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得到的东西,到底会对人有多大影响?| 心理学解读那些“未完成情结”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由于过去的那些创伤和事件,使现在的生活受影响,也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有个共同特征:不受个人意志左右。也就是说:你根本控制不住。

  为什么童年期遭遇到痛苦的事件,会使得如今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成年人依旧脆弱无力、深陷过去?

  为什么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久到我们压根想不起来,但在此触碰的时候心里依旧难过的不得了?

  心理学有一个流派,叫完形心理学,也就是格式塔。

  它谈到:未完成情结。

  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所谓情结,由“情”打的“结”,郁于心中,无法疏通。

  那些没完成的事件、没有解开的情绪、卡住的能量流动不起来,像块淤血一样堵在潜意识里。

  

  02

  这些情感是从哪里来?

  由过去某件,或多个事件带来。当时未得以解决,情绪未得以表达,愿望未得以达成。

  迫于现实和压力,不得不隐藏起来,然后一点点累积于心中,在往后的每一个日夜,刺刺挠挠。

  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未尽事宜,在之前“未完成情结”的征集中@红烛摇摇说:

  

  “要了半年未果”就是那个事件。

  “失望、委屈、伤心”就是那些未表达的情感集团。

  “真的很喜欢这个文具盒,真的很想要”,就是未达成的愿望。

  心心念念,难以忘却。

  用我们的意识去思考:那现在给自己买一个不就完了吗?至于心心念念这么多年吗?

  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02

  为什么会心心念念很多年,仍无法翻篇?

  童年时或者过去的“未完成事件”,或者情结,时常会伴随我们一生,不论长大后的我们多么疯狂的弥补,但都会发现:那里像是一个黑洞,永远也得不到那份满足。

  这份“未完成事件”的情结在心理学上叫做“蔡戈尼克效应”。

  蔡戈尼克是个外国人,他做了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效应,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蔡戈尼克效应”。

  这个实验就是,他让一群人完成任务,有的任务完成了,有些任务没完成。然后去调研完成和未完成人们的心理。

  完成了任务的,很快就会完全放下这个事件以及淡化这个经历;而没完成任务的人们,全部都很深刻的记得自己“未完成”的任务,然后抓耳挠腮痛苦不已,恨不得能穿越到过去,再去补全。

  这种状态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的事情做了一半,没法做了,就会浑身不舒服。

  什么事都想图个善始善终,圆圆满满。比如一副十字绣,前面都完美,绣最后几行时破了个洞。

  听上去都已经和“强迫症”很像了,我们就知道这个情绪的级别之高。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不舒服感,自我冲突,自我折磨的情绪。

  所以,这个效应认为:那些未完成的事宜,对人类的内在影响极深。

  

  童年的未完成事件,不仅仅是“事件”这么简单 童年未完成的事件,往往不是由单独这个事件引起。

  那个没要到的文具盒,就真的只是对文具盒的渴望吗?当然不是。

  在这些“未完成事件”的背后,有着我们当时与重要养育者(父母)的关系作为背景。

  这些关系由无数个事件累计起来,最终在一件事件那里爆发,让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感。

  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留下的遗憾,并不只是某件东西求不得。它的背后,通常指向对于“爱”的强烈期待。

  假设在当时,我们的父母满足了我们,那我们的潜意识会收到一个正向的信念:父母是爱我的,我是值得拥有的。

  倘若没有,也许就会让我们认为:他们是不爱我的,我不值得拥有这些。

  

  03

  “未完成事件”难以弥补。

  当我们与重要他人(父母家人)的关系,当时存在一些问题,又由无数的小事件堆积成那样的关系。

  我们只利用其中一件事,来补偿自己,只是头痛医头而已。

  所以不论现在的你,给自己买多少个文具盒,也无法使得那段关系得以补偿,也无法使你过去的父母发生任何改变。

  假如事件背后是指向对父母的爱恨,那么哪怕我们给自己买100个文具盒,也无法修改内心那个缺失的形象。

  所以,无法类同的自我弥补,使得这个淤血看上去,无药可医。

  

  那这块淤血,是如何作用于我们以后的人生的?

