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政策解读|为什么孩子要参加研学旅行?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什么是研学旅行

  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所以“研学旅行”中,集体旅行是形式,本质是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那么研学旅行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01

  劳动教育研学,锻造孩子品性

  劳动一直都有,但劳动教育却仍然缺乏,劳动教育需要让孩子乐于劳作、勤于劳作,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小学生,要培养其主动完成个人物品整理、简单手工制作、班集体劳动的意识;初中生,要培养其家庭劳动、校园清洁、工艺制作等方面的劳动意识;高中生,要培养其良好劳动习惯、自主生活、主动服务他人、通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意识。

  

  02

  自然教育研学,敬畏生态万物

  自然教育是近几年很重要的教育方向,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解脱出来,重新建立学生对自然的认知。接受科学的自然教育,让学生自发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这是现代教育的一种责任,也是参加研学旅行的意义。让大自然代替手中的科技产品,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好课堂。

  03

  传统文化研学,感悟中华力量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发展过程中,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只有建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挺直脊梁面对世界。传统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精髓,坚固根本才会枝繁叶茂,这也是我国强调在教育中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在研学课程里,把传统文化课程设计出现代感,“传统”的“筋骨”,“现代”的“衣饰”,让生活在新时期的学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才会去传承传统文化——这才是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要达到的效果。

  04

  体能教育研学,锻炼生存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有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如果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到威胁,那将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注重体质建设,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十分重要。

  体能体质教育,是遵循一定科学规律的,在开展研学课程时,按照体能教练或体育专家给出的建议合理的开展,创新形式,避免成为校园式的体育锻炼失去研学旅行的意义。

  

  研学相关政策整理

  

  2013.0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年—2020年)》

  首次提出研学旅行。

  2014.0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提倡“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014.0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检、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4.04

  《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式与蒲公英行动计划》

  研学旅行进入教育部基础司工作要点。

  2014.07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指南》强调安全出行和禹学于游。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2014.08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2015.07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意见》指出“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2015.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开展。

  2015.10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检、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2016.01

  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要进一步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各级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的指导作用,将研学旅游培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创新的增长点。

  2016.03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研学实验区工作的通知》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发展,教育部确定河北省邯郸市等10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

  2016.11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十一部委正式发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

  2016.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知》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退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乡情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

  “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开展文物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专题研学旅行。成立游学联盟,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规范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2016.12

  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规范》指定了研学旅行行业标准,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2017.0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通知》予以资金支持,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将在各地遴选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2017.08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指南》指出应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2017.09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1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正式官方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18.0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要点》指出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建设。

  2018.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正式官方公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19.10

  教育部发布文件《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增补专业“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代码640107,标志着中小学研学旅行将固定下来和语数英基础学科同等重要长期执行。

  2019.10

  教育部印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加强、规范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管理。

  202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0.06

  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方案明确,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为2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

  2020.07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202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在《方案》中,分数不再是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五育”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价成为评价“指挥棒”的新权重。

  2020.10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2021.03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指南》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

  2021.03

  规范研学旅行工作,制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到关于2021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之一,就是:制订《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将研学旅行服务合同规范起来。

上一篇:重庆旅游:武隆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
下一篇: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下一个爆点是生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