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护患关系论文范文
护患关系论文篇1
关键词:养老机构;发展;趋势研究;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17-03
引言
本文立足于对天津市当前养老机构现状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养老机构遍及天津市16个区县共158家,通过口问笔填的方式获得了157份有效问卷;除养老机构注销、新增的情况外,此次调查率达到96.9%。如下表。
论文从文献回顾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定量数据和定性访谈资料,详细描述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性质方面的数据和发展状况,并针对目前机构存在的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探讨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入住老人、投资运营、制约因素等方面的状况,预测天津市养老机构发展趋势。
一、功能分析: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有关养老机构的理论论述
1.个人――环境关系论:入住机构是个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个人――环境关系理论解释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环境并不是一种静止的背景,老年人从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控制着能被操纵的东西,适应不能被改变的条件。(霍曼,1992)要达到个人与环境的适应的话,个人或环境必须改变。住进构造特殊、有人照顾的养老机构,是改变老年人的外部环境,以达到其适应状况的一项举措。
当老年人身心方面的损害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的时候,单纯依靠家庭的设施和照料,或者社区日托中心的照料已难以达到老年人所需要的水平。所以,入住专业化机构,是许多老人及其家庭在长期照料时期,特别是后期做出的必要选择。
2.连续性理论:专业服务能满足老年人人生连续发展的需要。个体在老年期需要保持以往生活的一致性。尽管个人或环境不得不改变,但任何改变只有取得老年人的同意、适应他们的基本情况,才能符合人生发展连续性的需要;否则,不良的改变会伤害老年人的心理、情感甚至身体健康。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是人生当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对那些身心脆弱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提供良好的设施和服务,才能符合老年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会对老年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特点已经进行了特殊的建构,并为老人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因此在机构的环境中要求老人做出反应和改变的环境压力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使老年人产生无聊、消极、被动的感觉,这时候,应该从专业方面加强老人的主观性和控制自我与环境的能力。比如有的实验尝试让老年人在机构内照顾植物或宠物,使得老年人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霍曼,1992)。
3.机构养老服务:一种准公共产品。养老服务具公共产品所具备的非排他性,但由于养老服务存在着的供需矛盾,所以养老服务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拥挤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养老机构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以及政府具有承担养老服务的责任。一方面,政府有责任以财政投入的方式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尤其是在弱势老年群体的养护上;另一方面,政府有责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建设。
4.机构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指采用多元化和多来源的方法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将市场、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纳入中国的社会福利的政策体系,用社会资源形成由家庭、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国家共同组成的多元福利体系,以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
民办养老机构的出现正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的最好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却面临着“社会化合作管理机制难以形成、社会化的筹资渠道匮乏、社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成长缓慢三大困境”[1]。
(二) 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机构养老在各个社会都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居住在原属的社区或子女的家中度过晚年生活,接受来自亲属或外部人员的居家照料,只有部分老人,特别是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会入住机构接受照料。
2.除了为自理老年人建造的公寓之外,养老机构是长期照料服务连续体的组成部分,通常是最后一个环节;(霍曼,1992)其次,机构在收住无人照料的“三无”老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兜底的作用。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端是面向年轻老人的积极老化援助服务,另一端是为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垂暮老人提供的临终服务,两端之间是与老年人失能程度及需求相对应的环节相联结的环链[2]。因为机构服务较强的专业性和专门性,在老年人健康和认知严重受损的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美国一项统计研究表明,有25%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曾在养老院中生活过一段时间。(霍曼,1992)在我国,养老机构目前也是为“三无”、“五保”老人提供供养服务的主要机构。
3.在居家和社区服务尚不发达、社会服务提供缺乏的现阶段,为数不多的养老机构发挥着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弥补了居家服务提供的不足;养老机构还将以其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作为居家、社区服务的示范,发挥技术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需求分析:天津养老机构入住情况调查
(一)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当前养老机构的入住人员中,92%的入住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有8%非老人入住者。60岁以下的非老年人入住者包括残疾人、儿童(孤儿和随父母居住在机构的儿童)、需要护理的患病人员、临时居住的拆迁户等。
总体来看,入住老人(60岁以上)的男女性别比例为0.88:1,总体基本平衡。但机构之间入住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很不均衡,有的机构的男女比例低为0.22: 1,有的机构则高为7.8:1。虽然各个机构的性别分布状况不一,较多数机构的女性比男性多一些。
入住老人中有退休金的比例是较高的,占总人数的75.2%,有71.2%的机构其入住老人有退休金的比例在70%以上;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占总人数的81.3%,有67.7%的机构其入住老人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都在80%以上,大多数机构(77.9%)中自费老人的比例都在30%以下。
(二)医疗服务需求突出
被调查的老人中,大多是不能自理、半自理的老人,他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需要进行24小时护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某些帮助。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最多,占40.1%,普遍存在着大、小便失禁和患痴呆症的情况;占25.2%的半自理老人在吃、穿、行走方面都需要帮助;34.6%的自理老人身体状况比较好。有45.9% 的老人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条件”最为关心[3]。在此次针对入住老人家属、居家老人的访谈中,所有人都主张发展医养结合形式的机构。
(三)专业化水平不高
居家老年人对机构当前的服务质量印象不好,根据此次的访谈,老年人中流行着对机构的这样一种评价:“如果两个人最好别去,如果一个人,能自理的时候可以去,不能自理了,不能去。养老院的管理不是正规的。”对当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居家老年人的评价是:“管理不行,老人在床铺上拉、尿,不能及时给你换、护理。” “那不行,条件,一看那老头老大爷,脏脏呵呵的,到那去心情不舒畅。”居家老人期待 “正规,收费合理,人员专业。”的养老机构。其中,规范的管理和良好服务被放到了对机构期望的首位。
三、养老机构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以上对养老机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以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期望,机构未来的发展应以专业化为导向,保持福利性质,加强外部监管。
(一)定位――政策支持的准公共服务机构
入住机构进行养老,对老年人和家庭来说是个重大的抉择,不仅因为他们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还因为入住机构是一件需要花费大笔资金的事情。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入住机构有可能会是一个令人“倾家荡产”的过程。此次调查的数据证明,除了少部分的商业性老年公寓外,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面向的是广大靠养老金生活的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因此,养老机构应该保持其福利性,保证广大入住对象在合理的范围内支付入住费用,保持机构的竞争性,将机构建设成为具有政策支持的准公共服务机构。
