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恶的对立与共生,在叙事影片中得到升华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23
手机版

  人性之所以为人性,正是由于人性是由生理冲动的兽性和精神约束的神性共同组成,如阴阳一般对立共生。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既有最低级最原始的生理需求,也有最高级最难以达达的自我需求。

  

  低级的需求不能满足时,高级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只有一层层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神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而犯罪行为的产生,正是由于较低级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兽性占了上风。

  

  生理与安全是常见的低级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理和安全需求已普遍得到满足,尊重成为了相对低级的需求。

  犯罪者通过犯罪行为,获得更高级的需求来达到自我满足。

  

  在日本犯罪片中,人性的善恶关系之间的探讨是最常见的主题,与“性恶论”和“性善论”不同,在这类电影中,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是善恶共存的复杂体,是黑白相融的灰色地带。

  许多的犯罪者既是施罪者,又是受害者,善与恶的挣扎,黑与白的交错,将人性复杂一面充分通过电影人物表达出来。

  

  而促使善恶人性的转变,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犯罪行为即是兽性压过了神性,冲动超越了理智,由于低级需求的不满足从而丧失了理性,让兽性占了上风。

  无论是因为一时冲动的激情犯罪,激发了内心的善,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还是将犯罪作为释放自我、博得关注的行为,放大了内心的恶,犯罪行为成为人性波动的刺激点。

  

  影片常带着疑问的态度,通过人物的情绪表达,向观众提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正义?”的深度思考问题。

  《告白》一片将人性之恶发挥到极致,但恶的终点,却又是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的爱。

  

  如影片中的学生A渡边修哉,因为从小缺少母爱,使内心埋下了恋母情结的种子,为了博得身为科研工作者的母亲的关注,他努力学习,发明了一款防盗钱包并获得了奖,然而获奖的报道却被一个少年犯罪的新闻抢了风头。

  失去了获得关注的机会,少年A在无意识中也开始模仿头条新闻中的少年犯罪者,希望通过杀人来获得母亲的关注,无论是对班主任女儿、班长的痛下毒手,还是计划的大型爆炸,生命在少年A的眼里只是博得母亲关注的道具。

  

  如本片的主角森口悠子,她是被害者,婚前丈夫查出艾滋病,但自己却已有身孕,成为单身母亲并将爱都倾注于女儿的她,却在一次“意外”中痛失自己的爱女。

  她又是施罪者,虽然被认定是意外事故,但她却查出女儿其实是死于班上两位同学之手,从此便走上了复仇之路。

  

  无论是在少年AB喝的牛奶中注射携带艾滋病的血液,还是把少年A准备将体育馆炸平的炸D转移至其母亲的办公桌下,还是诱导新老师不停地家访。

  逼迫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而将闭门不出的少年B,迫使他不断回忆往事情绪激动杀掉自己的母亲。

  

  身为母亲的她,间接杀掉了同样身为母亲的她们,将自己的丧子之痛化为血之利刃,刺向了母亲,刺向了扭曲的家庭,刺向了不完善的法律,更是刺向了没能挽救女儿的充满罪恶感的自己。

  但即使复仇结束,残酷的事实仍未改变,她在暴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可以冲刷掉一切痕迹,却冲刷不掉自己失女之痛,复仇之恨。

  

  《检察方的罪人》一片则围绕“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这一问题来叙事,新上任的检察官冲野启一郎一直敬仰的前辈最上毅为了报复多年前杀掉自己好友但因年龄未到而免遭惩罚的变态杀人犯。

  企图将其嫁祸给一桩夫妇被杀案从而使其受到法律制裁,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将真正的杀人凶手枪杀并埋尸郊外,将变态杀人犯伪造为意外事故,同时也为了揭露企图再次发起Z争的极端分子。

  

  而冲野启一郎也在调查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前辈一直逃避事实,转移矛盾,为调查真相,不惜向对方律师提供证据,非法取证,只为找到真正的凶手,坚持他所谓的正义。

