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三千年前的美人心计:武丁爱后妇好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小姐姐?
武丁是商朝时期最强势的帝王,后世的汉武帝犹如他的翻版,他征伐四方,包括鬼方、周方、大彭、虎方、巴、蜀、庸、髳、微(见商王武丁一手抓男人一手抓女人,征伐强大的鬼族、祝融族;商王朝对南方的挤压与经略)、土方、尸方或夷方、羌方、龙方、贡(甲骨文作?,有释为昌、苦、耆等;唐兰、陈梦家厘定为邛,董作宾、胡厚宣隶作上工下口,学者或解释为曷、召等,字库无此字。以“贡”代替)方等。据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总结,武丁时期征伐的方国有81个。
当然这要靠他得力的助手,比如文献中的傅说,甲骨文里还有被近代学者称作武丁三大将的:沚戓(原字字库无,以“戓”代替)、望乘、崇侯虎。实际上沚也曾是武丁敌国,后被收服,后来沚戓忠心耿耿服务于商王。崇侯虎或即文献中崇国的国君,商末纣王时代也有崇侯虎,可能是重名、后世沿用伟大先祖的名字或者影射吧,李学勤认为陕西老牛坡遗址即崇国遗迹。
一个成功的男性身后不仅有忠诚的男性,往往有一个了不起的女性,而武丁身后却不仅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而是一帮贤内助即众多女性。
1、武丁三配
甲骨卜辞中,武丁有三位妻子受后世商王祭祀,也即武丁一生有三位嫡妻,学者称其为武丁“三配”,分别是:妣辛、妣戊、妣癸,妣辛又被后代尊为“母辛”,即著名的妇好;妣戊又称母戊、妇妌。
妇
商朝有很多妇某。甲骨文的“妇”字形状是一位女性外加一件物品,这个物品解释不一,看起来像鸡毛掸子、扫帚、梳子、翎羽等,所以妇的本义就很难理解。可能是鸡毛掸子、扫帚等物品,那就代表妇是专指打扫卫生的女性,即持扫帚做清洁工作的女性,如妇的繁体字为“婦”;如果说是梳子,就是以女性梳妆打扮为特征代指妇女;如果是翎羽则可能是一种代表身份的装饰。而甲骨文中妇某的“妇”很可能是一种女性官职或后宫品级,或者理解为妃。“妇某”的某当是指地名即该妇的来源即母国、氏族、封邑,或者名字,指地名时有时还在左边加一个“女”字表明女性身份,即某国、某氏、某地之女:妇周即周方国的妇;卜辞中周向商王进献的“嫀”即秦地女子;妇妌是“井国之女”为妇的意思,有时也作妇井;妇好的“好”甲骨文作左子右女,是“子国之女”的合称,按理当读作“子”,目前将其释作“好”字,就直接读“好”算了。由于同一个氏国、氏族同时期或不同时期可能有多名女子嫁给商王,同一块封邑也能先后分给不同的女子,所以有些会重名,如妇好就不止一位。
最著名的那位妇好不见于文献,在甲骨文中出镜率非常高,有关她的卜辞多达二百五十多条。

作为武丁妻子,妇好为武丁生儿育女。根据卜辞,可能妇好生育三次,前两次为女娃,最后一个为男娃。
妇好不仅仅是武丁妻子,还是合伙人,深受武丁器重,曾参与武丁朝时的政治活动,根据卜辞:妇好有自己的封地,有向商王室武丁纳贡的义务,如进贡占卜用的龟。
妇好作为官员及皇室人员,参与王室管理工作,供职于占卜机构,查验检视龟甲情况,接见国老及诸侯们的命妇,还主持商王室的祭祀。
妇好有为商王征伐的义务,曾征调兵源整饬军队,经常率军出征,征伐过羌方、土方、巴方、尸方等,有时候还能节制大将沚戓、侯告等。其中征伐巴方时,武丁与望乘一路,妇好与沚戓一路,由妇好设埋伏,武丁驱逐,巴方落入商军圈套;其中一次征伐某方率领了一万三千人,是商朝甲骨文所见最多的一次用兵记录。
可见妇好能力强悍、能征善战。
妇好是一位女将军、女官员甚至一名女政治家,又为武丁生娃,不论从“家”还是从“国”讲,妇好都为商王室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妇好能力超群,武丁对其非常疼爱,多次为其占卜,小到妇好感冒啥时候能好,妇好脚指头疼、蛀牙等何时痊愈,武丁都是亲自过问,还向先祖祭祀祈求为妇好消除灾祸、永保平安。同时妇好作为“王的女人”,生育问题事关王室继嗣,武丁经常占卜贞问妇好能否怀孕、何时怀孕、是否怀孕、会生儿子吗以及祈求妇好和胎儿平安,还担心妇好会不会因难产而死掉,等等,甚是详细。后来还可能封其为王后,成为武丁宗法及政治上的嫡妻。