准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决定了服务对象具有非排他性,机构之间具有竞争性。需要政府在规划上予以考虑,进行公共资金的投入,制定并实施各种优惠,在一定情况下对入住对象予以补贴,并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以实现机构之间的合理竞争。具体来说,就是要投入资金为机构配备良好的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以降低机构运行成本,并引导专业人员进入机构工作,对广大入住对象提供补贴,由此而达到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维持合理的支付水平。
运行成本高成了当前机构运营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房屋租金、日常消耗、人员工资等方面,其中房屋租金占了很大一部分。有很多机构表示当前的负面影响和发展制约是缺乏房屋、地域或房屋租金太高。实际上,政府掌握着重要的资源――土地和房屋,如果政府能够为机构提供场地和房屋,而机构只负责组织运营、提供服务,那么运营成本就会大大地减少。中央和各地已出台了对养老机构划拨土地、为日常消耗提供优惠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当前的问题主要是落实不力。
(二)发展导向――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辐射社区
1.重点建设护养型机构。伴随着生理方面的老化,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减退及至丧失是一种客观现象;但老年人在还能够自己活动的时候,大多不愿意进养老院。根据老化的理论观点,还有我们实证调查的结果――入住机构的大部分是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这种状况指明了这样一种发展导向:养老机构的服务应该重点帮助那些日常生活自理困难、身心健康欠佳的老年人群,未来的发展应重点建设为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务的护养型机构。
在护养型机构中,需要按照专业化标准来进行建造、装修和配备各种设施,规范管理和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应该覆盖日常生活、康复治疗、保健锻炼、娱乐休闲、继续学习等各个方面。所以,针对不能自理、半自理的老年人,一定要优化设施,规范管理和服务。
2.逐步实现医养结合,配置各类专业人员。老年人群对于健康和医疗服务有着高于其他人群的需求,这种特性决定了养老机构服务内容的特性――健全的养老机构应该能够及时、便捷地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无论是利用其内设医疗机构或挂靠医疗机构。能否及时、便捷地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是衡量一个养老机构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准,也是服务对象选择机构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内容。
除了要逐步实现医养结合的方式,还要注意其他专业人员的配置,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老年人的家属也意识到要丰富机构人员配置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机构,一般都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中一般都包括专业医疗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芬兰的老人院为例,“老人入住前,先由护工与老人或其家属一起制订护理计划。每个护工最多护理3人,有专门的医生为老人服务。”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对于目前已经进行医养结合的机构来说,由于其医疗机构级别的限制而使得设备、医保、处方权方面受到限制,不能提供老人所需的服务。比如徐先生所说的:“实际上,本身医养院做得已经很到位了……比如他现在想进CT,但是国家规定了,必须得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进CT。”究竟是应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级别,还是在养老机构的布局上靠近大医院,值得进一步探讨。
3.建立细化的服务标准,规范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要保证机构的服务质量,除了配备优良的设施、配置专业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外,还需要有一套科学、细化的服务标准,来指导和规范专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并为判定意外事件的责任归属提供依据。
我国现有的机构服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强制力,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标准涵盖从服务开始到收尾阶段的各个行为,具体到“老人的饮食速度、一口一次的量”的评估。(黄丽珍,2010)真正要做到对服务进行明确的指导和规范的话,必须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服务标准,对现有的制度进行细化、科学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对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约束,明确机构的职责,减少那些因为服务不规范、不到位而导致的意外伤害的发生。
4.以专业优势辐射社区。 在当前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中,养老机构成为服务的支撑力量,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的提供尚欠缺和正在完善。但是,绝大部分老人将要在家庭中养老,强烈地需要社区和社会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帮助服务。
养老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一些专业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并且对于一些成规模的机构来说,同时也具备组织和管理优势,能够提供更大范围的规范化服务。比如本市的鹤童社会福利协会,具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运营体制,已经面向社区进行配餐、医疗和护理服务。
所以,在社区和居家服务尚不完善的阶段,应鼓励那些条件具备的养老机构扩大服务范围,进行外展服务,针对广大居家老人的需要,灵活地提供各种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帮助服务;并为即将广泛建立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示范。
(三) 理顺关系,加强外部监管
1.建立监评制度。要从根本上提高和保证机构的服务质量,除了从机构内部加强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之外,还要在外部实施对机构的监管并对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在许多国家,养老服务业都是管制最严格的行业之一,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对养老机构从建立到服务的全程提出要求和进行监督,及时处理违规事件、取缔不合格的机构。
上文已经提出了需要在机构的服务过程中建立细化的服务标准来进行指导和约束,对于这套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在外部有一个有力、专业的部门来进行审查和定期评估,才能保证服务标准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建立机构服务的监评体系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实施机构,一套定期评估的制度,一个评估信息的交流和公布平台。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与以往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相比,在新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中,各个主体的角色作用都将发生转变。政府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政府逐渐淡出“划桨者”的角色,而向“掌舵者”的角色转变,扮演政策制定、组织和规划、资源投入等角色。新成立的养老机构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桥梁,成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扮演着沟通、协调和监督的职能。养老机构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并存,并在市场上形成竞争。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在社会改革后退出了养老服务体系,并引入了市场竞争,各种社会力量,包括集体(自治)组织、个人和外资、社会团体以及慈善组织等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目前,以上几方面主体的关系没有理顺,权责不明。政府没有完全实现其角色的转变,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和评估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不足,行政色彩过浓,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之间没有实现公平、良性竞争。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和行业优势,将一定的权利交由行业协会,由其作为机构监评体系的实施机构,代替政府进行机构监管、服务评估、仲裁、评估信息等事宜。
参考文献:
[1]田北海.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J].学习与实践,2008,(6):78-84.
[2]蔡.城市日托养老需求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8-125.
