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阿富汗一夜变天!20年后塔利班重掌全国政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原标题:阿富汗一夜变天!20年后塔利班重掌全国政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最近,阿富汗国内局势瞬息万变,前任总统出逃国外,美国方面忙着撤军,塔利班时隔二十年后重新占领了首都喀布尔,而这一系列变化,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关切的目光。
翻开这个亚洲内陆国的近现代历史,就会发现充满了动荡和战乱,几乎没怎么消停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正处于南亚、中亚、西亚的交通要冲,因此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让人诧异的是,无论是英国、前苏联还是美国,这些以前或者如今依然强盛的大国,尽管倾尽全力,却全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征服这片土地,因而阿富汗也被许多网友称为“帝国的坟场”。
千百年来,阿富汗战争的本质实际上还是部族大混战,任何外部的力量企图去干涉或者改变这种特有的社会结构,无论自诩多么文明,多么进步,都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什么意思呢?用咱们中国话来说,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通俗来讲,自家人虽然有矛盾和分歧,有时会吵架甚至会打仗,但是如果外人跑来欺负咱们,就能暂时放下成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人的侵略。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理不清剪不断,阿富汗部落相互之间最主要就是身份认同,外人一旦来干涉内部事务,那性质就变了,他们心里就会极度反感,就会产生抵触以及敌对心理。
大白话就是别管你是谁,有什么意图,或者怀着什么样的目的,如果你越界了,就是你的不对,他们反你没商量,因为这是阿富汗人不可逾越的原则和底线。
当然,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可能很好理解,一说就会明白,因为咱们国家的有一条外交政策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事务。
但是英国人、前苏联人、美国人就未必会懂,因为他们缺少这种文化上的共识,并且这种共识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意味。
这里面既是社会历史、人文、伦理、传统,也是规矩、情感、利益,默契·······其实说白了,也还是一句话:咱阿富汗人吵吵闹闹千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们外国人懂什么呀?
因而,从1839年开始,英国人在随后近一百年间,前前后后三次发动入侵阿富汗战争,最后都只是形式上的殖民,表面上取得了一些优势。却并没有像统治印度那样拥有绝对的控制力,甚至于第三次英阿战争,还是阿富汗人以“为印度人”复仇的名义,主动向英国军队宣战引起的。
虽然最后阿富汗人因为武器装备落后、人员支援不到位等原因暂时落败,但他们心里绝对不怂,面对入侵的英国人,根本不存在什么“非暴力不合作”的想法,直接上去开干,从而使得英国佬在1921年双方停战签订条约时,就正式承认了阿富汗的独立。
同样,前苏联和美国也在阿富汗遭遇了这样的对待,先不论时间长短,交战双方的优劣势,因为这完全是不对等的战争。
就单论阿富汗人的血性,或者说人的意志,就很值得称道。
即使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总会有阿富汗人站起来坚决进行反抗,这种民族精神气质就足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而他们的行为也预示着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事实:
“你别扯什么大道理,若是咱自家人掌权,咱心里或许会服气,若是外人来,你一天不走,咱就要跟你干到底!”
塔利班作为阿富汗当地人的武装组织,自然深谙本国社会里的那一套“潜规则”,熟稔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因而在外人看来的有些不可捉摸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有章法可循,这也是他们可以一直存活到今天的主要内在原因。
所以,或许咱们可以回顾一下塔利班的前生今世,才好预测一下阿富汗未来的发展前景,到底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吧?
