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近视的人不戴眼镜,时间久了会怎么样?
有些人近视度数明显已经很高了,但就是不喜欢戴眼镜,还说自己能看见,到底是不是这样了?
我遇到非常非常多的近视朋友,近视了不戴眼镜的,而且还有很多像你说的近视度数已经很高的朋友。他们不戴眼镜的理由无非有三。
第一就是不喜欢戴,这部分人有,但是比较少。
第二种就是排斥眼镜,排斥近视。
这部分人特别有趣,明明度数很高了,看什么都不清楚了,还倔强的不得了,说我看得清啊,我看得清啊,这部分人就是瞎说。为什么是瞎说呢?因为看不清,所以是瞎说。
这里插个题外话,大家平时开车一定要学会防御性驾驶,时刻保持着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警觉性,因为我遇到非常超级多近视或者散光的人,裸眼视力甚至在0.5以下人,嘴犟的不得了,说我看的清啊,我还开车呢!他们开车凭感觉,看轮廓,靠路感,凭记忆,充分发挥想象力,是不折不扣的马路杀手,尤其是晚上,视力更差,他们就潜伏在你的周围,靠迷之自信在驾驶。
当我把他拉倒验光室看视力表时候,戳穿他们看的清谎言的时候,他们态度180度大转弯,居然很得意的说:我不需要看的那么清楚!
我知道你自己不需要看的那么清楚,可我们需要啊!周围的人需要啊!第三者需要你远远的就看到行人并踩刹车啊!求你别出来害人了!根据交通法规定驾驶普通的家庭轿车,至少需要矫正视力在4.9,这是保障其他人,不仅仅是考虑你自己。
排斥近视,排斥眼镜到如此地步,这些人还不在少数。
回过来说,近视500度的人,根据成像调节公式D=1/F(屈光度=1米/焦距)换算,他能看清楚的目标只有20CM。20CM里面是什么概念?就是不戴眼镜要想看清楚手机上的字必须得捧在脸上看,捧在手心里都不够,拿优乐美都没这么近过,你还说看远处看的清,名副其实的瞎说。
其实这部分人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了,或者说是讳疾忌医。
这些人让我想起我的爷爷,他是个特别倔的人,有多倔呢?他的心脏都快衰竭了,他坚信他没病,楞是不肯去医院。你说他有病,他越不承认,惹急了他还说走两步给你看看,以此证明他的心脏真的没事,最后还是因为心脏问题走了。
这就和那些中高度近视不戴眼镜的朋友一样,越是在意近视,可能就不想承认自己近视。而眼镜作为近视眼的标志性物件,我连自己近视都不想承认,不想接受,怎么可能忍受在自己脸上贴上个近视的标签?
当然这和社会上一些低素质人群,爱拿别人的缺陷取乐,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人也有关系,你在抖音里可以看到很多对戴眼镜人的偏见,这些嘲讽在低学历群体里尤其盛行,有时觉得他们可怜可恨又可笑,大家别在意。
第三种就是一些近视比较低的人。虽然眼睛近视了,但是度数比较低,一般在近视150度以内,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度,这种情况平时在室内都是清楚的,也不需要戴,偶尔在外面看远处有点模糊,也可以通过眯着眼睛(这样不好)来达到一个相对清晰的成像。
对于这些轻度近视的人,平时短距离或者室内,看的清不戴也没事,但是如果看远看不清楚,一定要戴上眼镜看,比如看电影,上课,开车等。
这里的近视人群,尤其指那些中高度近视人群,特别是近视150度以上的人。
我们要知道,人对外界的感知主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其中绝大部分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来自于视觉。视觉信息占所有外界信息的80%以上。可以说,除了丧失生命,没有什么比丧失视力更让人恐怖。
视觉信息的正常接受、清晰接受是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不信你把眼睛蒙上一分钟,你就会体验到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奈感觉,失落感觉,什么叫做绝望。
而近视眼由于眼睛生物性上的屈光缺陷、眼睛失去了正常的看远视力,和正常的看远视觉功能。眼镜是视力矫正器械,它只是弥补你的屈光缺陷,帮助你恢复正常人的看远视力。相当于拐杖之于腿疾患者,轮椅之于下肢瘫痪患者、呼吸机之于肺炎患者。
那长期不戴会怎么样呢?
