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蓝色星球2观后感300四篇选录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数百年来,人类一直试图了解海洋的奥秘,生存的物种、内部的环境、海底的资源……但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至今我们可以探寻的海洋世界,还只是冰山一角。最近我就看了一部BBC出品的海洋纪录片《蓝色星球2》。

  这是一部美丽的纪录片,它我看到了海洋的磅礴气势,也

  但面对如此深邃的海洋,也许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屏幕上的美丽。而应该好好想想如何保护好这块蓝色美玉,这片曾经纯净的海洋。

  好的纪录片必然能够在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更深远的教育。纪录片能够用特写的镜头,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你们的行为对自然产生了多大的破坏。当我们沉醉在迈阿密灿烂的夜景之下,是否想到了南极的冰面正在融化,而再过几十年,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可能会消失?支离破碎的冰山,游荡在海面的白色巨大冰块,是纯色的,却又那么触目惊心。我们的星球,我们的蓝色星球,需要我们去守护。看着那些可爱的生灵,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最后,以DavidAttenborough爵士的一段话收尾,你我共勉:“在我看来,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

  近期,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以海一样胸襟、海一样的视野、海一样的激荡,用文化的尺度、宽广的视角,告诉世界,告诉我们,告诉子孙,中华民族曾经的海洋文明和历史征程……在大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中,我们看到了郑和船队遗落在南中国海的瓷器碎片,看到了祖先开疆拓土打下的领海界柱,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有了别开生面的发现和充满敬畏的仰望。

  早于西方四百多年,1403年中国就有了“宝船”,有了干船坞,那个时候的福建泉州就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大港;1405年,一支庞大的船队出发,一共有船317条,配置了医生317个,一万多名士兵,这是当时世界上没有对手的“水师”;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短短3年时间,中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不能说是中国人第一个认识了海洋,但也决不能说中国人是最后一个走近海洋,更不能动辄就说中国古人没有认识海洋,说我们的先贤只知道黄河,如果汉武帝不认识海洋,他不可能给我们创下当时西至里海、南至南海的广大疆域。在我们的先贤仁人、革命领袖中,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那片蓝色海洋。当然,我们决不否认,由于各种局限和自然原因,我们曾错待海洋,为后人造成或轻或重的灾难,但是后人一定要以海洋的胸怀正确评价我们的历史,评价中华民族在走向海洋中的伟大历史功绩。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一个客观的文化视角,是我们再次走向海洋的理论锚地和思想海港。

  我们从没忘记苦难,忘记一百多年前来自海上的劫难:甲午海战。当一个民族面对海洋的目光,被封建帝王的贪婪私欲锁定在昆明湖上,当朝野上下都把一个老人的大寿当成头等大事操办时,旧中国的大厦已在陆地下沉,那个曾经亚洲第一舰队的沉没也已成必然。这个时候应当

  在娱乐充斥我们的文化阵地,挑战着历史底线、道德底线,挑战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时,我们期盼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含量的作品出现。在创作政论性纪录片方面,军队文艺工作者有着很好的传统,这是对使命的担当。而在海洋历史文化这一领域,海军文艺工作者曾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让人兴奋的是,这次他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八集电视纪录片,他们只用了一集来讲述海军建设,我没觉得少,反而觉得很恰当。我特别喜欢这一集的名字,《云帆初扬》,不温不火,不疾不徐, 这是个画面感很强的名字:一支舰队,带着自信,带着尊严,带着国家使命,带着和平的愿望去迎接东方的日出,去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风浪;云帆下,我们看到年轻舵手们远望的目光,也看到水手们那刚毅的面庞。这是在写海军吗?不,是在写军队。这是在写军队吗?不,这是在写我们的祖国——这是文化的表述,思想的表述,艺术的表述,她充满力量。

  这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走向海洋》。她有《长风破浪》,正是先辈的艰苦创业与坚守,铺就中华民族重返世界舞台的基石;她有《走向大海》,“面朝大海,春潮激荡”,当古老的国门再一次轻轻打开的那一刻,这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了蔚蓝,整个世界正迎面走来——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经略海洋》,我们将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不过究竟何为经略,如何经略?也许我们没有很多

  相信我们一定会经略好这片海洋,因为我们有几千年辉煌的历史,我们有过近百年的悲怆。中国不仅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疆土的国家,还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远海大洋的探索将更加积极踊跃;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这支队伍将担起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未来的世纪就是海的世纪,未来的人类就是与海和谐共生的人类——在苍茫的大海上,将继续留下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观后感2

