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道集~杂论(3)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第一解诸天中大梵
第一科诸天中者,三十二天,各有八字,在诸天中之八方。
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合离以成音也。
天真皇人昔书其文,敷译洞章,申以解说,凡有四事。一者以梵音名此物,二者还以梵音标梵名,三者以一神为两神,四者以两事为一事也。
梵音名此物者,如天楼音,非是名楼观之楼音,而今随地上楼观音,用以名玄都之楼观也。
梵音标梵名者,如梵音名天中王为易邈,而今此犹谓王为易邈也。
一神为两神者,如吁员本是一神,而今解为吁员、员音,二号也。
两事为一事者,如梵行、大梵本是两事,而今合为一大梵也。
其余以例推之。
问曰:西域天竺之音,多与梵音同,而中国音异,何也。
答曰:音故是真文之音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故也。
又问:音者,言也。文者,书也。书不尽言,文则为劣。
答曰:不然。书不尽言,是世间之文耳。真文为三才之本,言教在布化之末,本胜末也。
第二解隐语
第二科隐语二字者,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隐者,隐秘不显於外也。此中亦有隐显。
今但言隐语者,有二种事。
一者书是梵书,音是梵音,而随地上之用。地上之音显其外,大梵之音隐其中,以此物覆梵音,梵音蕴不用,隐在於内,故言隐语,以明应变之事也。
二者今以一字之中,含众多事义,若直就一字而求事义,不可见,自非解诀,其旨不显,故言隐语,以明玄奥之理也。
隐语之中有四,一者隐名,二者隐讳,三者隐事,四者隐义也。
不言名讳事义,而言隐语者,何也。
语者,悟也,其字吾言。以吾之言而示语,开悟人心,故以语为称也。
第三解无量音
第三科无量音者,有二义。
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也。
变通无量者,内音中天真皇人,虽止解为中国之正音,然此音之用,通无量国土,异方殊类,皆得名物,各得其解,音通元量,故曰无量也。
第二教化无量者,既异方殊类,各名其物,皆成善语,普得妙义,无有限极,无有恶言,周化无量,声备五文,故曰无量音也。
道君撰元始灵书中篇解
上题之所出也,言此灵书中篇也。此书凡有二百五十六字,字方一丈,八角焕明。
此中篇之用存三,一者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以禳不祥,成济一切。
二者又书玄都及诸天宫阙门户楼观,若修服其字明,则随人所习,乘炁各升其处。
三者摄召制勒,总御十方也。
……
备注: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是对《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古《灵宝经》之一,《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中的梵音隐音进一步解述的义疏经文。
……灵宝经分天方为~东南西北四方九重
每一天方的前八重天,每一重天对应八个天音玉诀,合共八八六十四字。
第九重天均为~炁天(原始天)……东南西北四天方对应……九炁青天,三炁丹天,七炁素天,五炁玄天。
四天方有各自的~八会内音自然玉字。
此类天音玉字,诸位同修如果请过正宗的三山符箓的,应该会或多或少有眼熟的感觉。
东方六十四天音玉字(诀)http://img3.laibafile.cn/p/m/25715571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257155766.jpg
南方六十四天音玉字(诀)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8558.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8690.jpg
西方六十四天音玉字(诀)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875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8842.jpg
北方六十四天音玉字(诀)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893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257209006.jpg
四天方合共二百五十六字,统称为《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此二百五十六字是组成道家众多古符箓符咒的最主要的内核。
此二百五十六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亦是洪荒前劫遗世古仙天真皇人所授。
此二百五十六梵音玉字是灵宝派传承的天书古符,自从灵宝派传承的众多得道宗师飞升隐遁,灵宝派的传承实质上已凋零,直至归并入正一三山万法宗坛,近现代更加是如此,到如今好像还没有恢复阁皀灵宝派宗坛的传度授箓,类似的上清茅山派宗坛,今年才开始重新传度授箓。所授者其辈份皆依循正一三山滴血字派
备注:
《灵宝经》系列是阁皀山灵宝派内主要传承的道书经典。葛玄,郑隐(郑思远,郑火龙),葛洪,黄初平(黄大仙)为其派中的代表仙真。现阁皀灵宝派,茅山上清派,龙虎山正一派天师道统合为正一宗盟,统称~正一三山。
三山所出之符箓统称~三山符箓,同时正一三山又被称为~符箓三山。
正一三山宗盟是道教符箓修持体系的最主要代表,没有之一。
备注:
依《灵宝经》中所记载之法门,重构出一个四方三十六天“天然玉字”的九重天界,此四方九重天界,依科仪中于各殿阁楼台中写下的各个“玉字”,就会组合成一个立体四方九重天“符阵,阵图(行者自己的理解)”。与佛门密宗的各种真言种子字所成的“种子字蔓陀罗”,基本上是同类的“符阵,阵图”…………
天书自然玉字来源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卷之三
天尊告曰:今日同坐,欢乐难遇,诸天发瑞,灵应自然,玉字焕烂,障蔽天光,未通之始,致如昼冥,日庆时合,希所尝有。
今当普为四众开天妙瑞,度一切人,咸令四座闭目伏地。於是诸天圣众同时闭眼,伏地听命。
俄顷之间,天气朗除,冥腌豁消,五色光明,洞彻五方,…………
………………忽然有天书字方一丈,自然而见空玄之上五色光中。文采焕烂,八角垂芒,精光乱眼,不可得看。………………
天尊普问四座大众: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天既降应,妙道宜明,便可注笔,解其正音,使皇道既畅,泽被十方。
………………
三十二天,天有八字。
其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东方九炁青天。
其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曜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静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南方三炁丹天。
其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皇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西方七炁素天。
其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宠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太虚无上常融天、太释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北方五炁玄天。
四八天合三十二天,合二百五十六字,皆三十二天大梵隐语无量之音。
天有飞玄自然之炁,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上演诸天之玄奥,赞大有之开明,中理自然之炁,普度学仙之人,下度生死之命,拔出长夜之魂,元始妙法,亿劫长存,其音既朗,其道行焉。
洪荒古仙天真皇人于此缘会中,受托讲授此二百五十六~应劫而出的先天大梵诸天自然玉字的梵音与写法及其奥义。
这些梵音真文的最原始持诵之梵音,行者不会,以下仅为经文中原来列出的注音文字,此注音文字随古经的历劫流转,有改动与调乱次序是很正常的现象,就算是没有变动,上古之人会跟现代人说同样的话吗?!
最简单的就是,古代肯定没有~普通话~吧!