护患关系论文篇2
【摘要题】古代经济史研究
【关键词】16世纪/中国东南海区/贸易网络
【正文】
15世纪末新航路的发现,揭开了近代海洋时代的序幕。16世纪,海洋交通和贸易打破了洲际阻隔的局面,海洋世界的经济互动突破局部性的传统模式,带有全球性的意义。以漳州海商为先锋的东南海洋力量突破明朝的海禁崛起,西欧海洋势力——葡萄牙东进亚洲海域,日本海洋势力——倭寇南下东海,东南中国海洋区域成为东西方海洋竞争的舞台。中国主导的海洋社会经济圈即东亚贸易网络,出现激烈的动荡局面。
东南海洋社会经济圈的破坏与修复
明初,宁波外洋兰山、秀山岛民参预方国珍割据势力的反明活动遭到镇压,逃亡高丽的叛民也被引渡究办之后,尚有一些残余势力从兰、秀山逋逃盘踞耽罗(今济州岛)。朱元璋痛感海道可通外邦,担心沿海“莠民”勾结海外诸国,威胁王朝的统治,于洪武四年十二月(1372年1月)初七日,令吴祯籍兰、秀山居民船户和方国珍旧部共111730人,分隶各卫为军,并重申海禁:“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州、泉州、广州三市舶司于七年(1374)也同时关闭废弃。嗣后,倭寇不时骚扰山东至闽浙沿海,沿海人民诈倭为寇,屡以事闻。特别是洪武十四年(1381)明廷争取日本配合遏制倭寇的交涉失败以后,朱元璋调整了防倭战略,洪武十九年(1386)派汤和到浙江,二十年(1387)派周德兴到福建,于沿海置卫建城,构筑守土防御型的东南防线。为了防止沿海防线外的岛屿居民与倭寇勾结,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初九日,朱元璋下令将浙江昌国县(今舟山市)废县徙民,旋又将昌国卫迁到象山县的天门山。17天后,又下令徙福建海洋孤山断屿之民。昌国徙民包括46岛34000余人,仅保留舟山岛8805人,设昌国乡,隶于定海县(今镇海)。宁波金塘、大榭台、温玉、环右塘旧有居民,亦徙入内地。(注:谈迁:《谈氏笔乘》,《净海》。)徙民的范围还扩大到浙南诸岛,台州之玉环、高丕,温州之南麂、东洛等山,也一洗而空之。(注: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七十五,《海防浙海靖海寇以绝衅端议》。)福建海洋孤山断屿徙民,包括福宁州的浮膺山、俞山,连江县的上竿塘山(北竿塘)、下竿塘山(南竿塘)、大小亭山、官岭、蛤沙,福清县的海坛山(今平潭县)、小练山、双屿、草屿、东草屿、堂屿、盐屿,莆田县的上黄竿、下黄竿、南日山、湄洲屿,惠安县的乐屿,晋江县的彭湖屿(今台湾澎湖县),同安县(今厦门市)的鼓浪屿、大嶝屿、小嶝屿、彭舆屿、夹屿,人数达20万人左右。东海近岸岛屿带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逃海为生和私自出海贸易的商民变为“海岛流人”,在东南亚的一些地方建立移民社区,但和本土的联系被人为地切断了。
永乐元年(1403),明朝复置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准日本通贡宁波,琉球通贡泉州,但民间海禁事例并没有取消。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以长江口内的刘家港和福建长乐为基地,得到东海沿岸卫所和民间人力、船只、物资和航海技术的支持,驰聘于传统的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圈,远达西亚、东非,但由于郑和大航海实质上只是朝贡贸易的逆向形式,对本土海洋经济的影响甚微。宣德以后,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沿海民间的出海走私贸易才在海禁的夹缝中悄然兴起。特别是在明朝指定的琉球通贡港口泉州附近的九龙江口海湾地区,有许多偏僻的港汊,当地的濒海居民利用处于通琉球航道的自然环境优势与不漳不泉、官府鞭长莫及的社会环境优势,以及琉球需要中国商品到南海诸国换取贡品和附搭货物的强烈需求,从事私贩贸易。如宣德五年(1430)八月,漳州巡海指挥杨全“受〔龙溪〕县人贿赂,纵往琉球贩鬻”(注:《明宣宗实录》卷六九,宣德五年八月癸己。)。宣德九年(1434)三月,“漳州卫指挥贾庸等私通番国”(注:《明宣宗实录》卷一九,宣德九年三月辛卯。)。正统三年(1438)十月,“福建按察司副使杨勋鞠龙溪县民私往琉球贩货”(注:《明英宗实录》卷四七,正统三年十月壬子。)。“海中扼要,南澳、中左、金门、铜山同一体”(注:《金门志》卷二,戴冠:《上经略南澳书》。),诏安湾的漳潮居民也被带动起来。从而孕育出漳州航海贸易势力的两个子系统:九龙江口海湾地区以漳州府龙溪、漳浦县和泉州府同安县人为主体,诏安湾地区以漳州府梅岭、铜山和潮州府饶平、南澳人为主体,以闽南方言为纽带,结成十百成群、各自活动的地域海上群体。他们通过琉球国的中介,间接恢复了和南海诸国的经济交往。而琉球国则利用东南海商在传统东亚贸易网络的缺位,进入“大交易时代”。
正统九年(1444),浯屿水寨自浯屿内迁厦门中左所,走私通道更为畅通。此后,九龙江出海口海湾地区的海商除交通琉球外,积极寻求恢复传统的海洋社会经济圈,重开与东南亚的直接贸易。闽广交界诏安湾地区的漳潮海商,也加入这一行列。正统九年(1444)二月,“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注:《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三,正统九年二月已亥。)。正统十年(1445)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注:《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七,正统十年三月乙未。)。正统十一年(1446)四月,“福建都指挥佥事薛诚提督海道,奸民通番不能防捕”(注:《明英宗实录》卷一四,正统十一年四月丁卯。)。景泰三年(1452)六月,英宗“命刑部出榜约福建沿海居民,毋得收贩中国货物、置造军器,驾海交通琉球国”(注:《明英宗实录》卷二一七,景泰三年六月辛巳。)。景泰四年(1453),“月港、海沧诸处民多货番而善资”(注:何乔远:《闽书》卷六十四,《文lì@①志·漳州府》。点校本第三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5页。)。天顺二年(1458)七月,漳州海贼严启盛“招引番舶至香山沙尾外洋”,亦即澳门(注:郭fěi@②:《粤大纪》卷三,海岛澄波。)。成化七年(1471),“福建龙溪民丘弘敏与其党泛海通番,并令其妻冯氏谒见番王夫人,受珍宝等物”(注:《明宪宗实录》卷九七,成化七年二月乙酉。)。此时,九龙江口海湾地区的“湖海大姓私造海船,岁出诸番市易”(注:何乔远:《闽书》卷四十七,《文lì@①志·漳州府》。点校本第二册,第1215页。),如上引事例中的琉球、爪哇、暹罗、满刺加诸国,基本上恢复传统海洋社会经济圈内的直接贸易关系。