一、教书匠的逆袭
说起塔利班组织,当然就绕不开它的创始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这个出生于阿富汗坎大哈省的贫苦农民子弟,打小就在清真寺接受伊斯兰教育,因为家庭实在贫困,很小就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
上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人的野心有些膨胀,一来为了获得从陆地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二来觊觎波斯湾丰富的石油资源,三来因为阿富汗与我国新疆接壤,控制阿富汗也可以达到遏制我国的目的,因而开始派军队入侵阿富汗。
1979年,奥马尔全家为了躲避战乱,决定举家迁移到阿富汗中部的乌鲁兹甘省,但很快战争就席卷了全国,国内乱成了一团。
当时,还在上大学的奥马尔选择辍学,并且开始积极投身反抗苏军入侵的伊斯兰革命“圣战”。
奥马尔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多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作为一名火箭炮手曾击毁不少苏军坦克,曾经前后四次身负重伤,并失去了自己的右眼,因为战功赫赫,后来被提升为副司令,人送绰号“独眼将军”。
最重要的是,奥马尔在“圣战”期间结识了后来闻名遐迩的“恐怖大亨”本·拉登,两人惺惺相惜,同一战壕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后来,本·拉登还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奥马尔,成了他的岳父,这就很好解释若干年后,奥马尔为什么会冒天下大不韪,都不肯把拉登交给美国人。
不妨来捋捋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个拉登既是奥马尔的战友也是岳父,交出去或许可以保一时,但是自己的手下会怎么想?谁还敢跟随奥马尔,听他指挥打仗?事业全完了吧。
还有,奥马尔的妻子家族那边人会怎么想?谁还会相信他?名声也没了,因此,奥马尔最后的选择只有三个字:不能交!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时的奥马尔或许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将来自己可以执掌阿富汗整个国家的命运,而且迎来人生的逆袭。
1989年,前苏联自身国内也危机四伏,最后无奈选择从阿富汗撤军。奥马尔此后也回到了坎大哈,并在不起眼的小村庄筹办了一所宗教学校,还亲自担任校长。
在此期间,由于奥巴马打小就学习伊斯兰教,对《古兰经》、伊斯兰教圣训等都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利用其渊博的知识也吸引了不少伊斯兰教信徒。
可惜,苏联人的离开并没有给阿富汗带来和平,此后整个国家陷入了本国军阀的混战局面,阿富汗人民的生活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谓饱尝战乱之苦。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原本只想教书育人的奥马尔,再也无法按捺住自己,决心做出一番大事业,争取带领他的国家和人民走出战争的阴霾。
当时阿富汗国内的混乱环境,也为奥马尔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开始在各宗教学校之间奔走,呼吁学生们投入“圣战”,并自称受到先知的召唤,奉行神的旨意来号召大家加入组织。
1994年8月,奥马尔在坎大哈正式起事,组建了一个从宗教学校召集起来的800多人的武装组织,名字就做“塔利班”,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为“一群学生”,名称可以说非常的接地气。
随后,塔利班高喊“重建国家,铲除军阀”等口号,此举迅速得到很多阿富汗普通民众的响应,也赢得了许多忠心跟随和支持的人,那些早已厌倦战争,深受战乱迫害的底层人民,都纷纷加入了塔利班组织。
甚至,一些阿富汗南部地区的很多军官也投奔到奥马尔的阵营,塔利班得以快速做大做强,逐渐成为阿富汗国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兵力高峰时多达5万多人,与此同时,奥马尔的威望也在不断上升,并于1996年被大家推举为“埃米尔”,意思就是信徒领导人。
1996年4月,塔利班组织内部举行了隆重的宗教仪式,从此确定了奥马尔在塔利班集团中的领袖地位。
对此,也有学者分析认为,塔利班选奥马尔为领袖,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或者政治领导才能,而是因为奥马尔对于伊斯兰教的虔诚,无人可以超越。
同年9月,塔利班武装一举攻破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紧接着通过与各地军阀谈判和磋商,基本上控制了阿富汗全国90%的领土,奥马尔也成为了阿富汗事实上的领导人。
然而,奥马尔是一个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上台后首先考虑的便是建立一个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而不是优先考虑改善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
比如奥马尔颁布法令:女性不能单独外出工作或上学,也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男性必须蓄须、严禁音乐、电影和摄像·······
这些政策措施与当初塔利班说要“恢复商业,重整经济”等宣扬的“国计民生”口号相去甚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阿富汗人民的质疑,但并不妨碍塔利班的执政。
奥马尔本身也是一个神秘的领导人,行踪飘忽不定,本人很少在首都喀布尔居住,一直藏身在坎大哈,也从来不接受任何记者以及媒体的采访,更不允许别人对他拍照和录影,因而真正接触见过奥马尔的外界人士可以说寥寥无几。
2001年3月,奥马尔发动了令世人震惊的“灭佛运动”,颁布法令称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扬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为,必须予以拆除。
随后,奥马尔也不理会世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谴责以及反对,固执己见地将巴米扬这尊大佛以及境内多处佛教遗迹用炮火一并摧毁。
即使这样,塔利班政权依然可以维持国内表面上的“和平”局面,不过由于奥马尔在国家重建上并无太大建树,经济上也每况愈下,国民支持度逐渐下降。
直到奥马尔的老战友兼岳父大人本·拉登惹上大麻烦,塔利班才终于开始走下坡路,并且此后一蹶不振,整整蛰伏了二十年之久才振作起来!
