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西方哲学史读康德后合适么?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如题

  你甚至可以直接读康德,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用康德检验自己平时的思考深度,如果对纯粹批判里的概念搞得门清,那最多再读读胡赛尔的现象学即可,其他的哲学家都可以不用读了。

  禅宗六祖大字不识,第一次听《金刚经》就悟了,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的哲学在生活中,不是在书本里,生活中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搞得很明白,让接触的人都很舒服的人,不仅是哲人,更是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智慧是哲学的终极目的。

  智慧的内涵可等同于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的前提包括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价值与意义的统一。

  作为一般的哲学爱好者,以康德为终点就够了。

  康德以后的哲学大家,他们的理论,专业性太强,对哲学本身有一定意义,对普通人来讲的实践理性意义不大。

  当然,叔本华和尼采除外,这两位的哲学理论,没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不建议读,当你认为读懂的时候,就你个人来讲,副作用才刚刚开始。

  还有一个例外是马哲,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下。

  你只要知道马哲偏社会政治视域下的历史唯物史观也就够了。

  至于黑格尔,弗格森,罗素,维特斯根坦等哲学理论,没有一定的逻辑学基础,咱们也整不太明白。

  康德批判哲学之所以说对普通哲学爱好者同样重要,是因为康德哲学理论无国界,与阶级,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共同问题乃至困惑——人究竟是什么?

  康德为感性,知性,理性划界,从三个方向论述了这个宏达问题。

  ①人能够知道什么?——真——认识论(知识论)层面,人的理性界线在哪?

  ②人应该做什么?——善——道德论(价值理性)层面,人在现实层面自由何以可能?

  ③人应该期望什么?——美——做为真与善的桥梁,人的精神活动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语言无法表达的“美”究竟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往小了说,即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的三个问题。

  愿景,使命,价值观!

  说实话,每当我想起康德的三大批判,我就激动的浑身发抖。

  不仅是其理论的宏达,而是这个老单身汉对每个人的这份人文关怀和细腻的情感!

上一篇:近三年10部高分佳作,冷门电影珍藏,不容错过
下一篇:原创演技派?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鼻孔姐校园霸凌完后装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