但是如果从妇好是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妇好是王后一定妖娆漂亮,而推断她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御姐”或者“小姐姐”,那就错了。
妇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将军不假,但这个超级厉害的“小姐姐”超级有毒,她也只是贵族剥削阶级的一员,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商朝人牲祭祀非常血腥(见商朝血腥人祭人殉为哪般(内含不适内容,慎入)),而妇好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主持祭祀,要用人牲,她会眼看着人牲惊恐的挣扎而无动于衷。奴隶逃亡时她也会残酷的追捕,卜辞中就记载武丁曾让妇好去拘执逃亡的奴隶。就算她表现出端庄美丽优雅,也是建立在奴隶阶级的鲜血上的。她也会为了自己和子女的长期富贵在后宫上演宫斗剧。所以,妇好绝不是月光白、白莲花,而是封建、奴隶社会残酷的统治阶级,高墙深宫内深有城府的无情权贵。
妇好作为封邑首领及武丁的妻子和政治、军事伙伴,为武丁的战争及扩张立下不世之功,却可惜红颜薄命,早于武丁香消玉殒。妇好死后被子辈的祖庚、祖甲尊称为后母辛,后世又称妣辛。
当然妇好的下葬和祭祀也风风光光。
——考古专家郑振香在安阳殷墟工作时,发现宫殿宗庙区有一处高岗很是突兀,于是1976年开始组织挖掘,很快挖到了夯土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的夯土一般不会很深,然而工作队挖了很深依然不见底,郑振香要求继续挖,一定要看看下面到底有什么,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一座面积约22平米多点、没有墓道的墓葬。墓中众多“妇好”铭文的青铜器证明了墓葬主人是妇好,青铜器“后母辛”铭文又证明卜辞中的妇好、后母辛、妣辛是同一人。甲骨从清朝末期就已经出土,人们早就从卜辞中了解到武丁有一位爱妻、贤妻、女将军妇好。冥冥之中似乎有注定,谁也没想到她埋葬在宫殿宗庙区,而恰是一位女专家发现了它。由于后世盗墓者紧盯着贵族墓葬区,因此墓葬区商王及贵族的墓葬都曾被盗,而由于妇好墓在祭祀区而躲过劫难,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能够确知墓主人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墓有16具殉葬者,其中4名是孩子。出土青铜器468件总重量达三吨多,铭文几乎都出自青铜器,其中有109件铭文“妇好”或“好”,是她生前自制或王室赏赐的自用之物;铭文为“后母辛”的,是武丁及妇好的子辈等王室成员为其制作的祭器;其他铭文如“束泉”、“亚弜”、“亚其”、“亚启”的青铜器,当是她生前好友、政治伙伴、王室成员、娘家等的赠送的助葬品即赙赗(音父奉,指送给死者的财物)。另有玉器755件、宝石47件、象牙器3件及石器、蚌器等各类物品共计1928件,另并有大量用作货币的贝,令人惊叹:
2件“妇好青铜钺”(器具名中凡带妇好、好、后母辛、后母戊等,皆为器物铭文,下同)重约九公斤,其中一件纹饰是虎食人,2件玉钺及另外52件玉质戚、钺、戈、矛、刀等,均非实用兵器,但代表了妇好军事首领身份即生时的军权;29枚骨镞,91件铜戈、2件小铜钺及其他青铜兵器等可能是实战用的;少量被学界称为“北方式青铜器”如环首刀等,可能是妇好征伐北方部族的战利品。可见妇好的军事能力非常了不起。但是,毕竟妇好是武丁嫔妃,她的主要社会身份并不是武将。妇好墓东南约一里路处的“亚长墓”出土各类器物1458件,铜钺7件,青铜兵器计1042件,占器物总数的70%!