成弘之际(15世纪80年代),月港已是九龙江口海湾地区对外贸易的中心,“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号称“小苏杭”(注:崇祯:《海澄县志》卷十一,《风土志·风俗考》。)。16世纪漳州火长使用的、首页题为“顺风相送”的针路抄本,传抄自15世纪的古本,记录自月港门户浯屿、太武出发的往西洋针路7条,即浯屿柬埔寨;浯屿大泥(今马来西亚Patani)、吉兰丹(今马来西亚KotaBaru);太武彭坊(今马来西亚彭亨州北干Peken);浯屿杜板(今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厨闽Tuban);浯屿杜蛮(即杜板)、饶潼(地与杜板相连);太武、浯屿诸葛担篮(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苏加丹那Soekedana);太武、浯屿lǎo@⑤维;往东洋针路3条,即太武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浯屿麻里吕(今菲律宾马尼拉北部的Marilao);太武琉球(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另有自福州五虎门出发经太武、浯屿往西洋针路2条,即五虎门太武山、浯屿交趾鸡唱门(今越南海防市南海口);五虎门太武山暹罗港(今泰国曼谷港)。这几条直接航线和中转的东亚东南亚局部短途航线相连接,基本上覆盖了马六甲海峡以东的传统东亚贸易网络。(注:杨国桢:《闽在海中》,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53~67、195页。)
在葡萄牙人东进亚洲海域之前,九龙江口海湾地区和诏安湾地区的海商重新取得东亚贸易网络的主导地位。诚如美国历史人类学家施坚雅(G.WilliamSkinner)所言,中国东南区域进入漳州发展周期。闽浙沿海中葡互市的兴亡
弘治七年(1494),达伽马(VascodoGarna)首次航抵印度古里(Galicut),标志葡萄牙海洋势力东进亚洲的开始。历史学家指出,达伽马的船队在古里可能已与来自中国的海商相遇。在此后几年,可能有葡萄牙商人以附舶形式随中国船队前往中国。现存葡萄牙史料最早的明确记载是正德四年(1509),葡萄牙人首次抵达满刺加(马六甲)时,在马六甲港一旁的海岛泊有三艘中国船,“我们一到这里,中国人的船长就乘一艘小船出来,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位体面的人……他们向司令的船驶来,司令高兴地接待他们,并奏乐和鸣放礼炮……因为翻译听不懂他们的话,又派人找来一位懂他们语言的当地人,他们谈论很多事情,互相询问对方国王和王国的事情……谈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中国船长请司令和船长们改天去他们的船上吃晚饭。司令接受邀请前往赴宴……几个小时后我们的人才告辞,中国船长把他们送回船上后才返回自己的船上”(注:佚名:《葡萄牙人发现和征服印度纪事(手稿)》,转引自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第31期,1997年夏季,第27页。)。正德六年(1511),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前,在港外和中国帆船相遇,并和中国商人谈话,中国商人还用杉板船接应葡萄牙先锋部队登岸。正德八年(1513),葡萄牙马六甲首任城防司令卢伊德·布里托·帕塔林(RuideBritoBotalha)在致马六甲总督的信中,说他接待了一位名叫cheilata的中国商人。后在致葡王的信中,又说有一只船载着一位商和一位文书首航中国。实际上,这位商乔治·阿尔瓦瑞斯(JorgeAlvares)乘坐的船是由中国船队领航和护送,才平安抵达广东外海的屯门。(注:张增信:《明季东南中国的海上活动》(上编),台北: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资助委员会,1988年,第196~202、271~272页。)
葡萄牙人没有也无法弄清这些首次接触的中国海商的身份。当时在马六甲商站任职员的托梅·皮里士(TomePires)说:“马六甲有四个沙班达尔,他们是市政官员。他们接待帆船船长,并管辖他们……(其中)一个管理中国、琉球、chincheo(漳州)和占婆的商人。”(注:考太苏(ArmandCortesao)编译:《东方诸国论》第一卷,伦敦,1944,第265页。)据日本学者小叶田淳《中世南岛通交贸易史的研究》,在葡萄牙人未来满刺加之前,每年有从漳州来的商船四艘,运载金银生丝,换回印度的产物(注:转引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6页。),相信他们就是漳州海商。
正德十三年(1518),乔治·马斯卡尼亚斯(JorgeMascanrenhas)在屯门雇佣中国舵手和译员(注:熟悉往琉球航路和语言的舵手和译员都是福建人,特别是漳州人。参见杨国桢《明展中琉友好关系的漳州人》,《琉中历史关系论文集》,日本冲绳: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版,第149~161页。),驾船跟随返回的琉球船首次进入中国东南海洋区域,来到漳州(chincheo)。由于错过了季风,无法前往琉球,在那里停留到9月才返回屯门,了解到当地物产丰富,人民友善,而他们携带的胡椒等物适合交易又值钱(注:《国王唐·曼内奥编年史第四和最后一卷》,里斯本,1567年,第24章。转引自[英]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25页。)。
正德十六年(1521),明军驱逐葡萄牙人出广东屯门,并阻绝安南、满刺加诸番舶,“福人导之改泊海沧、月港”(注:胡宗宪、郑若曾:《筹海图编》卷十二。),“诸番舶皆潜泊漳州,私与为市”(注:《明世宗实录》卷一六,嘉靖八年十月己巳。),“皆往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驻扎”(注:黄佐:《泰泉集》卷二十,《代巡抚通市舶疏》。)。
