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行业因应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思考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摘要】2022年底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特别是此类新型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于知识聚合和内容产生行业所带来的冲击。本文综合分析了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于图书出版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图书出版行业创新思维、伦理规则、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若干因应举措。

  【关键词】ChatGPT;图书出版;因应举措

  一、ChatGPT简介

  2022年底以来,一款叫做ChatGPT的软件风靡全球,并从人工智能界“破圈”,引发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ChatGPT,全称为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1],是OpenAI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本质上属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一种。ChatGPT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并加以强化学习训练,除了可以用人类自然对话方式来与用户进行交互外,还可以完成包括自动生成文本、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多种任务。ChatGPT一经上线,便引发了全球用户的热烈追捧,短短两个月,累计用户已突破1亿。

  2023年3月14日,OpenAI公司又发布了新的大型语言模型GPT-4。据称,GPT-4在内容生成,特别多模态内容响应方面,其处理能力又有了大幅提升。微软公司表示,会将GPT-4置入该公司旗下的Microsoft Office套件。从微软公司发布的功能演示来看,GPT-4将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辅助员工进行复杂的文字处理、数据分析等办公自动化工作,继而大幅提升公司和行业生产力,引发了各界对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思考。

  国内的人工智能业界同样对于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2023年3月16日,百度公司正式发布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同时,阿里达摩院、科大讯飞、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全国10余家互联网企业,均在智能内容生成技术领域有所涉足,并开发相关产品。

  从用户端来看,除了一般用户的探索试用之外,ChatGPT已在科学文献中正式亮相,在多篇已发表的论文和预印本中甚至成为了作者。可见,一场深刻的内容生产力变革即将发生。作为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也不应置之不理。业界普遍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将激发图书出版行业业态升级、理念转变、流程优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本文通过理性分析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在知识聚合、内容产生、知识传播等方面对图书出版行业造成的影响,提出业界应及早采取的应对措施,更好地与人工智能生成技术融合发展。

  二、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图书出版行业造成的影响

  由于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所具有的超越以往任何技术的强大知识聚合、知识整理功能,以及基于强化学习的日益完善的推理和内容产生、传播功能,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对包含图书出版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造成巨大影响。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意味着出版形式将朝更加开放互动的方向发展。就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可以从知识聚合、内容产生和发行传播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知识聚合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出现,首先必然加速人类知识聚合进程。相较于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现代化知识获取方式,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使得图书创作者的知识积累速度大幅提升、广度大幅拓展,各行业的知识聚合呈现革命性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加速并变革图书选题、编辑、出版、流通的全周期时效和行业处理范式。同时,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必然使得知识聚合类型的书籍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以形成与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差异化发展,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供给。

  (二)内容产生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图书出版最大的影响自然还是在内容产生阶段。从图书出版看,内容产生既表现为作者形成稿件、作品的过程,又表现为编辑、把关人在专业编辑流程中完成稿件加工、审校等工序后通过发行使其进入传播的过程。当前,人们把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作为生产力工具的趋向已经非常明显,这对于作者和编辑而言都是一致的。可以预见,图书作者既可能利用智能内容生成技术,辅助其进行创作,还可能直接利用工具生成内容。那么,作者在这其中凝聚了其什么样的个人智慧,以及作者所生成内容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准确程度,可能需要作为专业组织的图书出版业进行甄别。

  (三)知识传播

  数字媒体的出现和数字出版的发展,曾经驱动图书出版行业进行了大规模变革,以适应新的技术产生。优秀的出版公司得益其中,而有些则显得适应不足。在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背景下,图书出版行业同样需要对知识传播的新趋势进行预计分析。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将颠覆以内容为中心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形成全新的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传播模式,从而对公众信息的获取、认知形成和流行产生影响。此外,图书出版行业的智力成果也有赖于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推荐和传播,形成新的行销途径。现在已经有不少用户对于大学排名、运动员能力排名等和ChatGPT进行交互,以获取相关信息。

  三、图书出版行业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思考

  图书出版行业作为传统的知识产生和知识传播行业,若要想保持其专业性地位,必然要对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作出变革。与上一次重要革新——数字出版相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除了去中心化、网络化的特征之外,又新增了交互性、需求导向等新的特征,图书出版行业应从这些特征出发,采取相应的因应举措。

