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可能隐藏在正常皮肤中;在虚拟现实中闻到花香|一周论文导读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19
手机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癌症可能隐藏在正常皮肤中

  经常暴露在阳光下、不做紫外线防护的人要小心了,癌症相关的突变可能会在看起来还正常的皮肤中累积。最近,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中发现,即使皮肤没有斑点或者瑕疵,也会携带晒伤导致的DNA突变。

  研究收集了数十名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癌患者样本,结果确认他们正常前臂皮肤中的突变要比平均水平高出4-5倍。研究者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单一皮肤癌患者会在将来在同一部位更易患上其他类型的皮肤癌。同时,他们提出一些激光治疗和皮肤磨削技术可以减少或清除正常皮肤突变,帮助降低新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DOI: 10.1126/sciadv.adf2384

  向蝙蝠学习高超抗炎技术

  蝙蝠是唯一能自主飞行的哺乳动物,这种代谢成本高昂的过程推动其演化出了特殊的免疫系统,比如蝙蝠更容易从对其他哺乳动物致命的病毒中存活下来。在《细胞》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ASC2的蝙蝠蛋白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小体的活性。

  

  ▲蝙蝠可通过ASC2蛋白获得更强的抗炎功能(图片来源:Qi Su)

  在基因工程小鼠中,表达ASC2蝙蝠蛋白的小鼠可以更容易地抑制炎症,并且降低感染发生时的严重程度。根据分析,与人类同源蛋白相比,蝙蝠的ASC2蛋白拥有4个特殊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抗炎功能提升的关键,这将给抗炎药物带来新的启示。

  DOI: 10.1016/j.cell.2023.03.036

  揭示糖尿病药物耐药新机制

  阿卡波糖是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该药物临床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后出现严重耐药。

  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肠道微生物介导的药物分解代谢途径及关键酶,揭示了阿卡波糖降解及耐药的新机制。

  研究团队在实验中分离得到代谢阿卡波糖的主要肠道菌株。动物实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大幅削弱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降糖效果。进一步,研究团队在该菌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全新的可代谢阿卡波糖的糖苷酶,命名为Apg。该酶可将阿卡波糖降解,而使其丧失药物功能。肠道细菌代谢引起的阿卡波糖耐药风险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于阿卡波糖低响应的患者,可考虑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或靶向干预代谢酶的策略来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

  在虚拟现实中闻到花香

  打电子游戏、观看4D电影或是虚拟教学环境中,用户已经能通过虚拟现实(VR)获得身临其境的视觉、声音和触觉体验,但要获得嗅觉和味觉体验还很难。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宇航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教授合作领衔的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展示了新开发的可穿戴式柔性小型VR接口,能让用户闻到迷迭香、菠萝、煎饼或榴莲等多种不同气味。该设备还能与VR世界无线连接,打造沉浸式和更具真实感的用户体验。

  

  研究人员设计的这两款无线气味接口,都以带香味的石蜡作为微型气味发生器,代替瓶装液体香水,从而实现小型化、轻巧灵活的目的。第一款为绷带形式,能直接贴在鼻子下方的皮肤上,有两种气味选项;第二款是软面罩形式,能产生9种不同气味。研究者还用30种不同的气味演示了该设备的可定制性。当微型气味发生器下方的热源被激活后,只需不到1.44秒,就能在局部区域内快速准确地释放特定气味;通过有效冷却石蜡,则可以结束嗅觉体验。

  首个模拟出人类小胶质细胞的类器官模型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专门驻留在脑部的免疫细胞,在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中起重要作用。但要在体外环境研究小胶质细胞非常困难,因为一旦脱离脑组织环境,它们几乎失去所有的功能。

  日前,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类器官(一种模拟人脑组织的三维细胞结构),首次在活体人源组织中研究人类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别于以往的人脑类器官,新模型能够让研究者在整个大脑发育过程中研究环境对小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鉴定出了确认小胶质细胞身份、促进其成熟并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几种环境特异性因素,如TMEM119和P2RY12。

  

  ▲研究示意图(图片作者:DOI:10.1016/j.cell.2023.04.022)

  这一成果意味着,现在我们想要检查健康或疾病的大脑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有了一种重要工具。利用该方法,研究者检查了来源于自闭症患者的小胶质细胞,发现受其生长环境中神经元差异的影响,小胶质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变得更强,这一点或可解释患者脑部炎性的来源。研究论文本周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细胞》。

  DOI:10.1016/j.cell.2023.04.022

  重新理解大脑的信息传递速度

  人们一直认为,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在青春期前期就稳定下来了。然而,一项近期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向这个长期以来的观点发起了挑战。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信息传递速度持续增加到了成年以后。

  在最新研究中,作者对74名年龄从4岁到51岁不等的志愿者进行了实验,他们通过电流脉冲刺激检测在不同年龄的个体中,神经信号在脑区间传递所需的时间。他们发现,大脑信息传递速度在童年期甚至早期成年期仍在增加,直至30~40岁左右才趋于稳定。与儿童相比,成年人的信息传递速度大约快一倍。

  这一发现有助于明确大脑发育的敏感阶段,以及为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于青春期后期及早期成年的神经系统疾病寻找治疗方案。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试图理解对于特定的年龄组,神经系统疾病如何改变信息传递速度。

上一篇:“所谓的大人,不过是柔软牡蛎”,这部黑马漫画篇篇治愈
下一篇:爱芭蕾必知 | IFBC!世界上最大的芭蕾舞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