明人所指的漳州、漳州府海面的地方,和葡萄牙人所说的chincheo(漳州),就是九龙江口海湾地区。到这里私市贸易的番舶,一般先在南澳云盖寺、诏安、走马溪(在今东山岛)停靠,再到浯屿泊船,等候海沧、月港出货,以及金门料罗、乌沙等处的接济,避风则入围头、峰上。它地处漳州府与泉州府海域的结合部,自浯屿水寨内迁厦门中左所以后,漳、泉共有的水道呈无人管理状态,浯屿是海商走私贸易的“巢穴”。万历《泉州府志》说:“旧浯屿在同安极南,孤悬大海中……水道四通,乃漳州、海澄、同安门户。”“料罗在金门极东,突出海外……其澳宽大,可容千艘。凡接济萑符之徒,皆以其地以为标准。”葡萄牙人到此贸易,是利用九龙江口海商的私市网络,而不是自辟新的贸易地点。乔治·马斯卡尼亚斯在此逗留,曾经到过chincheo城,西方史家长期为指漳州府城或泉州府城争论不休,实际上从他们所描述的城市景观看,所指的是月港,而不是漳州府城或泉州府城。据博克舍(C.R.Boxer)在其编注《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SouthChinainthesixteenthcentury)一书附录中介绍那一时代三位葡萄牙史家引述这一事件的报道(注:《国王唐·曼内奥编年史第四和最后一卷》,里斯本,1567年,第24章。转引自[英]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24~225页。):
“我们的人通称该省为chincheo,因为那里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海岸城市,他们有的人后来到那儿去进行贸易。”(注:若望·德·巴洛斯(JoaodeBarros):《亚洲十年》第三卷第2册第八章。)
“他到达一个叫做chincheo的城市,他在该地感觉到百姓比广州要富有,比广州人更有礼。”(注:费尔隆·罗帕斯·德·卡斯特涅达(FernaaLopesdeCastanheda):《葡萄牙人发现和征服印度史》第四、五卷,第XL章。)
“他和他们一起沿chincheo海岸行驶,那里是齐整的,散布着很多城镇、村落:这次航行中他遇到许多驶往各地的船只,同时他在一个港口停泊,他们向他谈到福建大城,他向那儿驶去,但在它接近它所在的河口时,他得到费尔隆·伯列士派人从陆路送去的信命他返回。”(注:达米奥·德·戈额斯(DamiaodeGaes):《国王唐·曼内奥编年史第四和最后一卷》第二十四章。)
可知chincheo是一个“海岸城市”,百姓富有,后来葡萄牙人到那儿进行贸易,其河口外有一个港口。这明显不是指漳州府城或泉州府城,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全部条件。反观月港,地当九龙江出海处,港湾开阔,外通海潮,淡咸相接,潮汐吐吞。(注:嘉靖:《龙溪县志》卷一,地理。)附近海域,“一名圭海,盖以圭屿而闻名见录”(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九。)。成弘之际(15世纪80年代)已是人烟辐辏、商贾咸聚的闽南一大都会,具有县城的规模,是一个海岸城市。“富商远贾,帆樯如栉,物货浩瀚,应无虚日”(注:《明经世文编》卷一四七,张邦奇:《西亭饯别诗序》。),“趁舶风转,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风飚响答”(注:崇祯:《海澄县志》卷十一,《风土志·风俗考》。),百姓富有。其附属港口浯屿,在河口外洋(注:博克舍说:“所谓一个港口,显为厦门港”,误。当年厦门中左所是海防要塞,改设于此的浯屿水寨盘验出入船只,不是走私港口。)。大担、烈屿、浯州屿(金门岛)也有可供走私贸易的港湾,如料罗湾。后来的中葡私市贸易就是在浯屿及附近岛屿进行的。正德十四年(1519)画成的一张葡萄牙航海图,在九龙江口海湾地区标有Lalo或Lalei(料罗)的字(注:引自张增信《明季东南中国的海上活动》(上编),第240页。)。可见,硬把chincheo城套用在府城,正是史家自己制造的陷阱。
葡萄牙人改泊漳州(chincheo)后,九龙江口海湾地区成为国际走私贸易的中心,并暗中维持长达30年之久。由于嘉靖十二年(1533)马六甲葡萄牙人与彭亨(Pahang)、北大年(Patani)达成协议,“私舶杂诸夷中,为交易首领”(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一九。),明朝官府没有察觉到走私贸易形式的这一转变,关注的仍是滨海居民下海通番的老问题,而屡申禁令:
嘉靖四年(1525)八月,兵部以浙江巡按御史潘fǎng@⑥言“漳泉府黠滑军民,私造双桅大舡下海,名为商贩,时出剽劫”,议行浙福二省巡按官,“查海舡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虽非番物,以番物论,俱发戍边;军民知而故纵者,俱调发烟瘴。”(注:《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嘉靖四年八月甲辰。)八年(1529)十月,兵部以提督两广侍郎林富疏言“广东设市舶司而漳州无之,是广东不当阻而阻,漳州当禁而不禁”,请令“广东番舶例许通市者,毋得禁绝,漳州则驱之,毋得停舶”(注:《明世宗实录》卷一六,嘉靖八年十月己巳。)。九年(1530),巡视浙江兼制福建沿海地方、右副都御史胡琏以福建漳州遥制不便,奏请在漳州置巡海副使,并在海沧置安边馆。十一年(1532)“海寇冲突围头”(注:《同安县志》卷一,大事记。)。十二年(1533)九月,兵部以“先行漳民私造双桅大船,擅用军器火药,违禁商贩,因而寇劫,屡奉明旨严禁,第所司玩kài@⑦,日久法弛”,请申其禁,遂令檄浙、福、两广各官督兵防剿,“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自后沿海军民私与市贼,其邻居不举者连坐”(注:《明世宗实录》卷一五四,嘉靖十二年九月辛亥。)。十五年(1536)七月,兵部覆御史白贲条陈,“龙溪嵩屿等处,地险民犷,素以航海通番为生,其间豪右之家,往往藏匿无赖,私造巨舟,接济器食,相倚为利,请下所司,严行禁止”。“居民泛海者,皆由海门嵩屿登岸,故专设捕盗馆……民有出海货卖在百里外者,皆诣捕盗官处自实年貌贯址,以符给之,约期来销。”“海澳舟居之民,所有见丁皆令报官,折立澳长一名,小甲二名……仍禁制澳民不得下海通番。”(注:《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九,嘉靖十五年七月壬午。)据曾任署安边馆事的都指挥黎秀的报告,“军民趋利忘害,而各处轻生之徒,攘臂向前,私通贸易。”“其船皆造于外岛而泊于内澳,或开驾以通番,或转售于贼党。而嵩屿、渐尾、长屿、海沧、石马、许林、白石等澳,乃海贼之渊薮也。”(注:道光《晋江县志》卷一,《海防志》,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上册第97页。)这些地方都在九龙江出海口沿岸和岛屿。
