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足婴儿喂养方法的探讨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付贞艳[1](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孔维康[2](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探讨出院时已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追赶性生长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1.选取在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32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7例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时基本情况、母亲孕期疾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喂养状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以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EUGR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2.对临沂市人民医院出生时间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62例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校正胎龄40周为基准线,随访时间点为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根据随访时体重分为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出院后喂养方式和疾病状况。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的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1.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7例,以出院时任一生长指标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百分位水平作为评价标准EUGR的发生率为53.2%,以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52.7%、24.2%、25.4%,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66.4%。EUGR组与非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重度窒息、BPD、NEC、RDS、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幅度,有创呼吸机持续时间、禁食天数、开始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胎龄(OR=390.125,95%CI:53.431-2848.491)、出生体重(OR=1.007,95%CI:1.004-1.011)、禁食天数(OR=0.709,95%CI:0.586-0.856)、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的幅度(OR=2.483,95%CI:2.030-3.037)、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OR=0.497,95%CI:0.423-0.585)和住院时间(OR=1.122,95%CI:1.069-1.178)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随访研究共纳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以体重作为评价标准,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54.8%、35.4%、27.1%。单因素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腹泻和强化母乳喂养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3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出生胎龄、小于胎龄、贫血、强化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小于胎龄、BPD是生长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1.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53.2%,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小于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期间营养供给不足和住院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着年龄增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正逐步下降,小于胎龄和BPD是校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迟缓发生的持续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

  赵淑冉[3](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高翠[4](2021)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引进西班牙学者Olga Paloma-Castro等人构建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Co NOCilam),严格按照汉化及跨文化调适的程序和标准,翻译并修订形成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信度及效度检验。运用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调查我国吉林省延吉市准妈妈和准爸爸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母乳喂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的资料依据。方法:(1)本研究对西班牙语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翻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后,形成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问卷。(2)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以两所医院产科床位比为问卷发放依据,并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吉林省延吉市两所医院就诊的准妈妈或准爸爸进行调查。信效度检测共发放51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0.8%。实证研究共发放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2.3%。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3)利用Excel、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性分析法描述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及问卷知晓率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比较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胎次等因素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临界比值法对项目进行评价和筛选;经专家评分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1)通过对量表的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适,确定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由23个指标,92个项目组成。量表的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3,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7。由于项目数过多,将项目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7个主成分,因素负荷量为0.425~0.877,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502%、42.558%、52.000%。因划分后量表得分计算方式发生改变,与源量表作者沟通后,决定沿用源量表方式,不对其进行维度划分。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与源量表的项目内容、数目以及指标内容、数目均保持一致。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29,折半信度为0.796,重测信度为0.630。(2)本研究母乳喂养知识平均得分为90.91±7.59,问卷知晓率为77.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准妈妈和准爸爸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感到母乳喂养困难和既往母乳喂养的经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翻译并跨文化调适形成的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包含23个指标,共92个项目,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准妈妈和准爸爸对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程度的有效工具。(2)准妈妈和准爸爸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90.91±7.59,知晓率为77.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知水平有待提高。(3)准妈妈和准爸爸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在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学历较高者、事业单位者、月收入较高者、感到母乳喂养困难者、对于以往母乳喂养经历感到不满意者的母乳喂养知识较好。