二、美国大军压境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本·拉登回到了沙特,因为是富家子弟,根本就不担心家里经济状况,有时还会给老战友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政权经济援助,用以修建那些因战争毁坏的基础设施。
同样,本·拉登也是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因而对于美国在沙特驻军的做法极为不满,认为这些异教徒的行为不可接受,随后开始在世界各地策划针对美国人的各种恐怖袭击。
2001年,本·拉登幕后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人被彻底激怒,从情报得知本·拉登藏身在阿富汗之后,要求奥马尔立即划清界限,并交出本·拉登。
但是,奥马尔拒绝交出,其中理由前文有所提及,因而他的这个举动让美国人找到了开战的借口,并于10月7日派遣部队,在阿富汗境内展开了军事行动。
众所周知,这完全是一场碾压式的战争,仅仅五十天过后,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政权就直接垮台。
不过,奥马尔对此并不屈服,纠集残余势力流窜到山区,继续与美军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阿富汗大动干戈其实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阿富汗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金、铜、锂、稀土等稀有矿产。
据了解,阿富汗境内那些已经发现探明的矿产资源就大约价值1万亿美元,其储存量总价值还并未完全知晓,如果好好开采的话,或许阿富汗都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采矿中心。
无利不起早,美国人也是贼精的,可是他们也低估了塔利班武装顽强抵抗、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让美国此后也陷在阿富汗进退两难,搞得有些狼狈。
从2002年起,美国和北约部队在阿富汗的伤亡人数就逐年攀升,到2011年时更是有711人魂归异乡,由此可见塔利班的袭击活动也是越来越猖獗。
相反,美国人一手扶持的傀儡政权却极不争气,一直都没有获得民心支持。
因为这些阿富汗新政权的精英人物只是阿富汗裔,多数都没有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历,根本就对阿富汗社会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其实也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除了外表之外,其内在的观念、习性、人情世故、精神品质······绝不会相通,有些类似于那“灵魂共鸣”的意思。
所以,即使2005年5月,阿富汗政府表示将赦免放下武器的塔利班成员,但是奥马尔麾下的武装成员根本就没当一回事,还纷纷表示要与美军和阿富汗傀儡政府一战到底。
就这样,双方一直针锋相对,多年来僵持不下,转眼间就过去了十个年头,进入了2011这一个尤为关键和重要的年份。
当时的阿富汗卡尔扎伊政府认为时机成熟,准备从北约手中逐步接管本国的防务,
谁料刚刚才公布首批接管地区的名单,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就先后攻击了国防部和军队医院,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好消息是随后不久,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军击毙!