漳州海商趁广州闭市之机诱引南海诸蕃和葡萄牙人开辟漳州国际走私贸易中心后不久,又北上开辟了浙江舟山群岛的双屿。
嘉靖五年(1526),福建罪囚邓獠(佬)“越狱逋下海,诱引番夷,私市浙海双屿港,投托同澳之人卢黄四等,私通贸易”(注:郑舜功:《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六,《流逋》。)。葡萄牙舰长狄欧哥·卡尔佛在1527年1月16日给国王的信件说:“最近有一位在暹罗的亲戚告诉我,中国方面渴望得到我们的胡椒、黑木及木香等物,他们现在愿意花钱与我们交易”(注:引自张增信《明季东南中国的海上活动》(上编),第233页。)。可能在这个时候,漳州海商开始勾引葡萄牙人到双屿贸易。九年(1530),“福州狱变,戕大吏三人,斩关趋连江,渡海而遁。”逃逸的囚犯有闽人林汝美名碧川、李七名光头,歙人许三名栋,下海后“勾引番倭”,结巢于双屿(注:王应山:《闽都记》卷一,《建置总叙》。今人论著多引《筹海图编》系李光头等越狱事于嘉靖十九年,误。)。十七年(1538),“闽人金子老为番舶主,据宁波之双屿港”(注:谈迁:《国榷》卷五九。)。“双屿之寇,金子老唱之,李光头以枭勇雄海上,子老引为羽翼。”(注:《筹海图编》卷八,《寇踪分合始末图谱》。)十九年(1540)“许一松、许二楠、许三栋、许四梓潜从大宜、满刺加等国勾引佛朗机国夷人,络绎浙海,亦市双屿、大茅等港。”(注:郑舜功:《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六。)二十一、二十二年(1524~1543),“漳闽之人与番舶夷商贸贩方物,往往络绎于海上。”(注:张时彻:《招金山重建宁波府凤峰沈公祠碑》,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二四二。)二十二年(1543),“邓獠等寇闽海地方,浙海寇盗亦发。”(注:郑舜功:《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六。)黄绾在《pì@③余杂集序》中说:“凡浙之寇皆闽之人也。闽之人始为回易,交通岛夷,以其货挟其人来吾海上,云为贾或有为盗者,非尽为也,然而驾巨舶,运轻帆,行于无涯之浸,飞枪机铳以为利,人莫敢撄之,则皆习为盗矣……始而闽之贾舶为之,继而南畿、吴越之贾舶亦或为之,继而闽之逃亡集四方之无籍为之,又继而吾土之无籍亦或托为之。”(注:黄绾:《pì@③余杂集序》,见朱纨《pì@③余杂集》卷首。)这些开辟浙江双屿中葡互市的福建人,也大多是漳州人。
嘉靖二十一年(1542),葡萄牙人在漳州人的领航下,从澳门经泊漳州,沿闽南通琉球、日本航线探航日本,于次年到达日本九州。嘉靖三十三年(1554)葡萄牙的古航海图上,出现了台湾岛为“美丽之岛”即福尔摩萨(Fermosas)的标示,应是此次漳州人领航驶过鸡笼山外洋的经历所增长的知识。从此,台湾引起西方海洋势力的注意和觊觎,但有人把它夸张渲染成葡萄牙人“发现台湾”,显然是错误的。二十三年(1544),日本违反十年一贡的规定,超前派贡船赴宁波入贡,遭到拒绝,私商引入双屿贸易。二十四年(1545),徽商王直载货往市日本,打通双屿日本的走私渠道,使双屿成为东亚贸易网络内马六甲双屿日本大三角的中心,在国际走私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嘉靖十九年(1540)以后,葡萄牙人在双屿和浯屿建立了比较固定的“临时居留地”,搭棚交易、存栈、过冬,进而建有房屋。据说,在双屿有1200人,浯屿有500人(注:费尔南·门德斯·平托:《远游记》,金国平译,澳门:葡萄牙大发现纪念澳门地区委员会等,1999年,下册第690、701页。)。“佛朗机之来,皆以其地胡椒,苏木,象牙,苏油,沉、东、檀、乳诸香,与边民交易,其价甚平,其日用饮食之资于吾民者,如米、面、猪、鸡之数,其价皆倍于常,故边民乐与为市。”(注: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卷五,《与翁见愚别驾书》。)“其奸巧强梁者,自上番舶以取外国之利,利重十倍。”(注:茅元仪:《武备志》卷二一四,《海防六》。)
在海洋利益的驱动下,宁波外海地区、九龙江口海湾地区、诏安湾地区都出现农业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型,具有海洋社会的特征。航海贸易不是可耻下贱的,而是光明正大的,海商、海盗是人们崇拜的英雄。宁波外海地区,“有等嗜利无耻之徒交通接济,有力者自出资本,无力者转展称贷,有谋者诓领官银,无谋者质当人口,有势者扬旗出入,无势者投托假借,双桅三桅,连樯往来。愚下之民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樽,率得厚利,驯致三尺之童子,亦知双屿之为衣食父母。远近同风,不复知华俗之变于夷矣”(注:朱纨:《pì@③余杂集》卷三,《双屿填港工完事》。)。九龙江口地区,“寇回家皆云:‘做客回’,邻居者皆来相贺”(注:王文禄:《策枢》卷四。)。月港“僻在海隅,遥通夷岛,生聚蕃盛,万有余家,以下海为生涯,以通番为常事……寝成化外之风”;“其俗强狠而野,故居则尚斗,出则喜劫,如佛朗机、日本诸夷。阮其宝、李大用诸贼首,苟可以利用,则窝于其家而纵之妻女不耻焉”(注:朱纨:《pì@③余杂集》卷三,《增设县治以安地方事》。)。诏安湾地区,“男不耕作,而食必粱肉;女不蚕织,而衣皆锦绮,莫非自通番接济、为盗行劫中得来”(注:俞大猷:《正气堂集》卷二,《呈福建军门朱公揭》。)。这些并非海洋活动群体自身的记载,但我们仍可以品味到一股与传统农业社会全然不同的海洋气息。下海经商成了地方的“衣食父母”,人人争趋;市场带来繁荣,竞争引起强狠尚斗。所谓“华俗之变于夷”,“寝成化外之风”,“如佛朗机、日本诸夷”云云,是海岸带局部地域社会的海洋化,套用现代术语,就是与海洋世界接轨。这些地方的知识分子体察到社会的变化,主张为通番除罪,开放互市,化寇为良。邻近宁波外海地区的海盐县人王文禄提出:“若欲海寇悉平,必须宪臣奏请沿海凡泊船处所多设市舶司,有货税货,无货税船。船出地方,给以票证。人皆好生而嗜利,化寇而为善良,且因以裕国用矣。”(注:王文禄:《文昌旅语》。见《中华野史》明朝卷一,泰山出版社2000年,第712页。)九江海地的龙口湾区同安人林希元认为:夷狄于中国,“若以货物与吾民交易……则不在所禁也。”(注: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卷五,《与翁见愚别驾书》。)诏安湾地区的吴朴在《渡海方程》中更进一步主张,朝廷不仅应该开放海禁,还要把国家权力延伸到海外,保护海商的利益,在海外“置都护府以制之”,“请于灵山、成山二处,各开市舶司以通有无”(注:原书已佚,转引自董gǔ@④《碧里杂存》下卷,《渡海方程》。)