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2022年书单有什么推荐?
各种杂书都可,好的书籍就行
多图长文预警。按照惯例,每年年末会写一份读书报告,以科幻、奇幻小说为主。先从《科幻世界 译文版》开始。
埃文-温特,《复仇之火》。《龙之怒》续集。是的这玩意儿还有续集。主角解锁新技能,战胜新敌人,收获新女盆宇(和“火星崛起”一样,又是跨种族跨阶级恋情,呵!)。反正就那样吧。
作者非常不擅长写对话场景。双人对话就写不好,多人更是灾难。打个比方,把小说想象成电影,就是摄像机在各个人物之间乱扫,看得人眼花。相反,打斗场面(无论单挑还是多人混战)调度流畅,行云流水。居然有人把技能树点成这样,服了。
安德烈亚斯-埃什巴赫,《万物之主》。加藤弘司是日美混血,从小和母亲生活。他的母亲在法国驻日大使馆当洗衣工,弘司由此认识大使女儿夏洛特,两人成为朋友。之后夏洛特因父亲调职,不辞而别。数年后,在麻省理工就读的弘司与哈佛大学生夏洛特重逢,后者已经和富家子弟订婚。两人陷入纠(狗)结(血)关系,这次轮到弘司不辞而别。又过数年,生活不顺的夏洛特收到弘司信息。弘司宣称他即将实现儿时梦想:让世界上每个人都变得富有。弘司邀请夏洛特前往一座海岛,见证他的研究成果。
我之前说过,西方奇幻小说能写“世界系”,科幻小说也能写世界系。《万物之主》即具有世界系特点:前半段铺垫描写男女主两人关系,并且埋伏笔;后半段展开故事。虽然《译文版》对小说颇多夸奖,说白了还是“故事书”。加藤弘司这个人物充满西方人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
盖伊-莫普斯,《五人一体》。在未来,由于人口爆炸,政府通过一项强制措施,每个人年满17岁时必须决定自己的种类:劳动者、享乐者、生化人、共体人。每种人类享有不同期限寿命,到期死亡。共体人是将五个人的人格移入一具身体,每个人格只在一天固定时段的四小时内活动。人格之间不能同时控制身体,但可以通过邮件沟通。共体人定期更换使用躯体,合计拥有142年寿命。
死亡公园是一个真人竞赛场所,进入园区的人参加各种虚拟游戏,赌注是寿命,赢者获得额外寿命,输者损失寿命乃至直接死亡。进入园区的人必须参加游戏,否则会被强制安排随机游戏。
凯特、本、迈克、西拉、亚历克斯五个人组成共体人,虽然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争吵,但总体相安无事。他们进入死亡园区进行比赛,获得不少时间奖励。但是一个神秘的生化人向凯特提出交易,将五个人拉入危险境地。
今年我看了一堆包含人口爆炸背景的科幻小说,《五人一体》是第一部。作者盖伊-莫普斯是英国皇家律师,从小喜欢犯罪悬疑小说,50岁转职全职作家,《五人一体》是他的处女长篇。虽然设定有缝合之嫌,好在叙事流畅,故事曲折,悬疑噱头吊得足,甚至还有推理小说常用的叙事诡计和结尾大反转,对于刚上手长篇小说的作者来说相当不错。不过故事背景未免太“旧”了,我以为小说是六七十年代作品,没想到写于2021年。
凯济-约翰逊,《狐女》。凯济-约翰逊写过不少霓虹怪谈背景的小说,《狐女》即典型:一只狐狸爱上一个被贬的人类官员,于是变成人类。两人(?)结婚生子,但官员还是回到妻子身边。类似故事,中国读者很熟悉了——即使你没看过霓虹怪谈,《聊斋志异》总接触过吧?
《狐女》从人类、人类妻子、狐女三方角度叙事。它的问题在于:太长了。虽然心理描写细腻,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故事没有新意,反而看得拖沓累赘。西方创作者创作的东方文化背景作品,面向受众不是东方读者。老外才吃这一套。
今年《译文版》连载了K-J-帕克的长篇《折刀》——我去年才看完英文版!
以下是单行本。
Jonathan Carroll,A Child Across The Sky

