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认知低的人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04
手机版

  原标题: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认知低的人

  文 | 洞见·瑾山月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认知低的人进度条12:4600:00/12:46

  结尾曲:许飞 - 他在那里站岗

  作家鲍鹏山的朋友,有一次参加电视台的访谈。

  录制的时候,大家讨论了一个“小孩子打人”的话题。

  轮到这位朋友发言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暴力倾向。”

  鲍鹏山一听,觉得这么说太过绝对,就给这人发信息:

  “孔子孟子也是单亲家庭,却都是温和有礼的人。你这样说,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很难自处。”

  随后,他从心理学谈到社会学,想纠正对方的观点。

  可对方却认定:单亲家庭肯定教育不好孩子。

  鲍鹏山多说了两句,朋友竟把他拉黑了,气得鲍鹏山难受了好几天。

  人与人之间,三观各不相同,认知也有高有低。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是一种自我消耗。

  不和认知低的人较劲,才是一个成年人真正的成熟。

  01

  不和有偏见的人辩是非

  作家邦妮·加莫斯,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研究所实习的伊丽莎白,被同事窃取了科研成果。

  她找领导讨要说法,把自己的报告一页页翻给领导看。

  可领导却说了句:你连硕士学位都没有,不可能做出这种研究。

  伊丽莎白反问:做研究,必须高学历吗?

  领导耸耸肩,不屑一顾地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本科生能做出什么成果。

  伊丽莎白立刻和领导吵了起来,随后气呼呼地摔门走了。

  同事劝她,领导在学历上有很深的偏见,你应该向仲裁部门求助。

  但伊丽莎白不听,还反复去找这位领导争论。

  结果,领导非但没有认错,反而找理由辞退了她。

  列宁曾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

  和他们争论,注定是一场无用功。

  1998年,李开复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高管。

  一天下午,他召集副总工们开会。

  刚说了几句鼓劲儿的话,就有人说:“工作不过是给老板打工,拿多少钱干多少活。”

  李开复说:“你错了,你不是给老板打工,你是为了自己的发展。”

  随后,他劝这位同事,把目光放长远,多关注自我的成长。

  可他说了半天,却等来那人的一句回怼:“你别站着说着不腰疼,你收入高当然干劲足。”

  一时间,李开复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安排完工作后,草草结束了会议。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认知,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观念,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我们习惯用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

  一个人的思维惯性一旦产生,就很难接纳别人的意见。

  很多人总觉得理不辩不明。

  可走着走着就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他人的偏见,认知迷宫里的无头路,谁也不能走进别人的头脑,带他走出这条迷宫。

  不与有偏见的人辩是非,是对世界的接纳,也是对自己的放过。

  

  02

  不和思维固化的人谈变通

  有个叫约翰·拉赛特的人,是迪士尼的动画设计师。

  他除了画画,还酷爱计算机。

  当时,智能绘图技术开始兴起,效率远高于手工。

  一天,他向上司发邮件,建议用计算机尝试做一下电脑动画。

  结果,他没有等来上司的回信,却被人力部门通知,自己被开除了。

  而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上司觉得他太疯狂,竟敢用电脑画画。

  毕竟在当时,整个行业都主要靠手工作画。

  人们普遍认为,画画是艺术,没有灵魂的机器怎么可以代替人。

  约翰本想找公司理论,但一想到上司顽固不化的样子,就没再纠缠。

  不久后,约翰去了另一家公司,用电脑制作了一部爆火的动画片。

  这部动画,就是皮克斯公司的《玩具总动员》。

  心理学上,有个“思维定势”的概念。

  意思是,人很容易变得思维僵化,一成不变。

  因为这样既节省大脑思考的能量,又不用承担变化带来的风险。

  当我们试图改变一个人,就是强行把他拉出舒适区。

  他一定会与你对抗到底,来维护他的安全感。

  碰上这样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正面交锋,而是敬而远之,去做好我们自己。

  1900年,一个叫杰克·斯特宁的人,被联合国派往越南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出发之前,他向不少去过越南的同事请教。

  结果大家都说:不改变越南贫困的现状,营养不良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还有人建议他,走走过场就行,没人能拿出解决方案。

  但杰克知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可能一个突破口都没有。

  他没有当面反驳同事,只身去了越南。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发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照样身体强壮。

  而背后的原因,是妈妈们经常给孩子吃小鱼小虾和红薯叶。

  很快,他将这种饮食习惯推广,顺利解决了孩子营养不良的问题。

  整个过程,他没有试图改变任何人。

  而是用具体的行动,向大家证明,遇到难题不妨换个思路试试。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被自己思维困住的人,没人能解开他头脑里的枷锁。

  与他们交往的最好方式是:

  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我不会改变你,你也不要影响我。

  

  03

  不和头脑浅薄的人讲道理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桥段。

  贝内特太太得知有个阔少爷,搬到了自己家附近,就催着丈夫贝内特先生带着女儿们上门拜访。

  她的想法很简单: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太太,而自己的五个女儿,又漂亮又有才华,总有一个会被看上。

  但贝内特先生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有钱人的婚姻更复杂。

  除了样貌才华,双方必定更看重家境和教养。

  他不同意带着女儿们盲目上门,并试图说服妻子,把这事先放放。

  但贝内特太太不依不饶,一会说丈夫毁了女儿们的幸福,一会又抱怨自己命苦,吵得贝内特先生心烦意乱。

  最后,他不得不抓紧逃走,一个人躲进书房找清静。

  贝内特太太自己带着女儿们参加贵族舞会。

  大家表面上对她们彬彬有礼,可背地里却是各种议论和嘲讽。

  有人说她们的衣服过时,还有人说她们靠祖产过活,迟早坐吃山空。

  结果,贝内特太太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女儿们回家。

  很认同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看待一件事,有人浮在表面,有人深究其理;

  有人一秒钟看透事情本质,有人一辈子都糊里糊涂。

  你见朋友盲目投资,告诉他风口已过,他却埋怨你太消极,只知道说丧气话。

  你劝年轻人别玩手机,小心被“奶头乐”消磨生命,他说你活得太累太无趣。

  人与人之间,只有认知相当,才能聊到一块去。

  作家吴军说:和见识浅薄的人讲道理,就是徒费口舌。

  人际交往的核心,除了感情交流,还有观点交换。

  无论何时,都别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一个头脑浅薄的人。

  ▽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曾说: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还会努力为自己的无知做出合理化解释。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认知越低,越容易产生偏见,拒绝改变。

  所以,遇到认知低的人,默不作声地远离,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有认知差的人,注定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每个人,都只能做自己的主人。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ND-

  想要看到更多优质内容,

  关注范叔的视频号哦↓↓↓

  本周读者福利

  fox5227

  发送

  关注读书有范视频号+

  置顶星标读书有范公众号

  的两张截图给范叔

  范叔将抽取五名幸运读者送上

  随机护肤品福袋!

  (价值100-200元)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文章经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

上一篇:校园霸凌再升级!三名未成年逼一男孩吃粪便,结局仅是赔礼道歉!
下一篇:刚道歉又被曝亲密照?男星紧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