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好莱坞大片,票房最高不超过十亿?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6-23
手机版

  电影《闪电侠》由安德斯·穆斯切蒂导演,埃兹拉·米勒、本·阿弗莱克、迈克尔·基顿等主演。然而,许多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有6部好莱坞大片同时上映。其中一部电影是《令狐冲传奇》,而它在中文名称上借鉴了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名“令狐冲”。

  本月中国电影市场上,好莱坞大片可谓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包括《闪电侠》、《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超能骑士崛起》、《疯狂元素城》、《蜘蛛侠:纵横宇宙》等影片,此外,上映已久的《银河护卫队3》也在中国大银幕上热映。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暑期档是6月到8月,而国内的则是7月到8月。

  21号上映的朱一龙主演的电影《消失的她》,接着是《我爱你》,月底还有王宝强主演的电影《八角笼中》,7月国产电影数量相当可观。近期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有6部好莱坞重磅影片同时上映,但它们没有全部压倒国产电影,票房也没有出现大的爆发。

  截至目前票房最高的仍然是上映43天的电影《银河护卫队3》,票房达到了6亿。其他排名分别是上映31天的电影《速度与激情10》,票房达到了9亿;上映15天的电影《蜘蛛侠》,票房达到了2.7亿;以及上映8天的电影《变形金刚》,票房达到了3.7亿。

  至于最新上映的电影《闪电侠》,其首日票房没有突破1亿大关。某平台预测其总票房仅为2亿。

  因此,那些经常声称中国根本不敢引进好莱坞大片,只要引进就会垄断市场,导致中国电影难以生存的网友应该反思一下。实际上,中国现在的观众并不十分热衷于好莱坞大片,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电影市场并没有大规模引进这类电影的原因。

  我猜往往会有人说,将好莱坞大片放在一起比较,是为了让国产电影有档期展示的机会。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两个事实。第一,这六部好莱坞大片并非同时上映,它们的上映时间相隔很长,有的是两个月前,有的是一个月前,有的是半个月,有的是一周前,还有的是刚刚上映。

  它们实际上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上映的,而且基本上与美国同时上映。美国电影也是在这个时期上映的。

  其次,即使在接下来的中国暑期档期,例如《碟中谍7》、《芭比》等电影,它们在中国也已经同步上映了。

  票房表现不佳?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完全行不通了?

  

  如果非要分析的话,可以将电影行业的衰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当前国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外部原因上。

  具体来说,外部原因就是好莱坞制作的大片越来越枯燥乏味,越来越模式化,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例如,《闪电侠》是一部好莱坞主流的超级英雄电影,也展现了多元宇宙的概念。我不会评价伯光君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但以前的漫威电影中,很多电影的逻辑基本上难以理解。特别是《复仇者联盟》三部曲,剧情逻辑真的不好描述,除了特效和英雄,没有任何值得一看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复仇者三部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问题。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还不如一家公司,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从故事开始的人型装甲到后来的纳米装甲,科技几乎跨越了好几个时代。人类数百上千年的科技在几年内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了类似于悬浮航母等的装备。此外,外星科技也被引入到了剧情中,跨越了虫洞。然而,地球上的人们甚至无法前往太阳系之外。

  此外,《美国队长》简直不死之身,而黑寡妇的实力则取决于她的对手。而且,在电影中,欧盟、中国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完全被边缘化,地球看起来只剩下非洲和美洲。特别是在紫薯精入侵地球时,整个战争形式就像小孩子在玩过家家一样。这样的电影只能看特效,其他方面真的越来越失色了。

  如果好莱坞一直保持着这种模式就不好了,甚至不论漫威宇宙成形前的好莱坞大片,还是包括漫威宇宙成形的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除了漫威宇宙,还有很多基于同一IP制作的续集、前传、衍生、重启等等。

  诸如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维伦纽瓦导演的《降临》与《银翼杀手2049》,以及像《疯狂动物城》、《头号玩家》、《火星救援》、《疯狂的麦克斯4》、《小丑》、《霍比特人》、《猩球崛起》等等,这个列表还可以继续列出很多。

  即使是在2010年之后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像《X战警第一战》、《x战警逆转未来》、《x战警天启》、《金刚狼3》、《死侍》、《超人钢铁之躯》等等,都非常出色。而早期漫威的《钢铁侠》、《美国队长2》、《银河护卫队1》等也有许多经典之作。

  就像“后传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糟的《星际大战》一样,《侠盗一号》却非常经典。

  是题材匮乏还是个人英雄主义泛滥导致了好莱坞大片的破坏呢?

