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未成年】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文明上网秘籍请收好!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网络成瘾不应被简单定义为一种疾病,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涉及家庭、学校和孩子自身,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正确关注和教育、学校支持,以及同伴帮助,都可以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0 1   要善引导,重监督

  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

  0 2   要重表率,立榜样

  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

  0 3   要常陪伴,增亲情

  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0 4   要导心理,促健康

  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

  05    要多配合,常沟通

  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许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预防网络沉迷,专家对此都有哪些建议?我们一起听听↓↓↓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李国杰:

  要让青少年逐步养成判断信息真伪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可能比保护更重要。不良作风的根源是意识,解决意识问题一定要靠教育。质疑和批判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所以要注意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逐步地养成判断信息真伪和良莠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

  要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 家长要以身作则,承担起陪伴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第一责任。实施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具体包括: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增加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网,引导青少年识别有害垃圾信息;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健康文明上网,家长要担起第一导师,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教导孩子恰当利用网络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鼓励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的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

   要发挥儿童主体作用家庭是基础,是第一课堂,学校是一个中心,是教育的联结中心,社会是一种资源。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在共育时代,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参与进来,儿童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客体参与进来。儿童主动发声带动身边影响小伙伴,小手拉大手,形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

   各方共同承担起主体责任学校、家庭、社会需要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和短视频、防沉迷的主体责任。青少年模式下的各种短视频直播App需要给青少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开发更多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程和活动。社会组织和学校也需要给予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家长多与青少年交流,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家校合作。

     来源 |微言教育

     审核 | 屈   沛

     责编 | 李   梅

     编辑 | 胡红丽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原创看到林志颖发生车祸的消息后,猫儿姐没心情帮朋友的忙了
下一篇:喜羊羊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