  为了内心的正义,最上毅想要借刀杀人,惩罚因年龄不足而避免了惩罚的“罪人”;为了内心的正义,冲野辞掉检察官的工作,加入对方律师团队,只为揭露事件的真相。

  

  而最终,最上毅坚持了自己的正义,也成为了犯罪者,冲野启一郎也坚持了自己的正义,却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为了惩罚残忍杀害自己伙伴却因年龄免于坐牢的杀人犯,为了揭露右翼分子的肮脏交易的最上毅是否是真的恶?为了追求真相不顾一切,甚至要揭露自己敬仰的前辈,坚持所谓正义的冲野启一郎又是否是真的善?

  

  究竟是应该坚持程序正义,还是实体正义?

  是坚持最上毅认为的“时代在无情地改变,正义也在不停地变化,要想坚强地活下去,就必须坚持自己的正义”。

  影片并没有给出答案,正如人的神性与兽性,是难以割裂的,是互相牵制、相互交融的。

  

  兽性与神性的相互结合,善与恶的冲突与融合,才是真实的人性所在。

  《小偷家族》一片中更是将人性的善恶都杂糅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无奈、被迫却又合理的情绪出口。

  

  如在这个无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族中担任“母亲”的信代,面对被生母抛弃、常被家暴的小女孩由里,她选择了擅自收养,同样的,她也在之前收留了一个小男孩祥太,自己无法生育,便将母爱寄托于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上。

  同时为了保护有偷窃行为的阿治,也为了弥补当年阿治代替她承担杀害前夫的罪行,她选择了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罪行,锒铛入狱。

  

  从母亲和妻子的角度来看,她是善良、无私的。

  但她在洗衣厂工作时擅自拿走客人衣服里遗落的物品,为了省钱不办葬礼,将去世的奶奶埋在院子下面,并对奶奶的养老金觊觎已久。

  

  从利益的角度看,她又是自私自利的、且在违法的边缘一直徘徊。

  其实在影片中不只是她,每一个人都是善良温暖但又有自己小心思的。

  他们虽然没有血缘联系,却像真正的家庭一般关系紧密。

  

  奶奶注意到亚纪的脚比平时凉,便知道她有心事。

  信代紧紧地抱住由里告诉她真的爱她是不会通过暴力来表现,而是像她这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来表达的。

  在这些细碎、平常的场景中,她们是相互依靠、彼此守望的。

  

  就像影片中提到的李欧李奥尼的名作——《小黑鱼》的故事,他们的家就像一群随时会被吞掉的小鱼,奶奶就像那条小黑鱼,充当着他们的“眼睛”。

  合力赶走金枪鱼,但当奶奶去世,小黑鱼跑掉,金钱难以支撑、违法行为也逐渐被发现,小鱼群也被迫散开了,但每个人在各处又时刻牵挂、念记着彼此。

  

  但同时,无论是想要把存的钱都留给自己前夫儿子的大女儿亚纪的奶奶初枝,在取钱时故意大声说出密码想要让亚纪听到,还是想从奶奶那里得到一半抚养费的丈夫阿治,他们都在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更何况是没有血缘牵绊的他们。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爱的表达。

  正是这样无私与自私的交织与相融,才构成了复杂多样、千姿百态的人间世。

  影片将复杂却又十分现实的人性矛盾展现出来,不仅在内容的细致程度上十分讲究,容易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将叙事主题升华。

  

  使这类影片摆脱宣扬正义的枯燥教条、冷漠的宣传工具的身份,摆脱泛娱乐化、过度商业化,强行正能量的内容,而是将现实问题客观地表达,将人性之复杂细腻地体现,从而引起观众的深度思考和反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橘子大娱

上一篇:垫江自考公共关系专业的主考学校有哪些?
下一篇:空难过后,四名儿童存活——奇迹真的发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