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心理学家:你的恋爱对象,早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原标题:心理学家:你的恋爱对象,早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儿子则是妈妈上辈子的小情人。下面,我们将场景进行转变——一个成年人正在进行恋爱对象的选择。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他的选择对象往往会带有本人父母的影子,甚至是本人父母的翻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恋爱对象,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俄狄浦斯情结
精神分析流派有一个著名的学说叫做“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学说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情结内核就是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对自己异性的养育者(通常情况下是指父母),有一种天生的依赖和依恋,并在这个过程中排斥自己的同性养育者。
换句话说,男孩通常对母亲的依恋感比较强,而女孩则比较依恋于自己的父亲。在他们长大后,这种对于自己父母的依恋会延展到异性的身上,即在择偶对象选择上会深受这种婴幼时期依恋对象的影响。用更通俗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恋爱模式和观念,从婴儿时期的依恋对象和依据可见雏形和端倪。
婴儿时期的依恋
依恋这个概念最早由发展心理学提出,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对象跟踪记录总结出来的。依恋(attachment)指一个独立个体和重要的人之间的一种稳定而亲密的情感联结,一般而言,这种关系始于出生,在婴幼儿时期达到高峰。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恋爱对象的雏形,会形成于1-3岁,在青春期达到顶峰。
依恋的对象和形成
依恋的对象通常是个体的抚育者,如果有多个抚养者的话,依恋的对象也可以是多个的。只不过,孩子会从中依据自己的原则选择出一个主依恋者,其他则成为辅依恋。
依恋情感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气质类型,这些是客观不能改变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养育者的养育方式和个性脾气等,而后者一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母亲的类型,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发现,那些性格柔和、心理相对健康、个性成熟的母亲在和孩子互动方面更为积极,在孩子生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方面的回应也更加理性和成熟。
而那些脾气暴躁、性格不稳、心理相对处于焦虑和不健康状态下的母亲在和孩子相处互动方面和比较消极,她们一般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非孩子的需求方面回应和观察。
那些积极回应的母亲养育出来的孩子在心理依恋方面更为健康,和家人的关系更为紧密和融洽,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也更成熟,用专业术语来讲,这种家庭和养育形式下的孩子,和家人建立的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这种健康的依恋关系会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延展到以后的新的核心家庭中和社会关系中。
而对照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则会堕入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中,具体表现是,在情景和环境转换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焦虑和不安,有的孩子甚至在表达亲密关系的时候会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比如大吼大骂、拳打脚踢等。
第一心理主笔团|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情结》
责任编辑:
上一篇:“甲醛大户”被揪出!本该退避三舍,很多人却毫不知情,还往家中买
下一篇:敢遛8个保安熊抱梅西的15岁少年,凭什么引爆全网的羡慕和嫉妒?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