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艺术之吻的颂歌
——艺术之吻的颂歌——
深情相拥,轻阖眼眸,双唇相触,蜻蜓点水—— 亲吻总是如同故事的高潮使我们心醉神迷。
在文学、绘画艺术、影视作品中,接吻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塑造了我们对浪漫爱情的理解与想象,在当代的流行文化和文学作品中,似乎一个吻已经让苦等多年的主人公脱离孤单的生活。迪士尼的公主系列电影,从昏迷不醒的白雪公主到为了睡美人排除万难的王子,仿佛拥有了“真爱之吻”(true love's kiss)就可以摆脱人生的困窘,走向圆满的结局?这种没好的结局让孩子们在孩童时期就无比期待,西方的完美解决童话皆是如此,毕竟我们无法想象,这些著名的童话故事中,如果缺少了代表坚贞不渝爱情的”真爱之吻“会变成什么样子?
名称:吻,西文名称:Kiss,作者:爱德华·蒙克,创作时间:1902,大小:47cmx47cm,作品类型:版画艺术,收藏机构: 蒙克博物馆艺术时期:象征主义与新艺术风格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接吻确实有种神奇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接吻接吻会触发浓度不等的腺上激素、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天然的脑内啡,让身体能够接收比平常更多的氧气。并且接吻还有助于减肥哦!,另外,接吻同样也可以减少人类身体内的压力。
名称:基督被捕(犹大之吻)西文名称:the Arrest of Christ (Kiss of Judas),作者:乔托创作时间:1302-1305,大小:200cmx185cm,作品类型:壁画艺术;宗教艺术,创作地点:帕多瓦教堂斯克罗维尼礼拜堂
根据研究表明,接吻的习惯更多是后天的产物。在非洲、太平洋和美洲文化中,接吻并不存在。这些地区的人们不知道接吻是什么,至少在与欧洲人有接触之前,通信技术将接吻的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其他地方,人们知道接吻文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其视为西方的舶来品,并对其保持警惕。1990年,北京《工人日报》曾告诫读者:由西方引进中国的接吻习俗是种“粗野行为”,带有“同类相食”的含义。
名称:赫拉克勒斯和翁法勒,西文名称:Hercules and Omphale,作者:弗朗索瓦·布歇,创作时间:1730,材质:画布大小:90cmx74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普希金博物馆,艺术时期:洛可可
如果说接吻的习惯始于西方社会,如贴面礼,男女性的接吻这种”狂放“的表达,是怎么出现的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语言人类学教授马塞尔·达内西(Marcel Danesi)认为,接吻的行为始于中世纪,通过叙事作品、诗歌和香颂广为传播,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对恋爱形式和求爱方式的看法。“'吻’在大众的想象中已成为爱情的象征,令人向往,更促使人们去探寻自己的爱情,而非遵从家人意见或传统习俗。吻的出现是流行文化(抑或其雏形)诞生的信号,也暗示女性正逐步地被解放。”
古代的接吻
是社交礼仪、是性爱、却不是爱情?
从古代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以“送飞吻”的动作来取悦神明,这个动作在当下也十分常见,人们伸出指尖朝向接受者,做出把吻吹出去的动作,借以表达情意。希罗多德(Herodotus)曾记载,波斯人用亲吻嘴唇的方式和阶级相同的人打招呼,对于阶级稍低的人则是亲吻脸颊。在斯拉夫文化中,两位男性嘴对嘴接吻也一直都是种招呼礼仪。另外,罗马人也用亲吻的方式打招呼,亲吻的位置越靠近脚,代表亲吻者的社会地位越低。
名称:唐·佩德罗·德·托莱多亲吻亨利四世国王的剑 ,Don Pedro de Toledo kisses the sword of king Henri IV ,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创作时间:1832,材质:画布大小:36cmx28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卢浮宫艺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
宗教中的吻
吻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早期的基督徒以 "接吻仪式 "互相问候,他们认为吻会携带接吻者的灵魂,并将接吻者带入精神上的共融。直到13世纪被“平安器(帕克斯)1”(pax board)取代为止,接吻礼一直都是天主教弥撒中的一部分,之后弥撒仪式从信徒亲吻彼此变为了依次亲吻“平安器”。
名称:犹大之吻,西文名称:El beso de Judas,作者:卢卡·乔达诺,创作时间:1655-1660,画布大小:43cmx66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普拉多美术馆,艺术时期:巴洛克时期