“后母辛方鼎”重约一百三十八公斤;

甑是一种蒸食物的器具,一般底部镂空,类似于篦子,与常与鬲等连用,组合到一起时称作甗。“好汽柱甑”却是一种罕见的甑,它底部没有篦子,而是设置了一根汽柱。使用原理是,配合甑盖,置于炊具上,炊具产生的蒸汽通过汽柱进入甑内,由于甑被严实的盖住,蒸汽便环绕弥漫在甑内,甑内食物蒸熟。一下就能想起来云南传统美食——汽锅鸡。甑与鬲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甗,长一米余的“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三甗一体的。


彝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因为常用来祭祀后来又成为祭祀器具的代称,而祭祀有一定的流程,需要遵从一定的规则,又引申为法度、常规等意。“妇好偶方彝”得名自外形像是两个彝并排,长约八十八厘米、重七十多公斤,彝盖造型像是古代宫殿的屋顶,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座两开间的宫宇。

尊也是酒器。“妇好鸮尊”不论从构思、造型、花纹等讲,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妇好墓酒器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仅觚和爵就近百件,如此多的酒器是不是能证明妇好是酒场的女中豪杰?
四面铜镜,两件玉梳、一件骨梳,数百件玉、骨制成的发笄,玛瑙、玉项链以及手镯等各种梳妆、妆饰物品,或许说明妇好下了战场也与其他女性一样具有爱美的天性。真如《木兰辞》所说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总之,丰富的随葬品一者能证明妇好作为王妃,生时的生活非常奢侈;二者,武丁下葬妇好为其准备那么多的随葬,也说明武丁对她的疼爱。
作为武丁深爱的妻子,妇好的死让武丁很长时间都难以接受,他曾为妇好举行过哭祭,还曾梦见过妇好,且多次占卜询问在下面过的好不好,甚至将她冥配给先王,直到嫁给开国先帝商汤,让商汤保护她才作罢。
武丁和妇好真是一对恩爱夫妻。

但是如果认为妇好是武丁唯一的“心头肉”那就错了。
武丁另一位妻子妇妌也如妇好一般,有关妇妌的卜辞也有二百五十多条,她参与商王室的祭祀、在占卜机关供职活动,还主管农业,也多次率军对外作战,曾伐龙方、贡方等。武丁一样也关心她的生育和身体健康,只不过貌似比妇好差那么一点。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妇好、妇妌既主持祭祀又率军作战,可见女性地位的重要。实际上商朝或是一个妇女享有政治权利的时代,不仅仅是商王妻子有此专荣,甲骨文中妇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妾也不仅指妻妾的妾,有时还与女、母等通用,代表一种性别,也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参与政治活动。