而且汉字的一字多音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其文字注音仅能作为参考之用。
假如~阁皀灵宝派内部如果还有未曾断过传承的口传心授,此二百五十六字梵音的原始正音的话,可能会有多一些咒字梵音的持诵近于原始的梵音。
八个天书玉字组合而成的法咒又称为~天书玉诀,无量洞章。(类似于密宗的“总持咒”)
东方九炁青天天音玉字梵音
太黄皇曾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亶娄阿荟无和观音。
太明玉完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须延明首法揽菩昙。
清明何童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玄胎平育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华都曲丽鲜菩育臻。
元明文举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答落大梵散烟庆云。
七曜摩夷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虚无越衡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无行上首回跋流玄。
太极蒙翳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阿跎龙罗四象吁员。
南方三炁丹天天音玉字梵音
赤明和阳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南阎洞浮玉眸诜诜。
玄明恭华天中,有自然之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灵推前。
曜明宗飘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泽洛菩台绿罗大千。
竺落皇笳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日眇莽九丑韶谣缘邅。
虚明堂曜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日云上九都飞生自骞。
观明端靖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玄明恭庆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霐持无镜揽姿运容。
太焕极瑶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西方七炁素天天音玉字梵音
元载孔升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刃利禅猷婆泥咎通。
太安皇崖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宛薮涤色太眇之堂。
显定极风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流罗梵萌景蔚萧嵎。
始皇孝芒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易邈无寂宛首少都。
太皇翁重浮容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阿褴郁竺华漠延由。
无思江由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上揲阮乐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无量扶盖浮罗合神。
无极昙誓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玉诞长桑栢空度仙。
北方五炁玄天天音玉字梵音
皓庭霄度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玃无自育九日导乾。
渊通元洞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坤母东覆形摄上玄。
太文翰宠妙成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陀罗育邈眇炁合云。
太素秀乐禁上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飞天大丑总监上天。
太虚无上常融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日沙陀劫量龙汉瑛鲜。
太释玉隆腾胜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龙变梵度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恶奕无品洞妙自真。
太极平育贾奕天中,有自然之书八字,文曰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以上之文,即为四方九重天中的二百五十六字八重天梵音真文玉字,记于经文中的“原始”持诵梵音,至于是否原来的读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或者自己按字音持诵,看看有没有天人感应的实效……就清楚了……
至于这二百五十六玉字真文是否“原始”之外形,那亦是只有……天知道了……又或者自己于天人感应之时,描摹一下玉字天书,看一看还能否“请神召将,自化仙神,呼风唤雨,镇邪灭魔”……就可以清楚知道了……
字形应该大概变动不大,就算是已经略有变动,也是还在道教内部传承的咒字……至于是否还有效用,估计亦是如佛门的梵音咒字一样,其“神威神效”于现实中的作用,在天地灵气环境大变动的现在世代,已经打折不少,可算得上是折上折的“清仓大特价”了……
其读音相对于上古的原始梵音就更加是……见仁见智了……
对于此种天书梵音玉字(咒字)的传承态度,道教真的不如佛教。
两者同为修行者入世守护道统之教,佛教僧俗,自上而下,自内而外,为推广佛经与佛家梵咒出力至巨,已经形成庞大的合力,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凡称“梵”者,必是佛教的东西……
基本上信众都能随口来一两个梵音咒,准不准确是另一回事,最起码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大量的普通的民众……临急时亦只是会想到去抱“佛脚”,而不是“道脚”……
天涯中鬼话中的众多惊怖小盆友就有很多此类“抱脚者”……
道教中出家与在家的道俗,则基本对此类推广自已,扩大影响的守护道统的行动,爱理不理,或者大量的道教的道俗自己都不大清楚此一本有的~天书梵音玉字~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去念,原始正音到底是什么。
各位道教众能否学一下佛教的“普度”理念,将华夏本有的经义简单化,普及化,去推广去“普度”……
剔除众多复复杂杂的东西,将一些可以推出去,易于记忆与通读的,不云山雾绕的东西拿出来,方便化……
方便才能普传,方便才能最大限度的扩大自身信众的基础,才能于大量的信众基础之上产生更多的,眼光与心性不局限于方便普传法中上下求索真道的真修行者,成为守护道统的支柱力量……
佛教方便法门真是很多很多,基本上是个人都可以代入其中之一。
反观道教,好像没什么可以真正引人入信的“友好性”比较好的方便法门,卖符“捉鬼”(装神弄鬼),问卦等命,阴阳风水等旁门小术,倒是被那些“扮演”高道的“高人”弄来搞风搞雨,变成了道教在民间的表征。
真有相应的旁门境界修为的还好一点,绝大部份的都是在装神弄鬼,宣扬邪迷……
犹其是那些所谓的马仙,大仙此类真真假假的~萨满徒众,一般人都会将其归入道教类,或潜意识就认为其是“道教”的东西,这也是自古以来式微后的大量真真假假的萨满教信徒,刻意攀附与营造出来的民间“错觉”……
真特么的给道教“长脸了”……
一个“仙”字误导多少迷信之人,仙什么什,妖都不是,还称仙……绝大部份根本就是一堆不入正道不修心性的灵怪……萨满就是萨满,就不要扯什么“仙”字大旗,给自己贴“金”了……
会有这样的仙的吗?
会有这样修行仙道的妖灵的吗?(天师府则有一脉皈依的狐仙护法……完全是不同上文中的那些灵怪的。)
如修仙之妖灵都是这样的德行,混乱人妖,强附人魂……导人迷信……斩仙台上早就仙头滚滚了……
道教因此类混乱人世的巫婆神棍的“功劳”,口碑真的不怎么样……
无奈……
普适大众的方便法,才是道教可以令到自己道统广大无碍的基础……
根基深厚,信众无量才能更好的守护华夏自我的宗教道统……
宗教,本就是入世适世守护道统之组织,失去了入世,适世,守护三者,就已不是一个可以守护修行道统的宗教,而仅仅只是一个变异了本旨的纯粹的宗教。
就算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宗教,如果不能适世而变化其外相,方便度众,引人入信,亦不是一个“合格”的宗教,于此方面或许道教是“有口难言”,因为道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巫婆神棍的“功劳”所致,是统治者用来作为批判“封建迷信”的第一箭靶……
等到统治者的统治伦理与思维对民众信仰无法再强硬一统的时候,重新向历代帝皇“好好学习”借宗教来抚慰燥动民众心灵,弥合事实上已经重新开始成出现的“阶级对立,阶级固化”的社会裂痕,道教中没有大能之人能抓住此一机缘,重回自己的信仰地位,变成了现在的佛道“盛衰对比”中的弱势,甚至连另两堆被统治者捧在手心呵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沙漠异端教派都不如…………
无奈……
道教如此之“衰落”的地位,与道教中的全真教中无全真,天师府中无天师的囧境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又是不如佛教的各种真真假假“维护”扩大自教道统的行为……
几千几万活佛再来,朝阳这么小的地方都能调侃出……三十万野生仁波车之“万佛朝宗”盛况……可想而知全国各地绝B会有“十亿群众N亿佛”的“佛国圣境”……,
各种不同材质“舍利子”年年有,处处见,眼花缭乱,迷乱心魂……
“不坏金身”不时出现…………
无论此种种行径的真与假,只要有人认可,特别是统治者认可,那不是也得是……绝对妥妥的真“佛”真“舍利”真“金身”,比真的还要真……
道教自天师道末代天师押错注迁台后,现在的天师府在没有“天师”镇守的情况之下,地位就是那么的尴尴尬尬的,试问一个没有了“嗣汉天师”的天师府能叫天师府吗?
于此,肯定会有抬扛的道教众,天师是道陵张天师,尊奉张陵天师就是天师道天师府了……呵呵……真搞笑……
试问班禅与达赖两大头领都木有了的密宗格鲁,还能如现在这么风光吗?统治者还需要对你特别怀柔吗?
不过话说回来,密宗的活佛名号多如牛毛,少一两个亦可以再捧几千几万个出来……
而天师府之历代张天师的血脉传承,已成法统,变不了。
每代一天师,要是多那么一个天师之位都没那么的尴尬,……木有做好风险控制呀,鸡蛋最少得放多一个篮子,好一点吧……
现在天师府的传承与制度改革哦,已经木有可能的了,除非府中能出一张氏血脉之真正得道的国师级别之人,并与迁台之天师府遗族达成妥协,迎回法统,重嗣被统治者认可的天师之位,再作改革……
要么就是重兴北天师道,两天师共扶道教……(发梦而已……谁承认你的“天师之位”)
为守护道统而不得不入世立教,本就是一个~争~字。
争气运,争信众,争社会资源……
俗语~
佛争一炉香……说的就是这个!
不争就不要立教,立教就是要争……
真修行者无争,真宗教者必争,争不了此教就“败”……
宗教战争亦是因此一“争”字,而不惜血杀天下……今之瓦哈比isis……古之十字军东征,“温和教”杀戮半球……此是入魔之争,魔军之争战。
正常的宗教之争,争的就是信仰的广大与教义的弘传……此一点,目前现状中,道教对比中的“弱势”不如佛教是看得到的……
观天之道,执天执行,尽矣。
金丹之理,暗言于书,明悬于象。暗言于书者,大都两途,一者,古语晦涩,辞意难明,隐喻种种,暗藏其宗;二者,鱼龙混游,真伪驳杂,若非明眼,恍然懵懂。明悬于象者,无非一路,天道天行。阴符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
今人读书,辨别真伪,不以理论,但以传言。譬如数学,真明理人,论其真伪,但观其理,理真则真,理非则假。今人不然,不观其理,但论考据,自失真假,妄自为真。古今丹经,所言一理,天道天行。欲明此理,“观天之道”,欲成此功,“执天之行”。天理难明,非无法明,天执难行,非不可行。唯心诚者,可传此道,可成真功。
明理之方,亦有两途:
一者,虚心而已。老子有言,心不出户,能知天下,意不窥牖,可见天道。孟子亦言:“学问之道,放心而已。”天地无心,人能冥心,自同天地,袭常袭明,不假施功。此路进道,非但明理,功亦可成,何者?冥心若久,小天地成,天地二气,自然冲和,和实生物,生生不息,可以长久,亦可脱化,还如蚕虫,作茧自缚,茧破之日,羽化之时。行之无功,唯心不诚,功不专尔。
二者,得师传诀,依诀起修,见内天地,明外天地。传亦有二:一者天传,还同虚心,虚心功久,妙理自明;二者人传,不论亲疏,但予德厚。无论一二,皆须养德。磨刀之功,不误砍柴,有心修道,但速下手,心淳德厚,自得师传。
阴阳之理,纯一无二。
宇宙天地,乾坤阴阳,廓中日月,象为坎离。天性属阳,地情为阴。晦朔之时,日月相逢,当斯之际,天地媾精,天阳反沉,地阴逆浮,天地翻覆,成地天泰,一气冲和,万物化生。周易卦象,无非表意,阴阳进退,各有其符,一言譬之,自然而已。
人身天地,壶中乾坤,身内日月,洞中坎离。其内之理,不外天地。返还之道,坎离为要。潮起癸生,药产癸先,璇玑微动,银河倒悬。坎离若并,橐龠自生,天门地户,玄牝并开。天沉地升,中和自成。洞壶若固,还同茧缚,茧虽坚固,胎之居所,破茧之日,蛹化成蛾,胎化成仙。脱胎之功,亦非终了。云生足底,非为登真,项后生光,亦皆是幻,一念不生,言语道断,人能至此,方才了幻。
八风迅疾猛自吹,何从扫动月光辉,此中如如不动体,方是自家真主人。
佛教内部精通分散投资之道,迁台跑路,反新的统治者的需然多,但亦有大量有“名位”之头领拥护新统治者……所以……就这样了……
道教内部有名位之人真的不多,且名位达至班禅达赖之境的更加木有,唯一的一名末代张天师都不给新朝庭面子,跑路了,统治者更加不用看你的脸色是不是啊!