Weber和Phil是大学好友,两人毕业后前往好莱坞寻梦。Weber成为奥斯卡获奖导演。Phil的事业一度不顺利,直到他写出恐怖片Midnight剧本。他拉来投资,亲自出演主角Bloodstone。电影大获成功,成为文化现象,续集一部接一部。
Weber放弃电影事业,专攻舞台剧。某日,他正在纽约排演舞台剧,得知Phil吞枪自杀,遂赶回洛杉矶参加葬礼。Weber从Phil女友处获得几盘内容神秘的录像带,由此开始调查Phil自杀原因。而真相越来越惊人。
From the Teeth of Angels

故事分为两条线索。一条叙事线是Wyatt,他是成功的儿童节目主持人,因确诊白血病而意志消沉。某日他收到好友Sophie的求助:Sophie的哥哥Jesse在一次经历离奇的旅游后失踪了。心不甘情不愿的Wyatt跟随Sophie来到维也纳寻找Jesse。
另一条叙事线是Arlen,好莱坞电影女明星,因事业下滑加上厌倦好莱坞生活,来到维也纳隐居,在这里遇到一名富有魅力的摄影师Leland。Arlen陷入热恋,但Leland对她若即若离。当Wyatt与Arlen在维也纳相遇,看似无关的命运有了交集。
Voice of Our Shadow

Joseph的哥哥Ross是富有魅力的反社会人格者,Joseph从小生活在哥哥霸凌的阴影下。Ross十六岁时,忍无可忍的Joseph失手杀了哥哥。心怀罪恶感的Joseph大学毕业后离开美国,在维也纳定居。在维也纳他遇到一对美国夫妇Paul和India,三人迅速成为好友。和Paul夫妇相处成为Joseph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好景不长,Joseph的生活逐渐陷入麻烦中。
Kissing the Beehive

Sam是一名惊悚小说畅销书作家,正在和第三任妻子闹离婚。他遇到一个自称是其狂热书迷的女人Veronica,两人很快成为情侣。
Sam在纽约附近的小镇Cran's View长大,中学时在河中发现一具女尸。女尸是一名大学生,名叫Pauline,也是小镇居民。Pauline的男友很快被捕定罪,并在狱中自杀。但Sam认为凶手另有其人。他决定把寻找杀害Pauline的凶手作为下一本小说的题材,并展开调查。
After Silence

Max是一名成功的漫画家,在一次展览上邂逅Lily和她十岁的儿子Lincoln。Max很快和Lily陷入热恋,并和Lincoln相处愉快。一次,Lincoln在棒球游戏中意外受伤,Max将他送到医院,随后赶来的Lily态度怪异。由此Max渐渐发现Lily身后隐藏的秘密。
今年一大成就是将Jonathan Carroll的几部小说看完。作为都市奇幻代表作家,Jonathan Carroll的特点、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故事新奇,经常有出人意料之处。而且完全靠自己构思,而非引经据典,这一点和尼尔-盖曼截然不同。缺点是——他不算一个good story-teller:小说全部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故事按部就班平铺直叙,铺垫过长,缺乏文采......等等。不过他的小说在欧洲特别受欢迎,作者说“sell like free sex”。
Jonathan Carroll作品一大特点是:虽然每部小说故事独立成册,但共用同一世界观。比如From the Teeth of Angels的主角Wyatt,在A Child Across The Sky中帮助Weber调查Phil死因;Sophie是Phil女友;Arlen因主演Weber执导的电影成名。Cran's View镇是好几部小说主角的家乡。有时候A作品的人物会到B作品露个脸,或者两部作品提起同一件事情。
他的小说中经常重复出现几大元素:纽约、洛杉矶、好莱坞、维也纳、宠物狗、古董钢笔……以及“性”——每部小说都有性描写(呃……
阿瑟-克拉克,《城市与群星》

传说,人类曾在遥远的过去建立星际帝国,但神秘的入侵者使人类退回地球。入侵者被击退,人类也放弃了回归宇宙的雄心,固守于科技发达的乌托邦城市迪阿斯巴,在其中生活了十亿年。阿尔文是城市中的另类,厌倦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希望探索城市外的环境。
《天堂的喷泉》

