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问问,成年人怎么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起最近看的电影,小心意兴致勃勃地向他推荐了新海诚2016年的作品《你的名字》。

  “这是啥片子?”她问。

  “是一部动画电影,它……”

  还没说完,她就挥挥手打断了我:“动画片有啥好看的,这么大的人还看动画片,太幼稚了。”

  看着她一脸不屑的表情,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就这样噎在了喉咙里,原本熊熊燃烧的热情也一下子就熄灭了。

  说起来,身边的朋友似乎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

  CC喜欢听音乐,也喜欢把自己喜欢的歌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却唯独不愿意分享给自己的男朋友。

  “我喜欢乐童音乐家,他们是韩国的一个兄妹组合,曲风特别清新自然。可是每次我只要推荐他们的音乐给我男朋友,他就要用很嫌弃的语调说,凡是韩国的音乐他都不听。时间一长,有了好听的音乐,我也不愿意分享给他了。”

  CC很无奈:“他的印象里,但凡是韩国歌手就一定是头发染成各种颜色,穿得blingbling在舞台上踩着强劲的节奏又唱又跳的。所以一提到韩国音乐他就很反感。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韩国的音乐也分很多流派啊,因为自己的固有印象就把韩国音乐全盘否定,因而错过了很多好音乐,这样真的很可惜。”

  无论是因为认为“动画片一定是小孩子看的”而不屑一顾,还是因为认为“韩国音乐都是舞曲音乐”而拒绝倾听,你的身边,或许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会凭借自己对某些人或事的固有印象,作为自己接受或不接受一类人或一类事的评判准则。

  用刻印在自己脑海里关于某些人或事物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作刻板效应。

  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便宜一定没好货……这些都是刻板效应的产物。

  刻板效应虽然可以让我们在一定范围内,不用探索过多信息就能迅速做出判断,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这又往往使我们忽略个体差异性,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或是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产生偏见,影响正确的判断。

  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去看待刻板效应时,往往能清楚地察觉到刻板效应的武断之处。可是实际上,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却也总会不由自主地成为那个用固有印象做评判准则的人。

  地铁里上来一个衣着寒酸的人,你或许会多打量他几眼,再不动声色地朝远离他的方向挪几步;朋友圈里有人做微商,你或许会下意识地联想起微商卖假货次货的新闻,于是默默地把他拉黑……

  看,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或许也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然成为了那个太过武断的人。

  下一次,当你要下意识拒绝接触某类人,或尝试接触某类事物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几秒时间思考一下,这是不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就像小心意最近钟情的一个充电宝,它长这样:

  给你的爱不将就

  奶瓶移动电源

  你将因此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按开/关电量灯显示当前的电量

  双击开关键奶嘴发光

  环保材质安全可靠

  采用环保ABS+UV+硅胶材质

  安全环保更贴合手掌

  5500mAh

  好的“营养”供应大的能量

  高聚合物电芯智能识别技术

  快速充电

  7重智能保护

  内置7重智能保护系统

  有效防止过充、过放、过压

  过流、过功率、过热

  稳定可靠 安全续航

  当你觉得它幼稚可笑

  于是在日复一日琐碎的拒绝里

  那些本来能深深打动你的情节

  还有世间那些创意十足的好物

  因为刻板效应被不假思索的拒绝

  被隔离于我们的生活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上一篇:梳理:内马尔与布鲁娜密友不正当关系,巴西足坛巨星卷入伦理纠纷
下一篇:从《红楼梦》里探究明清服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