  邝钰贤[5](2021)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现状,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制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改善母乳喂养状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选取116名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抛硬币法,以病区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住产科一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干预组,入住二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指导外,还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前进行基线调查,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使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状况调查问卷分别去评测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以及纯母乳喂养率。最后采用Excel 2019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完成资料收集分别为55例和52例,共107例。两组初产妇干预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具有可比性。2.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经组间比较,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技能和内心活动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两组产后第42天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但干预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而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产后第42天有所下降;通过组内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5个时间点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均处于中等水平,基于聚焦解决模式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给予初产妇心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2.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3.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白雪[6](2021)在《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中,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结局的改善程度,分析该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完善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健康管理。研究方法:成立个案管理研究小组;建立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个案管理流程。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的先兆早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居住病房楼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干预前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基线调查,确定两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产妇给予产科现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焦虑、抑郁改变程度。使用SPSS23.0建立数据库,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本研究中主要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量表得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采用的检验水准为双侧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一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8.30%,P<0.01;干预后第四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1.91%,P=0.003。3.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第7、14、30天的泌乳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产后第7天实验组奶量(298.70±119.91)ml高于对照组(188.72±126.17)ml;产后第14天实验组奶量(481.90±202.49)ml高于对照组(336.91±219.93)ml;产后第30天实验组奶量(689.56±247.50)ml高于对照组(485.32±310.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实验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47.84±11.255)分高于对照组(37.98±10.747),但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实验组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得分(3.13±0.46)高于对照组(2.67±0.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入院时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于产后两周再次测评,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下降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证实该模式可以改善早产产妇的泌乳量、提升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家庭支持程度,并降低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

  妥琳娜[7](2021)在《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新鲜母乳喂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新鲜母乳喂养(FBMF)对胎龄≤34周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胎龄≤34周、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3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是否接受FBMF,分为FBMF组83例及对照组227例,FBMF组要求母亲能每日提供新鲜母乳喂养2次及以上、并连续提供14天。记录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娩情况,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肠外营养液使用时间、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BMF组较对照组的周体重增长快[(87.96±50.15)g/(75.80±42.29)g,P=0.034],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13(15.7%)/71(31.3%),P=0.004]。其中胎龄≤32周早产儿98例(FBMF组38例,对照组60例),FBMF组较对照组的肠外营养液使用时间短[(19.76±9.5)/(26.00±11.90)d,P=0.005],机械通气时间短[(1.66±0.67)/(6.7±2.28)d,P<0.01],喂养不耐受、NEC、BPD发生率低[7(18.4%)/23(38.4%)、5(13.1%)/22(36.7%)、6(15.8%)/24(40.0%)](P<0.05)。结论:对于胎龄≤34周早产儿提供早期新鲜母乳喂养,可以增加体重,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并且对胎龄≤32周早产儿更有益处,可减少肠外营养时间,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NEC、BPD的发生风险。

  吴义霞[8](2020)在《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早期是人体生理、免疫系统、代谢及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母亲的膳食摄入、婴儿的喂养方式等均可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代谢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生命早期的营养支持,如脂肪酸支持可调节免疫系统发育和肠道菌群的组成,对胎儿和婴儿的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妊娠期间,胎儿体内脂肪酸的供应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转运。母乳作为婴儿理想的食物来源,其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中的脂肪酸水平因母体脂类的营养状况而有很大差异。众所周知,营养物质可与基因相互作用,并调节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体内脂肪酸水平受膳食摄入和体内代谢机制共同调节,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作为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由ELOVL2/5基因编码,其表达是受到体内特定复杂机制的调控,这些酶通过参与多种合成途径来改变不同脂肪酸的水平。ELOV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人体脂肪酸构成谱关联,并影响不同组织中的脂肪酸代谢,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人体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目前,ELOVL与人体PUFA水平关联机制的研究结果仍不一致,但大多涉及到ELOVL2/5基因变异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C22:6n-3)摄入情况。因此,本研究分别收集了孕妇血液与新生儿脐带血配对样本,研究DHA摄入与基因变异对孕妇以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收集产后健康乳母的乳汁,分析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PUFA的影响;最后,通过干预研究,探索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乳汁PUFA水平的潜在机制。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目的:了解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分析膳食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脂肪酸水平的综合影响。方法:纳入116对在长春某三甲医院就诊的健康、汉族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基本信息及膳食问卷调查,并提供血液样本。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共选取ELOVL2和ELOVL5基因上10个SNP位点,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SPSS 24.0软件分析孕妇及新生儿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和相关性,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分析软件。结果:1.孕妇和新生儿血浆中对应种类的脂肪酸整体上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孕妇血浆中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LA,C18:2n-6cis)含量最高,而在新生儿脐带血中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C20:4n-6)含量最高。2.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相比,ELOVL2基因的rs2281591(P=0.006)、rs9468304(P=0.012)和ELOVL5基因的rs209512(P=0.024)位点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或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LA水平显着降低,而杂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ARA水平显着升高(P<0.05)。3.携带ELOVL2基因rs3778166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孕妇其血浆磷脂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GLA,C18:3n-6)(P=0.045)、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C18:3n-3)(P=0.016)水平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而ARA(P=0.035)水平显着低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的孕妇。