卜辞中有“妣戊井(妌)”,一般认为即妇妌,生时称妇妌,死后被后代尊为母戊、妣戊。
1939年殷墟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之间的武官村出土了一件铭文为“后母戊”的巨大方鼎,高、长、宽分别达到133厘米、110厘米、79厘米,重达800多千克,造型庄重,工艺精良,反映了商朝中期青铜制作的技术水平,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妥妥的“第一鼎”。

学者普遍认为“后母戊鼎”是妣戊妇妌的祭器,发现后母戊鼎的那座墓被认为是“妇妌墓”,该墓面积约77平米,有一条墓道即甲字形墓,属于王室贵族级别。但是该墓早就被盗,除了后母戊鼎,仅发现38个人殉骨架及一些骨器如251枚骨镞。
可见妇妌生时受到武丁宠爱,死后极其尊荣,如果从鼎的大小来比较,似乎妇妌更加尊贵。
如果认为武丁钟爱正妻是专一的情种,又错了。
他确实是情种,不过不专一,而是“多情种”。除了妣辛妇好、妣戊妇妌、妣癸三配及以上提到的妇周,武丁还有嫔妃妇光、妇喜、妇楚、妇爵、妇庞、妇豕等,据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统计,武丁王后加嫔妃共计六十多位。武丁拥有众多妻嫔妃妾,好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政治行为,武丁不仅依靠武力征伐臣服,还以联姻等怀柔政策笼络、羁縻方国、诸侯。
所以,武丁妻妾虽多,但是多是没感情的政治婚姻,他最在意的或是妇好与妇妌,相比之下,妇好参与王室祭祀远多于妇妌,似乎政治地位更高;从武丁多次梦见妇好、为其作冥婚等卜辞看,妇好在武丁心中似乎更胜一筹。
武丁三位正妻,恰好又有三个立为继承人的儿子:孝己曾为太子而早亡,祖庚、祖甲先后继任商王(见商王武丁及其父亲小乙的帝王之术)。那三位妻子到底是谁的母亲?
2三配顺序
享受后世商王祭祀的先妣,一者可能因为是正妻,曾为王后;二者可能是有儿子被立为继承人,不管继承人最终是否真的即位都算是王,比如商汤太子太丁早死,但曾被立为太子,其妻妣戊也享受后世祭祀;三者可能是以上两种情况都存在。实际上以上情况有时候是互为因果,比如“子以母贵”,如果母亲受帝王宠爱,其子很可能会被立为太子;而又“母因子贵”,儿子是太子,母亲就能长保尊贵。如此,孝己、祖庚、祖甲可能同母,是三妣之一的儿子;可能其中两个同母,三妣中有两位是他们的母亲;可能分别是妣辛、妣癸、妣戊的儿子。这样,按照数学方法,则有C13 +C23 A23 +A33=27种可能。文献记载孝己母早死,则孝己和祖庚、祖甲并非一母,以上可能就缩减为:孝己母亲为以上三配之一,为3种情况;祖庚、祖甲为余下两人的孩子,可能同母为2种情况,也可能异母也是2种情况,则有3*(2+2)=12种可能。
文献中孝己母亲早死,而帝乙、帝辛时期的周祭谱中,武丁三配受祭的顺序是妣辛->妣癸->妣戊,很多人认为此顺序是按照死亡时间排列的,即妇好早死,并据此认为孝己是妇好的儿子。
真的如此吗?
我们要看看妣辛->妣癸->妣戊祭祀顺序到底怎么来的?