1980年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两千年前,一名锡兰暴君修建了华丽的空中花园。随着暴君死亡,花园成为废墟。两千年后,人类在花园旧址修建太空电梯。
关于阿瑟-克拉克的详细评述:如何评价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克拉克同志有个弱点:不擅长写长篇小说。阿瑟-克拉克偏爱设定,但如何将设定放入一个足够体量的故事里,他就懒得费思量了。所以他的长篇要么篇幅不长,要么有明显割裂感,彷佛多个故事的拼贴(比如《天堂的喷泉》)。
Mary Robinette Kowal,The Calculating Stars(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计算群星》)

2019年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详细论述:如何评价小说《计算群星》?
前脚买了英文版,后脚中文版就引进了。这部小说在国内被狂批,又被盖上政治正确大帽。不过,和《计算群星》主题类似的电影《隐藏人物》在豆瓣评分那么高,大家得一碗水端平吧?《隐藏人物》是露骨的冲奥电影,我还真看不上眼。
弗诺-文奇,“银行界区”三部曲,即《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

《深渊上的火》获得1993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天渊》获得200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
详细评述:如何评价弗洛·文奇的《深渊上的火》?。弗诺-文奇有个特(弱)点:他的小说篇幅必须足够长,才能将故事和设定充分展开。《彩虹尽头》就有故事展开不足的问题。作为理工男出身的半路作家,就表指望他在写作上炫技了,老老实实把故事说完拉倒。
Joe Haldeman,Forever War(乔-霍尔德曼,《千年战争》)

1976年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人类和外星生物爆发战争,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青年威廉应征入伍,一路从列兵升到少校。星际跃迁技术使太空舰队在极短时间内到达遥远的区域,但地球时间依然正常流逝。威廉外表年龄只有三十岁,实际寿命超过千年。千年战争似乎永无尽头。
《千年战争》是知名反战科幻小说。乔-霍尔德曼参加过越战,拿过勋章。小说很明显影射越战:残酷的战前训练,惨烈的地面战斗,目的不明、缺乏正当性的战争,退伍军人难以融入社会......虽然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却带有疏离感,有时像在看设定小说,细节一带而过。总之,《千年战争》被称为《星船伞兵》的二流补丁,不是没有原因的。
——六七十年代的科幻小说真是为人口爆炸操碎了心。这是我看过的第四位为人口问题忧心的科幻作家。《千年战争》是怎么解决人口问题呢?鼓励同性恋,异性恋成为少数群体。威廉是异性恋,被相隔数代、年轻几百岁的部下视为另类。作者真是个机灵鬼。
冯达-N-麦金泰尔,《太阳王与海妖》

1998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另类历史。故事发生于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路易十四派遣伊夫斯-克鲁瓦神父前往外海捕捉海妖。伊夫斯活捉了一只雌海妖。伊夫斯的妹妹玛莉是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一家的侍女,她在和海妖的交流中发现海妖具有人的智慧,决定救出海妖放归大海。
冯达-N-麦金泰尔曾以《梦蛇》获得星云、雨果长篇双奖。《梦蛇》文风很“黏糊”,相反《太阳王与海妖》文风爽利许多。但是故事很平,缺乏冲突,读下来像凡尔赛宫廷见闻。女主形象太“小女人”,不讨喜。如果压缩体量写成长中篇,可能观感会好一些。总之《太阳王与海妖》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国内出版商宣传“击败《权力的游戏》”,《权力的游戏》是有多冤啊。
——我今年才知道,小说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日月人鱼》,范冰冰演海妖,准确的说是海妖CG动作捕捉。
电影版海报
那时范冰冰还没出事儿,正要进军好莱坞。拍摄时通稿出了不少,什么冰冰的经纪公司嫌海妖CG造型做得太丑,要求返工重来。结果冰冰出事,电影没了消息。年初电影拖拖拉拉终于上映,果然大烂片一部。
《科幻之书》,短篇选集,一共四卷,即《窃星》、《异站》、《沙王》、《诗云》。

安-范德米尔主编的科幻短篇选集,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各个风格科幻短篇。这套书最有价值的是前言,捋了一遍科幻小说发展历史。想知道古早太空歌剧或者说“原教旨主义”太空歌剧是啥样?看看短篇《窃星》就行。相对来说,选集不算“好看(easy to read)”。后两卷收录大量晦涩的新浪潮作品,如果你只想“看个爽”,估计会失望。
——豆瓣有个用户,为每本选集写了短评,看完一部骂一部,边看边骂,把四本书全看完了。我感叹道:这世上居然有比我更抖M的人。
马特-拉夫,《恶魔之地》