所以道教之衰,就衰败在这些以上代张天师为首的不能洞察“天机”的“高道”手中……
统治者觉得你可有可无,那你这个教派就不可能会兴盛,既然佛教又多“高僧”又多名位高大上之僧俗,基本已可以包圆统治者“精神鸦片”的剂量,那么留着一个道教就是用来补补漏的作用……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这样了……
佛教基本上可以成为麻木大量的人群,包打全场的“精神鸦片”,那就大用特用,能不盛么……
(宗教是人们对这个世界各种现象,包括对自然现象歪曲的思想认知,是统治者用来麻醉人民群众的“精神鸦片”之类“结论”,是现在的统治者自小就开始在课堂灌输的正确理念,统治官员信教者其政治前途一律“斩立决”就最好了,无神论统治之下的官员信什么教,信教官员就是首鼠两端,。不肯在精神境界上一心一意为无神论服务,在现实中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于求神拜佛拜蒸煮蒂中谋私利,以为在“神光护祐之下有条后路”就可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币服务……为升官发财服务……为……毛……呢!)
而沙漠异端教,各地官员,但求其不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事,影响自己的河蟹与位子,能不把其摆上“神台”上供吗?
(后面的这些,扯得有些远,离题了……见谅……不开心啊,刚去超市买东西,尼玛,好多种绿色宗教食品……郁闷中)
接前文,再举两个在网络上很拉轰很“暴走”的道家梵音咒
雷部梵音金光神咒与大金光神咒(《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卷之一
雷霆祈祷策役诸咒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之根。广修万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吾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育养群生。受持万徧,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伺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灭爽,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啼□哽□,□□噒嗗。吽啵咭哩,嘘哼□哔。□□哆啹,□□唏咈。唌噂□□,□呼□吃,喥啰□□。~~~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有的修法有在此咒之后加~急急如律令)
此一版本是“缺字减字”的。
(另一版本注音金光神咒,仅供参考,不保真音,请勿乱修乱学,自负其责。)
天地玄宗,万气之根。广修万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吾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育养群生。受持万徧,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伺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灭爽,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啼[tí]发哽[gěng]郁[yù],夔[kuí]顺噒[lián]嗗[gǔ]。吽[hǒu]啵[bo]咭[jī]唎[lì],嘘[xū]哼[hēng]径[jìng]哔[bì]。轩[xuān]兴哆[duō]啹[jú],垒[lěi]霆唏[xī]咈[fú]。唌[dàn]噂[zūn]逆[nì]役[yì],寿呼径吃,喥[duó]啰[luō]释[shì]离。
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大金光神咒
混沌浩荡,一炁初分。金光正炁,号为玉清。元始定象,自然至尊。青白交射,始立上清。七宝宫内,玉宸道君。三炁化结,动耀太清。祥云瑞殿,五灵老君。中央黄炁,玉帝化生。六波天主,梵炁天君。丹霞碧落,雷祖有神。三境内外,万圣千真。三十二帝,四府万灵。五方五老,日月泰生。辉光交耀,分立乾坤。清炁上腾,浊炁下凝。妙用八海,水帝溪真。三才四象,阴阳合形。北酆九垒,雷霆隐名。诸天隐韵,五帝监生。十福太乙,罡运乾坤。中山青帝,万象森罗。灵君吓吓,四目之精。~~~哩哼哇璃,~~~元真合英。释帝隐咏,玄冥子钦。大有玉字,雷霆轰轰。~~~啵啰□啰(啵啰释啰),~~~永保长生。
以上两咒在持诵时需配合祈祷,存想,结印,变印,书符多种最典型的神修手法,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仪轨不全,功境不够,作用应该不大,只会起到类似“安慰剂”的“疗效”。
所以那些在网络上吹牛般的金光咒“神效”亦不知是怎么弄出来的,奇了,怪了……
虽然“减字咒”并不是完全没用,但估计也仅仅是那么一点点的“心理暗示”所起的作用罢了,功效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减字梵音咒会有一定的“神效”作用的,正如唐密就有一个比较普传的减字秽迹金刚咒一样,还是有一定的“密意”在其中的。但如果所有的梵音都去掉了的“金光咒”那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什么了……谁用谁知道了。
见谅见谅,“插播”~挂幡助道………………
如有想修学本人实修丹法筑基前体系的均可站短本人……
随缘乐助,少少无区,多多益善……
不能再这样蹉跎岁月了……
行者于此托钵了…………
如有意以财助道换法修学的,站短了解相应情况,身心素质适合的,才会传授,不合适的亦不会传授。
备注:
1.曾有或现有精神类疾患者不传。
2.女修暂不传,但可提供一定限度的咨询。不是歧视,本人是男的,传女的有些麻烦。且女丹功诀未经实修验证。
3.工作量过大过于劳累者不传或仅传部份。
4.已有正常正规佛道法门传承者不传,或征得其师同意后可传。
5.有宗教信仰矛盾者想修学,自问本心。
6.修行其他法门及功法已出偏者,未纠正偏差之前不传。
7.马仙,大仙不传(隐瞒身份骗法者,修出问题自负其责)。
8.本人认为不适合传授者不传。
9.所传之法门,未经本人同意擅传他人者,如有不良后果,自负其责。
另外,不要试图探究行者的传承宗门,不会说,若强要问亦只会答你……无门无派。
因本人的实修境界未达丹道普法度世之最低要求。
现在只是无奈借了结因果的由头流出法门……
法门至简,很多丹经道书上都有写,但无转接之关窍……
这也是~看得丹经千万卷不如真传一句话~的真实写照……
得法者亦无须尊本人为师,未够资格为人导师,仅仅是你修行路上因缘际会相遇的~一个托钵行者……
备注:本通告会不定期于文中出现,请诸位同修看本文时多多见谅,在此谢过诸位同修与已发站短的助道修学的同修。
另外,本人文化低水平差,文中众多错别字可以为证,看时多多包涵,见谅见谅……
根据这一段时间内的一些建议,现将相应的“九条不传”变更为如下的“八条不传”……
(取消第三条的限制,随着行者本身实修境界的变动,会对不传之限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至极少限制的传授。)
1.曾有或现有精神类疾患者不传。
2.女修暂不传,但可提供一定限度的咨询。不是歧视,本人是男的,传女的有些麻烦。且女丹功诀未经实修验证。
4.已有正常正规佛道法门传承者不传(无师散修不在此限之中),或征得其师同意后可传。
5.有宗教信仰矛盾者想修学,自问本心。
6.修行其他法门及功法已出偏者,先了解相应偏差情况,如能为其纠偏者,纠正偏差后可传,本条所指之偏差仅指经脉气血此类作用于身体之上的偏差,未纠正偏差之前不传。
(已出现幻视幻听幻觉此类神魂类偏差者绝对不传,可随缘略为指路。)
7.马仙,大仙不传(隐瞒身份骗法者,修出问题自负其责)。
8.本人认为不适合传授者不传。
9.所传之法门,未经本人同意擅传他人者,如有不良后果,自负其责。
另外,不要试图探究行者的传承宗门,不会说,若强要问亦只会答你……无门无派。
因本人的实修境界未达丹道普法度世之最低要求。
现在只是无奈借了结因果的由头流出法门……
法门至简,很多丹经道书上都有写,但无转接之关窍……
这也是~看得丹经千万卷不如真传一句话~的真实写照……
得法者亦无须尊本人为师,未够资格为人导师,仅仅是你修行路上因缘际会相遇的~一个托钵行者……
备注:本通告会不定期于文中出现,请诸位同修看本文时多多见谅,在此谢过诸位同修与已发站短的助道修学的同修。
附文~初阶实修者的相关注意事项~
基本可以适用于所有清修的佛道法门。
1.身心要达至松静自然,才好开始正式法门的修持。
2.修持时不可过饥过饱,身上衣物宜宽松舒适。
3.如遇到复杂的法门,不能一次性达至“功架”的相关身心要求,无须急,恼,烦,闷,无助,逐渐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逐渐达至对“功架”的高契合度,切记一点~人是活的,功架是死的。
4.修持的前后最好一个小时最低都要有半个小时的调适时间,才去做“做爱做的事~性事”(含双修双运的法门,另有要求,不在此列)。
5.饮食宜清淡为主,现实环境所限做不到的,亦无须过于介怀,另有简法对应此类。
6.修坐式时,无须强求一定要坐得跟那些寺庙宫观中的仙神佛像那么有“范”,基本的要求做到了,就可以了,亦无须执念重重的~一定要双盘趺坐,五心朝天,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像腿脚关节硬,有风湿重的盘不了就是盘不了,强行去盘只会是自寻烦恼,伤身伤心,选择自己适用的坐法就可以了。
7.修持静功,犹其是打坐时,在上座前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大概意思就是……此一座要修多长时间~如修半小时,1小时,2小时……之类。修得够不够那个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加一个这样的暗示是为了避免万一进入了深层静定,可以帮助出定,虽然初修不一定会碰到,但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会好些
或者可以用手机设一个柔和的铜钟或铜磬的声音作为闹钟的声音……
8.如在实修的中途被事物惊扰,不要怒不要烦,亦不要忧,谨记,双手用力握固,深长呼吸,平复心情气血反应,以强意念关闭全身窍穴。回复正常后,以正常的收功方法收功(这也是实修中的一个紧要关窍,很多自修之人不懂如此法门,会于此出一些问题)
9.修持静功犹其是打坐时,若出现异光异声异响,不懂分别是真景还是幻景,一概不理,我自修我行,但以心定,勿以心随景转。
以上九种,为初阶实修者开始着手实修之前需要知道与了解的的一些基本问题。
方位以面南背北为主
杂论七,道经中的三洞三清经教符箓道法(术)体系略说
三洞是什么?