死亡的先后顺序只是祭祀排序的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此外还有多种可能:如果三者全部死于武丁之前,还可能是武丁根据喜欢程度确定的,很显然只管新人笑不管旧人哭,妣戊死后立妣癸,喜欢妣癸忘了妣戊,妣癸死后立妣辛,喜欢妣辛忘了妣癸,如此三者顺序与死亡顺序正好相反;但是如果武丁念旧情,虽然妣辛先死,但他就是喜欢妣辛,也可能排第一;甚至三配最终的祭祀次序形成于后期,是最后一位子辈商王最终确定的。总之,祭祀顺序并不能反映出死亡顺序。
实际上,祭祀时排第一的妣辛妇好反而是最后一个死亡的。
妇好墓中出土了一组26件铭文为“后

母”或“后

母癸”的青铜器,李学勤认为该字同“巧”,学者基本认为(后)巧母癸即妣癸。妣癸的祭器怎么埋入了妇好之墓?很可能那是武丁或祖庚、祖甲为妣癸铸造的祭祀器,后来下葬或祭祀妇好时用了;也或许是巧的母族送给妇好的赙赗。也即妣癸早于妇好而死。
1991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了一批甲骨,占卜的主人不是商王(称“非王卜辞”),而是“子”。杨升南《殷墟花东H3卜辞“子”的主人是武丁太子孝己》、韩江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等很多学者和论文都认为该“子”是武丁太子(还认为是故太子孝己,且是妇好儿子,恐怕未必确凿无误)。卜辞反映,“子”与商王武丁、妇好及其他子某有往来,证明那时妇好还活着。卜辞提到“子”祭祀母戊,而武丁之前没有名为母戊的先妣,则该母戊是妣戊妇妌,当时母戊妇妌已经“享受”祭祀了,可见母戊妇妌早于母辛妇好而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殷墟妇好墓》、李学勤的《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等,都推测妇好墓的年代大致为武丁晚年至祖庚时期。 如果一个君主老来又得到一位三观相近谈得来、又年轻漂亮、又通情达理,还能力很强能帮自己料理政务的“小老伴”,他能不喜欢吗?看看当代房地产大咖王、大科学家杨等人就知道。武丁异常钟爱妇好,很可能是这种老夫少妻配。很可能三配中,妇好是武丁最后一位妻子,死得也最晚。
妣戊、妣辛都称妇某,武丁有很多妇某,妣癸不见妇某称号,很可能是武丁即位前的太子妃或即位后明媒正娶的妻子,从一开始就是王后而不是妇某,即妣癸可能是武丁首位正妻。武丁前期还没处理好内政真正掌权,因此没有武功,其征伐多在中后期,即摆平平衡各贵族之后。妣癸卜辞极少且不见参战,很可能妣癸死得最早,武丁中后期四处征伐之前妣癸已经逝去。
武丁占伐龙方、巴方的卜辞有过同版,而妇妌和妇好则分别参与过伐龙方、巴方的战争,妇好和妇妌也曾同出现在一组卜辞中。说明妣戊妇妌、妣辛妇好有段时间同时以妇的身份服务于武丁,只是时间上不完全重合或者立为王后的时间有先后,也即妇好和妇妌有过交集。武丁大权在握后,四处出击,妣戊妇妌、妣辛妇好曾是武丁众多的妇,多次参与战事,因其才干,便成为了武丁的御前大将和得力助手,既在武丁王朝及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获得了武丁的欣赏,逐渐从诸妇中脱颖而出。妣辛妇好死得最晚,妣戊妇妌与妇好大概同时期,而妣癸死得最早,妣戊妇妌可能死于妣癸与妇好妣辛之间。
所以,三配的死亡顺序是妣癸、妇妌妣戊、妇好妣辛。很可能妣癸死后出现了妇妌妣戊,后来武丁立其为后。又一段时间有了妇好,也为武丁所喜欢,妇妌死后便再立妇好为后。
3三配之子
妣癸死后,武丁会扶正其他钟爱的妃子。从人性及后世历史来看,君主往往更宠幸后来的年轻妃妾,并且爱屋及乌喜欢她所生的幼子,甚至还会为之更换太子。据《左传·哀公六年》齐景公喜欢爱妾所生的少子荼,还嘴里咬一根绳扮作老牛让荼骑,甚至还因为不小心跌倒而磕破牙,这就是“孺子牛”的典故。所以,武丁新欢生下儿子后,新欢必然为自己及儿子铺路,这是互为因果的,母贵时就要子贵,子贵则母能长期贵。武丁因为后妻而流放孝己以至于孝己早死的说法当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从妣癸最早死亡及文献记载故太子孝己母亲早亡来看,妣癸是孝己的母亲。
妇好和妇妌曾有交集,而且都深受武丁器重及喜爱,她们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任王后,如果他们谁生下儿子,概率会更高。妣戊妇妌和妣辛妇好可能从孝己死后甚至死前就已经开始斗争了。然而她们有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妣癸留下的儿子——太子孝己。
有共同的敌人未必会成为朋友,但是一定会是合作伙伴。
妇好、妇妌会抱团对付孝己!孝己当然能明白自己的险恶处境。
文献中孝己以孝著名,但是孝己的孝到底孝的是谁?是真的孝吗?