HBO改编电视剧原著。小说在国内口碑不算好。小说原名叫“Lovecraft Country”,直译“洛夫克拉夫特乡”;其实并没有直接使用克苏鲁神话世界观,更类似《血源诅咒》的擦边球。
小说背景设定于1950年代,当时黑人依然面临严苛的种族隔离政策。《恶魔之地》是短中篇合集,每部短中篇的主角是特纳家族的一员:朝鲜战争退伍士兵、旅行社老板、喜欢天文学的家庭主妇、以漫画家为志向的少年、愤世嫉俗的中年人、为寻找工作挣扎的年轻姑娘......当然,他们都是黑人,并且要对抗一个邪恶的白人结社组织。于是国内读者又抡起“政治正确”大棒。
其实小说没大家说的那么烂。它最大的特点是,虽然背景沉重,但文风轻快,并不苦大仇深,人物积极乐观。最典型的是泼辣的黑人姑娘利蒂希娅,她用意外之财买了个大豪斯,没想到是鬼屋。前屋主的鬼魂成天吓唬她,要把她赶走。利蒂希娅坚决不从,抗争到底,鬼魂只好妥协。后来两人还下起象棋。
小说也有些问题。比如为了对抗白人结社组织,特纳家族向另一个白人法师求助,标准的“用魔法打败魔法”。书中的最终Boss描写得没那么坏,还帮了特纳家族不少忙,结果被特纳家族“背刺”,你说特纳家族是不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呢……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机器人大师》

去年是波兰科幻大师莱姆诞辰100周年,国内不少出版公司出版莱姆的作品,其中《机器人大师》由果麦文化洗版。《机器人大师》是以两位机器人建造天才特鲁勒和克拉帕乌丘斯为主角的短中篇合集。他们既是好友,也是竞争对手,经常一起搭乘飞船在宇宙间冒险。他们摆平了不少麻烦,同时自己也惹了不少麻烦。
“伊翁-蒂奇”系列,即《星际旅行日记》和《太空旅行者的回忆录》。

讲述星际旅行家伊翁-蒂奇的太空奇遇,风格类似《机器人大师》。这套书的版权在科幻世界。
我看的莱姆第一部作品是《索拉里斯星》,一部很正经严肃的作品。后来看《完美的真空》,脑洞奇大,坚持到四分之三看不下去了。《机器人大师》和”伊翁-蒂奇“系列的风格和《索拉里斯星》截然不同,很难一句话概括:可以隐喻、讽刺现实,也可以像《完美的真空》那般开脑洞,同时又能进行晦涩的形而上学讨论——莱姆很喜欢对“幸福”进行讨论:幸福可以被塑造吗?被强加于群体的幸福还是幸福吗?存在一个“人人都很幸福”的世界吗?有时觉得莱姆写小说像嗑药,但不是迷幻药,而是兴奋剂。这样看来,《索拉里斯星》并不能代表莱姆的风格,虽然这是他最知名的作品。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莉莉丝的孩子”三部曲,即《破晓》、《成年礼》、《成熟》。