就是三个洞吧……大洞中洞小洞……山洞树洞地洞……
三清是什么?
就是三个清呗……上清中清下清……那三个《封神榜》中“最满血”的三个老头呗……
45度角仰天长叹……唉……行者碰到过如此答题的小盆友……
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经法。
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圣境。
“三个老头”就是~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三宝神君后来演化成了……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封神》中的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
三个老头~三清道尊http://img3.laibafile.cn/p/m/259526910.jpg
居中者~玉清天宝君元始天尊(留意一下神像中所结之道诀<手印>)
居右者~上清灵宝君灵宝天尊(民间认为的“通天教主”)
居左者~太清神宝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至尊三仙神,是在道家修行体系向道教宗教性转化的过程中逐渐“露出水面”的,随着上古洪荒众仙圣伏藏于名山大川诸岳中的岩藏,窟藏的~上古道经,丹书,天文真箓应缘起出,编修传承为适世之道经,丹书,真文符箓,三清尊号出现于经籍中的频次,开始日渐增多,基本达至无经不三清(或化身,分神)演说,讲道的道经传承体系,正如佛经中的内容绝大部份为释伽佛陀所传之教言一样。
民间对三清的认知与道教的神祗体系并不完全可以等同(又是《封神》与《西游》“锅”……),此处不作过多的延伸了。
另外,于道经中凡出现~天真皇人~此一洪荒古仙依缘传道讲法者,道教皆认可为真经。
此一鉴别“真伪”的标准在佛经中同样存在……佛经中只要出现~如是我闻~此四字,佛教皆认可为真经。
天真皇人于道教修持体系的经籍中,不仅仅是起到“如是我闻”的“复述者”的作用,天真皇人于经籍中往往是众仙圣缘会集聚中为众多仙圣实际讲道传道之人。
洪荒古仙~天真皇人~绝对当得起~圣师之号。
备注:
想了解道教神祗体系的,可以参考陶弘景编修的《真灵位业图》(《正統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会有一个相对清晰一点的认知。
还有一本就是《历代真仙体道通鉴》(《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是以记述仙真为主的。
《云笈七签》~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
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
《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
《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
《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三洞经法符箓为道教道经之根本,无三洞经法符箓则无道教(道教不等同于道家修行。)
道教不完全等同于道家修行。
洞经的主要出处在于得道仙圣的入世传道,以及机缘之人于众多名山大川诸岳等神圣之地的山岩,洞窟,石壁…………等处所起出的,其源头甚至可以上溯洪荒上古的伏藏古经,除上古藏经外,还有部份是由得传上古道法之人,加以适世之文言从新点校编修而成的经文。
《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此为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之所立也。
今明玉以无杂,就体而名玉清也。
上以上登逐用,而名上清也。
泰以通泰体事,故为太清也。
又修道之人,初登仙域,智用通泰,渐升上境,终契真淳。
故以三境三名,示其阶位之始也。
通名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诸染秽。
其中宫主,万绪千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
太以通泰体事,故为太清也。……应为~太以通泰体事,故为太清也。
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故别,有三名。(一炁化三清)
三洞经法符箓中
《洞真部》为大乘法。玉清境,天宝君。
编修《黄庭内外境二经》的女真魏华存得神人所授之部类。后辗转传至鲍靓,鲍靓传葛洪(抱朴子)。
《洞玄部》为中乘法。太清境,灵宝君。
得神人传道葛玄而成阁皀灵宝派的经法,后辗转传至葛洪(抱朴子)。
依《云笈七签》所记……十二部经文未全降世。……此部部份经法还伏藏于华夏名山大川之中,留待有缘……
《洞神部》为小乘法。上清境,神宝君。
鲍靓于嵩山石室所取之岩藏古经《三皇天文》即为此类经法,鲍靓所得之《洞神部》经法亦传葛洪(抱朴子)。
依《云笈七签》所记……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此部部份经法还伏藏于华夏名山大川之中,留待有缘……
不知谁会有此机缘,尽取未尽出世的~天中十二部经,重塑真经道统,传道世间,镇邪伏魔,取经之人必为人间道之一大圣师。
葛洪这位老兄气运之盛,前所末有,简直是“一统江湖”的大拿……
依《云笈七签》所记,除《洞真部》外,另两部洞经有很大一部份还伏藏于上古华夏的名山大川之中,等待出世的机缘……
七部
《云笈七签》~
七部者,今因《正一经》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
其中太清部,太平部,太玄部为辅助洞神部,洞玄部,洞真部,三部经教而再设的三部经教。
此六部相辅相承,构成三洞经教符箓道法。
大道,气之所结,清虚体大,故曰太清
太平者,太言极太,平谓和平。明六合太通为一,正平之气斯行,故《太平经》云:今平气行矣。平亦是安。又云:欲复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气也。又云: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
太玄者,孟法师云是太玄都也。今为老君既隐太平之乡,亦未详此是何所,必非摄迹还本,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此经名太玄者,当是崇玄之致,以玄为太,故曰太玄也。若言起自玄都,不无此义。
而正一部单列出来,
正一者,《盟威经》云: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正一既遍陈三乘,简异邪道,故称为“正”也。
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合称道经~四辅。四辅经教符箓所辅者~三洞经教符箓道法。
道法(术)十二部
《正一经》云:三乘所修,各十二部。
夫十二部道义,通于三乘。今就中乘为释,余例可知。十二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图,第五谱录,第六戒律,第七威仪,第八方法,第九众术,第十记传,第十一赞颂,第十二表奏。
每一乘经教符箓道法所分列的十二部道法(术)构成了道教法与术的科仪(仪轨),以及宗教建立的实质性的教,行,修三者的庞大而复杂的神修体系。
三乘之中,乘各有十二部,故合成三十六部也。
论其相摄者,一往大乘具有三十六部,中乘具有二十四部,小乘唯十二部。何者?以大得兼小故也。又大乘得学小,为遍行也。小不得兼学大,故止十二。
再论三洞,即是会前三乘入此一乘,故三洞、大乘唯一耳
而又约三洞开三乘者,此欲示一乘之内,无所不包。
又云有二经不同:
一者,太玄部《老君自然斋仪》云:
经有三条:一曰天经,天真所修;
二曰地经,洞天所习;
三曰人经,世间所行三景之法。
相通而成一,曰三乘。
三乘之用,各有十二部,交会相通,总曰三十六部。
十二条:一曰无为,二曰有为,三曰无为而有为,四曰有为而无为,五曰续爱,六曰断爱,七曰不断不续,八曰分段,九曰无断,十曰知微,十一曰知彰,十二曰适用。当境而曰十二部。隐显兼施则有七十二部。今谓此文所出前之三经,自可是教。后之十二,意在行也。
杂论九提前放出,杂论八的内容之后再补。
二者,正一所明十二者:一者心迹俱无为,二者心无为迹有为,三者心有为迹无为,四者舍家处人间,五者携家入川泽,六者出世与人隔绝,七者与世和光同尘,八者断欲斯断,九者不断而断,十者游空中,十一者在地下,十二者住天上。三乘皆有十二,故成三十六部也。
杂论九,道佛法门实修注意事项汇集
随住有缘跟行者修学之同道增加,一个一个的提醒与要求留意文中的所有实修注意事项,但总是不那么如意,文是看了,要注意的是看了,但也是不断的忘了……
于此,单独另行自成一章节,将本文出现的实修注意事项,与一些易产生奇葩怪念头的东东汇集整理一下,并添加一些内容,形成一章筑基前后均需留心与注意的事项。
诸位有实修的无师散修亦可以看看,以作参考。
行者对无师实修者请问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偏差的时候,都会反覆跟其说同一个法理与要求~都是未虑成,先记忧,安全性放第一。把自已搞到神神道道,身心疼苦枯槁,不修好过修……
修行修行,修行并不是将自己修成另类的“神兽”或异物,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身性命……
修行就是修行者证道悟道的平常生活……
不是神通,不是法力,不是马上立刻祈求一修即仙,一修即佛……
仙佛皆渐修渐成,无平常日用平淡之修的无穷积累,量变达至质变,不要妄想一朝顿悟……成仙作佛……
平平无奇的日常用功积累,方可于机缘契合之时,感通天地大道,得大超顿彻之觉悟……
1.打坐注意事项
打坐(最简单的坐忘法式)。
修坐忘时,微闭目留一线光,身心需~松,静,自然,不执不求。
初修者注意防风防寒。于善地(简言之即觉得身心舒适的地方)而坐。
喜怒哀乐忧悲苦等情绪变动大时不坐,恶劣天气变动时不坐,过饥过饱过累不坐。
目光自远及近缓缓收回……
特别警言~
1.平时有幻视幻听者禁坐!禁夜坐!禁闭目坐!(犹禁参加那些所谓的“打七”!)
