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行:深圳初印象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初次到深圳旅行,不由感慨这个城市绿化率奇高,生机盎然,人烟旺盛。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是什么不对劲呢?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语句形容。

  呆了一阵子,终于闹明白了。

  【深圳有些“不对劲”】

  这是一个崭新的城市,朝气蓬勃。可是你看那些头几十年盖起的并不算太老的居民楼,以及正在拔地而起的大厦,它们大多毫无设计感。

  穿梭建筑丛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城市铺张起来时的匆匆忙忙和火急火燎,加上教育资源与“一线城市”的不配位,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很有眼力劲儿,看起来也很懂事儿,但是没的可沉淀,缺少深度,打扮得再体面,也遮不住眼神里的仓皇。

  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火急火燎。火急火燎地开始,火急火燎地结束。

  我忽然想起几年前,邻居阿姨有一次很自豪地“炫耀”她在深圳工作的儿子:他工作可忙啦,一周只休息一天,周六都上班呢!

  若干年后我明白了:不是不允许休息,是休息不起。

  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如日方升,稍不留意,就会被同行“干掉”,被时代抛弃。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词来形容深圳的“不对劲”——

  匆促。

  这样的匆匆忙忙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违和,唯独深圳,恰如其分。

  【我眼中的深圳】

  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一代人用匆匆半生“赶制”了这里的一切。就连深圳最早建设的公园也不过就是个“80后”的岁数,还未及不惑之年。

  但这个城市的公园基本都免费。

  一到周末节假日,深圳的各个公园会突然间爆满,登山的甬道上摩肩接踵,挤满来自五湖四海的身影,路边的石椅座无虚席。

  对于很多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人们来说,根本无暇旅行,逛个公园就算是度假了。

  深圳市一个移民城市,常住居民的祖籍遍布全国各地,没有所谓的地域歧视,不存在“排外”,“他乡遇故知”的概率还特别大。人们各自带着家乡不同生活习惯求同存异,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语言交互碰撞,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深圳。

  心理学家说:人格自由,才能真正快乐。在深圳,你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

  这里的人们,人格是独立的,灵魂是自由的。你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你完全可以成为你自己。或者说,你也没的可依附,只有努力成为最厉害的自己,在深圳才能“混”得下去。

  在深圳,人们热情洋溢,但界限感又很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你可以洒脱地享受独处,不用担心自己的个人生活沦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你不需要被太多的无用社交牵扯去不必要的精力,也不必花心思维系虚情假意。

  在深圳,没人对你的隐私感兴趣。

  深圳没有“门槛”,只要肯吃苦,送外卖都可以月薪过万。在国内一线城市中,深圳是最容易落户的一个,只要努力,这里永远保留你的一席之地。

  深圳,很公平。

  这是一个“开通”的城市。这里不会限制网约车的发展,这里的街道从来不会“几十年如一日”,每次出门都有可能见识到一些“眼前一亮”的新东西。无论早班晚班,想吃一口热饭的时候,永远都有路边小店为你开着一扇门。

  深圳的公交车会运行到很晚很晚,夜班车通宵达旦。当坐上凌晨两点钟的巴士,和你一起走夜路的,是那些带着折叠车、顶着头盔出门的代驾司机。而公交车师傅并不会责怪他们的装备“占地方”,只会很客气地提醒一句:往里收一下,不要挡住客人。

  同是都市夜归人,谁怜萧瑟知秋风。

  全国各地的美食,这里都找得见。哪怕你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也不妨打开美食APP搜一搜,没准儿就能寻得到你从小吃到大的那一口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当你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那个小馆子,会发现那里的老板真的是你的老乡,说着只有你们俩人听得懂的方言,互相一打招呼,原来大家的祖辈是旧相识.

  ……

  写到这里,我似乎已经“跑题”,忘记了开篇的“不对劲”。

  但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它不完美,它总是让人很赶、很着急,但这里有归属感,不是故乡,胜似故乡。也正因为有这种“被认同”,这里的人们才能时刻保持着激情。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两个人去日本旅游一周,预算最低大概是多少?月收入没六千不敢去
下一篇:东北旅游第一站,体验东北地道美食,感受雪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