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点是她的世界——草间弥生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1
手机版

  

  前阵子看到一些日本直岛的旅行照

  朋友背靠濑户内海 坐在草间弥生的疗愈系波点大南瓜旁

  很是惬意的样子

  ↓

  

  就是这颗“世界尽头”的南瓜

  童年的草间弥生对万物充满好奇

  比如闭上眼睛的奇妙光晕、鲜花、还有南瓜

  她还记得曾经相遇一颗连着藤蔓的南瓜

  这颗南瓜还开口跟她说话。

  从此

  圆润茁实的南瓜成了草间弥生的无数作品的主角

  

  直岛的相片瞬间将我拉回了几年前

  那个红发齐刘海的老太太

  

  2013-2014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有一场为期3个半月的展览

  就像如今的kaws和伊藤润二一样

  刷爆了票圈

  我当然也没错过

  

  其实当时对她也没有多大的了解

  真实的一个“跟风”行为吧

  只记得无限镜室的奇妙空间和VCR里那些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的言语

  《曼哈顿自杀瘾》里说

  “服下抗郁剂它便离我而去,错觉的大门被轰然击碎,在花的痛苦里,此刻永不终结……”

  

  “无限镜室———灵魂波光”

  

  “我在这里,却了无一物”

  

  “洁净之屋”

  是一个完全纯白空间,

  参观的民众可以在空间中任意的位置黏贴上彩色的圆点贴纸,

  到展览结束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五彩斑斓的屋子

  

  “重复的视觉,菲勒斯船”

  

  

  “波点偏执”

  

  “南瓜”

  这是她在中国首次的大型个展

  大大小小一百多件作品在这里展出

  当我走入她所创造的这个波点世界

  仿佛进入无止尽的空间

  深邃 梦幻

  

  对她有了新的发现是看了直岛的照片之后

  在网上搜索了“草间弥生”

  才很惊讶地发现原来她从小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

  她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疗愈自己的一种方式

  

  “通过创作艺术,我得以在人生的迷宫中持续奋斗,并得以存活到今天。”

  她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旁

  并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艺术创作

  她的工作室离治疗所不远

  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

  “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我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所以我每天都要作画。”

  “我的生命也是一个点,是亿万粒子中的一点

  斑点和网眼的诅咒,拉上魔法的帘幕

  用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将我包围

  我把一切都押在圆点上,想要跟历史造反”

  

  

  强迫症和幻想症是她的创作源头

  将幻觉转化为创作语言

  成为她的慰藉

  经纪人、助理等人像棉花一样

  填充在草间弥生这个易碎的玻璃制品周围

  帮她打点一切事务

  草间弥生则用大多数的时间在精神疗养院里休息、创作

  游走于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两种身份之间。

  

  偏执型强迫症自草间弥生幼年起就与其如影随形

  她标志性的创作——特定图案的反复、增生、繁殖

  其实也是将充斥在自己脑海里的影像倾泻出来

  为了舒缓晚年的神经紧张和病症

  草间弥生每天坚持画一种红黄对比色背景上的圆点图案

  这种图案风格又被用到造型类似南瓜的雕塑上

  成为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

  “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

  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

  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

  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蔡康永的一篇名为《自愿住进精神疗养院的艺术家草间弥生》博文中这样比喻道。

  

上一篇:古言宠文:夜晚后宫传来一声惨叫,宫里人都知道帝王又被踹下床了
下一篇:日语动词「来る」的特殊敬语表达,你知道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