此类人犹禁光线不好的阴晦地坐!若还欲坐,当于阳光可到之处酌情小坐(半小时内,禁深层入静与入定!)
2.体质敏感之人与体弱气虚者,初修时勿久坐,勿阴晦地坐,勿夜晚上座,勿深层入静,勿入定!
3.阴晦之地是绝对不适合初修者上坐。行者以多年以前有次不信邪,试了一下,么的,没多久一阵阴风后背掠过(其实是没有实质上的风的),马上不好了,全身冰冷,迅速条件反射般结印持咒施护身法驱阴邪,但还是慢了一点点……么的,后来病了差不多半个月。现在虽然已不会这么“渣”了,还是很讨厌这些背后偷袭的“小伙伴”。
若以上两类人,强在阴晦之地修坐,好自为之。
以上两类人,若要修,行者建议坐好后,双手握固(即结金刚拳印,分置双膝),若有宗教信仰者,最好可以于上坐后念动自己所信仰宗教的祈请仙圣守护的祈请文,平时多念念所信仰宗教的护身真言法咒(会有用的)。
但要极度注意一点~此两类人,若于坐中现异状怪状或神圣事或魔异事,有宗教信仰者就算幻感到信仰或祈请的神圣,同样均不理不睬不惊不怖不喜不迎,忌因境生心,随境流转!
当用力握固,让自己清醒。
一切神圣事魔异事欢喜事哀悲事皆为内阴魔,阴蕴所致!一起境动心不能自拔,甚至追求沉迷进去~那行者就恭喜恭喜~可以去“精神境界自认已达至大仙大佛大上帝大魔大鬼大妖的异人,齐齐玩巴巴”的无上极乐“好吃好住的好地方”加床位了!!!
茶几啊!还是不要的好!
做不到以上的,此两类人就不要修坐忘的好。
某种“好吃好住的好地方”还是不要加床位的好!
定力很重要!定力很重要!定力很重要!(三遍)
打坐(坐忘),重在于一个“忘”字,什么印诀,什么坐式都如浮云,不能“忘”,坐得再好亦只是仿如~泥偶木塑,而不是修行。行者本人静修时,大多数的座次都是不结任何印诀的,只是当感觉身心有些异常(或好或差)才会上座时结印。
有很多人因工作劳累,上座修时不自觉就会睡觉了,这样虽无大碍,但如果太累的话不要勉强上座而修,好好的上床睡一觉,会更好,若太累仍想上座修,以半小时为宜。坐忘可不是叫你修“苦行坐”。
有一点要记住“忘”可不是让你“睡死”过去,而是在忘掉后天的覊绊,感悟天地之大道!
《常清净经》可以多看看。
二,收功方法(适用于行,住,坐,卧四法式)
修完一座,下座前先让自己的心志回复正常状态,略微感知周围的声音,光线与环境,逐渐从静境中脱出。
回复正常感知后,双手搓热,干洗脸数次,指掌梳头数次,轻抹双耳(头侧)数次,轻抹玉枕部位与后颈数次,后双手贴颈后抹至脖部十二重楼,向下双手叠掌贴任脉下行,至脐(下丹田)位,略停一会。微加一意念,关闭全身的穴窍毛孔。
活动一下手脚头颈腰,就可以下座了。(不同的丹法传承有不同的下座方法,此下座式仅供参考)
行法之方便修法不用收功也可以。
行住(立)坐卧
道家亦有称此四式为动,站(桩),坐,睡。
佛门称为四威仪与四禅
佛门称为四威仪与四禅法
三,.初阶实修者的相关注意事项~
基本可以适用于所有清修的佛道法门。
1.稍微提肛,舌舐上腭,身心要达至松静自然,才好开始正式法门的修持。
上下搭鹊桥看上去很细微的动作要求,但对于丹道实修来说却是两处关键点,不能因其小而看轻,很多修者出问题也就是在此两个小地方,终生不能入道,虚耗本元,身心枯槁,基本自绝进阶之路,还搞到如长期病患一样。
2.修持时不可过饥过饱,身上衣物宜宽松舒适,方位以面南背北为主,或自己觉得安适方便的方位。要注意所处之地不可为不善地,凶煞地,阴晦地……那些一看上去或感觉上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不要于此入修。(金刚乘怛特罗系之类极特殊的含有~尸林苦修内容的另有特殊要求,不在此列)
2.修持时不可过饥过饱,身上衣物宜宽松舒适,方位以面南背北为主,或自己觉得安适方便的方位。要注意所处之地不可为不善地,凶煞地,阴晦地……那些一看上去或感觉上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不要于此入修。(金刚乘怛特罗系之类极特殊的含有~尸林苦修内容的另有特殊要求,不在此列)
4.修持的前后最好一个小时最低都要有半个小时的调适时间,才去做“做爱做的事~性事”(含双修双运的法门,另有要求,不在此列)。
5.饮食宜清淡为主,忌麻,辣,忌酒。酒后禁止修持任何法门。现实环境所限做不到的,亦无须过于介怀,待清醒后平复气血后再行修持。(另有简法对应此类。)
6.修坐式时,无须强求一定要坐得跟那些寺庙宫观中的仙神佛像那么有“范”,基本的要求做到了,就可以了,亦无须执念重重的~一定要双盘趺坐,五心朝天,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像腿脚关节硬,有风湿重的盘不了就是盘不了,强行去盘只会是自寻烦恼,伤身伤心,选择自己适用的坐法就可以了。
7.修持静功,犹其是打坐时,在上座前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大概意思就是……此一座要修多长时间~如修半小时,1小时,2小时……之类。修得够不够那个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加一个这样的暗示是为了避免万一进入了深层静定,可以帮助出定,虽然初修不一定会碰到,但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会好些
或者可以用手机设一个柔和的铜钟或铜磬的声音作为闹钟的声音……
8.如在实修的中途被事物惊扰,不要怒不要烦,亦不要忧,谨记,双手用力握固,深长呼吸,平复心情气血反应,以强意念关闭全身窍穴。回复正常后,以正常的收功方法收功(这也是实修中的一个紧要关窍,很多自修之人不懂如此法门,会于此出一些问题)
9.修持静功犹其是打坐时,若出现异光异声异响,不懂分别是真景还是幻景,一概不理,我自修我行,但以心定,勿以心随景转。
10.初修行者,自下手实修始的三个月到半年应注意控制住自已的欲念,尽可能做到少欲或禁欲。虽然现在~百日筑基~已等同一句空话,但对于初修行者,此百天到半年的制欲实修亦会为初修行者打下一个还算扎实的根基,方便日后对其他适缘合修的法门进阶实修。
11.如遇到情绪波动极大的时候,要待自我心境情绪平复之后才可实修。
10. 情绪波动极大时不修,天候恶劣变动影响到身心状态时不修,要待自我身心情绪平复后才可实修。
以上十种,为初阶实修者开始着手实修之前需要知道与了解的的一些基本问题。
虽然以上的内容是专门为了随行者实修筑基前至简四法的助道同修,而重新修订后的基本注意事项,但基本上佛道各种以清修为主的法门都会适用,犹其是无师的散修们可以之作为参考,应可减少不少的实修偏差与麻烦之事。
特别注意事项,或者算是一个警言吧~
初阶修行者~绝不可以将追求神通异能作为入修的根本目标!
