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文氏渊源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传诗说礼;
抚国附民。
——上联典指晋初临江人文立,蜀汉时曾在太学传授《毛诗》、《三礼》,历官尚书、太子中庶子、卫尉。下联典指明朝徽州人文献,成化年间举人,任监察御史,巡按北直、云南、河南,所到之处,贪官恶吏望风而逃。后升任湖广副使,以治行卓越著称一时。
兴文化蜀;
定策灭吴。
——上联典指西汉舒县人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春秋》。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在成都修官学,兴教化。武帝时令郡国都立官学,始于文翁。下联典指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字少禽,楚国郢人。越王勾践时,越国被吴国击破,勾践困守会稽。文种献计,到吴随赂太宰嚭,得免于亡国。勾践入吴为人质,文种主持国政。勾践归国,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竭忠体国;
尽节勤王。
——上联典指宋文彦博,连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下联典指宋文天祥,德祐初应诏勤王,后为元兵所执,不屈死。
潼川世业;
潞泽家声。
——此联为文氏宗祠“三芝堂”堂联。
烟楼世泽;
正气家风。
——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
宋廷柱石;
文庙馨香。
——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
五言通用联
词书列四绝;
诗画第一名。
——上联典指宋朝诗书画家文同,善诗、楚词、草书、画,有“四绝”之称。下联典指明朝诗书画家文元善,字子长,号虎丘,万历间卒,年三十有六。王穉登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一。”
六言通用联
比文风于邹鲁;
标逸致于吴兴。
——上联典指西汉官吏文翁,庐江舒县人(今安徽庐江)。汉景帝末期,为蜀郡守,兴修农田水利,重视教育,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又在成都兴罗学校,入学者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异者为郡县吏。蜀地文学,比于齐鲁。武帝时令郡国皆立学校,自文翁始。卒后蜀人祀之。下联典指宋朝诗书画家文同。文同,字与可,梓潼人,号笑笑先生。又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进士,官司封员外郎。善画竹及山水。元丰间,出守湖州,故亦称文湖州。有《丹渊集》。
七言通用联
兼八法丹青之胜;
擅一时丝竹之奇。
——上联典指明朝书画家文徵明,初名璧,又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之誉。曾以贡生任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去。擅诗文书画,尤善书画,工行草,精小楷。他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了“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世称其画兼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长。下联典指宋朝宁化人文宝,字仲贤,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历官陕西转运使加工部员外郎、忠武军行军司马。能写诗,善篆书,尤其工于鼓琴。
弹铗始知皆琐旅;
枕戈方信是雄才。
——此联为北宋大臣文彦博《阅史有感》诗句联。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汗青。
——此联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祠联。文天祥,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进士第一名。曾组织义军抵抗元军入侵。公元1276年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脱险后,南下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联合抗元。1278年在广东海丰被元军所俘,期间作《过零丁洋》诗示以抗元之志。后被押送元大都,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人传颂。公元1283年1月9日被害。
洛社英凤昌百代;
文山浩气壮千秋。
——上联典指三国魏大将文聘。下联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八言通用联及以上
洛邑耆英,出将入相;
庐陵正气,取义成仁。
——上联典指北宋大臣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庆历末年以参知政事拜相,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司马光为相,请他任平章军国重事,后加太师衔,封潞国公。前后任将相五十年,历四朝。晚年与富弼、司马光等人在洛阳组织耆英会,为一时盛事。下联典指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理宗时状元,历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右丞相。德祐初年,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在镇江脱险,辗转流亡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退守广东,加少保,封信国公。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受元人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被害。
忠季昭明,奚啻青天白日;
襟怀潇洒,浑如秋月晴云。
——上联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下联典指宋朝诗书画家文同。
【祠堂古迹】
泰亨文氏宗祠
文氏宗祠位于新界大埔泰亨祠堂村,为泰亨文氏的大众祠。祠建于明朝年间,于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祠堂虽于二次大战时被日军破坏,但族人已于2005年完成修缮重光。