对此,奥马尔表示可能会采取新一轮的军事报复行动,让美国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奥马尔的死讯也传遍了整个世界。
2011年5月23日,阿富汗一家私人电视台通报了一则消息,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已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是,塔利班方面随后立即否认奥马尔被击毙的消息,但不可否认,此后奥马尔彻底失踪了。
塔利班武装也没有通过讲话录音或者录像方式来证明奥马尔仍然健在,因而奥马尔究竟是生是死,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团。
但不管舆论如何,这无疑对塔利班组织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奥巴马是塔利班的实际指挥者,塔利班的军令都是从他那里发出来,这也让塔利班暂时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可是要让塔利班的彻底就此解散,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必定会推举出新的领导人来取代奥马尔,就象之前塔利班武装组织所做的那样。
直到2015年7月,塔利班才正式发表声明表示,确认领导人奥马尔已经于2013年死亡。
让人有些奇怪的是,美国和北约部队明明在这场战争中全面占优,为何花费了二十年依然无法彻底“剿灭”塔利班,还给了它重新崛起的机会呢?
三、塔利班重新崛起和未来
虽然,塔利班同实力相差悬殊的美军对抗中,无法与美军进行正面交战,只能通过爆炸、袭击等方式来给美军制造麻烦,但是有以下几点原因帮助他们一直战斗到了今天,从而有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首先是阿富汗国内独特的地形,多数为山脉和高原山地,占据了全国面积的五分之四,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尤其是兴都库什山脉斜贯东西,更是藏身的好地方,这无疑给塔利班提供了打游击战的天然战场。
因此,无论美国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多么技术先进,一旦到了山区,只能偃旗息鼓,行动不便,一不小心还会遭到塔利班神出鬼没的伏击,这个巨大的难题基本上无解。
其次,塔利班的活动范围还不是仅限于阿富汗境内,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还建立了几百所宗教学校,专门搞军事化训练,那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随时准备为伊斯兰而战,成为了塔利班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基础。
而巴基斯坦方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唇亡齿寒”,这一边印度经常虎视眈眈瞄着自己的地盘,不结交几个盟友互相帮助,以后处境更为不妙,因而有时还为塔利班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希望他们至少保持着存在。
另外,美国人扶持的阿富汗傀儡政权贪污腐败极为严重,比如前任总统卡尔扎伊和前阵子逃跑的加尼总统,一直都在美国生活,根本对阿富汗这个祖国没有情感上的丝毫依恋,更是无心建设。
他们一旦权力在手,就会变得利欲熏心,把绝大部分外界的资助统统瓜分干净,并装进自己腰包,而那些阿富汗普通民众往往根本得不到任何帮助,自然不会对美国有所期待。
由于美国和北约部队在军事行动中,难免会伤及无辜百姓,这让许多阿富汗人更加愤恨和不满,反而使得他们慢慢加入到塔利班武装组织中去了。
最后,塔利班的继任领导人都比较给力,自奥马尔去世后,接替位置的人是曼苏尔,可惜,不知道是不是过于招摇,于2016年在路上被美军操控的无人机锁定,随后被残忍地“定点清除”了。
目前塔利班领导人叫阿洪扎达,此人深居简出,低调谦和,曾经是奥马尔和曼苏尔两位前任领导人的“军师”。
同时,阿洪扎达也是一位有政治韬略的战略家,如今的塔利班可以如此迅速拿下首都喀布尔,再度执掌阿富汗政权,都是出自他的谋划,可见他在国际大国之间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的交际手腕。
从当前的阿富汗国内局势来看,阿洪扎达应当归属于伊斯兰温和派,作为塔利班的精神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阿富汗未来的走向。
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阿富汗的社会结构错综复杂,阿洪扎达身为土生土长的阿富汗人,自然也通晓其社会规则和运行规律,因而让塔利班发言人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相信有了2001年的执政失败后,阿洪扎达领导的塔利班政权会吸取教训,不会再重蹈覆辙,会在世俗化方面有一定的让步,如果一定要预测未来阿富汗国内局势的话,预计他们会大概率走上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路途。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阿富汗国内近半个世纪都是战火纷飞,几乎没有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对此阿富汗人民可谓苦不堪言,因而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早点停止战乱,让他们过上休养生息的宁静生活吧。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