从宗法上讲,王、后与太子是男、女掌门和接班人的关系,王和后是夫妻,但是王、后未必是太子的亲生父母。而且宗法上的父母与子的亲缘关系要高于血缘上的亲生父母,即太子是谁亲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位时的王和后是他宗法上的父母。有的太子是过继来的,并非王、后亲生,但是太子奉王、后为宗,不能再算作亲生父母的孩子了,亲生父母见到他还要下跪。如果太子的亲生母亲被父王废黜,那太子就要奉新任王后为母,请安都要去请王后的安。过继来的或者亲生母亲被废黜的太子,甚至为了避嫌不去亲生父母那里。
孝己亲母妣癸死后,他唯一的母亲就是时任王后。他侍奉的双亲中的母亲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没有血缘仅仅是宗法上的母亲,即身为太子要把在任王后认作母亲,所以他孝顺母亲就可能包括父亲的爱妃妣戊妇妌、妣辛妇好。也正是他把非血缘关系的妇妌或妇好当做亲生母亲一样孝顺,才留下孝的美名。
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宗法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概率是因为迫不得已:他失去了亲生母亲的保护,眼看着父亲对新欢言听计从,不得不主动讨好父亲的新欢,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又是一种策略,即以给父亲、母亲请安的由头常常从太子宫跑去王后宫,时刻刺探、掌握武丁及王后的思想和行为动态。
但是,竞争是无情的,不仅“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商王室的后宫也不相信。可能随着妇妌、妇好儿子的出生,竞争更加激烈,孝己感觉无望,后来抑郁而亡了。正是妇好、妇妌各自分别为自己和儿子铺路,才害死了孝己。
商王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庙,甲骨文也称“宗”。有的祖先在国家宗庙集中祭祀,有的还有独立的专设宗庙。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人为先考先妣立专设宗庙是相当慎重的,不是说是个祖先就有自己独立的宗庙。从甲骨文有宗的商先祖来看:首先,追述的最早的祖先神(或自然神)如河、岳、夒等有独立的宗;其次,自王亥、上甲微以来到商汤之前,都无宗;再次,商汤以后到最近的先考有宗的基本是直系;最后,先考有宗的较多,先妣的宗较少。可见商人立宗是:重始祖轻祖先,重近世轻远世,重直系轻旁系,重男性祖先轻女性祖先。
商人有宗的先妣不多,如果先妣有宗,可以说这位先妣极端重要或者曾做出极其重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在后代心中极其尊贵。
而甲骨文中,妇好有独立的宗庙——“母辛宗”。妇好之所以有宗,必是后来的在世商王为其女祖所建。祖甲死后传子,是直系先王,母辛宗能建立且保持下去,必然与祖甲有关,所以祖甲是妇好的儿子。
现在已经确定,孝己母亲是妣癸,祖甲母亲是妣辛妇好,那祖庚的母亲是谁,是妣戊妇妌吗?