宗祠设计为两进式,依照五百年前旧祠尺寸订造,属唐末祠堂建筑风格。内厅设有三个神台恭奉超过二百个祖先木主,并挂有南宋信国公文天祥画像。另外,宗祠建材选料考究,石柱、石雕等于福建订造;青砖、汉瓦在广东开平用人手铸造;神楼及案台在深圳布吉及松岗订造;檐口板雕花、神楼门神、屏风则特请浙江工艺师人手雕刻,牌匾“浩然正气”及“厚德参天”由国学家文怀沙书。祠门外对联“雁门绵世泽 正气振家声”,上联“雁门绵世泽”指文氏得姓后在雁门(山西代县)形成强大宗族﹔下联“正气振家声”指文天祥。


万州文氏宗祠
文氏宗祠,位于万州区柱山乡戈厂村 1 组,于民国初年(1916 年)由文氏族人筹款建成。万州文氏“派演雁门江西衡山之后”,在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中,文氏先祖子诚公迁徒至广西全州兴平乡文家桥落户;明洪武二年( 1369 年),改徒湖南永州府祁阳县一都浯溪村。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子诚公的元孙文坤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移居西蜀梁邑(今梁平区)富家槽梨树湾安插成业;清乾隆四年(1779 年),文氏后人弼卿来万州定居,其子二人:文智、文燕,文智无嗣,文燕有五子:富、贵、全、臣、圣,即今万州敦本堂文氏五大房的始祖。
由于文氏“子孙繁衍,家业亦多小康,但惜未能建祠,祖宗无所凭倚”,文圣公的后人倡导集资修建本氏宗祠。清光绪壬午年(1882 年)清明会,邀集本房共捐钱三百串作为建祠基金,丁亥年(1887 年)又集各房其凑钱七十余串,“掌放生息,历年清算一次,锱积铢累,迭置产业”,数年后,有余资千余金,商议修建宗祠,合族同心,“卜祠基于生基坪”,于丙辰(1916 年)四月初十上梁。由于存款不够,又集合族众重新捐款,文圣公之后三支鼎峙,每房各凑钱百余串。宗祠建成共花费两千余金。
文氏宗祠整体坐东南面西北,方向 3009°。平面呈长方形,四合院布局,通长 36.49 米,通宽 28.75 米,占地面积约 1019 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约 761 号方米。院前大门外为甬壁和甬道,院落由前房、正房和左右厢房合围而成,中间为天井。
甬壁、甬道位于院前正中,与大门正对。甬壁为弧形,用条石砌筑在宗祠所在台地的断坎边缘,中间顶部原有一圆雕罗汉,早期被人破坏,基座残存。 前房门前为三级石砌台阶,抬梁式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小青瓦屋面。一楼一底,二楼中间位置为戏台,两边用木装壁隔开。前房四墙为条石基础,青砖墙体,抬梁式结构。正面墙中部为简易牌楼,下部开石质朝门,大门上方为立式牌匾,竖排“文氏宗祠”。朝门门柱正面阴刻楹联,上联为:“骏业创蜀都十余代,祖德宗功瓜绵椒衍发样瑞”;下联:“雁门建寝庙五大支,左昭右穆春祀秋尝荐馨香”;门楣正面阴刻“奉先思孝”,下侧雕刻二龙戏珠图案。朝门两侧墙体各开两洞窗,上下错位排列,左右对称,上为圆形空洞窗,下为长方形砖砌花窗。底层中部通过七级石台阶连接天井。
厢房包括左右厢房,中间由天井隔开,面向天井开门。正房包括明间、次间和梢间,共 5 间。配房住于右厢房和正房右侧,分别为文氏宗祠的柴房、厨房和厕所。
文氏宗祠是文氏族人为纪念先祖而建的庙堂,是文氏宗族的象征,反映了当时文姓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1、建筑文化
文氏宗祠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的建筑形式:梁柱式结构,即抬梁式结构。以木材为主,由柱、梁、檩等主要构件组成。梁、柱等构件之间用榫卯相连,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不但让房屋的空间变得宽敞、使用面积变大,更重要的是让房屋的重量均匀分布,确保墙倒屋不塌。尤其是整个院落通过回廊联系,突出主次、高低、明暗的对比效果,扩大了视觉的愉悦空间,强化了院落的曲深清静。庭院四周闭合而中露天井,不但收集雨水和向外排水,还给人一种虽是深宅而却能尽得日光雨水之感。院前的甬壁、甬道,加上正面墙中部的简易牌楼、石质朝门以及大门上方的立式牌匾和朝门门柱楹联,使整个建筑显得高大雄伟、让人肃然起敬。建筑的部分柱础、驼峰不但摩刻精美,其丰富的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
2、伦理文化
宗祠是祖先崇拜的仪典性场所,作为一种崇祀性的礼制建筑,宗柯的格局要适应仪典的需要,特别是它的中央主体部分,保持着一种由于功能而程式化的空间。文氏宗祠在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四合院布局,前房与正房相对,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门口有象征宗族权力与地位的简易牌楼。正房又分拜殿和正殿,正殿设神龛,用于安放祖先牌位;拜殿则是举行祭祀仪式和族人议事之所。这种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厢房、廊房布列两侧,左右对称,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规划统一,布局严谨的建筑格局,它所具有的防卫严密、内向稳定、秩序井然的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形成的一套严密的社会行为规范高度吻合,是中国古代伦理的最好体现,象征伦理有序。
3、风水文化
文氏宗祠位于生基坪的一小型台地上,为了追求旺水好运,文氏族人在大门与甬壁之间建了水池。水池不但构成了一个“聚财”的空间,同时也具有消防灭火的实用价值。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万物莫不得于气”,为达到“养气”目的,文氏族人在宗祠的前房和正房之间修建了一口天井。为确保天井的水不向外直接排放,即财运不外流,在天井的右前角处设置一地漏,余水从地下接往院外水池。为追求家族兴旺,子孙前程似锦,宗祠从甬道到前房、厢房、正房以石台阶相连,逐层增高。这种层层增高的建筑布局暗含着文氏族人期望家族子孙步步高升的深刻寓意。
4、祭祀文化
祭祀在古人来说是国之大事,列为古代五礼之首。因此,祭祀无疑也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建筑大门上方的立式牌匾“文氏宗祠”和朝门门楣“奉先思孝”,就明确界定了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祭祀文氏祖。文氏族人的祭祀活动分为春祭和秋祭,春祭的日期定为清明节前一日。为确保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要先期进行各项准备,尤其是主祭等人要先期进行邀请。由于族众较多,“凡做祭之时,能胜任事者,不拘人数,务须齐到。其不能任事者,只许一家一人,随代分金,以防滥食而杜糜费”。同时,对祭祀仪节、祭词等均有规定,力图通过繁琐的祭祀礼节、程序,使“孝”“忠”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和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心中。