。这些新观念,体现闽浙沿海地区突破农业文明禁锢的海洋意识。从16世纪20~40年代的东亚海洋态势看,葡萄牙人两次尝试使用和谈与武力敲开中国大门失败,被驱逐出广东之后,“葡萄牙国王限于实力,无法再作第三次尝试了。此后30年间,葡萄牙人来中国通商居住者,已非政府所组织,而是少数冒险商人,恃其一己之力,开拓个人的经商贸易事业”(注:黄启臣:《澳门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对于平托(FernaoMendesPinto)和克路士(gaspardaCruz)叙述葡萄牙人在双屿建立殖民地政府的故事,其实并不可信。英国学者博克舍(C.R.Boxer)就指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些驻地不是临时性的。葡人在贸易季节靠海滩搭起蔽身和存货的茅棚,而在他们乘船离开时就把棚子烧掉或拆掉……即使葡人开始在双屿港、浯屿及月港建立永久性的房屋,那他们在1548~1549年这些地方的原始驻地被中国人摧毁前也不可能进度得很快。”(注:C·R·博克舍编注:《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导言》,中译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页。)葡萄牙商人在闽、浙海上交易时表现出强烈的海盗色彩,但这并不代表葡萄牙的政府行为,和外敌入侵是有区别的。东南海商招引他们前来互市,属于海利驱动的民间经济行为。因势利导,开放市舶,化寇为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东南沿海知识分子提出的新观念,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种选择,遇到的是体制上的障碍。禁止下海通番是朱元璋创立的祖宗成法,互市被认为是破坏政权稳定和安全的根源,是不能网开一面的。这就注定了这种观念没有也不可能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嘉靖二十一年(1542),“宁波知府曹诰以通番船招致海寇,故每广捕接纳通番之人,鄞乡土大夫尝为之拯拔。知府曹浩曰:今日也说通番,明日也说通番,通得血流满地方止。”(注:郑舜功:《日本一览·穷河话海》卷六。)二十六年(1547)夏,福建海寇林剪自彭亨诱引葡萄牙人到双屿与许栋合@⑧,“纠合徒党番客”,乘夜洗劫了抑值赖帐的余姚县谢氏。官府谎报倭寇来袭,震动朝廷,遂于七月决定改巡抚南赣汀漳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地方,提督军务,掀起新一波的海禁浪潮。
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初七日,朱纨下命明军突袭双屿,摧毁了葡萄牙的临时居留地和中国海商的据点,引起宁波外海地域社会的强烈反弹,“平时以海为生之徒,邪议蠡起,摇惑人心,沮丧士气”。朱纨一不做,二不休,下命填塞港口,使船只不得复人。二十八年(1549)二月,又摧毁葡萄牙在九龙江口浯屿的临时居留地。至此,葡萄牙海洋势力从闽浙沿海消失。
倭乱与月港的开放
中葡互市消失后,双屿私市转移到舟山群岛的烈屿、岑屿等处,浯屿私市转移到晋江围头、安平(今安海),以日本为对象。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月,倭船十数只由漳州人导引,湾泊围头、白沙等澳,“各处逐利商人云集于市。”(注:《安海志》卷十二,《海港》。)漳人李华山、吴子福为“澳主”,柯老、金山老为通事,逼商人以丝货赴倭船(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五二,《泉州府部纪事》。)。安平港兴起。五月,漳人沈门(沈南山)、潮人林国显引倭万余攻破浙江黄岩县,史称“壬子之变”。于是,“西洋船回私澳,东洋船遍布海洋。”嘉靖三十二年(1553)七月,明军攻破烈屿,王直退住日本平户印山,招引闽浙私商和南蛮黑船前往贸易,并派人“哄带日本各岛贫穷倭奴”(注:范表:《海寇前议》。),“贼于大明,夺取州郡之珍宝,剽掠贵人之子孙”(注: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编卷二十三,李朝明宗八年闰三月丙辰。),掀起倭寇之乱。
延蔓十数年的倭乱,给东南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也促成了东亚贸易网络各种海上力量的大调整。葡萄牙人撤出闽浙沿海后,转到广东珠江口外,先在上川岛后在浪白澳建立暂时贸易基地,嘉靖三十二年(1553),“夷舶趋濠镜(今澳门)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海道副使汪柏许可登岸暂住,时仅蓬累数十间”(注:郭fěi@②:《广东通志》卷六十九,《澳门》。)。三十六年(1557),正式入澳门建屋居住。倭乱期间,葡萄牙人通过澳门和日本平户等港直接贸易,是东海海域唯一不受海禁影响的航线。闽浙海道不靖,暗中走私恶化为公开武装走私,并另行开辟了日本台湾澎湖福建大金、浯屿和粤东南澳的海上通道,客观上为以后台湾岛内附制造了前提。但是,武装走私与暴力抢劫混为一体,海商和海盗难以区隔;倭寇中有真倭、假倭,假倭中又杂夹着中国、朝鲜、彭亨、暹罗、葡萄牙等国的海商与海盗,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性群体,不能简单地把倭寇等同于中国海寇,把中国海寇都划入“海商集团”。“我们承认倭患时期并发的‘海贼’活动,是厉行海禁政策影响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产物。但是,‘海贼’的起事只是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并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更没有提出过要求开放海禁的口号,因而把他们活动的性质一概归于反海禁斗争,加以肯定和赞扬,是欠妥的。至于参加倭寇队伍的假倭,不是追求劫掠财物,为虎作伥,便是被胁入伙,苟且藏身,更没有开放海禁的要求。即使‘海贼’、‘假倭’中有些是名副其实的海商,他们除了接济、贩货带有某种商业性质之外,其诱引倭寇攻城略地、入伙杀人越货,则已是超越经济性质的内奸、帮凶行为,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中国内部的阶级斗争。”(注:杨国桢:《崇武城卫与明代海防》,《崇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倭寇、海寇与明朝官方海上较量的结果,是倭寇退出东海海域;闽浙海寇被消灭,或逃遁于海外;明朝的海防和海禁政策作出局部的调整。