很可能是的。
祖庚年长于祖甲,孝己死后,理应祖庚为太子,但是哪有那么触手可得的好事?文献中称,孝己死后武丁欲立祖甲,而祖甲认为哥哥祖庚更应该为太子,于是“不义为王”。这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祖庚、祖甲之间太子之位的竞争。由于祖甲“不义为王”,祖庚得以成为太子。
花东卜辞的“子”曾祭祀“母戊”,且是H3卜辞中唯一受到“子”祼祭的母辈人物,可见“子”与母戊可能是母子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子”是武丁太子。符合以上条件的只能是妇妌母戊与太子祖庚的亲生母子关系。
4、美人心计
孝己死后,妇好、妇妌曾经的“伙伴关系”会立刻转为敌人关系。实际上,孝己还没死时,妇妌和妇好就会有斗争,只不过她们有共同的对手,合作大于竞争。但是妇好肯定会为未来铺路,特别是儿子祖甲出生后意愿更加强烈。妇好必会倚仗武丁对她的宠幸,试图让武丁越过祖庚直接立祖甲。
后来基于祖甲“不义为王”——其实大概率是因为宗室、大臣们感叹孝己因妇好内斗而死,劝说武丁立长,妇妌也极力为儿子祖庚争取,武丁思虑孝己死去,无法挽救,白白浪费了一个儿子,采取兄终弟及方式,先让祖庚接任,由祖庚传弟祖甲,即以祖庚为太子,太子的太子为祖甲,广泛宣传出去,获得朝廷大臣的肯定,形成既定事实。这样做既满足了妇妌、大臣们,又照顾了妇好。
妇妌和祖庚知道事情肯定还会变,即妇好依然会设法让祖甲绕过祖庚而即位。不巧的是妇妌先死,妇妌死后,妇好成为武丁唯一的爱,会继续跟武丁吹耳旁风,搬掉祖庚这块绊脚石,所以妇好下一步计划可能就是如除掉孝己那样除掉祖庚。
祖庚曾眼看着哥哥故太子孝己母亲死后因后宫争斗实际上是权争而死,现在自己母亲也死了,没有了亲生母亲的保护,他面对腹黑的妇好,感念故太子孝己的忧郁而亡,应当如何呢?
所以他必须设法树立自己的正统,提高自己的权威。比如网罗支持者,撒钱,表现出贤能的一面;还会借助神、祖先等。
妇妌妣戊墓出土的巨大方鼎即后母戊大方鼎或是他在太子位上为死去的母亲制作的,意在表明自己独特的身份。
从花东卜辞还能看出来很多:
他祼祭母亲妣戊自然是希望亲生母亲给予庇护。韩江苏称“妣庚是‘子’的保护神”,妣庚是小乙王后、武丁生母。祖庚之所以重视妣庚,很可能孝己死后,妣庚曾疼爱过他。在亲生母亲死后,“子”的精神寄托就是他那慈祥曾经给与他无限疼爱的祖母妣庚!总之,祖庚希望亲人的在天之灵能够帮助他,希望借此申明自己的法统。祖庚与妇好过从甚密,一者他与妇好都要表现出对维护宗法上的母子关系,即现任王后和现任太子之间互相关心,以表面的一团和气来掩盖背地里的一地鸡毛;二来与孝己孝顺母亲一样,也是策略。
由此可以得出妣癸、妣戊、妣辛是三配死亡顺序,分别是孝己、祖庚、祖甲的母亲。
下面还原一下武丁后宫的美人心计:

武丁即位时娶王后妣癸,后生孝己,并立为太子。
妣癸早死,留下太子孝己。
武丁开疆拓土,诸妇中的妇妌脱颖而出,立为王后,妇妌生祖庚。
后来诸妇中的妇好又脱颖而出。
妇妌、妇好合谋令武丁疏远孝己,导致孝己惊恐忧郁而亡。
妇好生祖甲,意图武丁立祖甲为太子。
妇妌力争,朝臣反对。武丁既希望立祖甲,又不能不顾及妇妌及朝臣,只好折中:立祖庚为太子,并让他传位给祖甲。
妇妌又死,祖庚为表明正统,以太子身份为母亲做了巨大的后母戊鼎。
妇好立为王后。祖庚担心位置不稳,隆重祭祀祖母妣癸及母亲妣戊,昭示太子身份。
妇好又死,武丁难过,并将商汤与她配冥婚。
5、三配祭祀顺序的形成
那后来妣辛、妣癸、妣戊的祭祀顺序是怎么形成的呢?