5、移民文化
文氏族人从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的迁徒过程,本身就是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和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移民文化因素。文氏家族的迁徒、发展史,为我们研究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移民的迁徒路线,移民与原籍地的亲缘关系,移民与移入地的融合过程,以及移入地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移民的文化心态变化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6、家谱文化
盛世修志,家兴续语。编撰于民国十九年(1930 年)的《文氏族谱》。《文氏族谱》是文氏家族的历史档案,是文氏家族联系族人的重要标志,也是族人认祖归宗的重要凭证,为我们了解文氏家族的迁徒、繁衍历史以及它的重要人物事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道德教化规范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我们了解传统家谱的篇章结构、内容构成等提供了样本。
东莞涌头文氏宗祠
南宋景定年间(1260- 1264年),文天瑞随堂弟文天璧到惠州赴任,配冼氏,生长子应麟(远东)。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文天璧之兄)兵败被俘,天瑞只身渡琼避难,落籍万宁后安镇,再娶王氏,生举、焕、炳、炜四子,后裔散居海南各地。应麟公位下四世星堂,又称卖油公,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迁居涌头创业开族。
文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名北祠。1931年族民拆后重建,历时两年竣工。1936年-1976年,祠堂一直用来做学校。1996年5月被列入长安镇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由于长久失修破旧不堪,2015年再次维修修缮。宗祠为二井三进式,明清时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内厅正堂悬挂有文天祥画像及石碑各一幅,是文氏家族祭祖场所与村民活动中心。
另有文氏家祠一座即松庵文公祠,又称南祠,为长房后代所修,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分为前后两栋,占地面积318平方米,1996年5月被列入长安镇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拆除重建,重要部件与装饰均采用原物,古色古香,是文氏祭祀活动,聚族议事,宗伦叙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典故轶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亲逝世,文天祥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的军队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自己患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宋理宗,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 德祐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到这时,痛心地自己贬损责罚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临安(今浙江杭州),担任平江府知府。当时因为丞相陈宜中没有返回朝廷,所以没有受到派遣。十月,陈宜中至,于是派遣去任职。朝议中刚刚擢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想以此寻求和好。吕师孟更加傲慢骄横、放肆。
文天祥辞别皇帝,之后上书说:“朝廷之内,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奋发之志、果断处事的人却很少。我请求处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我们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现在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阳(今江西鄱阳县)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责令长沙兼领鄂州等处,隆兴兼领蕲州、黄州,番阳兼领江东,扬州兼领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更广、力量更强,足以抵抗元军。然后各地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大宋民众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当时朝议以文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军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将帅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桥,麻士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南军队,战于五牧,被打败,尹玉也打败了,争相渡水,扒张全军中的渡船,张全的士兵斩断他们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领残兵五百人夜间发起战斗,到第二天早晨都战死了。张全不发一箭,逃跑退却了。元军攻入常州,占领了独松关。陈宜中、留梦炎召令文天祥,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陈宜中、张世杰都走了。朝廷继续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不久,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争论。伯颜发怒拘捕了他,同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枢密院事刘祒,向北至镇江。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十二人,于夜间逃入真州。苗再成出来迎接他,高兴得流着眼泪说:“两淮的士兵足可以兴复宋朝,只是二制置使有些矛盾,不能同心协力。”文天祥问道:“这个计谋是从哪里来的呢?”苗再成回答说:“现在先约淮西兵赶赴建康,他们必然全力以防御我们淮西的士兵。指挥东面各将帅,以通州、泰州兵攻打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打杨子桥,以扬州兵攻打瓜步,我率领水军直捣镇江,同一天大举出兵。湾头、杨子桥都是沿长江的脆弱之军,又日夜希望我们军队攻来,攻打他们,定会很快取胜。一齐从三个方向进攻瓜步,我自己率兵从长江水面中以较少的士兵佯攻,虽然有智慧的人也不能预料到这一点。瓜步攻下后,以东面的军队入攻京口,西面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胁浙江的后退之路,那么元军的大帅就可以生擒了。”文天祥对此大加赞扬,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联络。