此外,通过亲吻圣书或圣像来表达崇敬和虔诚。摩西最常见的形象是亲吻刻有十诫的石板,天主教徒亲吻教皇的脚趾,以示尊重和服从。犹大用一个吻背叛了耶稣,但在那个时代,吻应该是服从的标志。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祈祷时会亲吻圣殿的西墙,亲吻圣书《妥拉》(Torah)。东正教徒会亲吻教堂里的圣像,也会在祝祷时亲吻牧师的手。印度教徒通过亲吻寺庙的地板来承认它的神圣与纯洁。
浪漫之吻
"宫廷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早期的吻最接近超越性爱的 "浪漫之吻",是天主教婚礼仪式的 "接吻仪式"。早期的基督徒认为,吻带着接吻者的灵魂,使接吻者在精神上结合在一起。在婚礼上,'呼气之吻'象征着新娘和新郎的精神结合。在中世纪,新娘和新郎互相交换呼吸,以便交换灵魂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以求得双方的灵魂交融与和谐。
从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早期开始,接吻开始和现在的故事逐渐相同,在文学与绘画艺术中,接吻鱼自由恋爱开始相结合,“早期的流行文本将接吻描述成对道德限制的反叛,以及代表'真爱’的动作,与'被强迫(或被他人计划好)的爱情’相对。”达内西指出,在中世纪,与家庭认可以外的人相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在当时的流行文学中,接吻成为自由恋爱的标志性行为,因为主人公不顾家庭和宗教传统制定的道德规则而相爱并热烈接吻。
名称: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文名称:Romeo and Juliet,作者:雨果·摩尔,创作时间:1873,画布大小:170.18cmx129.54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事实上,当时的流行文学诞生了一个新的诗歌传统——“宫廷爱情2”(courtly love),“拥吻有让人们爱上彼此的力量”是其写作重点。这种新的求爱方式被总结为“新骑士守则”:在传统的骑士守则中,一位合格的骑士必须效忠他的教会和国家、尊重女性。但现在,他还应该是一位浪漫多情的、勇于公开表达爱意的情人。
名称: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文名称:Romeo and Juliet,作者:弗兰克·迪克西[爵士],创作时间:1884,画布大小:171cmx118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南安普顿市美术馆,艺术时期:浪漫主义时代
安德里亚斯·卡佩拉纳斯(Andreas Capellanus)于1185年写成的《宫廷爱情的艺术》(De amore)详述了这套“新骑士守则”的种种规定,包括“已婚与否跟爱不爱他(她)毫无关系”、“不嫉妒的人无法去爱”、“没有人能一次爱两个人”。
“亲爱的恋人啊,就让我们接吻吧,
在高歌的鸟儿飞过的草地上;
尽情吻吧,尽管妒忌的眼神虎视眈眈,
上帝啊,上帝啊,是黎明!
在不知不觉间翩翩降临。”
中世纪的吟游诗人们(12-13世纪活跃于法国南方的诗人兼音乐家)屡屡传颂自由恋爱,很多时候,这些爱甚至是赤裸裸的婚外情。在这些诗中,吻给所有不受祝福的、不被允许的爱以某种合法性,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大多是用当地的通用语而不是拉丁语写的,这大大增加了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吟游诗人用普罗旺斯语写情歌(canso d'amor),其中爱慕者把他所爱的女人想象成美德的化身,并尽情地歌颂她,尽管这些爱的颂歌与传统的基督教道德相悖。
那些不被许可的自由恋爱的代表,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罗密欧得知朱丽叶的“死讯”之后,他的心如刀割,之后,他在朱丽叶的“尸体”前喝下毒药,亲吻了她并说出了最后的遗言:“我献上一吻,然后死去。”
但莎士比亚的故事可能受到了中世纪早期爱情故事的启发,这些人有勇气蔑视社会现状,追随自己的内心,但结局并不美好。有人猜测,《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基于两个历史人物,即12世纪的哲学家彼得·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与他的情人爱罗伊斯(Hélo?se)。
名称:偷吻-3,西文名称:The Stolen Kiss-3,作者: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创作时间:1765-1770,画布大小:45cmx55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艺术时期:洛可可
《偷吻》一画是法国画家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32-1806)于18世纪80年代所绘,画面表现了秘密的浪漫。这幅画现藏于圣彼得堡的冬宫。这幅画的风格是法国洛可可时代的代表,受到当时富裕的艺术赞助者的青睐。这幅画描绘了两个恋人之间的激情之吻,画中年轻女士,身穿灰色丝绸礼服,与一名年轻男子进行了秘密约会。画面以女士倾斜的身体为轴,呈对角线构图,披肩下滑,阳台的门由外部打开,构图的终点在披肩覆盖着的桌上。这幅画展现了色彩与光影的对比:空间的交叉非常复杂。
禁忌之吻
奥古斯特·罗丹,《吻》,大理石,1882年,现藏于Musée Rodin,Paris