武丁时,妣癸作为武丁首位嫡妻也是第一位故去的王后,故太子孝己对其隆重祭祀;孝己死后,祖庚和祖甲也可能以子辈身份祭祀她;妇妌妣戊死后,时任太子祖庚及祖甲又会隆重祭祀两位王母,当然可能是先祭祀妣癸再祭祀妣戊;妇好妣辛死后,祖庚、祖甲又祭祀妣辛,当然会放到最后,顺序是妣癸、妣戊、妣辛。
然而武丁死后,情况就变了。
祖庚先即位,他在任时会把母亲祭祀提前,为了照顾祖甲感受也把妣辛也提前,就成了妣戊、妣癸、妣辛的顺序。
到祖甲即位后,也把生母排最前面,又把武丁首位王后排第二,就成了妣辛、妣戊、妣癸的顺序。祖甲为王便不再传弟即武丁其他儿子,而是以恢复商汤嫡长子继承制的名义传给自己儿子。正是因为妇好的争取,祖甲才能成为王,后代才能拥有王位,妇好也成为后世所有商王的先妣。正是因此,祖甲极其后人对妣辛妇好尊崇,为纪念报答妇好,才为之立母辛宗。所以便为其修建了“母辛宗”。
后来继承王位的是妣辛的孙子,妣辛成为直系先祖,自然按照祖甲时的祭祀顺序,所以后来这个顺序便定型了。
当然一切都是猜测,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份材料也有不同的理解,最终的结果更是有许多种可能。此外还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比如,为何妇好墓在祭祀区而妇妌墓在王陵区?妇好墓中为何没有她的尸骨?妇好墓到底是墓葬还是专门祭祀区?商朝逐渐形成了天子亚字形墓、高级贵族中字形墓,次一级甲字形的墓葬形制,妇好墓仅22平多没有墓道,而妇妌墓77平米多且是甲字形墓,同为武丁王后,妇好墓为何在面积、等级上小于、低于妣戊墓?妣戊妇妌和妣辛妇好都死于武丁之前,祭祀妣戊的后母戊鼎远远大于妇好的后母辛鼎,武丁对妇好如此宠爱,为何没为妇好也制作同样大的鼎?甚至妇好以军事首领著称,卜辞中妇好征伐方国多于妇妌,为何妇妌墓在被盗掘破坏的情况下出土的实战用的骨制箭镞依然超过了妇好墓的八倍?等等。总之,很多事情实在是难以复原了。
但是人性自古不曾变,两千多年以来后宫的美人心计在整个封建及皇权社会几乎天天都在上演,就连商朝也不例外。武丁后妃众多,不知道他当时能否感受到后宫争宠的激烈。不管武丁有没有平衡好后宫,但是他征伐四方的文治武功确实了不起。
《竹书纪年》谓武丁时期“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不过”其实就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东西南北的边界约等于秦朝统一六国后的疆域。商朝的实控区可能不算太大,但是影响力波及可能达到秦朝时期。此说并非古人凭空臆想,甲骨文及考古证明商朝的疆域,除了实控区其余主要是外服也就是臣服或商业、文化交流区及影响区,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见商业文明推动下的强大商帝国)。
或许正是因为武丁武功高,所以后世追谥为“武”丁庙为高宗,《尚书》等各种先秦古籍大加赞赏,《大戴礼记·少间》称“成汤卒崩,殷德小破。二十有二世,乃有武丁即位。开先祖之府,取其明法,以为君臣上下之节,殷民更眩,近者悦,远者至,粒食之民,昭然若视”。《竹书纪年》《汉书·贾捐之传》甚至称其为“殷之大仁”,看来所谓的“仁”跟道德无关,与势力有关。如果你强大了又有话语权或者摆平了有话语权的人,即便疯狂使用人牲,也是仁义道德的,或者说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对的。就像是一个普通人穿布鞋,别人认为他是因为穷;机关领导穿布鞋却被认为是简朴,富豪穿布鞋却被认为没有架子。其实哪有那么多道道,大家目的是一样的——穿布鞋不过是图舒服而已。


点击(最多18字)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