4.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相比,ELOVL5基因rs209512位点的杂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C20:2n-6(P=0.005)水平显着降低;ELOVL5基因rs2397142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C20:5n-3)(P=0.023)水平显着升高。5.携带ELOVL2基因rs2281591位点(P=0.011)杂合子和rs9468304位点(P=0.018)次等位基因的孕妇其血浆磷脂EPA水平显着高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6.在校正新生儿基因型后分析发现,孕妇ELOVL5基因rs209512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GLA水平显着升高(P=0.013),但rs209512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LA水平显着降低(P=0.023)。ELOVL2基因rs9468304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C20:2n-6水平显着升高(P=0.012);对n-3 PUFA来说,ELOVL2基因上rs12332786、rs3798713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其新生儿血浆中C20:3n-3和DHA水平显着升高(P<0.05),然而,rs3778166和rs12207094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其新生儿血浆中EPA和DHA水平显着降低(P<0.05)。7.在校正孕妇基因型后发现,携带ELOVL2/5基因上多个位点次等位基因的新生儿血浆中LA、C20:2n-6、ALA和C20:3n-3水平的明显升高(P<0.05),但携带rs9468304和rs2397142次等位基因的新生儿血浆ALA和AR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孕妇及新生儿血浆磷脂脂肪酸呈显着相关性。2.膳食DHA摄入与孕妇血浆DHA和EPA呈显着正相关关系。3.孕妇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孕妇血浆PUFA水平。4.孕妇和新生儿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新生儿血浆PUFA水平。第二部分: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哺乳期母亲DHA摄入和ELOVL2/5基因变异交互作用对PUFA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422例健康的汉族哺乳期女性,收集乳汁并调查膳食和DHA补充剂摄入情况,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并对ELOVL2和ELOVL5基因的10个SNP进行基因分型。基本信息和膳食摄入情况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4.0,单个SNP位点与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分析软件,DHA摄入与单倍型对PUFA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采用R软件中的haplo.stats包。结果:1.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位点次等位基因的乳母其乳汁LA浓度显着低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P=0.019)。2.携带ELOVL5基因rs2294867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其乳汁EPA浓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P=0.036)。3.ELOVL5基因rs9357760位点次等位基因携带者乳汁中GLA,二高-γ-亚麻酸(dihomo-gamma linolenic acid,DGLA,C20:3n-6),ARA和二十二碳四烯酸(docosatetraenoic acid,DTA,C22:4n-6)的浓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者(P<0.05)。4.rs2397142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乳汁DTA水平(P=0.027)显着高于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5.rs209512的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其乳汁GLA(P=0.042)和DGLA(P=0.039)浓度低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6.rs12207094的次等位基因型与乳汁中较高水平的GLA之间也观察到显着的关联(P=0.029)。7.ELOVL2基因SNP位点的单倍型(A-G-G)与乳汁中较低的LA,EPA和DHA水平明显相关(P<0.05);该单倍型与DHA摄入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乳汁中LA,EPA,DHA和ARA的水平(P<0.05)。8.相对较高的DHA摄入与ELOVL5基因位点单倍型(A-A-C-A-A)交互作用影响乳汁中DGLA,ALA和EPA水平(P<0.05)。9.ELOVL5基因位点单倍型(C-A-C-A-A)和DHA摄入交互作用可显着提高乳汁EPA水平(P<0.05)。结论:1.ELOVL2/5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存在显着关联。2.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特定单倍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调节乳汁PUFA(尤其是EPA)水平。第三部分: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乳母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HA摄入激活的转录调节机制。方法:共纳入67例健康哺乳期母亲,在产后60±5天开始进行DHA补充剂干预,干预剂量为420 mg/d,干预周期为30天,进行膳食调查并收集干预开始前与干预结束后当天的乳汁。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结合第二部分研究结果中的阳性位点,选取ELOVL2/5基因的6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ELOVL2/5 mRNA和转录因子SREBP-1c、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基因变异与乳汁PUFA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DHA干预后乳母乳汁DGLA水平显着下降(P=0.006),乳汁DHA显着升高(P<0.001)。2.rs3798713次等位基因携带者较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在干预结束时间点乳汁DGLA水平显着升高(P=0.041)。3.DHA干预可明显提高携带ELVOL5基因rs12207094主等位基因纯合子乳母乳汁中DHA水平(P<0.001),同时也可显着降低乳汁中DGLA水平(P=0.001)。4.DHA干预显着降低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P=0.016)和ELOVL5基因rs209512(P=0.004)、rs2294867(P=0.009)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中DGLA的水平。5.DHA干预可显着降低携带ELOVL5基因rs9357760(P=0.029)和rs2397142(P=0.001)位点主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DGLA水平。6.DHA干预对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中ALA水平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P=0.041)。7.DHA干预对携带ELOVL5基因rs12207094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C20:3n-6水平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P=0.035)。结论:1.DHA干预后乳汁n-6PUFA水平降低,DHA水平升高。2.ELOVL5基因上rs12207094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DHA干预后乳汁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乳汁DGLA水平低于次等位基因子携带者。3.DHA干预可显着升高携带rs3798713次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中ALA水平,也可显着升高携带rs12207094次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DGLA水平。

  陈燕[9](2020)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促进早期建立母乳喂养,为今后优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妊娠37周开始接受产前手挤奶的指导,持续至临产。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以评价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早接触早吸吮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上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干预一周后(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不同的组别间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与37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8周、产后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38周、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与37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并且产后第3天与38周仍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7)。3.对泌乳启动的影响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前手挤奶频次在泌乳启动时间分组中存在分布差异,产前手挤奶频次越高,泌乳启动时间越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手挤奶频次≥20次时,对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4.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第1、2、3天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率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各测量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低,AME指导可通过反复实践手挤奶技能,进一步强化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初产妇产前及产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2.初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AME指导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使泌乳素受体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促进产后泌乳启动,降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3.产后初期是母乳喂养建立的关键时期,AME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为持续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开端。

