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倾力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邢台,是“五朝古都、十朝雄郡”,始于先商、兴于隋唐、盛于大元,拥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誉为太行山最绿、最美、最奇的地方。

  该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特色突出,具有太行山风貌和北方民俗特征,不仅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而且有历史遗址、民俗文化等。概括起来有8个方面:一是地文景观资源有大峡谷、崆山白云洞、云梦山、白云山、紫金山、天河山、北武当山、灵霄山、太子岩等;二是水域风光资源有七里河、白马河、南水北调干渠、清凉河、映雪湖、岐山湖、玉泉湖、秦王湖等;三是生物景观资源有小天池松林、寒山松林、九龙柏、乌柏与茶柏、栗树王、古槐、银杏、汉牡丹、月季等;四是天文气象资源有小西天观日出、太子岩观日峰、灵霄山观日出、寒山垴观日落晚霞、白云山云雾、云梦山云雾、紫金山云雾等;五是历史遗址资源有百泉古人类文化与邢台动物群化石遗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与陈列馆、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黄巾军中央大寨、义和拳议事厅、邢窑遗址、殷商文化遗址、柏人城遗址、尧山城遗址、唐皇陵、邢侯墓、古贝州城遗址、沙丘平台等;六是建筑设施资源有清风楼、扁鹊庙、开元寺、玉泉寺、甄泽观、白雀庵、普彤寺、武植祠、文庙、广宗县大衙、京杭运河等;七是旅游商品资源有威县三白西瓜、临城核桃、太行板栗、富岗苹果、浆水苹果、宁晋工笔画、清河羊绒制品等;八是人文活动资源有邢台杂技、太平古乐、广宗平乡梅花拳等。

  邢台,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初秋的邢台,天高水长。一片片花海汪洋恣肆,一座座村落古韵悠长。奇峻的山、秀丽的水、妩媚的湖……一处处旖旎风光仿佛颗颗耀眼明珠,把邢襄大地装点得绚丽非常。

  花如海,人如潮。今天晚上,邢台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旅游文化推介会,将在邢台县路罗镇游客中心广场盛大开幕。大会以“绿水青山 红动太行”为主题,紧紧围绕“全域发展 绿色发展 生态发展”这一中心,以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建设华北知名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邢台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名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推进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旅游业增幅在全省位居第四,进入全省旅游业第二方阵。2018年在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上获得年度全域旅游品牌传播奖。2018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总人数3058.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0.99亿元。今年上半年,旅游业接待总人数203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4.93%,旅游总收入193.53亿元,同比增长20.22%。

  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速

  邢台市加快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实现从景区建设管理向全域打造提升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品质旅游转变,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提质增速。

  加强全域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该市编制了《邢台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邢台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邢台市百里太行旅游集群专题规划》《邢台市古村落旅游专题规划》《邢台市乡村旅游专题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去年出台了《邢台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确立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推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该市实施了“1+3”全域旅游规划工程,明确了“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为全市旅游品牌,着力架构“一核心两示范区三产业带”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核心”,即:城区,涵盖一城五星范围,做大做强城市旅游;“两示范区”,即:邢台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内丘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三产业带”,即: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沿邢汾—邢临高速旅游联动带、沿青银高速文化旅游体验带,把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作为基本业态,加快把邢台打造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太行山休闲度假旅游新增长极、华北康养旅游首选地、河北乡村度假旅游新典范,真正建设成为华北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发大会是该市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平台。2017年,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了邢台县太行山地休闲度假区、内丘县康养休闲旅游区两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2018年,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了临城县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沙河市生态田园特色旅游区两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两届旅发大会共投资近200亿元,建设了上百个新项目,构建了各具特色、业态互补、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了全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发展。

  东部平原地区,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利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拉开了各具特色、业态互补、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今年第三届旅发大会,该市将以大峡谷5A景区提升为龙头,以路罗、浆水两个特色小镇为载体,重点打造“城郊田园休闲游、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游、太行山水游”三大板块。

  2

  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

  去年举办的第二届旅发大会,邢台市同期举办了“首届太行山文化带建设交流会”,在全国率先举起“太行山文化带”大旗,各类融合型新业态相互补充、争奇斗艳,呈现出太行山大旅游产业的态势。

  邢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古、红、绿、博的突出优势。古,邢台历史悠久,具有3500年建城史,是中国第三古城。红,邢台是革命老区,西有“抗大”,东有南宫,是太行、冀南两大根据地的中心,北还有新河董振堂纪念馆。绿,邢台背靠太行山,面朝大运河,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是河北省唯一拥有山、水、泉等多种地形地貌的城市。博,邢台文化广博多元、内涵丰富,体现出“融”“和”的特点。邢台可称为“800里华夏文明文化圈”,每个县市区都有故事可讲,都有文章可做。

  通过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投入,近几年该市开发了一批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村景融合的新产品,旅游产业的统筹性、聚合度进一步加强。重点打造了邢台县太行山地休闲度假区、内丘县康养休闲旅游区、临城县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沙河市生态田园特色旅游区四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推出了鹊山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邢窑三馆”、扁鹊医养基地、邢襄古镇、兴台古镇、太行水乡·栖心湾、绿岭核桃小镇、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沙河市游客中心、抗大路等82个重点旅游新项目。

  新产品新业态丰富多彩。该市利用前南峪抗大陈列馆、冀南烈士陵园、冀南革命纪念馆、吕玉兰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研学基地。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开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经济沟和古村落等乡村旅游产品;与新型工业融合,开发建设园区景观、工艺产品、旅游购物、企业文化、产品展览等工业旅游产品;与体育、科技、教育等产业融合,开发建设体育健身,科普考查、研学旅行等高端旅游产品……这些新业态,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3

  完善服务体系,补齐公共配套设施短板

  道路、厕所、住宿酒店……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的服务设施、服务体系。与旅游景点开发同步,邢台市努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补齐发展短板。

  该市围绕产业布局和产品体系,建设了路罗游客中心、沙河市游客中心、栖心湾游客中心等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借助太行山高速建设契机,积极推动“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的建设,重点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点)的连接,建设了抗大路、赵云大道、百里画廊等旅游观光带以及一批旅游专用道、风景道和绿道。刚刚建成开放的园博园,为城市观光游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抗大路旅游交通专线的开通,强化了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的服务保障。旅游“厕所革命”的持续进行,有效补齐垫平了旅游基础设施的短板和弱项,大大提升了城市旅游的体验品质。

  近年来,邢台市在旅游公路方面共建设了10个项目,总长约472公里,将各文旅景区点串联了起来。大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对今年拟建设的120座旅游厕所进行了全面摸底,已将全市旅游厕所建设基本信息录入国家旅游厕所管理系统,目前已新改建厕所379所,完成全年任务的87%,全省排名第三。

  立足现有基础,该市还将继续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公路建设。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4A级旅游景区周围的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通往景区的道路全覆盖。大力实施3A级景区、重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的通景公路提升工程,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快旅游管理服务智慧化智能化建设。指导规范全市智慧景区建设,推动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建立市、县两级智慧旅游数据平台,推进旅游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实现“一部手机游邢台”。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3A级以下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场所厕所建设品质。到2020年,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00座以上。

  (邢轩)

上一篇:踏秋出游正当时 郑州方特多重优惠惊喜来袭
下一篇:走进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