地球因核战毁灭,一艘外星飞船从天而降,将幸存人类接入飞船。外星人改造人类基因,延长人类寿命,但是剥夺了人类自然繁衍的能力。人类必须借助外星人生育带有外星基因的后代,即“混构人”。
莉莉丝是核战幸存者之一,她被外星人选中,带领幸存人类回到地球生活,重建地球。她是最早和外星人合作的人类,生育了第一代混构人。部分拒绝和外星人繁衍后代的幸存者成为“抵抗者”,因为失去生育能力,他们抢夺混构人幼儿,作为人类抚养。
去年看“地球之种”系列,非常惊艳;看到作者另一部作品引进国内,立刻买买买。“莉莉丝的孩子”是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先说优点。它构造了一套外星人社会体系,并将其和人类社会体系结合。比如,一个基本的外星人家庭有五名成员(两个地球人,三个外星人),他们一起繁衍后代;纳入外星人家庭的两名地球人必须借助外星人进行性行为(3P?)。混构人幼年形态偏向人类,但随着“蜕变”成年,他们的外貌和功能性会偏向外星人。
巴特勒的雨果奖获奖短篇《血孩子》描写了外星人和人类既残忍又和谐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在“莉莉丝的孩子”中。外星人为人类的基因吸引,他们收集人类基因,用于促进自身种族进化。外星人对人类态度和蔼,照顾有加,将和人类的关系视为“共生”,但牢牢控制人类行为。在抵抗者看来,剥夺人类自然生育权利的外星人是魔鬼——虽然外星人对此行为的解释是“人类带有自毁基因,放任人类繁衍会重蹈地球毁灭覆辙”。《成年礼》结尾双方妥协:拒绝和外星人生活的抵抗者被恢复生育能力,前往火星殖民地定居。
缺点。“莉莉丝的孩子”故事性不强,读起来像设定小说,而该特点越往后越明显。最主要缺点是“啰嗦”。这种啰嗦不是过于丰富的心理活动,而是“对话”。每当书中人物需要做出决定,必有一段和他人的对话,双方讨论、争辩、说服,直到得出结论。《破晓》和《成年礼》都体现出前紧后松的特点:前半段铺设定推故事,后半段人物做出重大决定并引出大量对话。而这些对话——老实说大部分都是车轱辘话。
这一缺点在《成熟》放大了。主角事无巨细,几乎每个或大或小的决定都伴随思前想后面面俱到的对话。《成熟》是三部曲中故事性最弱的,导致阅读体验拖沓缓慢。巴特勒文风平实,负面效果是人物对话缺乏个人特点,仿佛两台机器人重复输出。虽然三部曲是逐渐扩大世界观的过程,但只推荐看前两部。
Greg Bear,Moving Mars(格雷格-贝尔,《移动火星》)

1995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到22世纪,人类已经移民火星,但火星陷入严重的政治斗争中。火星的自治团体(Binding Multiple,简称BM)各自为政,要求保持独立。部分火星政治家主张集权,压制BMs自治情绪。地球要求保持对火星的经济和政治控制。故事开始时,女主角是一名火星大学生,因和同学抗议火星政治家被开除。她决定以政府管理为专业,寻求火星的出路。
虽然小说题辞是“献给雷-布拉德伯里”,但实际上更偏向金-斯丹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有大量政治描写。女主角作为学徒到地球转了一圈,目睹地球对火星的政治蔑视;后来一跃成为火星政府副总统,并主导“移动火星”计划,从地球的毁灭性攻击中拯救火星。这人生跟开挂似的。
老实说《移动火星》写得不算好。格雷格-贝尔想写得面面俱到,导致小说结构散漫。开头两章作为铺垫非常非常长,而且充斥女主大量心理描写——格雷格-贝尔写这部小说也就四十出头,居然把青少年小说中矫情的女性心理写得惟妙惟肖。比如,女主角和男友分手花了五页,拉拉扯扯,各种“不!你不能走!”“不!我就要走!”琼瑶式台词。服了。把前两张章压缩一半篇幅,对小说也没影响嘛。
这部小说的设定风格有些...“诡异”。看政治描写偏向写实风格;但科技描写具有超现实感:无视时空距离的能量,甚至涉及多重宇宙。都说格雷格-贝尔是“硬科幻”作家,我没看出《移动火星》有多“硬”,却有“科技飞仙”的感觉。《移动火星》的确比“火星”三部曲“好看”,但质量不如“火星”三部曲也是事实。
尼尔-斯蒂芬森,《失落的星阵》