  (一)以变革思维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

  ChatGPT的出现,不少媒体给予了关注。但这其中,不乏文章旨在炒作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产生后,文字创作行业从业者可能面临的“下岗”焦虑。对于图书出版行业来说,短期来看,这种顾虑尚属杞人忧天。这主要是因为图书出版的专业性和科学、社会价值性所决定的。同时,就目前而言,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所产生的内容原创性相对较差,人们更多惊叹于其产生结果的合理性而非创意性,而这恰恰是图书出版的价值所在。但是,作为图书出版行业,必须对智能内容生成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变革思维因应其可能出现的快速发展和能力提升。

  作为图书出版行业,首先,当以科学精神和人本主义思维两方面审视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不仅要积极看待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传统出版行业带来的变化,辩证看待不同领域作者通过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产生的内容,更要回归人本主义立场,以促进知识传播普及乃至人类进步的角度来合理接纳ChatGPT等工具,而非“一拒了之”。其次,为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出版社的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等都应做好变革措施,在稳妥试验中将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图书出版的工作流程,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新需要。

  (二)以伦理规则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

  智能内容生成工具的核心是程序员设计的神经网络结构,而后通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训练,形成超大参数集,再根据用户输入进行参数计算,得到输出结果。因此,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所产生的内容本质上属于对“现有知识”再加工的产品。这其中,其凝聚的智慧归属权或知识产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应由软件设计者、数据拥有者、工具使用者甚至工具本身所共有。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任何一个新的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都需要在伦理法律方面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其目的在于让科学技术发展趋利避害,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公认价值。因此,图书出版的伦理规则如何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也是迫在眉睫,需要深究的课题。

  目前,对于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生成的作者界定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拒绝其作者的主体地位,例如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2月13日发布的《作者身份和人工智能工具》声明,人工智能工具不能被列为论文作者。二是作者需注明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并对其作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负责。此外,社会还普遍关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在数据采集整理、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分类、存储和管理等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因此,行业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应当具备一整套流程的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对隐私保护、公正性、权益保护等问题,属于重点环节。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更是要坚持图书出版规范、伦理原则,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度,不因其是智能内容生成工具而有所偏废。

  (三)以专业素养因应智能内容生成技术

  图书出版行业并不是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旁观者,必将自主或不自主地参与到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革新进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成为智能内容生成技术革新的主导者。事实上,在图书出版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使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效能。而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又可以规避智能生成工具的缺点和不合理之处,为读者起到优质知识供给的作用。

  运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首先可以帮助图书出版工作者拓展创意和思维空间,对不熟悉的领域快速形成理解,形成新的内容产品空间。此外,图书出版工作者更容易发现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生成内容的缺陷和问题所在。事实上,基于大规模语料的ChatGPT内容生成过程,仍是基于条件概率实现。具体而言,ChatGPT生成的每个词语都是基于之前生成的文本和现有资料的条件,通过概率计算得出。此种内容生成方式有助于保持生成文本的连贯性,但也意味着生成内容中可能存在大量读起来可信,但其实是虚假、错误的内容。这必然要求出版行业加大对生成内容的编辑审核力度,同时帮助作者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创作。

  有趣的是,在图书发行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成为图书新的传播媒介。ChatGPT等工具在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某一种图书作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必然会影响用户对图书的看法。因此,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应通过数据发布、工具使用甚至提供服务等形式,积极参与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传播模式。

  四、结语

  自深度学习技术诞生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周期明显缩短。新一代的智能内容生成工具只会越来越好,并越来越早地到来。在出版领域,ChatGPT等生成式AI将为出版业态智能化改造升级、人机协同知识创新、出版全流程质效管理提供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撑。作为传统内容生产的图书出版行业,科学评估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探索其使用的方式与规制,既是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是社会赋予行业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蓝江,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从ChatGPT智能革命谈起[J].思想理论教育. 2023(04)P12-18.

  [2]王俊美,ChatGPT写作:出版界怎么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2-24.

  [3]张洪忠,王彦博,赵秀丽.热点生产:ChatGPT“破圈”的网络扩散研究[J].现代出版,2023(02):P5-20.

  [4]卢炳宏,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D].吉林大学,2022.

上一篇:关注!护生实习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下一篇: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