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乡村|做扎根田垄的指导员、销售员、服务员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28
手机版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强农兴农,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2021年12月,南京88位优秀青年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牢记嘱托,奔赴乡村担任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2023年5月4日起,南京广电集团牛咔视频推出系列报道《我的青春在乡村》,聚焦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他们为乡村注入年轻力量,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的奋进故事。

  

  五月的乡村,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好时节。走进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新桥社区,小麦丰穗,菜籽鼓荚,特色苗木郁郁葱葱,党员服务中心亮点纷呈,社区水泥道路整洁有序,新修河道水流清澈,田间地头,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说起社区的变化,苗木基地负责人高飞直夸:“驻村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思想、新销路、新方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大家的腰包鼓了,干劲足了。”

  

  

  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新桥社区

  他口中的驻村第一书记是来自南京市交通集团的赵乐乐。2021年12月,当得知南京市委组织部正在派驻新一批的驻村第一书记时,从小出生在农村,对“三农”有深厚感情的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身为第一书记,我从行动上先驻村。刚到村里,我用一周时间走遍全村‘五横三纵’主干道,在心里勾画出村民小组、产业分布图,对新桥社区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随后的驻村工作中,再一条条地梳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逐一解决问题,慢慢地融入进了村里,成为了一名‘驻村更驻心’的第一书记。”

  

  ▲六合区龙袍街道新桥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赵乐乐

  驻村指导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新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组织凝聚力不高、战斗力不强,组织涣散,导致许多工作难以开展,这是赵乐乐到六合区龙袍街道新桥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面临的一大难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只有把社区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乡村振兴才能续新篇。”想到这里,赵乐乐对症下药,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创新打造了“新星·新桥”党建工作品牌,通过实施“星火”“星辉”“星辰”三项计划,锻造“星书记”、凝聚“星先锋”、培育“星农人”,夯实基层党建桥墩,架起为民服务桥梁。

  

  ( “新星·新桥”党建工作品牌 )

  “我们创建‘新星·新桥’党建品牌,就是希望新桥社区似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征途上吹响号角、崭露头角。就比如我们刚刚结束的一季度党员冬训‘三进’项目。一是进村社,宣讲最新思想、最新政策,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二是进庭院,陪伴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定期邀请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党史知识,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铭记党员身份;三是进田间,邀请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学者给种养殖大户、土地承包人送技术,讲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申请资金补贴等,把强农惠农政策送到基层,把服务群众窗口前移到田间地头。”谈起当前新桥社区的党建引领,赵乐乐滔滔不绝。

  

  (?党员冬训进庭院?)

  在党建品牌的示范、引导和带动效应下,新桥社区所属各基层党支部深化“党员联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机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提振了全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鼓舞了干事创业的决心和韧劲,将全村党员紧紧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形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桥力量。

  品牌销售员:

  “因地制宜,总会找到脱贫办法”

  

  ▲苗木基地负责人高飞介绍苗木生长情况

  新桥社区南临长江,北依滁河,现有耕地8687亩、种植苗木500亩,属于传统农业种植的纯农社区。超半数劳动力外流、重度老龄化、种养模式粗放、省级经济薄弱村……这是赵乐乐到任后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从驻村工作第一天起,赵乐乐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经常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走访调研,在充分调研村情后终于找到了社区发展的破题点——盘活集体经济打造绿色致富带、整合特色品牌拓宽产品销路。

  新桥社区建有500亩苗木基地,栽植樱花、桂花、香樟等苗木2万余株,但由于缺少销售渠道,土地流转、苗木养护等成本又居高不下,短期内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给集体经济本就薄弱的社区带来了很大压力。面对实际困难,赵乐乐变身“品牌销售员”,带着村干部跑政策、跑市场、跑技术。在他积极争取下,社区自主实施了南京龙潭铁路专用线场站绿化项目,实现营收20万元,完成了苗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业务,还顺利签订了2笔苗木销售合同,总金额达到80万元。

  

  (?苗木基地养护?)

  “因为苗木剪枝、扦插、养护等工作都很简单,稍微培训就能上手,来我们基地务工的都是附近村里的留守老人。赵书记探索‘苗木+服务+养护’模式,不仅激发了集体经济活力,还带动社区部分居民增收。”苗木基地负责人高飞介绍道。

  “只要抓牢关键产业,因地制宜,总会找到脱贫办法。”赵乐乐说。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后,社区注册了南京新砳康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整合特色品牌,扩大自主培育的“西三”牌优质稻米销路,与多家企业达成采购意向。“去年,我家种植了160亩‘西三’稻米,在赵书记的推动下,总销售额达到70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标准化,做好品牌化、专业化工作,继续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种植大户顾乃荣乐呵呵地说。

  

  (?赵乐乐在田间看小麦长势?)

  去年,新桥社区重点聚焦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产业发展路子不宽,“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多模式经营发展,探索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村强民富。赵乐乐介绍,去年,新桥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突破,创历史新高。“村办企业今年要实现‘两个百万’目标,即全年营收超100万元、再为明年储备100万元的订单。”赵乐乐信心满满地表示。

  民生服务员:

  “我们帮助村民,

  不能简单搞一次活动,送一次温暖”

  

  ▲社区免费给老人理发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赵乐乐开始想着怎么提高村里人生活的便捷度,让每一个村民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新桥社区常住人口22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一半,14周岁以下青少年比例也很高。赵乐乐观察到,由于社区附近理发店较少,附近居民经常要跑到6公里以外的镇上理发,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尤为困难。

  “我们帮助村民,不能简单搞一次活动,送一次温暖,而是要深化为民服务机制,打造便民阵地,探索便民新举措,提升为民服务效能。”要解决老人理发这样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题,就得有新思路和能够长期实施的新办法。这个时候,赵乐乐“斜杠青年”的身份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他把后方单位爱心职工和社区热心村民组织起来,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成立“阳光新桥公益理发室”,每月免费为社区老人理发。2022年8月以来,社区400多名老人得到了帮助。这种服务模式的创新,为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的便民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也在更多乡村推广开来。

  

  (?社区爱心理发主题活动?)

  群众事无小事,为了精准帮助“一老一小”,他还借助结对帮扶、联建共建等手段,帮助6位青年实现微心愿;累计投入近5万元为3名青少年改造“梦想小屋”;在新桥社区联合开办爱心暑托班,陪伴30名困境留守儿童……老人得到了关心,年轻人实现了心愿,孩子有了陪伴,美好乡村的图景正越来越清晰。

  

  (?社区爱心暑托班?)

  两年任期,时间不长,想干的事情太多。今年,赵乐乐给自己列了个“123”工作计划,即优化一个品牌,深化“新星·新桥”党建工作品牌;创造两个百万,培育壮大苗木产业;做好三件好事,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阳光新桥公益理发室,继续实施“新星之火”公益项目。“未来,我希望苗木、稻米两大产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惠及社区群众”,这是赵乐乐的目标,也是一任接一任驻村干部们共同的心愿。

  村里来了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大显身手,创造一个链接着更多可能的美好乡村。

上一篇:短视频怎么批量操作,大V都这样做自媒体
下一篇:原创《鬼吹灯》又一新篇将袭,实力演员搭档强悍制作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