首先就是视物模糊,我们近视眼戏谑的5米开外男女不清、人畜不分,这种视物模糊其实会带来视疲劳的,而且有些年纪大点的,还会引起头痛,包含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毕竟对于我的大脑处理图像中心而言,模糊就是一种不正常,为了克服这种不正常,大脑需要调用很多资源去克服它,比如模糊适应、模糊分辨、眼睛调节等等。人眼一半以上的不舒适,来自于无法清晰轻松的看清楚物体。
人眼的很多功能都依赖于人眼清晰的视觉信息
不能清晰的看物体会带来很大的视觉疲劳和大脑疲劳
  当然,戴上眼镜看刘亦菲那是真漂亮,有些人嘛,不戴眼镜看起来好帅好漂亮,戴上眼镜以后巴不得想马上摘掉眼镜。不好意思,我思路开小差了…

回来讲,除了视物模糊,有些度数较大的近视眼如果长期不戴眼镜还会造成视功能的异常。
长期的眼睛模糊会造成调节能力的降低,调节能力的降低会诱发高量的隐斜,产生负融像或正融像聚散的异常需求。讲简单点就是调节和内聚、还有融像的平衡被打破了,变得不协调了。
就像那种军训踢正步被顺拐了的,手脚配合不好,像是在打架,脚步也永远踩不到点。
当然一旦长期出现了视物疲劳、大脑疲劳、眼睛三级视功能不协调,那么涨度数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这个也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多验证,那些近视了久拖不配眼镜的孩子,以后的高度数概率更高,甚至有些由于家里对近视产生误解,不让配镜,一直拖下去,等到实在无法坚持了,一测度数都已经六七百度了,令人心痛。
近视了不戴眼镜的负面作用和年龄也有关系,年龄越小的,眼球还没定性成熟的,近视度数影响较大,但是主观身体和精神上的不舒适感觉较小,这个和低年龄对不舒适的耐受能力较大有关。
所以,有些孩子近视可以一直涨到五六度都不戴眼镜,可见耐受力有多强。那些第一次近视就五六百度的孩子,无一例外背后都有一对深爱她的父母,因为他们老是对孩子说,不让你戴眼镜都是为了你好啊。
年龄较大的往往带来主观的、精神上的、身体上的不舒适较大,但是对近视度数的增加影响不大,这个成年人眼球基本发育定性成熟有关,不容易有大的变化。
比如我妈高度近视,就是不喜欢鼻子上架东西,有段时间不戴眼镜,长期处于混沌模糊状态,经常性的头痛头晕,我作为一个专业的视光从业者,反复叮嘱她要戴上眼镜,维持一个较为清晰、轻松、舒适的视觉,她偏不听我的。后来看了几个医生,到底还是医生讲的话比较爱听,戴上眼镜之后,接受了鼻子上架上眼镜店的感觉后,药到病除。
她是舒服了,我的创伤后遗症比较大,我一个专业做视光的,她居然不相信我说的话…
再次特别提醒,对于一些低年龄的孩子,或者一些还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眼睛近视了不戴眼镜矫正视力,长期看远模糊会导致视力下降更快、影响视功能发育、视功能发育受阻后成年后矫正视力差,有的还会引起弱视。
青少年和孩子配眼镜最好都要足矫正,让眼睛维持在最好的清晰度,有利于视觉发育,度数稳定。
总结:大体上来讲,眼镜帮助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看远视力和视功能,保证了人体对外界精准的信息输入,让人的生理性功能更健全,社会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虽然戴上眼镜让人看近会付出更大的调节,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视近距离和缩短看近时间来缓解。所以总的来说戴眼镜的从医学临床角度来讲是百益无一害,至于舒不舒服、好不好看、方不方便、这些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从未见过腿部骨折的人拒绝拐杖,也不曾听说瘫痪的人拒绝轮椅。
我说近视眼朋友啊,尤其中高度近视眼,我们没有眼镜就是个视力残障人士啊,为什么要这么拒绝戴眼镜呢?
