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原创身边没朋友,“人际交往障碍”不是孩子品性差,而是父母管得太多
原标题:身边没朋友,“人际交往障碍”不是孩子品性差,而是父母管得太多
小鹏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小就受老师喜欢。一般来说,学霸在同学群体中应该也是受欢迎的,不过小鹏有点例外,他几乎没有朋友。其实小鹏学习好,人也不坏,同学并不讨厌他,只是都有点怕他妈妈。
班上原来有个同学小彬,和小鹏很要好,小彬的爸爸因为打架进过监狱,小鹏妈妈知道案底后,就不允许小鹏和小彬来往了。原话是:“爸爸干过坏事,儿子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妈妈为了让小鹏安心学习,绝不允许他变坏,认为如果非要交朋友,尽量跟成绩好的人玩。
小鹏很听妈妈的话,之后小彬再找他玩,他都会拒绝。班里同学知道了这件事,都对小鹏不满,大家觉得小彬是个好孩子,平时活泼可爱,也乐于帮助同学。小鹏不理小彬后,小彬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鹏身边没有朋友,并不是因为他品性太差,而是父母管得太多。
01交朋友是孩子的自由,父母本无权干涉
本来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是个人行为,就算是父母也无权多加干涉。而且孩子和父母那辈的代沟比较大,择友观也不同。小鹏妈妈觉得小彬父亲是坏人,儿子品行也会不好,这只是一种想法,没有实际认证,反而同学和小彬朝夕相处,知道他是个好人。不清楚状况的父母随意干涉孩子交友,这本身就是“一叶障目”,自然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操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担忧他会不会遇到坏人,管着孩子的吃穿住行,已经很尽心力了。在交友方面,该给孩子一些自由。说到底,孩子的以后的路总要自己走,有时父母无力解决的事,需要朋友伸出援手。“择友观”确实需要从小确立,但父母不能盲目插手,不要想当然地在还未了解一个人之前,就对他的品性下定义。
02父母插手孩子的交际,出于何种心理?
一.担心孩子交“坏朋友”
大部分孩子的辨别力不高,意志也不够坚定,因而有的父母会担心,自家孩子跟着坏孩子玩,很容易被带坏。于是,这些父母告诫孩子:交友要谨慎,不要谁给你块糖就跟他玩。学习好的朋友不要,爱打游戏的朋友不要,家里条件不好的不要。总之,交朋友也要“门当户对”。
小枣的妈妈就心存这种理念,每天小枣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妈妈都会对她刨根问底:今天接触了哪些新朋友?知道名字后,第二天送小枣上学时,妈妈就会询问幼儿园老师这些孩子的情况,如果知道哪个孩子“不端正”,就会让小枣别再和他交往过密。小枣妈妈一直觉得,交朋友很重要,在孩子还小时,就应该尽量避免让她走弯路。
二.父母担心染上“传染病”
孩子在集体中生活,有一个感冒,就容易传染给其他人。妈妈担心孩子被传染,就会叮嘱孩子说:“不要跟生病的孩子玩”。平常很多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有生病的孩子想要参与,妈妈就会说:“在这里玩,你也会得病,还是赶紧离开吧”。妈妈关心孩子是真,伤害了其他孩子也是事实。
其实,这种行为算得上完全的“利己主义”,表面上是为孩子扫清阻碍,实际上却丢掉了人情味。如果教育孩子凡事只趋利避害,即使孩子不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以后也很难被人喜欢,甚至会被说成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三.父母担心孩子被“霸凌”
现在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父母担心孩子被欺负,会在交友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要求孩子只跟学习成绩好的玩,这样既能让孩子学习进步,又不至于卷入无端的是非。看到穿着打扮怪异,跟社会上的人扯不清关系的孩子,父母都会尽量让自家孩子远离。父母认为,孩子会被“霸凌”,是因为交友不慎,只要避开危险人物,就不存在被欺负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际关系是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孩子和同学处不好关系,就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孤立,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成长。这都是很现实的“连锁反应”,在人际交往方面,并不存在所谓的“独善其身”。若父母长期管束孩子交友,个中消极影响也是难以忽视的。
03孩子交友长期被管束,“人际交往障碍”,会滋生什么消极心理?
一.胆小、害羞、孤僻
长此以往,孩子交朋友的积极性被打击,有时候宁愿自己待着,也不愿意跟别人玩。其实人哪有完美的,家长居高临下地对其他孩子的品性“挑刺”,这种情况下,孩子哪能不变得孤僻?孩子对自己的判断逐渐产生误解,变得胆小不敢与人交往,此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漠不关心。
和同龄人交流的时间变少,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害羞。妈妈不明白其中原因,还经常催促孩子多跟朋友去玩。事实上,朋友都被妈妈嫌弃走了,哪还有人愿意跟自己玩。这种把孩子的朋友从他身边推开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家长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二.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团队配合
三.容易沉迷网络世界
孩子和同龄人处不好关系,没有人陪伴,很容易孤单。父母虽然在生活上可以照顾孩子,可对孩子的内心想法,还是难以理解,毕竟存在的代沟是难以忽视的。孩子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托,只能在虚拟世界寻找快感。在游戏里可以成为英雄,可以击毙敌人。但花大量的时间升级、打怪,会导致现实生活一塌糊涂,学业、身体都会受影响,在网络世界不需要开口说话,渐渐的连语言能力也丧失,因此变得更加孤僻。
由此可见,孩子不擅长人际关系,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据数据显示:有81.6%的父母希望孩子多跟学习好的同学交往,有64.9%的父母希望孩子尽量跟同性朋友玩在一起。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在成长期,要多以学业为重,挑选朋友也多把“利益”放在首位。
实际上,这种功利性的交友,根本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有担忧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可以既不影响孩子学习,又保证孩子与人健康交往呢?
04如何有效提高“害羞”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与玩的时间
孩子不需要一天到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比如上高中前的这段时间,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交朋友。周末的时间不要总逼着孩子去学习,多给他们玩的时间,哪怕只是和几个好朋友骑自行车,也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二.不干涉孩子交友
孩子有喜欢的朋友,就尽量让他们交往,不要因为成绩问题、家庭问题判断一个人,从而干涉孩子的交友。人和人交往,最重要的还是品性,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乐观的态度或是义气的性格,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品质。
三.多给孩子创造交友的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沙利文曾说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受欢迎的人,如果只是凭自己片面的认知为孩子挑选朋友,实际上是在孤立孩子。在一个崇尚集体的社会,与人为善,和和气气才是生存的法则,父母应该从这方面多培养孩子。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