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09
手机版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上一篇:一句话介绍“经史子集”100部经典,来看看都有哪些?
下一篇:《菊与刀》:日本人的忠孝,和日本人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