咱们能现实点好不好。
把远处的帅哥和美女看清楚了再说,好吗?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人上一千,无际无边。
眼镜再清晰,仍然有人不需要。
风景再美丽,她说朦胧才是美。
牛头对马嘴。
越说越后悔。
补充更新一条。
因为这些人在配完眼镜之后根本不会去改变之前的不良近距离用眼习惯,或者配完眼镜以后近距离用眼程度甚至变本加厉(升初中升高中等)。
根本原因是近距离用眼负担+不良用眼习惯,普通眼镜没有治疗作用,也无恶化近视作用,它仅仅是帮助你恢复正常的视力和视功能。
我们要去分析根本原因,而不是找个替罪羊,寻求自我安慰,这对近视防控毫无意义。
我自己高中涨度数期间,那时候每天都要吃饭,按照你们那个逻辑,越吃饭越近视,说的我自己都信了,后悔当初没绝食。
得癌症的人,最好的治疗和延缓控制的方法就是化疗,这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缓人的生存时间,但最后癌症患者最终还是死于癌症,你说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最死因就是因为做了化疗,这是不科学的。
戴眼镜就好比“化疗”,同理。
开始癌症了,化疗介入,病情仍然会发展,个体有差异,快与慢的问题。
开始近视了,眼镜介入,近视仍然会发展,个体有差异,快与慢的问题。
得出结论:眼镜越戴越近视,戴了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增高。
毛主席反复叮嘱你们要抓住主要矛盾,你们是一点没听进去啊。
你说近视的度数增加就是戴眼镜造成的,那你第一次没戴眼镜的时候,近视度数是从哪里来的?
那是先有近视,后有的眼镜啊。
我说九年义务教育普率还行啊,怎么少部分人连排除法,逆推法都不会呢?
还是说高中普及率太低了,没学过高中生物控制变量实验模型,和对照实验模型?
你倒是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每天是如何压榨眼睛极限的,各个都是“5S压榨工艺”,各个都是一流高手。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承认自己错了更是难上加难。
近视分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不戴眼镜的话,看远就不清楚,低度近视比如在100度左右的,一般也不影响到平时的生活。
  低度近视是指小于300度的近视,近视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低度近视指小于300度的近视,300-600指的是中度近视,大于600度称之为高度近视。

低度近视不会对眼睛的视力产生太大的影响,一般100度左右到200度左右的近视,成年人可以不用戴眼镜,因为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决定能看清楚,视力是完全够用的,如果出去开车或者看电影需要更好的视力,就可以戴上一个眼镜,但是平时的生活可以不戴。
中度或高度近视不戴眼镜的话,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
比如上班坐公交车,你在车站等车,这会儿来了一辆公交车,你知道是几路?号码一般在车头顶上,你得跑到车头前去看清了几路,再跑回车门上车,如果人少也许等你跑回来车门已经关上了。或者你要问旁边的人来的车是几路?这到锻炼了你的与人沟通能力。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人看到电线杆上面贴着一张纸,近视看不清,就顺着杆爬上去,才发现是“油漆未干”。
说明戴眼镜的重要性。
其实题主的问题,要问的是,近视长久不戴眼镜,近视度数会加深吗?是不是这个意思?
专业回答:不会!
