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10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龙源版权所有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

  作者:陈兴文等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第10期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未来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出发,分析了当今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工科大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途径。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途径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50-032014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研究机构研制的首份《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发布,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0多万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万多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000多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随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关系、利益关系、竞争方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道德意识的独立性、多元性、时变性与选择性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伦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工程技术人员工程伦理观的形成是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目前社会对初入行业的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要求高校对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要与社会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一、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在《2020年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发展的远景》中指出,工程师应该成为“受全面教育的人,有全球公民意识的人,在商业和公众事务中有领导能力的人,有伦理道德的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必须软硬并重,也就是技术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而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师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倫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展针对工科学生的全人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职业者。因此只有搞清楚工程伦理教育的标准才能实现其终极教育目标。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层次工程性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1]。可见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是支配和影响人进行工程技术实践的中枢,而且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才能建立起来。因此,对工科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工程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引导工科大学生树立工程实践与创新为人类造福的职业理想信念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二)实现技术规范与工程伦理规范的有机融合由于工程实践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工程技术产品的制造过程,同时也是人类实现技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工程项目都具有从需求、设计、生产、制造、成品、应用到报废完整的生命周期,整个周期一直都是技术与工程伦理交织在一起。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掌握工程实践的技术规范,而且也能够具备将工程伦理基本规范与技术规范融合的驾驭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硬并重能力。我们现在的高等工程教育过分强调技术实现,而忽视了技术与市场、技术与健康、技术与安全、技术与生态等方面的和谐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我国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层次工程性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

上一篇:电影下载网址大全.docVIP
下一篇:欧美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