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是最好的运动之一,但很多人没走对!一定要做好这五点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19
手机版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最好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要增加运动强度,健步快走就是最好的运动之一。

  

  平时我们正常走路运动虽然也有益,但运动强度不够。而健步快走通过加快步频进行锻炼,可以更好地达到健身锻炼的目的,有益身心健康。

  健步走虽好,但是没有走对的话,反而会伤害身体,得不偿失。

  

  健步快走注意 5 个细节

  很多人都没走对!

  1

  不要走走停停

  有些人觉得日常走路也算走路锻炼了,虽然这样比久坐强,但没有锻炼强度也没有长时间坚持,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健步快走最好是一气呵成,走够 30~40 分钟,保持一定频率,每秒走两步,每天走 6000 步是比较合适的。想要减肥的人群可以多走几千步。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步数,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状态不好者。

  △点击领取蕙蓉保福利

  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块时间锻炼,也可在工作间隙分次完成,但每次最好连续走够 10 分钟以上。

  2

  别在马路边走

  不少人习惯沿着马路快走,然而这样走可能对于身体反而是一种“伤害”。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发一项研究: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管软化显著,效果持续到散步后 26 小时。而沿马路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

  

  健走最好选择公园、体育场、操场等,具有草地、土地、塑胶场地的场合,减少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健走,保护膝关节。要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因为地面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会构成一些危害。

  3

  别上来直接走

  很多人忽视了健步快走前的热身。不热身,不仅会因为暂时缺乏关节液而易磨损关节,而且身体关节没打开,活动受限,锻炼效果也不好。

  △点击领取甲状腺筛查福利

  健走前应适度拉伸,足部有些发热时开始加快速度。想休息的时候也不要急刹车,停下来之前就应该放缓速度。

  4

  步伐不要过大

  很多人觉得健步快走就是要大步前行,但这样走路容易拉伤大腿内侧的韧带。另外,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健步走以小步为宜,有的人第一天就走得飞快,超过负荷,会伤到膝盖和小腿,产生疼痛。

  5

  不要低着头走

  健步走应该身体端正,颈椎、脊椎成一条直线,眼睛直视前方。注意肩膀放松,不要保持一种姿势,以免肩颈不适。

  同时,健走时要注意收小腹,然后随着运动的频率慢慢舒展,一收一舒之间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

  《2023 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中建议:走路时,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最好做到“前不过肩,后不过腰”。

  

  坚持健走至少收获6大好处

  1

  健走2个月,心脏机能有改善

  适宜强度健走可以改善心脏机能,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2

  2健走4个月,肺活量增大

  健走能够改善肺活量,对于常年无运动基础的人,经历4个月的每日健走后,肺活量、每分最大通气量均显著增大。不仅如此,脑血流量也增加了。

  3

  健走半年,免疫功能改善

  唾液免疫球蛋白是机体第一道抗感染防线。刊发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对29名54-70岁的老人进行了为期24周的健走测试,每周走5天,每次至少30分钟。他们的唾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34.7%,分泌率升高54.2%。

  

  4

  坚持健走,促进消化吸收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还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健走时内脏器官随之微颤,呼吸中膈肌也会上下运动,对胃肠产生按摩,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5

  坚持健走,改善血糖血脂血压

  健走动用70%以上的肌肉协调参与运动,规律的健走对血糖、血脂、血压均有改善。

  6

  坚持健走,帮助改善心情

  锻炼不仅会让机体产生“快乐因子”多巴胺,在健走过程中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增多,也会让身心愉悦。

  

  鞋子穿不对,健走都白费!

  健走时,如果鞋子没选对,尤其是老人有足部疾病的情况下,不仅健走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伤脚。

  老年人健走时不能穿普通的皮鞋、硬鞋或底非常薄的鞋。多老人健走太猛,走得脚板疼,这些脚板疼的老人中大多是平足。无论是高弓、平足,还是正常足,选择适合自己脚型的鞋,走路就不累了。

  

  老人日常出门、健步走应选择鞋底硬、鞋垫软、鞋帮稳的鞋。此外,鞋子也不宜太重,太重容易伤脚,建议选择轻便的鞋子走路。

  对患有足跟痛的人来说,建议穿有点儿鞋跟的鞋,大概3厘米左右的鞋跟便可以了。有少许高度的鞋跟,能使足掌向前倾斜,于是压力便会被转移到前足掌去,减少后跟的受力。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自健康时报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上一篇:学术头条:天文学家捕捉到有史以来最大宇宙爆炸
下一篇:丰都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好通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