  征集中还有几个使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朝景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两件衣服换着穿。

  妈妈箱子里有一块布料,白底蓝碎花,是少见的绸缎,经常拿出来说等过年给你缝件衣服。

  但一直到我长大,到妈妈都走了,这块布料已经太小了,没法缝了。

  @朱志维

  2007年父亲去世的那一夜,大雨瓢泼。

  陪了他一年的狗狗在同一天夜里下楼后失踪。

  11年了,似乎一直在期待它回来。

  @嗯

  小时候要衣服,妈妈总是恶声恶气的不给买,还骂我。

  现在看到好看的衣服,觉得习惯了还是不买。

  @27

  小时候被一群小男孩儿打了,特委屈求助于母亲,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得到的却只有责骂。

  被母亲骂的第一秒,特别震惊,原本满腔想要说的委屈全被卡住,觉得胸口麻了一块。

  想要得到的理解和安慰从未得到。

  

  

  04

  未完成事件会这样来影响我们:

  一、让我们被强烈的情感淹没

  有些事再也无法做到,所有的情感只化为两个字:遗憾。

  这两个字并不如它看上去那般轻飘飘。如果真承认了是遗憾,倒也生出了几分哀悼。

  可更深的遗憾,是愤懑,是永远达不成的委屈,是熊熊燃烧的怒火。

  这种在潜意识燃烧的情感,像是来源于过去的鬼火,总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现身。

  在每一个失眠的夜晚,在你照镜子的刹那,在独处的瞬间,在看到的一行文字,一句台词时,突然出现,心口突如其来的绞痛,无法止。

  这样的情感会让你从现在的生活抽离,总是带着过去的影子生活。

  怎么办,我们谁也无法回到过去。

  

  二、让你不断重复,以求弥补

  意识上,我们知道无法回到过去。但潜意识十分强大,它会为你创造过去。

  

  

  有些重复,看上去非常拼命,很是上进。也许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这些努力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动力:

  我们这么做,背后想要满足的,并不是如今,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愿望,而是在满足内在那个孩子的愿望。

  但创伤与缺失,并不是过去没有、如今有了,就会停止的事情。

  所以在成年后,哪怕自己找补了很多,依然会感觉到空虚、不满,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又很难去说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三、让你看不清成年人的自己

  当我们因为内在的那些未完成事件,拼命去填补童年的缺失和愿望时,我们很难看到成年的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么。

  

  

  四、让你回避现在

  在征集中,我看到了很多“未完成情结”与“不正常的人际态度”有关。 莫名被拉黑 没有缘由的分手 被人拒绝 不敢对喜欢的人表白 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

   被掌掴的孩子 不被满足、受委屈的孩子 没被看到、不被呵护的孩子

  

  

  05

  如何疗愈“未完成情结”?

  最直接的方法,是去寻求心理咨询,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看到这一部分,完成疗愈和转化。

  如果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你也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你的未完成情结是什么?曾经的事件带给你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影响你的?

  找个没人的地方,可以自己的卧室、在独处的空间里,蹲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抱着自己,面对它们,好好哭一场。

  

  虽然这些事真的让人感到很悲伤、绝望,但,它真的发生了。

  他们都是事实,我们要学会接受它。

  如果有时间机器,这一切也许都可以被弥补。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时间机器、也没有如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它,承认它真的发生了——是的,我真的没有得到。

  我,真的没有得到。

  

  可是,我成年了。

  如果你面对过它们了,也好好的哭过,也许你会在这些悲伤的事件中,收获到一股全新的力量。

  如果你还没得到这股力量,请允许自己,再去面对一下,或者允许自己再悲伤一段时间。

  为自己的过去、现在,一切的经历负责。请你告诉自己:

  我成年了,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能说那是因为我跟全世界都不一样;

  

  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祝愿你,可以在面对与疗愈中,收获一个越来越强大的自己,不再陷入过去的阴影,不再被“未完成情结”所困。身心自由的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作者:栾晶;转发公众号:心灵面包。

上一篇:【作业批改】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全程班练习题20170823
下一篇:监护人将未成年名下房产设定抵押担保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