奥古斯特·罗丹的《吻》是禁忌之吻中带着狂热的爱,雕像中的裸体男女深情相拥,罗丹雕刻的人体雕像皮肤光滑细腻,这对相拥的恋人也展现了世人对爱欲的狂热与痴迷,尽管这座雕像的男女如此相爱,但实际上这对恋人是来自但丁《地狱》中受到诅咒的偷情男女,《吻》最初表现的是保罗(Paolo)和弗朗西斯卡(Francesca)。他们是但丁(1265-1321)的诗歌《神曲》中的人物。这对情侣在接吻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杀死了,他们被罚在地狱里游荡。
这对偷情的恋人更加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禁忌之恋,这种苦情恋人的主题也是19世纪艺术中非常流行的主题。但是罗丹本人对这件作品并没有对这件作品表示很喜欢,实际上他将这件作品称作“大型的小玩意”。
不同地区的吻
接吻这个突出的主题或者象征,并不意味着吻在所有文化中都受到好评,即使在古代文献中被提到,但是“接吻”的受欢迎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起伏不定。否则,有一些文化认为亲吻会发出肮脏的信息;同样,一些文化也不允许动物之间接吻。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有围绕接吻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认为亲吻是为私人场合准备的,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发生。
喜多川歌麿,日本浮世绘《枕边书》系列,1788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同样,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个别少数民族以外,公开接吻是极为罕见的现象。满族人关之前,其旧俗中实行有“抱腰接面”之礼,受到汉族礼俗及伦理观念的影响,人关后即废除此种“蛮俗”。不过在中国人的私密生活中,至少从汉代开始,男女间接吻的形象已普遍出现在各类秘戏图像中。鉴于对接吻有许多不同的文化观点,接吻的亲密性在西方文化中经常表现出来。
石男女拥抱像,东汉,高51.5厘米,宽43厘米。
男女各一人。男子头戴冠,右臂环女子肩,右手搭女子右乳。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接吻状。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初吻
初吻带给不同人都有不同的回忆,是甜蜜,心动,还是紧张,羞涩,等等,互生的情愫使得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情感回忆,
早在1305年,乔托画了一幅壁画,记录了圣母玛利亚的父母约阿希姆和安妮在耶路撒冷的金门处互相亲吻的时刻。这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第一个吻。这幅壁画是覆盖帕多瓦的斯克罗维格尼教堂整个墙壁的周期的一部分。
这副壁画的绘制也是一种绘画中的技术,墙面绘画的技术,将水基彩色颜料涂抹在仍未干透的薄薄一层石膏上。画家在工作时,石膏必须保持湿润。因为如此,它只适用于艺术家估计他们在一天内要画的区域。艺术家必须能够非常安全和快速地作画,因为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不允许后期修正。现在我们看到的帕多瓦的斯克罗维格尼教堂的壁画是乔托保存得最好的壁画,也是他最伟大的壁画杰作。这幅画讲述了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生活中的事件。
名称:金门前的会面,西文名称:Meeting at the Golden Gate,作者:乔托,创作时间:1302-1305,大小:200cmx185cm,作品类型:壁画艺术,创作地点:帕多瓦教堂斯克罗维尼礼拜堂,艺术时期:13-14世纪意大利艺术
乔托的《金门之会》是约阿希姆和安娜刚刚收到天使的消息,在多年不孕之后,他们将有一个孩子的时刻。
整幅画,画家只用了很少几个景物,就把情节交代得很清楚。首先画面是从左侧被画框截断的牧羊人开始的。这个牧羊人似乎在画面以外,还有另一半的空间这在延续着。当两位圣者相互拥吻时,两人头上的光环说明他们在画中的地位。一群穿着简朴的,橘、黄、绿长袍的女信徒,则在一旁观望着。她们的长袍自然的垂着,颈子上的皮肤褶皱,是先是生活的写照。诺亚的牧羊人的脚,则坚定地踏在地面上。画家充分赋予了这些不加矫饰的人物一种真实感,用这种真实感传递给整个画面肃穆的气氛和神圣之感,表达了信徒对宗教的虔诚以及上帝对教徒的温情关怀。
乔托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情感。四个女性角色看向这对幸福的夫妇的方向。她们的头微微倾斜,引导着观众的视线。约阿希姆和安娜相互靠拢,相互拥抱并亲吻。他们的光环相交,因为他们无瑕地孕育着圣母。与这一幸福的情感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着深色衣服的女士荒唐地看向另一个方向,也许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可怕事件。2021年,斯克罗维尼教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Francesco Hayez, The Kiss, 1859, Pinacoteca di Brera, Milan, Italy.