倭乱时期,福建沿海是重灾区,官方因军需孔亟,不得不临时广募民舰,设舟师于五寨之外,分十有六澳。嘉靖四十三年(1564),恢复五寨之制,但对于浯屿水寨的地点争议颇多。有人主张从厦门恢复到浯屿:
倭寇之入内地,惟有二道:一从大担、烈屿而入,一从金门屿而入,浯屿居其外,实为捍蔽烈屿、金门之冲,若以良将重兵固守之,则贼不待入内地而已抑制矣。(注: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八,《同安县志·防圉志·浯屿水寨》。)
有人主张移设金门料罗:
愚窃谓不若移之料罗之为便也。盖料罗、浯屿,均为贼之巢穴,其势不甚远,而据此亦可以制彼也。(注:洪受:《浯屿水寨移设料罗议》。)
但最终都未被采纳,只于隆庆四年(1570)添设浯铜游于中左所(厦门),“乌嘴尾、烈屿,其信地也,曰最冲。汛时,分兵二哨,一屯旧浯屿,一屯大担屿,与浯屿兵合哨”(注:何乔远:《闽书》卷四十,《扦圉志》,点校本第一册第989页。)。并在九龙江出海处的圭屿建城。
嘉靖四十四年(1565),漳州知府唐九德议在月港设县治,次年得到批准。隆庆元年(1567),在月港设海澄县,割龙溪、漳浦两县地属之。同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议开禁例,准败东西洋,而严绝日本,得到批准。最先选择的海商发舶地点在诏安湾的梅岭,后以盗贼梗阻,改道海澄。万历二十四年(1596),泉州府仿效漳州府在月港设海澄县之例,议割晋江、南安、同安三邑地在安平港设安平县,旋被否决。直到明末,海澄(月港)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
月港的开放,是官府与民间海上力量激烈较量后的妥协。倭乱中沿海卫所频频失陷,意味着明朝守土防御战略的失败,也意味着严厉海禁的失败;倭乱的剿平,意味着倭寇侵犯中国国土的失败,也意味着东南航海贸易势力谋求在本土港口和外国互市的失败。“寓禁于通之中”,比一味严禁更有利于维护安全和稳定,是官府既维护祖制又求变通的最佳选择;有限制地让商民出海赴东、西洋贸易合法化,部分满足了航海贸易势力的要求,海商不尽如意但可以接受。这是海澄开港后迅速恢复经济繁荣,海寇活动减少,民间“所贸岁无虑数十万”,官府因舶税收入而佐军需,达到“公私并赖”的原因。
16世纪下半叶,九龙江口海湾地区的海商以合法身份参予东亚的海洋竞争,并占有优势。隆庆五年(1571),西班牙海洋势力从太平洋西进亚洲,占领吕宋(菲律宾),仰借漳泉海商由海澄(月港)马尼拉的东洋航路贩运的商品,发展太平洋帆船贸易,形成月港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鲁多可(Acapulto)的大三角航线,使漳州人主导的海洋社会经济圈与拉丁美洲市场产生了互动。万历十年(1582),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兼葡萄牙国王,澳门葡萄牙人也大力开展澳门马尼拉贸易。美洲白银不断地输往中国,中国商品则通过太平洋航路输往拉丁美洲,在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上,影响举足轻重。(注:关于中国与吕宋贸易的状况,参见钱江《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与日本通商虽明令禁止,但漳泉海商还是利用赴马尼拉和台湾鸡笼(基隆)、淡水合法贸易的机会,从事与日本的走私贸易。甚至私赴日本交易,福冈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一面万历十二年十二月(1585年1月)泉州晋江海商李进、船主蔡福立字,来年六月到博多港比号贸易的布质船旗。(注:林华东:《日本福冈珍藏的日明贸易船旗》,《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东亚贸易网络中漳、泉海商主要贸易地点的海外移民社区,也为月港的出口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经济。
16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中国面临西班牙和日本的海上威胁和挑战。西班牙进入东亚海域,意在取葡萄牙以代之。万历三年(1575),西班牙菲律宾总督桑迪(Dr.franciscodeSamde)派员到中左所(厦门),转赴福州,求通贸易,遭到拒绝,万历十年(1582),西班牙船长嘉列(FranciscoGualle)自菲律宾北上,一位曾九次到台湾贸易的漳州人“三弟”(Santy)告诉他:航行经过的岛屿是台湾(Fermosas)。万历十四年(1586),西班牙人提出征服中国(包括攻占台湾)的计划,但未被菲力普国王接受。万历二十五年(1597),菲律宾西班牙人还提出“航海和征服备忘录”,意在染指台湾。但由于万历十六年(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惨败,国势衰落,未付之实施。
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出兵侵犯朝鲜,明朝获得有南侵鸡笼、淡水的情报,在东南沿海重申海禁,并把闽海防区扩大到澎湖一线,据险戍守。次年(1593),原田喜左卫门出使吕宋,路过台湾,“招谕”不成,又准备派兵进攻鸡笼,占据澎湖。由于明朝有备,才未得逞。二十五年(1597),丰臣秀吉再犯朝鲜,东南海警频传,明朝乃于澎湖“冬初韧一游一总四哨,冬鸟船二十艘,目兵八百有奇。二十六年(1598)春,又虑孤岛寡援,增设一游,总哨、舟师称是。又于海坛、南日、浯屿、浯铜、铜山、南澳六寨游,各抽哨官一人,坚船三只,汛时远哨该岛,以联声势”(注:崇祯:《漳州府志》卷十五,《兵防考·彭湖游兵》。)。
万历二十四年(1596),荷兰海洋势力进入东南亚海域,在印尼爪哇岛漳州海商的贸易据点下港即万舟(Banten)市西唐人街内建立商馆,成为新的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
上一篇:精选鼓励小朋友的话
下一篇:有哪些好看的家庭伦理小说?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