  区别于过去看过的其他海洋作品,《走向海洋》没有带我们去观览海洋生态奇观,而是在典籍的阅览中,引领人们沿着历史走廊,从地理发现、文化心理、经济生存的角度,诠释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把我们带向战略高地,提供了历史厚重、角度新颖、观点鲜明的海洋观。片子一开始就从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古代东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从历史深处一步步给我们捋过来,中华民族海洋观念的转变进程,说“漫漫绵长的三千余年间,在华夏腹地这个巨大的摇篮里,中华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从容不迫地生长繁衍”,他们“把海洋当作底色”。但这并不是古代中国的全部,关注度的深浅是由依存度决定的,这是《走向海洋》立论的基本逻辑,片子还说“古籍记载,住在海边的吴越居民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海洋性格”,越人是“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而吴国更是“不能一日无舟楫之用。”还有甲骨文中的记载等等,都改变了我们对农耕民族只识耕作不识海洋的一般认识。

  《走向海洋》坚持以精确的文献、专家的发言作为叙事基础,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风帆在指南针引航下曾经独占鳌头的历史篇章,说到北宋海外贸易已经“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航海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在元朝,隋唐以来利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方式,改由海运完成”等等,真让人眼前不断发亮。而像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幸目睹了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像“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发现‘仅广州一地,旅居于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过了12万’”等等,以多视角调度观察和展示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样貌时,就不能不让人心头发热了。更多相关的观后感文章推荐:

  1.

  2.

  3.

  4.

  5.

  《走向海洋》在画面风格上强调与历史相吻合的厚重品质,在远去历史情景的复原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努力使叙事接近典籍的记载又不刻板。譬如说“公元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命令船队在距离卡里卡特5海哩的洋面上抛锚”时,动画用了一个空中俯

  《走向海洋》用一组观战者拍摄的历史照片反映“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令人触目惊心。作品通过类比手法,表现中日两国面对海权时代到来所不同的表现令人深思,日方是特别命令,将《海权论》包括魏源的《海国图志》“译本分发给陆、海军、政治领袖和学校”,“要求每位舰长都随身携带”;而在另一方的中国,却被束之高阁。在这样落后的海洋观念、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即使“师得夷之长技”又能何如?因为此,苦心经营了20年的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失败,主创者特别引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观众的感受已经不是苦涩所能包含得了的了。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

  主创者以“一名驻守南沙的战士惊奇地发现”来结尾,让在全片中一直内敛的激情迸发出来,说“中国的疆域不是一只雄鸡,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其实,这不是结尾!这是对我们走向海洋热情的激发!就作品本身而言,《走向海洋》还只是从历史角度、时代高度,以视听理论的形式,对我们意识缺失的一种唤醒,这还是第一步,还没有真正深入海洋,还没有从人本角度对海洋更加细微地关怀与体察,还存在着因为刻意讲求技术严谨而洒脱不足的缺憾。当然,能在影视大片刻意追求富丽堂皇的流风所及中求得鹤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有《走向海洋》的勇气已经值得称道了。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了《飘网渔船》《蓝色星球》《海豚湾》,和雅克.贝汉的《海洋》,它们是西方人关注海洋生存权益在纪录片上的反映。而我们有关海洋的作品却太少,曾经有过的也只能是沿着海岸线梭巡的小玩艺,眼界甚至没有越过自己的大陆架。说到底,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事,这是整体性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现在,有了《走向海洋》的开头,有了一个专门从事海洋拍摄的群体,有了一群热衷于海洋的'纪录片人,用纪录片的国际语汇把中国海洋的美丽与深

  观后感3

  随着我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的热播,对海洋文明的回望与思索又依次成为一道文化景观。国内的纪录片业界和思想界一致认为,《走向海洋》第一次用纪录片的语言,对中华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与形象的展示,独具匠心地运用电视艺术的综合表现手法,唤醒了民族记忆深处的海洋印记。

  一部提升民族海洋意识的好教材

  八集纪录片《走向海洋》,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觉,调控了当下电视艺术生态,为广大观众展示了一部具有丰富历史知识、深

  他认为,《走向海洋》的播出,是对当下电视艺术生态的一种调控。由于收视率的牵引,一些电视艺术工作者对电视纪录片应有的功能尚不能正确认识,一些躲避崇高、远离理想、惧怕深刻与高雅的平庸之作应运而生。选秀成风、娱乐无度、“穿越”成瘾……殊不知一些观众容易在过度娱乐中失去思考力,在脱离现实的“梦幻”中磨灭进取精神。

  可以说,《走向海洋》就是带着诸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来”、“中国,如何经略海洋,由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这种深沉喟叹而来,无疑是对电视艺术生态的调控,对“只知道笑,不知道为什么笑”的观众无疑是一种诚挚的重塑。倘若现代传媒不能传递思想反而磨灭思考,很难说现代传媒的出现是人类的喜剧。