哈耶兹的画是一种爱和激情,既是对另一个人,也是对国家。这两个人物拥抱的看似简单的姿态,实际上充满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衣服的颜色,作品的简单性。
克里姆特 吻
克里姆特的《吻》也许是艺术中最知名的接吻例子之一,克里姆特的这幅热情洋溢的画作以其新艺术风格而美丽。我们在这里看到一对夫妇跪在一片花丛中;他们各自身体的界限并不完全确定,几乎就像他们是一体的。
这幅画也被称为《恋人》。它是克里姆特于1908年至1909年创作的,是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的作品。在此期间,他用相似的镀金风格创作了许多作品。一个完美的正方形画布里一对情人在拥吻。他们身穿精心制作的华丽服饰,身体缠绕在一起。它显然受新艺术运动的线性结构与早期工艺美术运动的有机形态的影响。这幅画是在油料的上面贴上层层金箔,给人一种醒目的现代之感,令人回味无穷。这幅画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艺术早期的一幅杰作,也是维也纳新艺术运动的象征,是克里姆特最受欢迎的一幅作品。克里姆特在画面中间描绘了一对亲密无间的情人,而画面的其余部分则是闪闪发亮的奢华的平面模式。与此同时,背景唤起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冲突。此类绘画抓住了由华丽和感性的影像展示的一种颓废。使用金箔让人想起中世纪的“黄金地”绘画作品、泥金手抄本和马赛克,衣服上的螺旋图案让人想起青铜时代的艺术以及古典时期之前西方艺术中的装饰性卷须。这幅画背离了克里姆特用致命的性感描绘女性的方式,而是描写了爱情和艺术,一对被锁定在由金色斑点和开满鲜花的怀抱中的恋人。克里姆特是一个在性问题上毫无节制的人,他至少有十四个私生子。
名称:吻(恋人)西文名称:The Kiss 作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时间:1908-1909材质:画布大小:180cmx180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美景宫美术馆艺术时期:象征主义与新艺术风格
“苦命恋人”(star-crossed lovers)的说法因《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广为流传,但实际上在中世纪宫廷爱情故事和诗歌中,“夜里在月光下欢爱的苦命恋人”就已经是一个固定概念(idée fixe)了。吟游诗人们在这一母题的感召下表达他们对爱情的赞颂和仰慕,这种浪漫爱的澎湃激情与敏感脆弱鲜见于传统基督教中随时需受控制、平淡如水的爱情。在达内西看来,因浪漫爱的概念与时势相悖,整个中世纪似乎就是一个“恋人们永远无法好好相爱”的时期。但无论如何,流行文学帮助宣扬了这种爱情观,直到在后世完全融入了人们对爱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接吻愈发与“表达爱慕”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开始用全新的方式来诠释吻的意义:吻并不只是性爱而已。
反叛精神的吻
在被人津津乐道的宫廷爱情中,男人们如果爱上了与自己匹配的、或比自己家族更显赫的女人,就必须通过英雄的事迹和情书来证明自己的爱情。恋人交换誓言,秘密地开始他们的爱情,对与交易无异的贵族婚姻说不。随着宫廷爱情故事的广泛传播,这种爱情模式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浪漫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吻在其中别具意义,让男女主角“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名称:皮格马利翁和加拉蒂亚,西文名称:Pygmalion And Galatea,作者:让·莱昂·热罗姆,创作时间:1890,材质:画布大小:68.6cmx88.9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Pygmalion)他用一支洁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亚(Galatea),比马龙深深的爱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后终于精诚所至,神被比马龙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少女,比马龙和加拉蒂亚终成眷属。比马龙与加拉蒂亚的故事,后来成为心理学上广为研究与讨论的主题:比马龙效应
中世纪史学者安德里亚·霍普金斯(Andrea Hopkins)就认为,宫廷爱情暗示了真爱几乎不可能在婚姻内发生,并借此间接反抗没有感情基础的包办式婚姻。我们不能说自由恋爱是在中世纪之后开始的,但学者们认为,宫廷爱情的传统让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男性的从属地位,能够公开自己的欲望和情感诉求,苏格兰的女性在1228年首次获得了求爱的权利,欧洲其他地区的女性也逐渐获得了这种合法权利。到19世纪初,自由恋爱已经取代了对他人的求爱,成为大多数社会阶层结婚的首要条件。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浪漫的自由恋爱理念已经或多或少地成为全球共识。
