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二十四节气|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农历二月,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春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huì)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祭拜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盈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后来走西口者也效仿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皮鼓】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边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养生【“春捂”】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天气变化快,气温时高时低,尤其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并引起呼吸道疾病。此时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度减衣。适当运动

  

  【适量运动】

  惊蛰时节,运动不宜太过激烈。人们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

  

  【远离“春困”】

  惊蛰时节,气候回暖,人们很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远离“春困”,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外,在饮食上宜清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避免食用大油大腻食品。

  

  

  惊蛰美食

  【猪心枣仁汤】

  

  食材: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苓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茯苓、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癔病等。

上一篇:当十八岁遇上八十岁,这场成人礼很难忘
下一篇:原创韩红年轻时有多美?看完十八岁的照片,才知道是校花级别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