  在视光学中,有一个原理叫调节放松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叫雾视。

  做过近视的电脑验光仪检查的都知道,在测量是看机器里面,有一条小路远方是一个小房子(也有远方是一个彩色的气球)。测量开始时小房子是清晰的,马上就离远变得模糊不清,还想看清楚时,这时测量已经结束了。这就是运用雾视原理来触发你眼睛睫状肌的调节放松反应,来保证验光结果的准确。

人眼的睫状肌调节反应有两个:一个是调节收缩,另外一个是调节放松。
大脑根据物像焦点落在视网膜的位置,来判断并作出睫状肌是收缩还是放松?
回到正题,不戴眼镜,我们看东西的物像是落在视网膜前还是后?这要你看哪里?看远方,就是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也就是眼球内),触发调节放松,睫状肌处于放松状态。也是雾视状态。
我们讲近视的加深,是在看近的状态下发生的,(这是共识吧),看手机看书等近处,触发睫状肌的收缩,睫状肌分泌房水,大量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就会使睫状肌长时间收缩而分泌大量房水,暂时使的眼压升高,我们称为调节性眼压升高。这样,后果就来了,高眼压产生的内部膨胀力,将眼轴顶长了。
前段时间,朝阳医院眼科有位医生做过一个实验,让两位成年人戴着眼镜看手机一小时,再测她们的近视度数有没有变化?结果发现,她们的近视度数一位涨了50度,另外一位涨了75度。
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有变化?就是看近时戴着看远的眼镜看,更加加剧了睫状肌的调节,就好像是举重一副杠铃举了一个小时,肌肉能不累吗?大量分泌房水,眼压就上去了,马上测量近视度数,就近视了。
不信只要等一会,远眺一下,让睫状肌放松下来,房水分泌停下来,也是给房水的排出以时间,眼压就下来了,度数也就回去了。
但要是每天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么重,我们的白领、程序员不是在这种状态下吗?孩子的近视普遍了,对吧?程序员不是高度近视的有几个?(来我们门店配眼镜的美女小伙,查出高度数的一问做什么工作的?十有八九是程序员。)
所以,我们建议,能不戴眼镜就别戴,这样可以避免视疲劳的产生,也摆脱对眼镜的依赖。但眼镜一定要配,是需要戴时就要戴,比如上课,外出、看电影等等。
但切记,看远的眼镜不要用来看手机看书看电脑,眼镜是有使用场合的,配眼镜的时候就注定这副眼镜是用来看远而不是看近的,如果你用来看近,后果就是近视度数上涨。
高度近视建议配一副远用,配一副近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眼镜。比如,开车用看远的,做电脑,用看近的。这是保护眼睛的最好方法,知道了这个原理,受用一生,也包括你孩子的眼睛!
我是北京潘家园眼镜城商圈的资深眼镜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码字不易,喜欢+赞同,万分感谢!
  有知友问,怎么测度数?我给张照片给大家参考一下:
综合验光仪近用光检测
1、一点都不夸张,他们会觉得不戴眼镜照样能看得清楚,不耽误生活,所以近视了也可以不戴眼镜,并且很自豪的和别人说我还能开车。
他们为什么觉得不戴眼镜也可以照常生活呢?
