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故事:十八岁以前,父母只看过她两次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不是终点,把后来的不如意全部归咎到原生家庭的人,都不太聪明也不够勤奋(指思维方式的懒惰惯性)。

  我想贡献一个原生家庭很差但现在过得很好的闺蜜——小青的故事,严正反对动辄让原生家庭背锅的懒人。

  01

  小青现年 40+ ,是最高级别的中学教师,事业有成,受人尊敬,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她家大宝是阳光型学霸,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宝也活泼可爱,肉眼可见“雏凤清于老凤声”。更别提她家还有 N 套房产,经济实力不言而喻。而这一切,在她青少年时根本无法想象。

  她的老家在上海某古镇边缘,童年时还有田有地住民房,但她没有父母照顾。她的父母不是死了,而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新疆。在她成年之前,她母亲仅回来看过她两次,每次一个月,父亲比母亲多两周,因为是父亲把刚断奶的她送回上海祖父母家的,从此小青与弃婴无异。

  小青的父亲是上海插队落户到新疆去的,母亲是另一个省份到新疆去的,当年父母两人独在异乡,孤独寂寞,在没有选择没有深交的情况下匆忙结婚,一辈子没有感情,只有怨恨。

  尤其母亲,自私无情,对女儿冷漠,对丈夫狠毒。狠毒到什么程度呢?丈夫得了病,绝不送医,指望他尽早死去可独霸财产。不过人的生命力有时是很顽强的,她父亲生病半辈子却也活到了近半百。他病重时,祖父母叫他回沪就医,直到此时,小青才见到了十岁的妹妹,和约等于陌生人的父母。

  这对未尽任何养育之责的父母,对长女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你不要读大学了,浪费钱,你爸身体不好,你就在家照顾他。

  好在小青不傻,没有理睬,而是去奶奶那里哭诉。

  奶奶有五个儿女,七个孙辈,早先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奶奶靠微薄的农业收入艰难地把小青养大,却得罪了另外的儿子儿媳(他们觉得你怎么只养哥哥的女儿不养我们的女儿呢)。当然手足各异,大伯和小姑对寄人篱下的小青还是同情的,但大伯自己有两个儿子,自顾不暇,而聪敏善良的小姑却英年早逝。

  小青唯一的依靠,仍是年逾古稀的奶奶。此时奶奶已经有一点农村劳保了,她安抚孙女,我已经把你养到 18 岁了,不怕再多养你几年,你去考大学吧,你小姑的抚恤金我一直没动,都留给你……

  奶奶的这个决定让大伯松了口气,却让叔婶心怀嫉恨。更匪夷所思的是,小青的父母也心怀不满,父亲觉得奶奶的钱应该给他看病,母亲觉得钱应该留给她这个儿媳妇,没人觉得大女儿成绩优异,应该继续读书。

  如此诡异的家庭在上海维持了几年后,长期疏离的夫妻兄弟亲子关系都不能令病人满意,小青的父亲又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独自返回新疆那个空无一人的家养病(等死)。

  母亲虽然怨恨丈夫,巴不得他早死,但夫家有房子啊,这可是上海的房子,所以她和小女儿都留在了这里。而小青周末回的“家”仍是奶奶那里。

  02

  几年后,小青工作了。虽然她个子矮小姿容普通,但性格阳光,富有激情,深得学生喜爱。

  有一个叛逆期的孩子沉迷游戏,家长拿捏不住,到了小青手里却天天向上,后来还考上了名牌大学。该家长把小青奉为恩人,知道她出生苦寒,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家境优越的精英男。

  精英男看女人的眼光深邃而长远,美女见多了,骄娇二气的不少,肤浅的精致不对他的胃口。

  而小青 985 大学的学历,文科工作却有理科竞赛得奖的经历,智商绝对在线。如今身处校园,衣着朴素,不慕虚荣,工作辛苦却从不抱怨,而是不断钻研业务提升自己。更难得的是还热爱生活,喜欢做饭,还喜欢体育,坚持运动。运动使小青的身材苗条紧致,皮肤白里透红,这种精气神采有股特别的魅力,远胜于容色的吸引,也迅速赢得了准公婆的信任。

  

  苦孩子眼看就要苦尽甘来,原生家庭却又出幺蛾子了。

  上海本地人在儿女婚事上虽然男女有别,但一般不会明显的重男轻女,也不会明显的压榨婆家。无论如何,女方父母是不可能克扣女儿财产的。一般若是共同买房,那么无所谓聘礼嫁妆,双方父母的爱都给到房子里。若住男方的房子,女方的嫁妆是聘礼的 2 到 N 倍。

  精英男婚前有套父母赞助了大半首付的房子,贷款很少,小青不搞要求加名那套只进不出的“自我保护”,她颇有远见,决定拿出积蓄,提取公积金与未婚夫另外买房。原来的房子则供公婆自住或出租,如此就游刃有余了。(未来 20 年的房价证明了小青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呀!)

