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残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做法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26
手机版

  衢州市拥有0-6周岁持证残疾儿童545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0-6周岁是特需儿童康复治疗的黄金期。因此,特需儿童的康复教育之路,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在与命运博弈。在这条路上,除了专业的康复机构训练,家庭是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实体训练和早期教育环境。市残联本着“共同富裕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宗旨,为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在为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积累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促进残疾未成年人康复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协同全面发展。

  一、以机构教育为基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市建立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7家,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孤独症专业康复训练,2022年上半年机构在训康复儿童达到471个。继续实施“汇心智教 共护成长”特需儿童家庭赋能提升工程,从康复机构延伸到社区场景,开展家长心理疏导、家庭随访、残健融合活动、喘息服务、个案帮扶等服务,助力特需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施“点亮星光”融合行动,全市举办10场未成年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继续实施省、市民生实事工程,提升建设3家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开设春节家风习俗教育课程

  

  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师进行家长心理课程培训

  

  进行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培训

  

  家庭随访、心理健康教育

  

  地震、消防、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赴余东村与柯城区银河幼儿园开展残健融合活动

  

  省级巾帼文明岗汇报会

  二、以家庭教育为纽带,增进亲子协调发展

  成立特需儿童家长学校家长总校,整合各专业人才,建立家长培训资源库、师资库,为各机构及基层单位的家长送教,开通家长学校云课堂,开展线上线下家长培训70多场。开展个案跟踪服务,实施0-3岁全国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开展每周2次的儿童养育、亲子游戏、家庭康复训练示范与指导,入户进行家庭环境评估指导、个性化服务。

  

  开设家长学校云课堂

  

  家长培训班

  

  早期干预亲子教育课程

  三、以社会助残为支撑,推进城市文明发展

  实施“助残圆梦”行动,市残联成立“南孔助残联盟”,以数字化赋能志愿助残服务供需两端,提供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对接。引驻10家爱心单位、社会组织,长期结对帮扶机构和特需儿童。

  

  春节期间,助残志愿者看望七彩梦幼儿园的特殊儿童

  

  “我是小小烘焙师”亲子活动现场

  

  爱心志愿者与特殊孩子在一起

  市残联坚持“专业支撑+家校协同”,“支持性服务+个案追踪服务”,汇聚机构、家庭、社会三方的爱心、耐心和慧心,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打造,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残疾儿童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上一篇:文科生怎么选专业,攻略在这儿!
下一篇:有趣的 Elden Ring 粉丝艺术结合了 Caelid 和侏罗纪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