2009年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提名。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的阿尔布赫星球,它拥有类似地球又截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一次历史剧变中,理学家(相当于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混合体)避入集修院(相当于修道院),形成自给自足的马特世界。马特世界和世俗世界互相隔绝,偶尔世俗世界需要理学家的协助,会将马特世界的理学家召唤到世俗世界,理学家往往一去不回。
伊拉斯玛(这个名字化用自“伊拉斯谟”)是一名十年士(相当于中级僧侣),和一帮同侪在集修院生活学习。集修院每隔十年举行面向公众开放的大隙节,为期十天,借此机会伊拉斯玛可以踏足世俗世界。在他19岁的大隙节,发生了一系列异常的事:他莫名其妙受到处罚;一名百年士(高级僧侣)被世俗世界召唤;随后他的恩师傲罗洛被诅革(被永远逐出集修院)。伊拉斯玛和他的同学意识到整个世界出了问题。
尼尔-斯蒂芬森不是我最喜爱的科幻作家,但我愿意阅读他的每一部小说(除了《佐迪亚克》)。原因无它,他的小说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尼尔-斯蒂芬森仿佛一台人形电脑,一方面疯狂吸收信息,一方面在作品中疯狂输出信息,所以他的小说设定不带重样的。相比同样设定多样但写作犹如无趣的“大纲扩写”的罗伯特-索耶,尼尔-斯蒂芬森的文风更丰富多变,时而严肃时而诙谐。《失落的星阵》就偏向诙谐风格。
尼尔-斯蒂芬森的风格被形容为“信息繁复主义”,导致他的作品动辄500页起步。《失落的星阵》将近900页,跪了。尼尔-斯蒂芬森喜爱事无巨细的描写环境,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造物体。如果你试图在脑海中重现画面,会看得很累。其实小说故事线非常明晰,几句话可以概括。但是《失落的星阵》走得是设定轰炸路线,设定压倒一切。
前后脚看完的《移动火星》和《失落的星阵》都涉及平行宇宙/多重宇宙,后者的描写更有意思。尼尔-斯蒂芬森不仅从科学角度,而且从哲学角度分析多种宇宙。“意识溢出导致多重宇宙产生”,这种论点听起来特别唯心主义。 代价则是——小说花了足足一章篇幅进行哲学讨论,估计能把读者折腾得不耐烦。
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使用了大量生造词,这些词可以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比如“斯皮里”是电影,“嘎唧”是手机,“大罔”是网络。有读者批评,既然本质上是同一种事物,为什么还要生造词?是的人家偏要,不服憋着(划掉
不喜欢尼尔-斯蒂芬森的读者认为他文风啰嗦,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除了《七夏娃》)。现在看来,他和约翰-布鲁纳的风格非常相似,两人简直隔代传人。总之尼尔-斯蒂芬森的作品颇挑脑波,但风格独树一帜,我还是推荐各位阅读。
安迪-威尔,《挽救计划》

详细评述:如何评价安迪威尔(《火星救援》作者)新书《挽救计划》?
《挽救计划》依然很“好看”,但是作者偷懒了:他将《火星计划》的叙事结构照搬过来——“同样的招式对圣斗士使用第二次就无效了!”
Seanan McQuire,Every Heart a Doorway

2017年雨果、星云、轨迹最佳中长篇三奖。来自《中局》作者塞南-麦奎尔。现实世界有很多通往不同异世界的门。一些少儿在异世界呆一段时间后(对他们是几年,对父母是几个月)回到现实世界,会发生一些改变。他们对异世界念念不忘,希望再次找到门回去。一个曾前往异世界的女人创办了“学校”,帮助回归的少儿适宜生活。
Nancy在亡灵世界(Underworld)呆了几年,从此无法忍受现实世界的阳光和灿烂的色彩。她被父母送到学校,在此认识了和她一样的同龄人。当她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交上朋友,学校出事了。
好吧,Every Heart a Doorway不是世界系——我最近看了好几部欧美世界系幻想小说——不过它的确是青少年小说。塞南-麦奎尔再次展现用设定写黑暗童话的能力。在书中,异世界的方向分类不是东西南北,而是Logic、Nonsense、Virtue、Wicked。比如Nancy进入的亡灵世界是High Logic,室友Sumi进入的镜中世界是High Nonsense。不过异世界在书中没有充分展开,留给续集了。
七月,《小镇奇谈》

今年看完的国产科幻长篇之一。故事发生在1999年。位于四川山区的汉旺镇有一座工厂,是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从一线城市迁移而来。四个初中生从小在工厂长大,是无话不说的死党。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转学生,他是随工作调动的父亲从上海转来。五个少年很快打成一片,约定一个周末去山上探险。而这次探险引发了一场意外。
我有很多年没看过国内作家的科幻长篇。作者七月从小在四川长大,《小镇奇谈》创作灵感来自部分成长经历。就故事结构来说,小说颇似《怪奇物语》,都是“少年拯救同伴,进而拯救世界”。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这是今年我看过的第三部涉及量子力学和平行世界的长篇科幻小说。果然“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菲利普-K-迪克,《短中篇小说全集》。即《记忆裂痕》、《命运规划局》、《预见未来》、《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

