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抓皮肤、扯头发……你真的了解这些人的强迫症吗?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2) 其中抓皮肤的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最低,因为抓皮肤往往会导致个人形象的问题;

  3) 有BFRB的人群中患有精神相关问题(焦虑、抑郁)的几率比没有BFRB的人高2-4倍。

  

  2

  强迫重复行为的原因

  这些强迫性的重复行为的原因,科学界找到了两方面的证据。

  1)基因突变

  康奈尔医学院的一份针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老鼠会展现出奇怪的行为:它们的前爪会经常在眼睛或耳朵的地方挥舞;另一些老鼠则会把自己头部抓秃。

  研究员Lee认为:虽然在老鼠身上可以发现,它们的强迫行为由基因突变导致;但这不代表对于人们来说,有基因问题就100%会有BFRB。这个比例可能只有20%左右。

  2)环境因素

  有些人大概会发现自己越紧张,就越容易咬手指和嘴唇,或者抓身上的皮肤。

  的确, 外部的压力、紧张的情绪是导致BFRB的重要原因。

  而另一个作为中介因素的是 人们对自身躯体的感知度。

  在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Teng认为人们产生BFRB的逻辑是:

  外部刺激——躯体感知——重复动作。

  也就是说,外部刺激会激活人体的某些感知,但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感觉比较迟钝,就较难产生重复性的行为。

  而在针对儿童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在环境较为“封闭”的场景中,孩子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变弱,对自己身体和内在的感知加强。

  “封闭”既可以理解为物理空间的固定,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与外部进行人际交往。

  例如人们独自在家看电视时,更可能会强化躯体感知,导致咬手指等情况。

  所以除了外部的焦虑、压力等因素的刺激之外,封闭环境会比开放环境更容易让人产生BFRB。

  

  3

  这不仅仅只是习惯

  既然有这么多人(23%以上)有BFRB,是否就表示我们可以任由其发展呢?

  以咬指甲为例,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喜欢咬指甲没什么大事,长大一点就会好了。

  的确这里也有部分孩子咬手指,可以通过后期教导戒除。

  但我们不可忽略的是, 咬手指也可能是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的表征。

  在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诊所的450名转诊儿童的调查中,Ghanizadeh发现,在有咬手指习惯的儿童中,患有精神障碍的类型和占比分别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74%)

  反对抗辩障碍(36%)

  分离焦虑症(20.6%)

  强迫症(11.1%)

  智力低下(9.5%)

  重度抑郁症(6.7%)

  因此无论是孩子家长也好,有这样习惯的成年人也好,一定要好好观察这种重复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还是病态、强迫性的?

  如果是后者,则尽早要就医排查。

  

  END

  本文作者:黎响

  这里是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看见心理」,提供专业又有用的心理内容和服务。在这里,看见你惊心动魄的内在世界。

  LingHea

  we support you

上一篇:全国成年人体重超标35%?你拖后腿了吗?
下一篇:未成年办理护照需要监护人陪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