为何?!
因为你还没有追求这个“高大上”目标的资格。
连资格都没有,你连基都未筑,神都未能化出,何来神通,无神何来神通,有神方有神通。
识神,阴神,阳神。
识神如幻,阴神如鬼,阳神为仙。
最低最低的真正神通现起,都要达到化出阴神之境,方能现起阴神五通,如此方算~神之通。
真正能化出阴神之大修士,已是丹基巩固,但因各种缘由不再求取阳神大道以及长生住世的地仙之道。
或机缘巧合,或以法诀炼化出阴神,在寿元未尽未蜕化之生前化出阴神。如此方有阴神五通的现起。
不如此而现起的所谓神通皆是识神作用之下的假神通,或偶有所验,亦是虚幻。现在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大大大大师”的“神通”皆是此类。
而异能则是人本有先天带来的本有特殊能力,比如~阴阳眼之类,此类异能,修不修炼都会有,修炼或会激发一些本有未曾显现出来的本有异能。异能都是以损耗异能者的本元为代价的……要想保元无碍施行异能……这里又回到了原点……原来的一问……
神通与异能,有同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神通修者必须达至~神之境方有神通,否则皆伪。
现代社会,会有那么多吗!?
筑基之人都极少极少,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预知过去未来,飞天遁地,打怪兽~的“神通大师”……
外灵魔妖凭附之类的“依通”不在此列,那是另一个范畴……
魔奴,妖马……或有善类,但绝大部份都是别有所图之魔妖……
宗教人士只要其所信仰的宗教之“封神榜”确定还能用的话,严依科仪(仪轨)或可以做得到一定程度的请神借法,但同样对请神借法之宗教行者有相应的要求,不是谁都可以的,此类又是另一个范畴……亦不在此列……
所以,初阶修行者,你就算是去求发大财,做大官……都不要去求什么神通异能,得不偿失,求神通求异能并深迷入去,神经倒是很容易,招外魔妖灵,为其所绕,为魔妖之奴倒是容易……
哎……行者一家之言,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的,爱看看,不看不入脑的…………自己玩自己吧……
备注:
此段警言参照着《内篇》中有关~识神,阴神,阳神,元神的一些章节内容,会更清晰一点。
4.行住(立)坐卧
道家亦有称此四式为动,站(桩),坐,睡。
佛门称为四威仪与四禅
四法之中静修时皆以深细缓长的呼吸吐纳为主,不强调什么顺逆呼吸法,皆以自然而言为主,如不习惯深细缓长的呼吸吐纳,以自然呼吸的正常呼吸也可以。只不过是深细缓长的吐纳呼吸更易于,以外呼吸引动体内脏腑的后天精气混化的初级层次的内呼吸(不要误认为~先天胎息),以外呼吸引动此种后天内呼吸,会产生~忘息,憋气,呼吸短时间暂停,自发风箱式的大喘呼吸……等等多种现象,有的同时还会出现伴随各类现象同时现起的气血奔涌翻滚,勿惊勿喜,把定已心,平常处之,安然无恸。
整个体系修持下来,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承的。犹其是行,坐,住(桩)三式。
行法要点~
空心缓行,不徐不疾,思维发散,信马游疆,念头生灭来去不留不追……
正式修时,需择一个人不太多,周边环境不杂乱,不车水马龙,比较安全的地方,行行走走,注意安全,一但于行法中进入功境,忘境忘身……如于吵闹杂乱环境中,会有不安全的问题出现……(行法初阶已夹杂在杂论中,留赠所有看此帖的感兴趣之人,法虽至筒至朴,但强健身体之效挺好的,不妨一试。)
行法初阶的正法附在杂论二《西王母与东王公》之后。
行法的方便法~
不论何时何地,只是微抓地而行则可,正常的走路,功效虽打折(没有了心境修持上的锤炼),但也可以起到活动气血,壮旺阳罡,激发经脉的作用。用以配合坐式之静,行法为动,平衡动与静,避免打坐之枯守气脉郁结,肉身少劳而体弱。
行法无论是正法还是方便法,对于冬天有长时间手脚冰冷的症状有较好的回暖之效,持之以行(衡)基本上可以断绝此患,绝大部份的男女老少均适用可行,实修时要先看看行法的注意事项。
住法(桩功)要点~
桩为内养培元,安宫化气之桩,配合坐式之进阶后的法门,增强内养炼化精气之效。
基本要求与坐式基本相同,要点在于双手之窍穴与人体窍穴之呼应与交感运化。
坐式~
《内篇》中已详写,正坐,散盘,单盘,双盘,五心朝天坐等等坐法都不是最重要的地方,无须过于强求什么坐式,并有“攀比”与“高下”之念想,只要坐得安适,不影响坐而悟道,实修进境就是适合你的坐式。
不能双盘就单盘,不能单盘就散盘,不能散盘就正坐…………基本上对坐而悟道实修进境,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必要为了坐着“好看”“有范”而执念重重于某种坐式,反而失本执末……当你气运,机缘足够之时,轻轻迈过筑基这一个坎时,什么坐式都是浮云了…………
坐法重要之处在于于坐的过程中对身心的调适,具体之处参见《内篇》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啰嗦了。
打坐,如时间过短,本身调节身心已经用去了不少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让自己真的放松入静,正如一瓶掺了沙摇得浑浊的水,要让其自然澄清,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才可以的,更不要说实修。
所以打坐最少都要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但打坐时,腿麻就可以继续,如开始疼痛时,小疼无问题,如疼得难受就是过限了,需要停止此座,下座后要按摩一下腿脚膝盖,活动开腿脚的气血。
卧式重点在于于睡眠中的神炁互交互感,定力要求较高,初修者需经过一定时期的实修才可以在定力提高至一定境界后入修,此处不作详写。
备注: 欲静其心必先安其身。 如想身安首要在于调息,息调绵匀,方能身安鼎立,心息相依。 息,身,心三者谓之三调,三调的核心在于松静自然,松静自然的息身心才能做到息匀身定心静,进而入于静定杳冥之境玄关窍开,炼精化炁,入于真修之径。
备注:
人体的寸~同身寸法。
每个人的一寸,就是屈起中指,两边指节三条模纹的中间纹的距离。男左女右,其实左右都差不了多少的,如两手指节的长度略有差异,就以男左女右来取其长度尺寸。
http://img3.laibafile.cn/p/m/26152372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261524916.jpg
同身寸法是最简单的一种人体取穴量度之法,基本普适绝大部份的人群,简单易记好学,一看就会了。
备注:
得药之景~
须知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
以上之景,因各人体质的差异与不同,不一定会全部同时现起,但只要有以上之景现起,即为本元炁激发之真景。
此时当都摄六根,紧守上下二桥,防上下之危~漏泄,勿以意引,勿以意推,行随字诀,观字诀……(于此处,伍柳派以木馒头堵下,以鼻夹封上……借助外物封堵以令大药循督任过关时防危……行者没用过……)
火与药一体两面,火即药,药即火,火药同根而生,火候即药候。火足药生炁满,自然行符丹道周天,过关服食,神炁相抱,点化神中之阴,土植黄芽,神炁性命化丹苗。
丘祖偈云:
金丹沖上斡天罡,何患阻橋又阻關?
一意不生神不動,六根不漏引迴圈。
大药即金丹大药,金丹之本。
众多丹经均言~阳光三现可采药凝丹。
金丹大药日积月累,神炁相抱,神火凝炼成丹,即为筑基金丹。为真正入道之始,人与仙之分野。
炼精化炁,炼化出此金丹本元精炁容易,积炼成丹极难,耗损之本元难以以炼化出之精炁加以补足,再加日夜损耗漏泄,六根皆漏。
炼化的速度跟不上耗损之度。
筑基的真正难点就难在这里了。
如果是纯读经时的一时感触以引致的身体反应那你应该多看看那一段令你产生交感的经文,或有所得。此类身体反应一般不管他就是了,还有其反应是体内还是体外,沿经脉还是不沿经脉等等详细点才能准确点判定,若是因实修过关不得法导致的气血冲顶,弯相对麻烦一些,基本不能完全化去。
《仙佛合宗》~
伍真人丹道九篇
守中第七
問曰:《直論》中謂: 欲將此炁煉而化神,必將此炁合神為煉。何謂必將此炁合神為煉也?
