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民航上海管理局大分家
有关我们中国民航的历史,有许多历史著作和档案可以查阅。作为一个曾经的一个民航无名小卒,如果让我写民航历史,也就是井底之蛙观天象,不察全局。但我毕竟在民航机场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四十二年,难免与我国的民航事业有很深的感情。虽然位卑言轻,但也像苔花一样,在阳光不到的角落花开花落过。对于新中国的民航事业,曾经身临其境地参与了他的发展、壮大、成长。一直到今天,我国的民航事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我作为其中一员,也想着为他的历史写下自己的一笔。自己长期在机场一线工作,身临其境地感受过民航的变化、变革与壮大。又因为自己天生杞人忧天、又忧国忧民,特别对民航内部的分分合合十分关心。尤其是1987年底的民航上海管理局大分家,总想着把它写出来,让后人了解一些民航历史。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开始,民航就接受空军指导,后又改为军委领导。民航在以后的岁月里,几经变迁,与空军分分合合许多次。1954年民航局接受国务院直属领导。1958年被划归交通部管辖。1959年起,民航局在全国各大区域成立管理局,民航上海管理局就在那时成立,管辖范围包括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安徽、上海。在这段时间内,民航应该算是企业。但1962年开始,民航虽然不属于空军建制,但主要工作又接受民航总局和空军双重领导。1969年,民航全面接受空军管理,实行军事建制,除对外名称不变以外,全面按部队组织形式改变,老职工无军籍,新招义务工由空军按兵役制代招,民航不再经济核算,不再按企业管理。正是因为民航体制的不断变化,与空军的分分合合,从此也就有了我们这批前后十年的民航兵,后来又叫义务工,简单说,就是免费劳动者。
在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民航,在我看来,挣钱不是民航的主要任务,为国家国防服务才是当时的主要任务。解放前,美国支持中国抗战,单运输机在驼峰航线等航路上为中国服务的就有上千架,摔在航线上就有数百架。在二战中,美国还有苏联航线、北欧航线,北非航线,为盟军和自己军队输送军事物资和军人,在飞的运输飞机上万架。可我国偌大一个国家,新中国民航局成立时,才区区12架飞机,这些飞机还是两航起义人员驾机回来的,虽然起义回来的专家们又修复了十多架。但对我们的国家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太少了。难怪,当时乘飞机被当成身份的象征,没有县团级证明,政治身份不清白,不能乘飞机。
当时官少,哪像现在,一个机场处级干部数百人。那岁月,要成为县团级干部很不容易。这些宝贵的飞机,不仅仅要保障要客的接送,关键时候还要为空军服务,所以,改革开放前,空军一直没有放弃对民航的领导,也是这个道理。
自1993年6月10日起,国内旅客购买飞机票,取消了介绍信,但必须填写订座单,并如实填写姓名,证件号码、国籍、工作单位、住址以及单位电话号码。这是后话。
在上海民航管理局还没有分家前,我们民航上海局已经进行了几次重组变革。首先是1972年,驻虹桥机场空军全部撤离,民航上海管理局机关从龙华机场迁入虹桥国际机场,撤销虹桥场站,实行局站管理一体化。1976年,四人帮粉碎以后。民航上海管理局组成了以抗战老兵王亚民为局长、叶树柏为政委的新领导班子。其次是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的社论。原因是
1980年2月14日上午,邓小平主席听取沈图局长的汇报,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这个方针定了。民航总局于当年3月15日开始接受国务院领导,全国民航的干部、职工和义务工因此才脱下军装。1982年,民航所有“义务工”除了部分退伍以外,留下的全部转为民航职工。我国民航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义务工”这一专有名词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老一代民航“义务工”难忘的回忆。
从1969年到l979年的十年间,全国民航共十次征召1.8万多名(1969年4月和12月各征召一次)义务工,其间因1971年发生“9.13”事件,当年底就没有征招义务工,这一年的复员、退伍也停止执行。以后义务工所从事的工作覆盖民航除空勤中的飞行及空中领航、机务、报务外的所有工种(个别从事机务、报务工作的优异者提干后“地升空”,从事空勤工作)。后留在全国民航系统的“义务工”大约有一万多人。目前,除了个别当大官的,已经基本退休。
1982年,“义务工”转为民航职工后,基本上成为了除飞行员以外的各个岗位的主力军。其实,在实行“义务工”的十年中,我们拿着微薄的津贴,干着艰苦的工作。当时不像现在这样,许多工作全部外包或委托,实在不行,就招劳务工。那时的民航,几乎是一个门类齐全包罗万象的小社会,几乎所有活儿全部要“义务工”完成。飞机修理有航修厂、通讯器材修理有修配所、汽车修理有汽车修理厂,就是建筑物修理,也有自己的维修队。在没有分家前,目前属于机场界面的所有部门,属于后勤部。当时,后勤部各部门被认为是次要部门,虽然飞行区安全运行要他们承担,但待遇上不被重视。这里的“义务工”的伙食也最低,每月记得是十四元。就连工作服、工作黑棉衣、雨衣、雨鞋,也是穿飞行队、航修厂换下来的。后勤部场务队的“义务工”,天天一身油腻腻的破工作服,如同叫花子。
民航脱离空军管辖之后,作为民航上海管理局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又一起走过了四五个年头。那时的民航系统是一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推动下,民航上海管理局深化体制改革,服从国家市场化和政企分开的要求,我们终于走向了大分家。把原民航上海管理局分为政府部门的民航华东管理局;把原来上海管理局飞行、乘务、航修、票务、货运运输搬运等部门,分给了新成立的东方航空公司;把民航上海管理局原后勤保障的各个部门,分给了新成立的虹桥国际机场公司。分家从1987年底开始,一边试运转,一边逐步分离。前后进行了半年多时间,到1988年中,才基本完成。三大部门另起炉灶,各自承担管理责任和运行成本。
说真的,分家,对于大多数基层普通民航职工来说,既无能为力,又内心彷徨。自己的未来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上,只能让命运来安排;对于领导们来说,可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一套班子一下子变成了三套班子,其中升迁机会真是千载难逢,昨日默默无闻,明日局长处长;那时,最活跃的是机关人员,面对管理局、东航、机场等单位,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当然,最热门的是东航。东方航空公司,名气好听,财大气粗。那个年代,机票非常吃香,一票难求。有些人因此成为了先富起来的的一族。据说有的机关干部死活要去东航,不给去就要干掉谁谁的。而我们当时在虹桥机场跑道上工作的民航职工,对于分家,无法有任何想法,只是感到有些失落,大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地看着分家,似乎分家是他们上面的事,反正分分合合许多次,我们一个样。
