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新思路、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2021〕21号),旨在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按照省委宣传部推进“八大工程”的要求,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工作。

  01解析乡村文化合作社

  关键词:群众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

  乡村文化合作社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于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动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该工作旨在通过挖掘本土人才、弘扬乡土文化、培育群众文艺志愿团队,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增加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文化合作社充分依托区域特点、突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注重乡村文化合作社同乡村民宿、乡村研学等其他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按照“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植根群众、惠及群众”的原则,挖掘乡村优势文化资源,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和文化演艺活动,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为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更好满足基层地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做出有益尝试。

  02乡村文化合作社案例

  周口西华县半截楼村采取一才多用、交叉组合的方式,围绕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金腰鼓、扇子舞、盘鼓舞等文艺形式,组建七个“百人团”文化合作社。

  

  新县将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与乡村建设运营相结合,组织乡村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第一书记、新乡贤、民宿(农家乐)店主和店员、讲解员加入合作社并自愿缴纳会费,实现从被动接受文化服务到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转变,开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新模式。

  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以农民合唱团为起点成立文化合作社,让农民入股自建剧场,打造沉浸式体验剧《再现朝阳沟》,走出融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文化合作社,动员社员入股参与,成立汝源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汝瓷文化+互联网”,开展汝瓷文化产品电商业务,趟出一条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用文化产业反哺文化资源的新路子。

  03乡村文化振兴其它方式

  “哈哈周末”,群众文化合作社组台演出的平台,是群众文化与市场接轨,提升群众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有效探索,是发现、展示和推出群众文化人才、草根明星的舞台,是乡土文化与现代传媒有效结合的产物。

  “哈哈周末”以乐为魂,通过群众文化合作社组台演出,给老百姓营造轻松氛围、快乐时光,让老百姓在笑声中度过快乐周末,以舒缓一周紧张工作、疲惫身心,提升生活幸福感,创造贴近老百姓、走进老百姓心灵的和谐环境。

  “哈哈周末”节目注重与现场观众互动,注重整个演出氛围的调动,注重场内主持、主演、观众、大屏、灯光、音响、画面布置等方面的联动。注重”哈哈周末”组台节目生命力的延伸,通过电视转播、巡回演出,到镇区,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活动演出,扩大影响力。

  未来乡村文化建设可继续通过打造乡村文化合作社,激活乡村文化记忆,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举报/反馈

上一篇:泰国旅游 曼谷必打卡攻略推荐
下一篇:永不消逝的记忆 南京红色旅游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