答曰:既採得金丹大藥,逆運河車,入於神室之中矣。
倘其~神光失照,則大藥失其配偶而旋傾。(神炁相抱,点化元神之阴,转阴化阳,不作意,不动念,作意动念识神动,阴盛阳衰,火候散失而倾……又挂一次……重头再来吧……)
故必以元神為大藥之歸依,以大藥為元神之點化,相與寂照不離,則陽炁自能勤勤發生,與真息相運於神室,而元神得其培養以相煉也。
此处又见之……机在目,目光所至神之所在,目为阴中一点阳,神光即目光~观字诀。
雙眸之光,乃神中真意之所寄。眸光之所至,真意至焉。
(此段文字有改动删节的地方,不过大概的意思还在。)
《阴符经》~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
机在目,于丹道实修中,目为阳,为精,为元,为神,为光,为罡星,为斗柄……
佛门亦言:正法眼藏……
吕祖《太乙金华宗旨·第八》~
“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
紫阳真人张伯端《青华秘文》~
眼者,神游之宅也。
神游于眼,而役于心。
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
目不乱视,神返于心。
神返于心,乃静之本。
近似于内视,观字诀,优于意守,但从表面层次的理解也算是一种“意守”。但观字诀不易掌控。观字诀不是臆想幻观,而是~不知如何形容……观即看到。 凝于一,守一,目的在于止念系念凝神。 以目御神……归元。
《青华秘文》~
夫两目为役神之舍,顾瞻视听,神常不得离之。两耳为送神之地,盖百里之音闻于耳,而神随之而去。两鼻为劳神之位,随感而辩薰莸。辩之者谁?神也。
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则神岂不安而全之?夫如是,则不为后天也。亦不劳修炼也。
大抵忘于目,则神归于鼎,而烛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
忘于耳,则神归于鼎,而闻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于下也。
忘于鼻,则神归于鼎,而吸于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
合而言之,俱忘而俱归于鼎,而合于内矣。
(以上则言及目,耳,鼻丹道之机理,目为~役……神~之舍,注意一个“役”字。)
备注: 丹道静修过关之时,不但耳,目,口,鼻等外窍摄于内,归于一,七窍皆摄于内,归于一元(玄)。六根都摄于内,归于一元(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都摄六根。也就是最初步的~守一,归一,归元(玄)。 不起心动念,不作意,不误作识神之用,绵绵若存,勿忘勿助,随顺天然之符,返归天然之真。
《青华秘文》~
人一身皆属阴,惟(目,此处应该缺一“目”字)有一点阳耳。
我以一点之阳,自远之近,转之又转。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至于阴尽阳纯,而丹始能升于泥丸。决然奋厉,真人于斯而始见矣。金丹之道如此而已。更有言不尽底。”
(此一段与下面所引的《乐育堂语录》可以互为补正。)
题外话~
前段时间有同修跟行者开玩笑般说:
老兄,你的化缘“广告”,不够拉轰,不够雷电霹雳,不够型英帅靓正哦……
你看那些“大师们”忽悠广告……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前景无限好,多么的超级成仙作佛,神通法力无边……包通大小周天,包开天眼,包练成神通异能,包马上筑基成功…………包……包……包……只要付出“小小的”几大千,几大万就不管你是男女老少阿东阿西,都可以“包生包死”……包包包包…………了,还分出报名费几大千,资料费几大千,助功费几大万…………不能包时就可退退这个费那个费,但报名费绝不退…………好高的财技哦……
而老兄你的“广告”除了不够拉轰之类以外,就只见到这个不传,那个不传……
行者笑答:道不同,不相为谋,本就不是很想传法,只因不时有人想学,推得太多亦不是太好。现只是无奈借化缘助道之由,了结传法因果,并积聚部份闭关之财。如果真的是要靠这个混日子的话,不如直接开班明码标价几大千几大万,再整几十个可以快速致幻的“法门”,也来个包包包……也开开“包子店”……岂不是更好……
还是那一句~道不同……
呵呵……
诸位同修见笑了,这一段时间行者的工作都比较忙,更新与回复亦会慢点晚点与断断续续,见谅见谅……
以后待行者真正迈过普世传法的道阶,说不定也会开开一些与别不同的另类的~“包子店”……呵呵……
其实我早已将丹的本来因缘介绍清楚,不贪丹,不昧求,最多只是改善,最重要的是知道这种物事,在大道里的本来面目是做什么的,就是神造出这丹道一途,原本是做什么来了。我告诉你,这一切,都是阴符经所讲,你一定说我是邪,呵呵,我想说的是,千万载以来,阴符经就是对尘世修炼一途的打脸之作。根据阴符经,若人有丹,万古长存,劫劫不亡,那么这就是假丹,死丹,而非真丹,亦非活丹。
《阴符经》全文如下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阴符经》不知何时何方神圣之大道心印感悟,经文成后藏于山岩洞府。
世历二次或三次伏藏与取藏,或不见于记载中的多次藏与取。
记载中的第一次取藏~轩辕黄帝老祖宗于崆峒山取之上古伏藏(伏藏非佛门密宗所特有,其伏藏之法源自上古道法)之岩藏古经~《阴符经》,后老祖宗再将古经伏藏于崆峒山。
第二次应为北天师道天师寇谦之于崆峒取藏后,再将古经伏藏于嵩山虎口岩石壁。
第三次唐时李筌取藏,其后《阴符经》三百灵文广传。
后人注《阴符经》应以李筌与真仙张果二人之注互为攻参,张仙与李筌两者的注释是互攻以及很多地方意见是不同的。
备注:
记述老祖宗取藏的《三皇玉诀》,很多人将其判为伪经,先不管它伪不伪的问题,《阴符经》为上古道经,且不是轩辕老祖所写,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三皇玉诀》是为记述轩辕老祖宗取藏后,问道于金仙广成子与天真皇人的《阴符经》解注。
《阴符经》属于上古仙圣“心印”感悟类古经。
备注:
轩辕老祖取藏之时,《阴符经》之三百灵文,皆天文箓字篆书,“乃青陽秀炁自然結成文,每字方圓一丈。”分天身,地皇,人皇三卷,无人能解。
轩辕老祖取藏之地亦不是常规记载中的崆峒山,而是一座“无名大山的大石洞”……歧伯天师言:此山有名虛天壇第一洞天……
取藏后轩辕老祖问道崆峒山金仙广成子,广成子:老子不认识不知道……一招仙人指路~~去峨眉山找那个“天书箓字”专家~圣师天真皇人……之后的之后就有了《三皇玉诀》。
据此《阴符经》三百灵文出自洪荒十纪古史及十纪史前的洪荒圣皇~天皇,地皇,人皇三位洪荒仙圣之手……
此后轩辕老祖,再将《阴符经》(应该是重站修订版)伏藏于崆峒山,留待后世有缘之人再次起出伏藏。
备注:
轩辕老祖取藏之时,《阴符经》之三百灵文,皆天文箓字篆书,“乃青陽秀炁自然結成文,每字方圓一丈。”分天皇,地皇,人皇三卷,无人能解。
轩辕老祖取藏之地亦不是常规记载中的崆峒山,而是一座“无名大山的大石洞”……歧伯天师言:此山有名虛天壇第一洞天……
取藏后轩辕老祖问道崆峒山金仙广成子,广成子:老子不认识不知道……一招仙人指路~~去峨眉山找那个“天书箓字”专家~圣师天真皇人……之后的之后就有了《三皇玉诀》。
据此《阴符经》三百灵文出自洪荒十纪古史及十纪史前的洪荒圣皇~天皇,地皇,人皇三位洪荒仙圣之手……
此后轩辕老祖,再将《阴符经》(应该是重站修订版)伏藏于崆峒山,留待后世有缘之人再次起出伏藏。
备注:
原始的以自然灵文玉诀写下的《三皇玉诀》为《阴符经》之源,《阴符经》为天真皇人以《三皇玉诀》为轩辕老祖传道之衍化版本。
自然灵文玉字皆先天梵音箓字,如此之梵字玉诀才能算是真正的~三百灵文。(道家梵字内容参考杂论七的相关内容)
而衍化出来的《阴符经》因其意高古,气势无匹,亦可算是一种心境修为上用以印心的“灵文”……
现存所见之《阴符经三皇玉诀》亦不是《三皇玉诀》的原始经文,仅仅就冂解为《阴符经》的《阴符经三皇玉诀》。
其中有一段记有~
广成子先生言:“此经者是天上所秘,在世洞天隐此经一卷,镇天下妖魔龙神精怪,当与世上有德行之人。遇此经者,修长生之路,复升天道,永世流传天下信道有缘之人。此经要知义理,天下莫能知见。今峨嵋山有一高圣天真皇人,深晓此经义理,广成子同去侍见天真皇人”。
于上一段记载中可见原始之《三皇玉诀》中的先天梵音箓字玉诀,除含有《阴符》之义外,至少还有更重要的法则道力~镇天下妖魔龙神精怪……