  可小青的母亲,从未养育女儿的母亲,却要求女儿留下婚前积蓄养妹妹,不允许她拿出来买房,还另外索取财礼名曰“肚痛包”,自然是有去无回的。

  精英男想你生女儿肚子痛,我妈生我也肚子痛啊,这不是钱的事,是不讲道理!坚决不理!

  小青面对不讲道理的母亲和坚决不理的未婚夫,再一次想出大招,请大伯和伯母代替父母完成了聘嫁礼仪,不需要与母亲撕破脸面,体体面面地结了婚成了家。

  此后相夫教子,夫妻俩事业节节攀升,日子红红火火,此处不表。

  小青结婚时,远在新疆的父亲没有出席。小青孕后期,父亲病危,已经不能长途飞行。没有感情的父亲也是父亲,不可能让他独自死在异乡。母亲拒绝去照料,小青的老公就独自远赴新疆去料理从未谋面的岳父的身后事宜。

  时间也是不巧,小青分娩时老公还没有赶回。人在虚弱时总会想起父母,小青想起自己的一生,她就像一个有父母的孤儿,未得父母疼爱,但生命毕竟是从父母处来,如今父亲病逝,女儿降生,也是完美的延续。她想,我要把自己缺失的全部给孩子。

  小青夫妇迎回了父亲的骨灰,在老家做了墓,刻上了新生女儿的名字,此后这个虚无的娘家反而像个家了。父亲,终于在一个看得到的地方了。

  03

  此后,自私的母亲再不敢明目张胆地欺负大女儿了,但暗中的欺负一直有。

  比如,小青的两个孩子,母亲一天都没带过,哪怕小青的婆婆住院临时需要调换人手,母亲也拒绝。而妹妹的孩子,在人家奶奶没病时她也主动去帮忙。

  又比如上海的民房拆迁,这是父亲家的祖产,母亲却想把全部拆迁房写在她的名下,这样她就有决策权,可以多分一点给小女儿,还可以给继任丈夫。她对小青说,你反正房子多,还计较老房子干嘛?

  是的,小青婚后除了另买的婚房,后来又买了大平层,想着公婆晚年若需要同住房子可宽敞些。加上婚前的房子和公婆的祖产,房产数量有一只手了。但我的房子多不代表你可以剥夺我应有的权利啊!

  小青绕开母亲,直接与拆迁公司和政府部门谈,得到了全权委托人资格。在签合同之初就划好分配额度,自家一套和妹妹一套是同样大的,母亲和继父一套是略小的。如此一来,任谁也找不出茬。

  她也维持着与母亲的常规交往,比如节日探望、生病送医等,但心里已不起波澜。

  成年后的幸福真的可以修复好一切原生家庭的裂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小青这个健康强大的心灵是怎么养成的呢?

  不要跟我说是爱。尤其不是男女情爱啊!

  童年如同弃婴的小青,祖父母自然是疼爱她的,但也是怨的,毕竟七个孙辈一碗水端不平,因小青的存在,老人也被其他子女怨。虽然有很短暂的时间,大龄未嫁的小姑在下班后教小青认字讲故事(这种无意识的“早教”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非常罕见),但不久后小姑就死了。

  读书后,小青缺衣服少文具,开家长会都没人去。缺爱的孤独让她反而更专心读书,良好的成绩使她找到了奋斗方向和尊严。她积极参加一切学校活动,攒下了厚厚一摞奖状证书。

  情窦初开时,也有两个不起眼的男生来示好,都是与她家境相似寄人篱下的苦孩子,其一的父母也在新疆。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他们结伴坐火车去新疆父母处探亲,四天相处在密闭空间里,少男少女朦胧的感情迅速升温,但小青很快明白,这种感情与父母当年在新疆无依无靠就结婚的本质是一样的,没什么质量,她不要没质量的东西。

  在新疆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后,回到上海的中学,小青就与他断了联系,更专心地读书。书里的一切都比身边的有质量多了!重点高中带来的自信充实抵御了缺爱的孤独,无人浇水施肥的野草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下照样茁壮成长。

  长成了一棵树以后,小青的情感体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她从书本、学校、老师、朋友那里获得能量,再把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爱人、同事和学生,如此良性循环,她慢慢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

  所以,原生家庭缺爱怎么办?让自己变得冷静而智慧,先谋生,再谋爱!永远不要向不爱你的人索爱,哪怕他们是父母。

  

上一篇:成人礼||十八而至,不负韶华
下一篇:有什么送给女朋友的18岁礼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