不可否认,近视不是瞎,不是两眼一黑一点都看不见,而是看不清楚而已,加上我们大脑有意识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近视了不戴眼镜也大概能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自己看到了什么。
比如说,走在路上,看到了有一个人,但是是男的还是女的,长得好不好看我一点也不关心,我就不想要戴眼镜了;
比如说,在家里呆着,总觉得家里卫生挺好的,地上也不脏也没有灰,柜子上也还是柜子的颜色,所以这样就没有意识去打扫卫生,也挺好的呀,除非有个人提醒你戴上眼镜看看,或者自己凑的非常近非常近,才发现,哦,原来家里是脏的;
在比如的跨上一些吧,讲讲开车,真的有这样的例子。因为考上驾照是非常早的事情,那个时候视力好或者管控的不是很严格是可以拿到驾照的,但是现在视力下降了还是照样开车,这样的老司机真的很厉害,他们判断车子靠的是经验判断和动视力,前面有一个移动的目标他很快就能判断出来距离自己多远。有一说一,这样的老司机到了地下车库和晚上开车视力会更差,安全起见,这样的老司机还是不要开车为好。
2、还有一部分人说自己的近视度数降低了
前段时间我配了一幅新眼镜问我的朋友要不要陪,她说好久没戴眼镜配一幅新的吧,然后我让她去重新检查确认了度数才能配,然后她去检查惊奇的发现一只眼睛的度数浅了50度,给自己高兴坏了。她度高中大学的时候是戴过眼镜的比现在一只眼睛度数要高。现在按照这个低度数配好了,刚开始觉得世界很美好很亮堂很清晰,戴了一段时间说这只眼睛看不清楚了。哇哈哈,这可如何是好?
一般来说我们降度数配眼镜是非常严谨的,特别是以前戴的度数比现在高的,此时应该多试戴试戴,你说是不是度数真的降低了呢?我觉得不是,大家觉得怎么样?
3、这是我写的另外一篇回答也可以看看近视了长时间不戴眼镜会怎么样?
  

如果觉得有对或者不对,欢迎和我 “争论” 。
动动小手指别忘记点赞哟~
——————更新—————————
  没想到还一直接到评论和讨论,今天遇到一个问题回答了一下,更新到回答中。

更新——————————————————-
近视的人没有发现自己近视,不会觉得自己视力差,他就不会觉得自己视力差。
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是双眼看东西,这个时候是双眼视力,通常比单眼好。但是检查的时候是需要单眼单眼一只眼一只眼睛测的,这个时候如果视力有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下面这个例子是考驾照的时候碰到的。
有两个女生去体检,视力都不及格被打回来,要求去配眼镜。一个就是单纯近视,双眼视力尚可,模糊但是不会太有影响,她之前没有检查过也不戴眼镜。另外一个是单眼弱视,一只眼正常视力很好。她倒是知道自己的眼睛有可能有问题,但是存着侥幸的心理去体检,觉得平时看东西完全没什么问题,但是体检它是单眼查的啊,最终还是没过关。
所以如果觉得自己看不清楚就去检查一下,医生确诊了就戴眼镜,青少年儿童比较有必要格外注意戴镜方式防止度数加深。成年人自己把握有需求就戴上,近距离工作注意休息,注意用眼习惯。
先更新这么多。
更新
最近一整个月在温州医科大学进修学习,每天课程表从早到晚都排满了,用眼强度比较大,去年年底刚刚新配的眼镜在上课的时候已经看的不是很清楚了,我之前配的一只眼300度,一只眼275度,哭死,现在上课有点吃力了看不清楚老师的PPT。上实验课的时候重新验光了一下,果然度数增加了,400/375度了,测了几次都是这么多,我用我自己的例子证明了成年人也是会长度数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用眼习惯。
除了要新配一副眼镜之外,我开始补充维A了,也就是叶黄素,给我的视神经、视网膜细胞补充一下营养,含有很多营养成分,比如维A,比如蛋白质等。
据相关文献写道:
摄入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牛奶、胡萝卜、西红柿、豆类、新鲜水果、果仁、花生及瓜子等,有益于保护视力。口服含叶黄素、ω-3脂肪酸[1]等多种补充剂也能改善视功能。
注意,不能把它当药吃,也不能当糖吃,它是比较针对性补充眼睛所需要的营养用来护目的。每天早上喝完水吃1~2颗非常方便。
相关文献:
BhargavaR, KumarP, AroraY. Short-term omega 3 fatty acids treatment for dry ey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users [J]. Eye Contact Lens, 2016, 42(4): 231-236.