  魏宁[10](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父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主要照顾者,其照顾能力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远期生存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干预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回顾文献、理论指导,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后经专家咨询和访谈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完善干预方案,形成实施稿。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本部分研究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河南省某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其父母。采用信封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在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患儿父母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焦虑得分和患儿的临床结局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应用SPSS21.0分析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流失6例,有效样本量94例,其中干预组47例,对照组47例。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父母照顾能力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总分由入院时(49.34±4.13)分提高到出院时(71.70±6.55)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显着提高。2.干预后两组父母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由入院时(16.89±3.32)分提高到出院时(29.94±4.30)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自我效能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两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由入院时(134.96±5.44)分降至出院时(79.53±5.05)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干预后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在母乳喂养率、喂养不耐受率、再入院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缓解父母焦虑情绪。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促进其恢复健康。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参考文献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作者简介 (2)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部分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数据库的质控管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率        3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第二部分 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校正年龄6 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综述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缩略词表致谢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依据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问题        3 研究方法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5 资料收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结论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缩略词表附录致谢 (4)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理论依据    1.6 文献回顾    1.7 研究内容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研究工具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2.7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考虑    2.9 技术路线图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3.2 中文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实证研究第四章 讨论    4.1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4.2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实证研究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参考文献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附录 B:量表翻译授权附录 C:西班牙语版调查问卷(部分)附录 D:中文版调查问卷(部分)附录 E:综述 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致谢 (5)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1.2 全球的母乳喂养状况        1.1.3 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理论        1.2.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1.3 聚焦解决模式的概述和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研究方案        2.3.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3.2 分组方法        2.3.3 伦理原则    2.4 研究工具        2.4.1 初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2.4.2 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Scale-Short Form, BSES-SF)        2.4.3 母乳喂养知识问卷        2.4.4 母乳喂养状况调查表    2.5 干预方法        2.5.1 对照组        2.5.2 干预组    2.6 资料的收集与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第3章 结果    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比较    3.3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3.3.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        3.3.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3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    3.4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3.4.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的比较        3.4.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5 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第4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4.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分析        4.2.1 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4.2.2 基于SF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4.3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4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第5章 结论第6章 创新性与展望    6.1 研究的创新性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综述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语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早产流行病学及母乳喂养现况        1.1.2 促进早产产妇行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1.1.3 个案管理模式及应用现况    1.2 研究目的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样本量的确定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        2.1.6 伦理原则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3 对照组护理方法        2.2.4 实验组护理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实施阶段        2.3.3 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4 统计学方法    2.5 道德伦理问题        2.5.1 自愿原则        2.5.2 保密原则        2.5.3 有利无害原则    2.6 技术路线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情况    3.2 个案管理对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3.2.1 两组产妇干预后泌乳量对比        3.2.2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3.2.3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        3.2.4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评价    3.3 个案管理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4 讨论    4.1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4.1.1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早产产妇泌乳量        4.1.2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喂养方式        4.1.3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改善不明显        4.1.4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    4.2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 个案管理模式的优势5 结论6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创新性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附录综述 