而现在所见之《阴符经》皆为其本有之梵音箓字玉诀版,解说衍生出来的其中一个正常的文字版,已不再具有镇压与封禁天下妖魔龙神精怪的~先天符禁之咒力。
以上《阴符经》相关内容属于扯远了的题外话,看本章杂论九的诸位同修可以将其忽略。
呵呵…杂论九…又要歪楼了……
歪就歪吧……
这段日子都在忙,没太多时间……接上文了,诸位同修看看他人之感悟,自己深思领悟自已的道……
备注:
《青华秘文》又名《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其中有的内容比较混杂模糊,不太象紫阳真人所言之直泄“天机”之真言,感觉上有些“怪”,应该是被改动了很多地方,或是他人托名之作。故有人判其为伪经,经文中的内容但取适用者参之。
另,目为体内五脏五行精华凝聚之体,古人又称目为~五轮(不要误认为密宗,瑜伽的“五轮”)。
五轮者,金木水火土五轮。
五轮之说源自《黄帝内经.灵枢.》
大惑论~
歧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依《内经.灵枢.大惑论》中歧伯天师的证论,进而演化出眼睛的五轮学说,《内篇》中《剑仙》章节内容提到的上古剑仙残经《九仙经》其中一行天师的注解中就有提到此五轮之说。
目之五轮~
肉轮,脾,土
血轮,心,火
气轮,肺,金
风轮,肝,木
水轮,肾,水
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轮精华均现于目。
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
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因为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仁;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
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杂论八,禅
此章节本来是准备单独成一文的,后来想想还是归并入杂论吧。
此章节以讲佛门禅,禅宗,禅病为主。
之所以会写此一章节,是因自佛教西来之附道传教,至佛道互攻互诤,再到佛道儒三家互参,在产生了道家的融入了大量考校后人三家宗论的丹经道书的同时,也演化出了一个于佛教思辨中融入了道儒玄思的佛教大宗乘~禅宗。
也可以说禅宗的产生以及其他佛教宗乘的华夏化演进,都是西来之教皈依华夏道统的一种适世传承的正常之路。
也可以说禅宗的产生以及其他佛教宗乘的华夏化演进,都是西来之教皈依华夏道统的一种适世传承的正常之路。
禅宗自达摩东渡广州,后来进而演化出始于六祖惠能大师的~禅之南宗,顿悟禅宗。也就是真正华夏本土化的大乘禅宗宗乘,产生了佛教中唯一的一部非释伽佛陀传道的教言集录大乘佛经,也是唯一的一部华夏本土“出品”的大乘佛经~《坛经》。
六祖惠能及其众多弟子的禅宗的思想与修证体系自唐朝以来弘传华夏,影响域外,直至如今依然如此。
虽然禅还是那个禅字,至于宗是否还是原始的那个宗,那就两说了…………
禅宗思想体系对华夏,犹其是汉地佛教的影响是所有佛教宗乘中最大的。
譬如佛寺称禅寺,佛门高僧称禅师,打坐称禅坐,入定称禅定,苦思冥想,奇怪言行,大棒高举,另类奇文的研究被称为参禅………………
更不用说种种类类奇奇葩葩的“生活起居”禅,仿如什么都可以“禅”一下,“禅”一下马上“小清新”扑面而来,硬是变成“高级”货一样……
就连打个屁,以及不明究竟的就被人敲个满头包,都仿如~春天到来了,如花驾到了…………
禅宗之所以如此的贴近于生活日常,又如此的奇葩。源头就在于禅宗的宗源本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此八个字的深意深不可测,如无上座证境大宗师为修禅者印心证境,那就会出现种种~禅门教下奇葩多的怪异乱象。
拈花一笑,是否也在笑天下可笑之人……
众多固执边见歪理的绕口令般的口头禅者,好说空,说有,说中,说空不空,说空中有,说有中空,说空中空……多是无实修证悟的说说而已的“高深莫测”……
遇到此类人,行者只有一个字~遁……
六祖惠能及其几名亲传弟子之后,顿悟之禅基本已成绝响,所以就有了其后的禅门宗师所倡的禅净双修,以参禅来今生悟道,以净土弥陀修来生。
如苦参一生都不能悟道入道,还有个西方弥陀净土来给“禅者”来个临终“包底”性质的迁转佛土重修。如此一来,有了“后路”的“禅者”更加多了一重来生的“福利保障”,有福利保障自然有惰性,毕竟今生顿超悟道道证道之人极少,故禅净双修者多滑向净土之宗,修来世,修迁转净土,少了今生悟道,入道的紧迫感,多了一种修行的惰性,没有了今生顿超入道证道的最大动力~因为禅者在净土弥陀的度世莲花“引诱”之下,已没有了仿如站在悬崖边的惟危了。
自从禅净双修的提倡出现,在显传大乘佛教僧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的修行方式,看来无论出家在家,无论僧与俗都有其~犯“懒”的本性,或许这是是人的一种本性,能懒则懒,能躺着就不坐……一样的状态心性……
禅净双修在佛教中形成了一种混日子,不求今生顿超火宅,反正弥陀大大的度世莲花好像在等着自己坐上去……直入花树琼楼,相好庄严,梵音漫界,金碧殿堂,所求得应的无上极乐界……代价不就是念念~阿弥陀佛,经常心口不一的问候一下弥陀大大就OK了。
如此这般之下,就出现了众多口念弥陀,身心践行魔邪外道的僧俗……
真有这么“好赚”的事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
禅净双修者,当参禅一生均不能入道证道者,于临终之时如不能真心真意的万缘放下,放下凡世之三毒六烦恼,无牵无挂,心无挂碍,让心境趋于直入寂灭大定的境界,弥陀大大的度世莲花不可能为你而现世……
试问一个平时只是口言弥陀,善这个哉善那个哉,而日日夜夜为名为利为欲而营营役役,甚至身心践行魔邪外道事的此类僧俗,真的会在临终之时做得到真心真意的刹那间顿悟~转变为一名“人畜无害的纯情小白兔”吗?
对此,行者的疑问是大大的有……或许会有凤毛麟角的那么一两个慧根蒙尘的宿慧之人能在生与死的断崖现起之时一悟顿超,悟道入道。
更多的人只会是死到临头之时都还在设计名利欲魔邪事的,比普通人更加的孽缘缠绕身心性命,此一大类的“禅净双修”者,既不会禅也不懂净……
火莲现世,接引普度,亦度不尽此类袈裟魔……
我认为只有将大道修习融入生活工作学习中才是最合适的,若是大家整天这样仙那样神,那就没有人去劳动生产,社会物质基础就不会进步反而乱套。入定中诸般幻想是魔,生活中诸般事物未尝不是魔。若能以定力对待生活工作学习那就太好了。打坐时清净了,工作学习时却心乱,或心随物转又有什么用。只有当大道修习的印记融入生活了,才会得到国家的推广吧,我想这或许是儒家成功的原因,
主要不是这个问题,参考沙漠流“上等特权”……
恐怕就算想等到另一位大大的接引普度都不容易吧……
明珠照徹天道路;
金錫振开地獄门。
……大愿地藏……
恐怕要先参观访问研究学习,甚至兴起时亲身上阵充当“演员”进行“爱教主义教育表演”的那十八个好好玩的,教中至大的~主题公园中层层历练历练,积累足够的资本才能……喜 大 普 奔 的……进入地藏大大执掌的佛国净土中……吧!
禅为赤子本元,真心实性的智慧之修,净土宗门为迷信,唯一之修,一门深入,简捷适世直指人性之修。
遭你说得好撇哟,人家念着念着一念破万念,入定了呢
宗教必封神,必造神,无神无宗教,无天堂(国)地府(狱)无宗教。至于是否与纯粹的宗教经文所写的等同,那就真的是谁去谁知道了。旁观者既质疑不了也肯定不了 至于诸天万界应该是存在的,现代的顶端理论科学,基础科学,以及顶端的天文,物理,时空,多维空间结构等等已经逐渐开始向此方向靠近
自古传承以来的古经也分很多类别,单从佛教的角度已分出了六道,六大类界别的经文了,譬如小乘佛经基本为人间经,大乘显宗密宗的经文则有很大部份属于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诸道诸界佛经。犹其是密宗经,这也是密宗经比较另类一点的主因~本来就不是人间传承的经文,因缘际会而传入人间。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上一篇:欧美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
下一篇: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