在下逼乎柯镇恶,专怼装逼胡扯党。
以下内容,完全根据本人亲身经历叙述,绝不掺假。
近视度数很高,非要说自己看得见的,基本都是胡扯。
本大王从第一次开始戴眼镜到现在,已经整整20多年了。
从最早的玻璃镜片,到后来的隐形眼镜,再到现在树脂镜片。
我戴过的不下20副,隐形眼镜戴了足足四五年。
不过现在我已经彻底抛弃它了,为什么?
本大王奉劝各位,绝对不要听那些眼镜店的人忽悠。
隐形眼镜绝对是暴利产品,而且对眼睛伤害很大。
我90年代就开始戴隐形眼镜,最早的都是年抛。
我还记得我第一幅眼镜是98年配的,499元,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海昌的。
那时候还需要每周用一次蛋白酶片杀菌。
后来眼镜液就越来越高级了,我也一直认为隐形眼镜是最好的眼镜。
关键我担心常年用框架眼镜,会造成眼球突出,难看!
但是后来我就发现自己错了。
我一向很注意用眼卫生,镜片都是按照规定清洗。
后来我还担心年抛的眼镜不够干净,我开始用博士伦的月抛。
那时候的月抛眼镜还非常贵,一年用下来价格远超年抛的。
不过想着用眼卫生,我也就愿意掏这个钱。
直到几年之后,有一天早上睡醒来,我的眼睛阵阵剧痛。
右眼几乎看不见了,吓的我赶紧跑到医院去。
检查下来,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那种。
整个眼珠都变形,瞳孔都不是圆形的了。
后来足足用了一周多的药,把眼睛都包了起来。
两周左右才能正常用眼,医生说是我常年使用隐形眼镜引起的急性感染。
我说我镜片都是按规定清洗的,而且用的月抛,怎么还会这样。
医生说再干净的镜片,总归是外来的物体。
我的眼球常年戴隐形眼镜,在结膜上附着的细菌,肯定是要比普通人眼睛多很多的。
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多种因素,就造成了急性感染。
后来医生建议我还是戴传统眼镜。
还说如果不是特别需要隐形眼镜的话,让我以传统眼镜为主。
偶然要出门,可以选择配戴隐形眼镜,这样减少使用频率,眼睛就不太容易急性感染。
从那以后,我就彻底抛弃了隐形眼镜,一直戴着框架眼镜了。
2010年的时候,激光手术开始流行。
我就寻思着想去做个激光手术一劳永逸。
得亏我认识一个眼科医生,我去找他咨询了一下。
这位医生朋友直接跟我这么说的:
他说激光手术临床时间太短,他不推荐我去做。
他说自己的亲人朋友,他从来不推荐,他认为临床时间太短,无法判断中老年以后的会不会有更大的问题出现。
还说一台手术,至少要20-30年以上的临床效果观察,才能确定有没有严重后遗症。
他说我还年轻,除非是必须严格要求不能戴眼镜,否则绝对不推荐我去做。
我非常感谢他,听了他的话我放弃了激光手术。
前两年,我看到网上曝光了激光矫正手术的后遗症,还说有医生申明永远不再做这类手术。
我才知道当年我那个医生朋友没有忽悠我,我真的感谢他。
我有个朋友没听我劝去做了,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据他说目前还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只是晚上开车眩光很厉害,看东西都是重影,而且眼睛很干,常年要带眼药水。
其他倒是没什么,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副作用,不过我自己想想,还是算了。
我戴个眼镜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总之,目前近视没有彻底治疗方法,该戴眼镜就戴眼镜,不要相信任何机构的广告。
也不要强撑不戴,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开车的朋友,那就更不能胡来了。
开车很危险,眼神不好,自己撞死倒是小事,撞了路人,那才是罪过呢。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暂时还没确切证据证明成人欠矫会使近视更容易进展,但已有的综合统计数据均偏向于“足矫的比欠矫的人群近视进展相对更慢”这一论点,要完全证明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这方面的可靠证据。
现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是基于小瞳验光数据进行矫正的,比如散瞳前度数-6.25DS,散瞳后度数-5.50DS,依然会基于散瞳前数据进行设计,还要结合年龄、调节力进行复光或(和)试镜。所以不散瞳情况下,会把一部分事实已经足矫的归到欠矫里。所以无论是周期性还是非周期性近视组,欠矫和完全矫正的近视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鉴于我是屈光手术医生,也提一下,所有激光手术一般都按照小瞳验光数据来足矫,散瞳验光会作为比较参考,因为一般年轻人调节力都是正常的,就算过一点也不影响。