1987年新的华东管理局成立之后,依据民航总局给予批准的职责,华东管理局继续直接领导管辖华东地区的6个省局,10个航站和上海空中交通管理局。将修建处改为基本建设机场管理处;将机务处改为航空器适航处;新成立了飞行标准处。当时有职工4765人。根据行使政府职能要求,华东管理局对本地区民航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的的民用部分,实行行业管理。负责审查、颁发或者吊销机场使用证;对本地区内经营的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和从事通用航空飞行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经审查后颁发或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对辖区内所有飞行人员、航空器维护人员、航行签派人员以及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执照,使其合法上岗。此外,华东管理局还将监督中外航空企业业务活动、调查处理航空器安全事故、管理航空油料使用安全和油库的运行安全。
1987年新成立的东方航空公司,是原民航上海管理局的核心部分,由基地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第五飞行大队、乘务大队、飞机维修基地等部门组成。还包括运营部、地面服务部、培训中心、江西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山东分公司等部门,随着东航业务的不断扩张发展,后来在世界各地和国内其他城市设置了二十多个办事处。新成立的东航不但财大气粗,也是家大业大,背负了102厂以及几个业绩堪忧的地方分公司和民航企业,负担很重。新成立的东方航空公司,是我国国内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公司建设初期,东航一共有麦道82、肖特360、空中客车310等各型号飞机62架。拥有72条国内航线和4条国际航线。而今天,东航的航线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成为世界著名航空公司。
1987年新成立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主要是原民航上海管理局后勤部各部门组成。机场公司成立以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开展机场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当时,机场的主要责职是:制定本机场总体规划、本机场管理细则;维护机场治安秩序,保障机场地面安全和空防安全;负责制定本机场应急救援计划并实施;负责地面保障工作,向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等企业以及其他飞行活动提供地面保障服务。不断改进保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地面服务设备设施,积极开发新的航空服务项目;向驻场单位提供有偿生活服务等。根据当时虹桥国际机场的职责,原民航上管理局把虹桥国际机场的土地、飞行区设备设施、公共服务区域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等原后勤保障等系统划归虹桥机场管理。为此,机场相继成立了地面服务公司、候机楼管理部、汽车服务公司、机场管理部、旅客服务公司、开发公司、综合公司、广告公司等部门。
民航上海管理局分家时候,正是我国民航事业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我们虹桥国际机场,分家时才近千人,就是后来把综合公司、开发公司等大集体职工全部转入机场正式职工,也不到二千人。比东航的近二万人,负担要轻不少。机场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杜春才、总经理殷文龙,带领广大机场场干部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机场新业绩。一年以后,己见成效,广大职工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和提高。当时,机场领导尽量缩小干部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提高职工福利、加快职工住房建设。短短几年,不但我们机场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超越了东航,就是我们职工的住房,也是做到人人有住房。期间,不断有东航职工和管理局职工悄悄调入机场,正是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十数年。
作为参与虹桥国际机场成立时的一名老职工,我对于民航上海管理局分家以后的变化,还是深有体会的。首先,我们再也不需要穿航修厂、飞行队换下来的旧工作服、就雨鞋、旧防冻黑棉衣了。其次,分家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伙食补贴,想吃什么自己买就是。过去,我们的一些老职工,为了吃一餐好一点的营养菜,总喜欢在近中午时分去为飞行大队空勤灶、航修厂地勤灶进行修理补补,顺便吃一餐饭。回来还要说,他们那里牛奶随便吃、白糖随便放,每餐还有水果,弄得像饿死鬼。也许现在年轻人不知道,过去,我们穿着他们换下来的旧衣服,心里是有些自卑的,平时不敢走在大家面前,更不敢靠近空中小姐。
分家以后,大家憋着一股子劲,在公司领导杜春才、殷文龙的带领下,团结奋斗、求实创新,我们的一切工作马上有了起色。1989年10月,公司召开第一届职代会,我作为第一届职代会主席团成员,与公司领导一起,把“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作为虹桥国际机场的企业精神确定了下来,并把它长期挂机场公司大门两边,不断激励着广大机场职工为机场发展努力工作,为今天上海机场集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水浒传》里,武松打一头虎得1000贯赏钱,换算成现在是多少钱?
下一篇:【暖阳家长说】因“味”有你,“食”光有爱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