名称:吻,西文名称:The Kiss,作者:马琳·杜马斯,创作时间:2003,材质:画布大小:40cm×50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私人收藏,艺术时期:当代艺术
在中国,浪漫爱甚至是现代启蒙的重要环节。在西方小说的传入带来了自由恋爱的文化资源,帮助20世纪初的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摆脱儒家传统的束缚,以争取婚姻自由的方式构想一种全新的个体身份,即拥有自由、平等、权利的现代社会公民。
名称:拥抱,西文名称:The Embrace,作者:安德斯·莱奥纳德·佐恩,创作时间:1882-1883,材质:画纸,作品类型:水彩画,艺术时期:现实主义时期
有多少人能够想到,浪漫爱情的传统始于吻的发明?在达内西看来,"一方面,吻改变了社会秩序,让人们在新的秩序中崇尚爱情。浪漫之吻也给现代西方世界带来了一场性革命。这场革命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各类电视节目和电影都能公开谈论女性的性行为,而不必加以掩饰。另一方面,吻也改变了女性的爱情,使之不再可耻,并使之能够改变世界。与吻有关的或由吻衍生的仪式是浪漫爱情和性欲的结合,它们显示了精神(神圣)和性(世俗)两个层面"。
骑兵之吻--(查尔斯-约瑟夫-弗雷德里克-苏拉克洛瓦)
回顾亲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像许多其他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样,亲吻是一种 "社会建设",在历史的某个时刻,迟早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爱的理解,并唤起我们对与 "注定的人 "分享精神世界最秘密角落的期望。吻也是一种 "社会建设",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爱的理解,并唤起了与 "命中注定 "的人分享精神世界最秘密角落的期望。
名称:吻,西文名称:El beso,作者:佩得罗·菲加里,创作时间:1880-1938,材质:画布大小:39.7cmx39.5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 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艺术时期:现代主义革命
“吻和理想有关,而不是现实生活。然而,那一刹那让真实世界好似停了下来,让世界再臻完美。一个真心的吻会打破成规,使我们忘却婚姻中没营养的争论、嫉妒和斤斤计较的生活小事。吻也具有疗效,因此情侣吵架会用接吻来和好。接吻是神圣的行为,提醒我们爱和性并不对等,而性也不完全是我们想的那样。”
—— 达内西
结语
吻对于人类来说,代表着诸多的含义,吻可以表达爱意、激情,同样也可以冲破礼教的束缚,让自己的精神得以释放,现在已经进入了当代社会中,吻已经变得不再令人避讳的,人们可以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小编在此也希望大家,让自己的感情在有限的生命中得以释放。
pax board: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天主教弥撒中的和平之吻的物品。
宫廷爱情:中世纪欧洲高贵的骑士向贵族女士表达爱与钦佩的概念。一般来说,宫廷爱情是秘密的,发生在贵族成员之间。它一般没有夫妻关系老练。11世纪末期,宫廷爱情发生于阿基坦、普罗旺斯、香槟、勃艮第公国等地
参考文献:
Schwartz, Agatha. Gender and Modernity in Central Europe.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10. ISBN 0-7766-0726-X
Partsch, Susanna. Klimt: Life and Work. London, Bracken Books, 1989. ISBN 1-85170-286-5
Courtly love. Middle Ages.com. 2007-05-16 [201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Simpson, David L., "Chivalry and Courtly Love", DePaul University, Chicago, Illinois, 1998. [201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4).
Schwartz, Debora B., "Courtly Love", 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accessed 2010-01-18. [201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6).
Francis X. Newman, ed. (1968). The Meaning of Courtly Love, vii.
Ousby, I., ed, "Courtly Love",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1995)
《“吻和理想有关”:亲吻是如何成为浪漫爱情的象征的?》,林子人,201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望舒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