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及个案管理模式在其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致谢个人简历 (7)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新鲜母乳喂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摘要Abstract前言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3 内容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分组        3.3 样本量计算        3.4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        4.1 资料来源        4.2 实施过程        4.3 伦理审核        4.4 采用盲法    5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结果    1 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患儿营养相关性指标及住院天数比较    3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    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比较    5 胎龄小于 32 周早产儿研究结果讨论    1 胎龄≤34 周早产儿母乳喂养现状    2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营养相关性指标、呼吸支持相关性指标比较    3 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临床结局    4 推进NICU早产儿新鲜母乳喂养的相关策略    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优势    6 展望小结致谢参考文献综述 母乳干细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评阅表 (8)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词第1章 绪论    1.1 生命早期营养        1.1.1 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1.2 营养改变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1.3 “都哈”理论        1.1.4 生命早期发育的节约表型学说        1.1.5 生命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    1.2 母乳喂养        1.2.1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短期影响        1.2.2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长期影响    1.3 脂肪酸概述        1.3.1 脂肪酸简介        1.3.2 围产期PUFA摄入情况与子代生长发育        1.3.3 影响体内脂肪酸水平的因素    1.4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和创新点        1.4.1 研究设计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第2章 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3 研究方法        2.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2.2.5 技术路线    2.3 实验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3.2 研究对象的膳食PUFA摄入情况        2.3.3 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的构成        2.3.4 孕妇和新生儿血浆脂肪酸相关性分析        2.3.5 膳食DHA摄入与孕妇及新生儿血浆PUFA的相关性分析        2.3.6 ELOVL2/5基因变异与孕妇及新生儿血浆PUFA的关系    2.4 讨论        2.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2.4.2 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分析        2.4.3 ELOVL2/5基因变异对血浆PUFA水平的影响    2.5 结论第3章 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3 研究方法        3.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3.2.5 技术路线    3.3 实验结果        3.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3.2 乳母的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情况        3.3.3 DHA摄入对母乳中PUFA水平的影响        3.3.4 ELOVL2/5基因SNP基本特征        3.3.5 ELOVL2基因变异与母乳PUFA水平之间的关系        3.3.6 ELOVL5基因变异与母乳PUFA水平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3.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4.2 单个SNP与乳汁PUFAs水平的关系分析        3.4.3 多个SNP的单倍型和DHA摄入与乳汁PUFAs水平的关系分析    3.5 结论第4章 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4.2.5 技术路线    4.3 实验结果        4.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3.2 乳母DHA干预前膳食PUFA的摄入情况        4.3.3 乳母DHA干预前后乳汁PUFA水平比较        4.3.4 乳母DHA干预前后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        4.3.5 ELOVL2/5基因SNP基本特征        4.3.6 ELOVL2/5不同基因型乳母膳食PUFA摄入情况        4.3.7 ELOVL2/5基因变异与DHA干预前后乳汁PUFA的关系        4.3.8 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PUFA影响程度的比较        4.3.9 ELOVL2/5基因变异与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    4.4 讨论        4.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4.2 DHA干预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乳汁PUFA水平的影响        4.4.3 DHA干预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5 结论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致谢 (9)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摘要ABSTRACT前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1.7 技术路线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2.3 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2.4 两组研究对象泌乳启动情况    2.5 两组研究对象产后三天喂养方式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3.3 研究的局限性结论参考文献综述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致谢 (10)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面临诸多挑战        1.3 父母参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益处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3.3 技术路线对象与方法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搞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3.4 资料分析阶段    4 伦理原则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父母基线资料的均衡比较    3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比较    4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自我效能比较    5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紧张焦虑比较    6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讨论    1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的影响        1.1 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父母自我效能水平        1.3 有益于缓解父母焦虑情绪    2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2.1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2.2 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状况        2.3 有利于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一个月内再入院率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及展望参考文献综述 早产儿不同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附录个人简历致谢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2]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D]. 孔维康. 青岛大学, 2021(02)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02) [4]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oNOCilam)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D]. 高翠. 延边大学, 2021(02) [5]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 邝钰贤. 南昌大学, 2021(01) [6]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D]. 白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7]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新鲜母乳喂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D]. 妥琳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8]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义霞. 吉林大学, 2020 [9]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D]. 陈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10]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魏宁. 郑州大学, 2020(02)

  母乳喂养论文 等位基因论文 产妇论文 低出生体重儿论文 产后恢复论文

上一篇:服装礼仪十篇
下一篇:2023山东大健康展|2023济南大健康展|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