详细评述:如何评价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和他的长篇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
PKD以长篇成名,但他的短篇也不弱,甚至非常好,是那种“你模仿不了”的好——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他的风格。他中后期小说的迷幻味太重了。真的,不来一发LSD怎么能写科幻小说呢?(好孩子不要学!
《神圣入侵》

故事讲述......没啥好讲述的。又是PKD发疯之作,科幻背景杂糅圣经故事,再加二手神学大杂烩,也就比《神圣秘密》稍好。1979年PKD写过一部短篇《空气之链,以太之网》,后从中截取部分片段及灵感写出《神圣入侵》。《空气之链,以太之网》比《神圣入侵》正常得多,质量也好得多,PKD用上了主流文学笔法。
杨晚晴,《双螺旋》

短篇小说集。质量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我之前刚刚看完PKD短篇全集。这个差距啊~~~就像80分试卷和120分试卷(做完附加题)的差距。
拉里-尼文,“环形世界”系列,即《环形世界》、《环形世界 工程师》

第一部获得1971年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路易-吴刚刚度过200岁生日,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一名外星人“傀儡师”邀请他参加一支探险团队,前往神秘的环形世界探险。这支团队还包括一个克孜人(外形如橙色大猫,攻击性强)和一个美丽的地球女人。
第二部《工程师》发生在第一部二十三个地球年后。此时路易-吴成为一个“飞电佬”,沉迷于电流瘾中无法自拔。又有一个“傀儡师”出现,绑架了他和第一部的克孜人,带领他们再次前往环形世界。
“环形世界”是经典的科技强设定作品系列,据说它影响了“光环”系列。从风格上来说,它介于《与罗摩相会》和“安迪密恩”系列之间。类似于《与罗摩相会》,它具有“进入神秘之地进行探险”的叙事结构,同时兼具“安迪密恩”的太空歌剧属性和视觉奇观描写。
“环形世界”是个具有创新性的设定,第一部发表后引发广泛讨论,不断有读者向作者去信讨论设定细节。拉里-尼文也舍不得这个设定,于十年后写了第二部《工程师》,对设定进行补充,之后又写了好几部续集。不过他的文风非常乏味单一(不知是否翻译原因),比之《挽救计划》,叙事毫无紧张感可言。所以系列在国内口碑不高。
伊恩-M-班克斯,《腓尼基启示录》

“文明”世界是一个机械/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无政府主义乌托邦,正和艾迪兰星人进行战争。霍扎是一个为艾迪兰星人服务的变形人杀手,接受了一项任务:前往一座星球,寻找一个躲藏在那的来自“文明”世界的主脑。
伊恩-M-班克斯来自苏格兰,他从未获得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奖项,但“文明”系列是经典的新太空歌剧系列。《腓尼基启示录》是系列第一部长篇。伊恩-M-班克斯具有构造完整世界(以宇宙为尺度)的野心,为此在《腓尼基启示录》中塞进了不少与主线无关的内容(比如“吞噬者岛”)。结尾试图用多人物POV塑造紧张氛围,但视角过多过碎,反而适得其反。
《武器浮生录》

扎卡维是一个为“文明”世界服务的战争大师。“文明”世界会主动干涉其他星球的事务,甚至发动战争,这时就需要扎卡维出场。扎卡维出生入死,身心都受到创伤,但最严重的是过去回忆的阴影。
《武器浮生录》是伊恩-班克斯最炫技的小说,整部小说分为“过去”和“现在”,而“过去”又打乱时间线,进行插叙。小说中还隐藏叙事诡计,结尾有惊天反转——虽然我看到一半就猜出来惹。我真是个小天才(。
《游戏玩家》

戈奇是“文明”世界的游戏大师,人人以击败他为荣。由于某件事,他被迫接受“文明”派遣,前往另一个星系,那里由一个帝国统治,帝国阶级分化严重,流行玩一种叫“阿扎德”的游戏。阿扎德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层级,甚至帝国皇帝都由游戏胜者获得。“文明”要求戈奇加入游戏并获胜。
三本小说质量从低到高是《腓尼基启示录》、《游戏玩家》、《武器浮生录》。可以看到伊恩-班克斯叙事能力越来越娴熟。
K J Parker,The Company