文天祥没有到的时候,扬州有逃跑归来的士兵说:“朝廷秘密派遣一丞相进入真州劝说投降来了。”李庭芝信以为真,认为文天祥劝降来了。派苗再成迅速杀掉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杀他,欺哄文天祥到相城垒外,把制司的文书给他看,把他关在门外。好久以后,又派两批人分别去窥测证实天祥是否是来劝降的,如果是劝降的就杀了他。两批人分别与天祥谈话后,证实其忠义,都不忍心杀他,派士兵二十人沿路护送至扬州,四更鼓响时抵达城下,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谈,制置司下令防备文天祥很严密,文天祥与随从听说后相互吐舌,于是向东入海道,遇元军,躲入四围土墙中得以免祸。然而,因为饥饿而走不动路,于是向樵夫们讨得了一些剩饭残羹。走至板桥,元军又来了,众人跑入竹林中隐伏,元军进入竹林搜索,抓住杜浒、金应带走了。虞候张庆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两度挨箭,文天祥两次都未被发现,得以脱身。杜浒、金应拿出身上的金银送给元军,才被放回,雇募二个樵夫抬着坐在箩筐里的文天祥到高邮,泛海坐船至温州。
文天祥听说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劝请即帝位,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不久与陈宜中等人议论意见不统一。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于是以同都督职出任江南西路,准备上任,召集士兵进入汀州(今福建长汀)。十月,派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率领一支军队攻取宁都(今江西赣州宁都县),参赞吴浚率一支军队攻取雩都(今江西赣州于都县),刘洙、萧明哲、陈子敬都从江西起兵来与他会合。邹洬以招谕副使在宁都召聚兵众,元军攻打他们,邹洬兵败,同起事率兵的人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都死了。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收复了永丰县(今江西吉安永丰县),不久兵败被俘,死于狱中。文天祥听说罗开礼死了,穿起丧服,痛哭不已。
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军攻入汀州,文天祥于是迁移漳州,请求入卫朝廷。赵时赏、赵孟溁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士兵没有到。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派人缚起吴浚,把他吊死了。四月,进入梅州,都统王福、钱汉英专横跋扈,被处斩了。五月,迁出江南西路,进入会昌。六月,进入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荣等率大军进逼赣城,邹洬率领赣州各县的军队攻取永丰,他的副官黎贵达率领吉州各县的士兵攻取泰和。吉州八县克复了一半,仅剩赣州没有攻下。临洪各郡,都送钱劳军。潭州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复数县,抚州何时等人起兵响应文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都派人到军中接受调遣参战。
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入援赣州,而自己率兵在兴国进攻文天祥的据点。文天祥没有预料到李恒的兵突然攻至兴国,于是率兵撤退,靠近永丰的邹洬。邹洬的军队已在他的前面溃败,李恒于是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巩信坚守拒战,身中数箭,死了。到达空坑,士兵都被打败溃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赵时赏坐在轿子中,后面的元军讯问他是谁,赵时赏说“我姓文”,众兵以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军营,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脱。
彭震龙、张汴等死于军中,缪朝宗自己上吊死了。吴文炳、林栋、刘洙都被抓住带回隆兴。赵时赏怒骂不屈服,有的多次被抓来的,往往很快放掉,说:“小小的签厅官,抓来有什么用呢?”因此得以逃脱的人很多。到行刑的时候,刘洙多次辩解,赵时赏呵斥他说:“死了算了,何必这样呢?”于是林栋、吴文炳、萧敬夫、萧焘夫都不能免难。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阴谋投降,被抓住杀了。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脑子(即龙脑),没有死。邹洬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溁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后在其衣服中发现文信公所作其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附:正气歌
宋代: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代: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上一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伦理学创新思考
下一篇:通俗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论文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