众所周知,近视矫正主要包括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与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相比,眼镜目前最被大众采纳的方法。已被证实的是,虽然近视一般发生在生命早期也就是儿童时期,但由于相关的可能因素,它有不断发展的趋势[1],也就是说,并不是满18岁了,你成年了,那么之后度数就一定稳定了。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减缓或减少近视的进展,例如睫状肌麻痹药物(阿托品)、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多焦点隐形眼镜等。
这里提一下,虽然没有证据表明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协会)批准了减缓近视进展的药剂,但有一些研究提到了某些药物可能对控制近视进展产生影响,例如阿托品[2][3]。这些研究表明,阿托品是减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4][5][6]。但同时,在一项考虑不同浓度阿托品的研究中,警告使用 1% 的阿托品浓缩物以及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7],其中比较了三种不同浓度的阿托品,并报告与 0.50 和 0.1% 相比,0.01% 的浓度副作用更小[8]。很多研究也已经表明,较低剂量的阿托品被发现具有较少的反弹性近视进展[9]。
进入正题,陆续在 PubMed、 Scopus、Science Direct、Ovi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批判性评估技能计划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估进行评估。使用综合 Meta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以下术语组合的搜索算法:“欠矫正、完全矫正、近视和近视”得到了相关资料。包括六项研究(两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 4 个非随机对照试验) 695 例受试者(全矫正组, n = 371 ;矫正不足组 n = 6 岁至 33 岁。
  关于矫正不足的一种假设是,它可能会减少调节努力以及调节滞后,从而减缓或减少近视进展。[10][11][12]这一些研究已经比较了近视人群的矫正不足和完全矫正。尽管关于近视矫正不足或完全矫正的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但有明确的结论并在临床上提供适当有效的矫正方法似乎很有价值。所以纳入关于近视矫正不足和完全矫正之间差异的研究,对于其中每项研究,都收集了有关基本研究数据(作者、期刊、出版年份、原籍国和研究设计)、患者特征(平均年龄、性别、患者人数)和技术方面(欠校正量)的信息,折射类型和应用设备);同时以屈光度表示法记录的近视进展的平均差异被确定为完全矫正组和矫正不足组。为了汇总研究中的效应大小,使用了随机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是一种统计方法,其中考虑了研究之间的变异性。该方法尤其用于在设计、纳入患者等方面不同的研究中汇集数据)。该研究的PRISMA流程图(PRISMA 2009 flow diagram)是这样:

  六项研究里,两项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RCT) 设计的研究,两项采用横断面研究和两项队列研究(见下图)。在纳入的研究中,2 项研究使用散瞳自动验光和 4 项研究使用非散瞳验光结合检影和自动验光仪,然后以最大正球面作为最佳矫正远视力的终点进行细化主观验光敏锐度。
纳入研究的特征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
  使用散瞳验光的近视进展平均数的汇总差异为 -0.179 D [下限和上限:-0.383, 0.025],与欠矫正组相比,完全矫正组的差异更高(p = 0.085)。在第 2组中,与完全矫正组相比,欠矫正组近视进展的汇总差异为 0.128 D [上下限:-0.057, 0.312]( p = 0.175)。下图1显示了近视进展的森林图。Cochrane Q值为 6.99 ( p = 0.008),I 2 = 睫状体麻痹研究为 85.69,Q 值为 1.48(p = 0.686),非睫状体麻痹研究的I 2 = 0.000。下图2显示了纳入研究的漏斗图。估计的 Eggers 回归截距为 3.70,p = 0.33,表示对称漏斗图。 
