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形物语》要来了:跨物种之恋引发科幻伦理的思考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7-06
手机版

  原标题:《水形物语》要来了:跨物种之恋引发科幻伦理的思考

  曾斩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等多种大奖的科幻电影神作《水形物语》,将于下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关于科幻中未来社会秩序的讨论,继《银翼杀手20490》之后,再度被人们提起。因此在《水形物语》中,讲了一个跨物种之恋的故事。

  故意的大意,是说在1963年,一个孤独沉默的哑女艾丽莎,在政府实验室里当清洁工。她没有朋友,过着十分孤独的生活。有一天,实验室送来一个装备在水缸里的怪物,半人半鱼,十分怪异。科学家们准备在这个怪物身上提炼出能够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质。而孤独的艾丽莎,对这个同样孤独的怪物十分同情,教他手语,和他交流,竟然跟他产生了感情。艾丽莎决定帮他逃出实验室……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人们一直在试图探讨和思考,关于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以及对人类社会秩序的影响。比如去年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中,当人类复制的奴隶“复制人”有了生育能力,甚至有了感情,对人类来说,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复制工具一样的奴隶,又是正确的吗?

  回到《水形物语》中,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会对艾丽莎和这个半人半鱼的怪物产生同情,毕竟他们都是生命体,有自己的感情。这时候,我们更像在看一个童话。但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这样“大度”。毕竟,这样的跨物种之恋,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产生重大的颠覆。

  也因为如此,当科学家们对人体进行冷冻复活实验,用DNA复制了猴子等情况出现时,人们还在不断追问:“这样的科学实验,是否符合伦理道德?除了给人类带来福音,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其实,科学技术一直是柄双刃剑,这样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水形物语》除了给我们带来“爱情”上的感动,又有没有伦理上的拷问呢?这倒让我想起邓超的《美人鱼》。在那部科幻味比较少的电影里,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在欣赏童话般,并没有去考量和追问更多。而在《水形物语》中,又会如何?

  责任编辑:

上一篇:秦皇岛市启动“清朗·港城净网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下一篇:谁住进了养老院:无偿照护、“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