  《走向海洋》厚实的内容,对当下电视纪录片艺术的表达方式具有启示意义。电视纪录片再现难以再现之事,再造难以鲜活之人固然重要,但稍有不慎,易陷入“眼球为王”的泥

  用新视野讲述中华民族的海洋渊源

  多少年来,一讲到我们祖先对大海的认知,好像多是迷茫,甚至是无知。事实不是这样。

  纪录片《走向海洋》用文化的尺度、宽广的视角,告诉世界,告诉我们,告诉子孙,中华民族曾经的海洋文明和历史征程……在片中,我们看到了郑和船队遗落在南中国海的瓷器碎片,看到了祖先开疆拓土打下的领海界柱,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有了别开生面的发现和充满敬畏的仰望。

  不能说是中国人第一个认识了海洋,但也决不能说中国人是最后一个走近海洋,更不能动辄就说中国古人没有认识海洋,说我们的先贤只知道黄河。当然,我们决不否认,由于各种局限和自然原因,我们曾错待海洋,但是后人一定要以海洋的胸怀正确评价我们的历史,评价中华民族在走向海洋中的伟大历史功绩。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一个客观的文化视角,是我们再次走向海洋的理论锚地和思想海港。

  在娱乐充斥我们的文化阵地,挑战着历史底线、道德底线,挑战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时,我们期盼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含量的作品出现。让人兴奋的是,这次《走向海洋》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在警醒与震撼中,与海洋激情缠绵

  《走向海洋》没有带我们去观览海洋生态奇观,而是在典籍的阅览中,引领人们沿着历史走廊,从地理发现、文化心理、经济生存的角度,诠释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把我们带向战略高地,提供了历史厚重、角度新颖、观点鲜明的海洋观。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

  他说,《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我们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

  主创者以“一名驻守南沙的战士惊奇地发现”来结尾,让在全片中一直内敛的激情迸发出来,说“中国的疆域不是一只雄鸡,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其实,这不是结尾!这是对我们走向海洋热情的激发!更多热门记录片观后感推荐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雪域豹影》讲述了一只雪豹打破家族伦理传统,抚养三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幼豹的感人故事。

  要知道,按照雪豹的家族伦理传统,是不能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幼豹。失去丈夫的阿灿霞实在是太需要雄性雪豹的帮助来照顾幼豹。她原本心目中的看好的“花月亮”,让她看到的只是雄性雪豹的丑陋与自私,还令阿灿霞失去了一只幼豹。在她放弃再找公豹时,她遇上了“泥雪滚”……

  读完全文,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人生道理:人类和动物其实是一样的。有些人狭隘、无耻,有些人富有责任心,值得尊重!但我们不能只看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好坏。书中的“花月亮”和“泥雪滚”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花月亮”外表年轻英俊,但心狠手辣、猥琐、狡猾。而年老体衰的“泥雪滚”却警觉,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不管是怎样的家庭,都不能缺少父爱母爱。可“泥雪滚”就是个没有体验过家庭温暖的雪豹,尽管如此,当他迈入老年时,却让他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只幼豹体验到了。有的人也是一样,他们愿意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奉献父爱、母爱,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家庭奉献生命;而有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小心眼、狡诈,到真危难时却不见了踪影。

  这本书就是通过动物的野蛮、血腥、温情和暴力来比照人类自身。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则感人的道理,它为我们讲述了人身的哲理,它让我们看见了父爱如山的震撼!作文

  以前,我认为爱国都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上。古有屈原投江、岳飞精忠报国,而今有刘翔创世界纪录、杨利伟等几位出色的航天员为国争光……爱国的事似乎离我们普通人非常遥远,可是当我读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我发现爱国的事我们也可以触手可及。

  《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主要说: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文间有一句话说:“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这句话说明了战士们热爱海岛,决心改造海岛的心理。

  肖邦曾经说过:“爱国高于一切。”是啊,彩色翅膀读书笔记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又圣洁的情感,不是一些做作的感叹,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想想自己,再想想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和他比,我呢只在升国旗时戴红领巾,一回到教室就脱了,而且升国旗时行的队礼就像鸡爪子一样,而且还不唱国歌,一到唱国歌的时候就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不爱护红领巾,桌子脏了就用它来擦,就连脏了也不洗……读了这篇课文,我决定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当一个实实在在的爱国者。

  同学们,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些光彩吧!