一名退伍将军回到家乡,找到他的四个同乡也是当年出生入死的战友。退伍将军提出一项提议:五个人收拾家当前往一座海岛,建立殖民地,没有官员,没有赋税,没有战争。四个同乡——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在制革厂打工,有的开剑术学校(又是剑术学校!)——很快接受提议,带着所有财产来到海岛。按照作者凑行,事情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于是各种风波发生了。
《浴紫而生》

短篇作品集,其中有五篇曾登载在《译文版》,包括世界奇幻奖最佳短中篇《鸣唱的小代价》。
感谢《译文版》,我可能是国内较早关注K-J-帕克的读者,也是最早安利他的人。这么多年来,他的短篇小说看过无数,长篇也看过七本(“剑士”三部曲、《开刃》、《城防十六计》、《折刀》、The Company)。看到国内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吾心甚慰。但是,K-J-帕克作品带给我的惊艳感也越来越少。我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粉转路人”。
——《浴紫而生》封面色调、版面设计和《紫与黑》如出一辙,很容易混淆两本书。
柴纳-米耶维,《城与城》

201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贝歇尔和乌库姆两座城市位于东欧,既相互交错又相互隔离: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隔离,而是精神意义上的隔离。虽然两部城市没有围墙,但是居民从小接受训练,对另一座城市的存在视而不见,否则构成越界。某日,贝歇尔出现一具无名女尸,探长博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案件可能和乌库姆甚至传说中的第三座城市奥辛尼有关。
我可能是知乎提到柴纳-米耶维最多的人,虽然我甚至不是他的粉丝....《城与城》于2014年初次引入国内,我当时看完了。去年洗版,又买了一本重温。柴纳-米耶维是幻想文学作家中政治倾向最明显的,其他作者要求平权,他要闹革命,就问你怕不怕。不过也因此,介绍他的作品容易在简中网导致敏感词......
我认为《城与城》不是柴纳最好的作品,但是很特别的作品。比如特地改了文风:他早期文风感情充沛,如肆意汪洋;而《城与城》参考黑色侦探小说的文风,冷静乃至疏离,看过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就懂。《城与城》的重点不是寻找凶手,而在于展现两座城市互相隔离的世界观设定,这个设定很有新意。当年《城与城》和《发条女孩》拿了雨果奖双黄蛋,可见当时投票者的认可。
《伪伦敦》

柴纳成名后创作的青少年小说——果然世界的尽头是青少年小说。一个少女因缘际会闯入异域世界“伪伦敦”而展开冒险。其实这个故事架构,尼尔-盖曼的长篇小说经常使用,类似于《爱丽丝梦游仙境》。不过通过《伪伦敦》可看到柴纳和盖叔的不同:柴纳作品主题总有政治、社会议题隐喻,《伪伦敦》即涉及环保。以及,柴纳的作品总少不了城市暴动/革命场景,连《城与城》也不例外。而盖叔不擅长大场面描写,或者说避免大场面描写。
《寻找杰克》

短篇集。既有都市奇幻也有新怪谭风格。有几部小说很对我的脑波,比如讲述宜家闹鬼故事的《彩球屋》。最有意思的是《过节啦!》,想象各大商业公司购买了圣诞节专利权,你不能在未付费的前提下说“圣诞”,不能使用彩色包装袋和袜子装礼物,不能唱圣诞歌曲....否则构成侵权。民众为了争取免费合法过圣诞的权利,上街游行抗议,甚至和公权力暴力机关发生冲突。柴纳把小说写出黑色幽默般荒诞味——男同精英合唱团简直神来之笔!
——现实情况中,据说因为“政治正确”,你不能说“圣诞”,否则伤害了其他文化、宗教人士的感情。哇哦~~~这是很好的创作灵感嘛。快来人写下来!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全集》

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关于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思想实验。我不认为阿西莫夫是个有文采的作家,不过他对机器人设定有突出贡献。
小川一水,《老威尔的行星》

小川一水的短中篇合集,包含四部作品。虽然“开脑洞”不是评判科幻小说质量唯一标准,但小川一水的确是脑洞奇大的作家,设定几乎不重复,故事也经常超展开——这点让我想起伊坂幸太郎。感兴趣可以尝试一下。
苏珊娜-克拉克,《皮拉内西》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