大唐遭到拒绝,在吐蕃支持下再次重挫唐军。这两次大唐征南诏的战争成为许多诗人咏史诗中的典故。

  李白曾创作过一组五言长诗《古风》,其中就有一首关于天宝战争的著名诗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

  诗中“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说明战事紧急,通报战事的檄书不绝于路。“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渡泸指渡云南泸水,征南诏国。“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指在唐朝在楚地征的新兵尽是懦弱之兵,战斗力不强的兵,并且在更为炎热的云南,唐军很难打持久之战,这也间接说明了唐军失败的一个原因。

  

  南诏国都城大理三塔(作者拍摄于2016年)

  

  云南祥云县水目山塔(作者拍摄于2016年)

  白居易创作的《新丰折臂翁》更是详细地描写了征南诏战争的背景,及给国家带来的沉重灾难,并且明确点明了唐朝衰落的根源。诗中新丰指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西汉王朝初期建县。汉高祖刘邦老家在江苏丰县,西汉建立初期,刘邦将父亲刘煓接到长安。刘煓不习惯皇宫生活,想念家乡。于是刘邦将家乡丰县整体移民搬迁至长安东郊,骊山北侧,即新丰县,意为丰县新建。新丰县将丰县老建筑都搬迁过来,每当刘煓想家之时,他便可以到新丰县看老宅与老乡。所以,新丰县是移民搬迁工程,是一个孝道工作。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这一部分说明了新丰老翁的年龄与身体状态,88岁高龄,右臂折断,在玄孙的搀扶下来见白居易。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第二部分说明了战争之前社会安定的状态,老翁生于开元盛世初期,是新丰本地人,过了几十年歌舞升平的日子。做为百姓而言,新丰老翁不知道因何原因,天宝年间突然爆发战争,大唐为何去云南攻打南诏国?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第三部分描写了新丰老翁折臂的原因,为了逃脱战争自残折臂。虽然身体残疾,痛苦六十年,却保全了性命。去云南打仗的唐朝官兵基本上死于战事或瘟疫(及瘴气)。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在最后一部分中说明了国家兴盛与衰落的根源:开元盛世在于唐玄宗任用贤相宋璟(姚崇、张九龄等),天宝之乱、国家衰败在于唐玄宗重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佞之臣)。所以盛世也好,乱世也罢,都是因为皇帝怎样治国(用人)造成的。

  本诗中有“是时翁年二十四”、“此臂折来六十年”等句子,说明白居易“采访”新丰老翁时老翁年龄84岁。而本诗首句“新丰老翁八十八岁”,则说明此诗可能是在白居易“采访”老翁四年后完成最终创作的。为了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视觉效果,作者在一首诗中用了两种看似“矛盾“的主角年龄,这种时间差别表达方式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用手法,陆游与文天祥也曾在诗篇中使用。

  本诗创作完成时间大约在公元809年左右,“采访”时间大约在公元805年左右,新丰老翁的出生时间大约在公元721年,正值开元盛世初期。

  另附两首2016年春节老尹游大理时创作的拙诗,与大家一乐:

  初八入苴咩,游人满城中。(1)(苴咩,xié miē)

  想必假日里,摩肩又接踵。

  本是最慢城,幽幽静生活。

  庭院遍城市,城墙绕四周。

  小溪门前流,微风深巷行。

  庭中花斗艳,空中鸟儿鸣。

  

  大理城中旧宅(老尹拍摄于2016年)

  南诏五华楼,皇城有遗踪。(2)

  大理天际蓝,西现苍山白。

  “老城”虽犹在,商铺林立中。(3)

  叫卖声不绝,欠缺古时风!

  注:

  (1)苴咩:大理城旧称,又名羊苴咩城,yáng xié miē chéng,南诏国与大理国故都。

  (2)五华楼:南诏国时著名建筑,多次毁于战火,明代重修的五华楼,在文革中被拆除,如同被拆除的其他众多古城及著名古建筑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惨痛损失。现在的五华楼建于1998年,一看便是近年新作。

  (3)大理古城是我国著名景区,是南诏国与大理国都城。实际上古城城墙大部分已拆除,城中古建保存相对好于我国其他古城。大理古城城墙原周长6000米左右,仅存老墙数百米。东西南北城楼均为改革开放后重建,逐步恢复“古城”风貌。

  

  大理古城与城墙简介(原城墙所剩无几)

  

  大理洱海西海岸(20 16年)

  驱车西海岸,观景枯木林。

  遥遥青砾路,少见游人足。

  野外风萧萧,苍山雪皑皑。

  天蓝水碧透,鱼潜鸟雀欢。

  观湖思凝滞,心向七里滩。(1)

  大理三日游,此处最超然!

  注:

  (1)七里滩,东汉名士严光在富春山的归隐之处。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去新疆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去新疆旅游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舟山六横岛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