  当我翻开《独闯北极》这本书时,书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名独闯北极天涯的科学家——位梦华。他是对北极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最多的中国人。他与住在北极的居民爱斯基摩人同吃、同住了三年;与爱斯基摩狗亲密接触;一起出猎打驯鹿、海豹和鲸鱼。而这本书就是写的他在北极的故事。

  当我把这本书看完后,不由得掩卷沉思:这位科学家多次进入北极,不止一次去历险,曾几次差一点儿丢掉自己的生命,为的是探索和发现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的是为人类开发更多的可用资源。他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基地做了许多贡献。

  众观古今中外,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比比皆是。如我国的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正是他不畏艰险品尝了百草,才为后人留下不朽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再如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克服重重困难,不惧艰险,终于在矿物质中提炼出放射性元素,被后人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这些不正是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科学献身的人吗?一想到这,我的脸红了起来,一件事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记得有一次,奥数老师留了一些作业,说最后一道题较难,做不做都行。回到家,我一看,那道题确实很难。我看别的题都会做,就这一道题不会做,反正老师也不批评我。我把书一合,出去玩了。可第二天老师讲作业的时候,有好几个同学都做出来了,并且做对了。此时,我感到很羞愧。位梦华博士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低头,不退缩,而我只是遇到一道难题,又怎么能放弃呢?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向位梦华博士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吧!

  《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丑恶被描写的淋漓尽致,就算是以读者的角度,去看也会对他们恨之入骨。

  不列颠的国王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她们是奥本尼公爵的妻子,高纳里尔、康华尔公爵的妻子里根和漂亮的姑娘考狄利娅。法兰西国王和勃垦第公爵同时向考狄莉娅求婚,这时候,两个人为了此事住在了李尔王的宫里。

  老国王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决定将国事交给年轻人去管。他把女儿们叫了过来,想知道他们到底有多爱自己,他好按照女儿们爱自己的成都来分配应得的国土。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用花言巧语各分得了三分之一,可考狄莉娅知道姐姐们说的都不是真心话,所以她只能说:“我爱的不多不少,只是照着每一个女儿的本分,去爱您。”

  李尔王已经分不清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听了考狄莉娅的话后,大发雷霆,与考狄莉娅断绝了父女关系,并将本打算给考狄莉娅的三分之一国土,分给了奥本尼公爵和康华尔公爵。原本想娶考狄莉娅的勃垦第公爵也因此不向她求婚了,考狄莉娅便嫁给了法兰西王,去了法兰西。

  考狄莉娅走后,国王就受到了两个女儿和康华尔公爵的欺负,不但将他的侍卫减少了一半,还不让他回皇宫。由于奥本尼公爵生性善良,他处处为国王讲话……

  最后国王去了考狄莉娅那里,但他和考狄莉娅,在一次法兰西与不列颠的战争中被抓回了不列颠。在狱中时,高纳里尔和里根派人杀死了他们。高纳里尔和、里根和康华尔公爵最终被杀死,奥本尼公爵最终成为了国王。

  事实证明“百善孝为先”连孝都做不到,还能成什么大事?我送给他们一句话:再会说话的嘴,也掩饰不了邪恶的心,只有没经修饰的话才是最完美的,不能让真正爱你的人伤心。

  在茫茫书海中,挑选出一本好书,在清风的吹拂下细细品尝,这是何等的享受啊!我就是这样一个书虫,最爱抱着书自己一个人钻进角落里狂啃一通。今天讲的,只是我啃过书的冰山一角而已。

  聪明笨笨猪?刚看到书名的我傻眼了。聪明和笨是一对冤家,有你没我,就像蛤蟆与蛇同居,是不合常理的呀!直到看完了蜿蜒起伏的故事情节后,我才明白了其中深奥的含义。

  距离地球三十三光年的宇宙深处,有一个生态环境堪比地球的星球叫做沃尔夫星球,居住着一群智力高度发达的生物,他们的历史早于人类,他们的科技相当发达,但他们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贪婪。他们因为自己的贪念毁了自己的星球,但他们不甘成为无家可归的可怜虫,于是他们盯上了在浩如烟海的星球中格外耀眼的蓝色星球----地球。

  地球上的动物们不愿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占,于是拉开了“地球动物爱地球,各显神通斗怪客,齐心协力保家园”的大旗。沃尔夫星球的洛维博士发明了一种聪明丸,丸如其名,就是吃了会变聪明的药丸,它在地球上热销,吃了它的动物虽是变聪明了,但心里多了猜疑和反抗,少了天真和无邪。因为巨大的副作用,许多动物都自行灭亡了。在这危急关头,洛维博士被动物军团活捉了,并自食其果吃了聪明丸背叛了怪客军团,并用笨笨猪做蓝本恢复了动物们往日的安宁。读完了故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生得笨一点,也是一种天生的福分啊!笨好,笨可以无忧无虑地过简简单单的生活,可以欢天喜地地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上一篇:秦筝贺渊
下一篇:美媒分析人工智能六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