图1,基于折射的子组分析的森林图。左栏显示每个纳入研究的身份和第一作者的姓名。每个研究部分的统计数据显示了近视进展平均值、置信区间和p值的差异。在左栏中,方框显示单个研究的效果估计,而菱形显示汇总结果。MPMVA =最大加到最大视力。 
图2,荟萃分析的漏斗图。每个点代表一项研究。y轴显示效果估计的标准误差。x轴显示“均值差异”。
对第 1 组和第 2 组研究结果的亚组分析表明,第 1 组的合并进展率为 -0.26 屈光度(95% CI -0.24 至 -0.29),而组 1 为 0.15 屈光度(95% CI 0.10 至 0.21)第 2 组。在第一组研究中,完全矫正受试者的近视进展明显高于矫正不足的受试者。( p < 0.001) 而在第 2 组中,完全矫正后近视进展显着下降 ( p < 0.001)。虽然,两种屈光度的进展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在临床上并不显着。
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表明,近视进展率在欠矫正和完全矫正方法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未达到显着性水平。根据这项荟萃分析的结果,在非睫状肌麻痹亚组(视网膜镜检查,然后是最大加到最佳视力)中,与完全矫正相比,矫正不足导致近视进展程度显着增加。其背后可能的原理是,完全矫正可以防止任何诱导的视网膜图像散焦并形成剥夺[13],这被认为是近视进展或发生率的有效因素。目前的研究结果与之前这几项研究[14][15][16]一致,表明与欠矫正组相比,完全矫正可以显着减少近视进展。此外,矫正不足的眼睛会不断受到模糊图像的刺激,这可能会导致更快的进展速度。关于散瞳屈光度的研究,与完全矫正相比,矫正不足可以显着减少近视进展[17]。
还有,基于亚组差异进行推断的原因是,除了屈光类型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这可能是解释散瞳和非散瞳亚组之间差异的原因。欠矫正量可能比实际应用于睫状肌麻痹组的量要多,因为据报道,随着欠矫正量的增加,近视进展显着降低。此外,已证实如果继续欠矫正,则近视进展显示出更高程度的减少[18][19]。
此外,还有研究结果表明,两项睫状肌麻痹屈光度研究的结果无法与其他四项非睫状肌麻痹研究相媲美[20][21]。原因可能是在他们的研究中,应用了不同量的欠校正,并且仅在一项研究中,根据每个欠校正量报告了确切的进展率。在这项研究中[22],近视矫正不足被定义为通过主观屈光度改善至少 2 行的呈现视力,使用这种近视矫正不足的标准可能无法检测到所有矫正不足的儿童,因为近视可能具有降低的模糊敏感性。最后,需要使用散瞳验光进行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调查,该验光本质上是精确验光的金标准,以更好地了解矫正量与近视进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在所有荟萃分析中已经顾虑到了可能的异质性,特别是那些评估汇总估计值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纳入标准、欠矫正量和屈光类型的差异,可能会产生高度异质性。此外,研究质量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异质性,因此任何结论都受到研究特征的限制。否则异质性可以被认为是荟萃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缺点。发表偏倚是所有系统评价的主要问题,唯一解决的方法是搜索大量数据库以找到所有可能的研究结论。
总之,在已呈现出来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
虽然,我们的结果显示,在环组或非环组中,与欠矫正和完全矫正相比,近视进展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可能并不显着。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这方面的可靠证据,尤其是散瞳验光。
				上一篇: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教案100篇
				下一篇:将伦理道德写入无人驾驶汽车的程序,这可能吗?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