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泪目过后,来聊聊我们面对的真实未来——人类分巢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5月3日, 《流浪地球》上线B站。

  重温这部电影,看着满屏的“泪目”,“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的弹幕,相比于影院观影,确有更多感触。

  但感动过后,更多的是思考:

  我认为,不可能。

  《流浪地球》,是一部基于中华文化内核构筑的“集体主义超级英雄电影”。

  它的基础,是我们文明基因中对集体这一理念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众志成城,不计代价,饱和式救援......这些理念听起来很美,但如果面对的是全球规模的危机,对于持有不同文化内核的人群而言,注定无法成为短时间内可以接受的价值观。

  就好像我们看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作品,多少会觉得有点假一样。

  尤其是这些理念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的时候,值得?不值得?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了。

  以下为我的几个观点:

  (1)人类每一天都在面临灭绝的危机,如何延续并发展人类文明,已经成了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种族之问。

  (2)面对这一问题,人类内部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模式,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方案一定会互相冲突,无法求同,且无法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来进行取舍。

  (3)对于无法求同的分歧,如果一定要强行捏合在一起,执行类似于“流浪地球”这样的计划,人类内部分裂,战争,最终提前自我毁灭的可能性要远高于计划顺利实施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三个观点,我认为:

  关于第一点人类面临的危机,我相信不会有太多人表示反对。

  尤其是见证了如此多历史的2020年。

  无论是地震,海啸,疾病,瘟疫,气候变化。

  还是各种地区冲突,紧张的局势,以及人类足以自毁好多次的武力储备。

  虽然影片中描述的太阳急剧衰老、持续膨胀,应该不太会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内发生。

  但人类的头顶,早已悬挂着毁灭的利刃。

  不止一把。

  因此,考虑人类文明如何保存、如何延续,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也绝不是科幻电影里看个热闹。思考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第二点,关于人类内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以及最终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

  为何2020年重温这部电影,会有很多新的感触?

  因为至今为止依然在大规模肆虐的新冠疫情。

  不久前,我和很多人一样,有以下困惑:

  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抄作业都抄不好?

  为什么那些人死活就是不愿意戴口罩?

  为什么就不能忍住在家憋几个星期,一定要出门乱跑?

  一开始,我也把原因归咎为政客的不作为,民众的傲慢与无知,资本的冷血逐利......

  但慢慢地,随着了解到的信息不断增加,我认为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在西方国家留学的朋友说,西方人的思维模式里,哪怕是出于对公民健康的保护,政府也没有权力强迫自己戴口罩或者待在家里不出门,他们认为这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戴口罩和居家隔离都是一种大家互相保护,共度时艰的手段,哪怕官方强制要求,也只是在社会基础共识上加一个保险,目的是保护整个集体的共同利益。

  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层面的差异,才导致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国家会提出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

  社会基础共识都不一样,又怎么可能全盘接受同一种价值观与理念?

  因此,他们做出的很多行为或选择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但,我们一定能说他们就是错的,我们就是对的么?

  就算某种情况下分得出对错,那别的情况呢?

  所以,电影中的“联合政府(UEG)”,很难在现实中建立起来,更不要说统筹全人类的资源去建设几千座行星发动机,抽签牺牲一半的人口了。

  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就算具有相同文化背景都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接受,更何况不同的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互相排斥的文化族群?

  如果一定要强行捏合在一起,很可能人类就不必考虑如何保存和延续文明了——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使用怎样的武器,但我认为,存在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低。

  人类如今早已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面对危机,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最终会提出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

  不同解决方案之间很可能存在难以弥合的冲突,无法达成共识。

  面对以上情况,像“流浪地球”这样强行把全人类拧成一个集体的方案,实行与成功的可能性都很低。

  怎么办?

  我的观点:

  “人类分巢”是基于“自然分蜂”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壮大后,蜂群中就出现雄蜂,培育新王。当新王快要出房前,老王和近半数的工蜂就会飞离原巢,到另一处所营造新巢,组成新分群,这种现象就就叫“自然分蜂”

  相应地,当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技术上达成太空殖民的条件,文化上存在多种主流形态且彼此间差异较大时,应避免爆发正面冲突,而选择不同群体分别飞离地球,前往银河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形成人类文明的新分支,即为“人类分巢”。

  “人类分巢”至少有以下三个好处:

  最大可能避免在地球爆发高烈度的冲突或战争,导致人类的直接毁灭。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某一个分支全灭,不等于人类全灭,还能给其他分支的人类提供经验或教训,或给出预警。提高人类探索宇宙的效率以及延续文明的可能性。

  地球上的生命,由单细胞发展进化至今,离不开残酷的自然选择。

  生物自发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然后被自然环境筛选,适者生存。

  如此往复亿万年,诞生了人类,比较适应地球如今的环境。

  但一方面,地球环境可能会发生剧变。类似于冰川期这种,历史上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另一方面,如果人类前往宇宙,那么在当前环境下适应的生命形式,一定不会适应宇宙。毕竟类地行星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找到了也要考虑到不到的了。

  为此,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重新接受宇宙的自然选择。

  假如想在选择里幸存下来,最可行的方式,就是提供尽可能多且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增加被选中的概率。

  这种时候,人类分巢的更深层次意义就体现了出来。

  最初或许我们只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理念进行划分。

  但很快,技术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会实质性地影响到不同分支人类的走向。

  比如说,有一支人类认为,肉身太麻烦了,应该全力研究意识传输技术,把人的意识传输到电子载体(比如说机器人)上,彻底抛弃碳基生命形态,以此来延续文明吧;

  比如说,有一支人类认为,现有生命形式太落后了,我们来修改人类基因,创造出更适应宇宙环境的新人类,以此来延续文明吧;

  比如说,有一支人类认为,以上两种都是邪道,唯有大力发展人体休眠与高速航行技术,然后直奔类地行星,复刻地球,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延续文明;

  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

  当然,这之中会牵扯到很多伦理道德,以及对于“人类文明”这一概念定义的问题。

  但......活下来,把文明传递下去,才有资格去讨论之后的事情,不是么?

  类似“人类分巢”的观点,在很多科幻小说,动漫和游戏中已经有所展现,这里给大家推荐两部番剧(B站可搜):

  《翠星之加尔刚蒂亚》,老虚从良作,里面谈到人类面对地球末日时可能选择的两种路线。生殖自由!

  《》,经典机战番,除了听歌看三角恋,里面提出来的“船团”概念以及不同船团之间的发展方向差异,在我看来是接受宇宙自然选择的开始。女王赛高!

  当然,对于我们如今的科技水平而言,以上这些都还太遥远,因此,我想以大刘另一篇科幻小说《赡养上帝》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这份理念,《流浪地球》又一次传递给我。

  我想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上一篇:我的冬奥日记 | 蔺晨:开站!医疗站顺利完成首次接诊任务
下一篇: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3(恋爱畅销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作者新作!72个让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