  同样的,我们还经常批评好莱坞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会拿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作为反例。然而,我认为英雄主义本质上并不可怕。相反,正面的、伟大的精神符号是大众所需要的。

  一个完全虚构的“超级英雄”只是一个纸牌屋,即使建得再高,也经不起一阵微风。我们需要的英雄是与人民紧密联系的、大众化的英雄,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英雄,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电影《流浪地球》比原作更强调了英雄主义,因为原作中千百代人的付出和传承过于悲壮,甚至令人感到绝望。电影改编所增添的这种独特的英雄主义虽然削弱了原作的寓言性质,却也表达出系列中每个怀揣希望并奋斗的人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的观点。

  观众在观看该电影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希望和人性的光辉,尽管影片中的角色几乎一事无成,和千千万万其他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实际上,将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往往被西方电影所作为,这是一个错误,应该是用英雄主义去掩盖个人主义。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商品,其容易被复制和泛滥,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好莱坞大片的剧情则是主角发现问题后向上级提出,但上级却不相信并要抓捕或解雇主角。主角只好独自调查,经历了一些挫折,如与女主角之间的误解,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如果是科幻片或者灾难片,通常呈现的都是团队形象。男主角通常是离婚、有孩子、游手好闲,还具有专业技能的白人。现在男配角的角色通常被调整为非常忠诚的少数族裔或黑人。此外,还会加入电脑专家、武器输出者、花瓶型号等,并且这些人大多由被抛弃的杂牌军担任。

  超级英雄电影也是如此,它们已经变成了模板,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如果缺乏创意、故事套路,即使特效再好,好莱坞大片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前面提到的是外在因素,虽然大多数电影都千篇一律,但还是有一些精彩的电影,比如目前正在上映的《蜘蛛侠:跨越蜘蛛宇宙》。我认为,这是由于内在原因造成的。第一,好莱坞电影的创作越来越缺乏创新,片子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还有剧情和角色的模式化与套路化。这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十分严重。

  讲到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好莱坞大片,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创意开始枯竭了。其中有6部电影,除了动画电影《疯狂元素城》外,其他全都是知名IP的续集或外传,其中包括3部超级英雄电影和2部知名IP的续集,只有一部是原创动画。现在的观众不那么好骗了。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行业频繁推出老IP的续集,却无法创作出像《黑客帝国》等高水准的新IP。尤其是超级英雄电影题材,反复推出同一超级英雄角色的电影,剧情也缺乏新意。这样的行为往往依赖于老IP所带来的观众情感共鸣。

  像《蝙蝠侠》中“布鲁斯的父母又死了”已经成为一个被滥用的笑话模板,这种缺少创新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好莱坞大片的通病。甚至包括这两年的漫威电影、各种超级英雄电影以及好莱坞大片,例如最新的《变形金刚5》。曾经引以为傲的特效现在也越来越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另外,观众的需求也在逐渐转变,目前只有中国观众还抱持着过去对于好莱坞大片的追捧和认同,其他地区的观众则趋向于对其不感冒。

  目前国内许多观众认为好莱坞电影模式陈旧俗套,受欢迎程度下降,误以为全球观众都持有这样的看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2019年为例,《复仇者联盟4》成为全球最高票房的电影,除了少数国家,如中、日、韩、印度和土耳其,其他国家都有关注此电影。即便在2022年这个受疫情影响的年份,美国仍然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领跑,证明了全球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持续喜爱。

  2022年,除了中国、日本、印度和土耳其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国家都已被攻陷,甚至连韩国电影市场也已经沦陷了。

  到了2023年,韩国的本土电影市场经历了长达五个月的亏损,直到5月份马东锡的电影作品《犯罪都市3》才开始收益。但事实上,韩国市场票房最好的并非国产作品,而是各种好莱坞大片和日本动画片。因此,可以说今年是韩国电影市场的败落,至少是国内市场的失败。

  

  中国和土耳其是世界上仅有的不喜欢好莱坞大片却仍在引进的观众,这种情况类似于印度观众热衷于大制作的歌舞片,而日本观众则独爱二次元。从超级英雄到各种知名品牌,从票房火爆到惨败,中国观众正在逐渐远离好莱坞作品。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看好莱坞大片也许会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这些影片宣扬的西方价值观和我们核心价值观有所不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越来越脱节。虽然偶尔看看以换换口味还可以,但如果依赖这些影片作为主要的娱乐内容就不可取。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情节是一个人获得了力量后要么去危害社会,要么去拯救社会成为英雄,这确实会让人们产生英雄梦想。

  但在中国社会的运行规则中,并不完全遵循这种价值观,随着中国经济、国力、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崛起,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只有那些能够触及中国观众文化敏感点的电影,才能够引起中国观众的笑点、泪点和燃点。尽管这些电影本质上并不是经典之作,但人们仍然越来越喜爱观看。《长津湖》系列和《李焕英》等电影是中国票房排行榜前二的例证。因此,不是全世界的好莱坞式大片不再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相反,这些电影才是让中国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观看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武汉当燃青年活动合集丨走,出去浪!
下一篇:车震门女主版段颖,社会的悲哀:看见偷腥,看不到性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