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生日后,他当上了网吧“巡逻员”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09
手机版

  

  春日的午后,小亮(化名,16岁)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跟随社区儿童主任穿梭在街头巷尾,向附近的居民发放文明城市创建倡议书。

  与此同时,在与小亮相邻的街道上,刚过完18岁生日的小朋(化名)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当起了网吧“巡逻员”。

  在枝江市检察院检察官的陪伴和鼓励下,由原来的腼腆羞涩到现在的热情大方,从当初对法律的不以为然到如今的心存敬畏,二人足下的脚印一步一步重建着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信心。

  一年前,小朋因琐事与他人积怨,后邀约好友小亮共同将对方殴打致轻伤。按照公检两家建立的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协作机制,虽然小亮在案发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仍同步对二人开展社会调查,后以小朋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枝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该院邀请侦查人员、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社区儿童主任等,通过“听证+训诫+督促监护”的方式,将帮教会开到了二人“家门口”。

  

  帮教会上,侦查人员对二人进行了训诫,小朋和小亮当场宣读了悔过书和道歉信。在检察官的主导下,二人父母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并取得谅解,双方当场达成了刑事和解。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小亮的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等多个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按照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意对小亮不起诉。

  

  “感谢检察官给孩子一次机会,我们羞愧难当,今后一定加强陪伴和教育。”从检察官手中接过《督促监护令》,几位家长颇有感触。

  为了帮助二人尽早回归社会,该院根据二人犯罪情节、年龄、性格、成长经历,制定了个性化帮教方案,由检察官、社区民警、儿童主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分别签订了3个月和6个月《帮教考察协议》,二人还自愿签署了《帮教考察承诺书》。

  这是该院探索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帮教的一个缩影。

  2021年以来,该院在办案中发现,不少犯罪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已有过多次违法劣迹行为,但因年龄、情节较轻等原因被“一放了之”,没有经过任何实质性矫治帮教,导致重蹈覆辙。

  经过一番实践探索,该院通过数据赋能,联合公安机关建立了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动态数据库,按风险等级将罪错未成年人由轻到重划分为“黄橙红”三类,并针对不同等级找准“矫治点”。对于“黄色”类,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制度优势,以学校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避免司法过度干预;对于“橙色”类,以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方式,重在教育引导;对于“红色”类,通过旁听庭审、公益劳动、体能训练等帮助制定目标,重建自信自律。

  该院还借助老党员、退休教师等“五老”人员以及社区、村儿童主任、社区民警等参与帮教,邀请热心儿童公益事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帮教观察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吸纳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力量参与帮教,共同为“失职家长”“补课”。

  截止目前,该院累计对26名罪错未成年人建档入库。通过分类精准帮教,先后有7名“红色”罪错未成年人调整为“橙色”,其中5人先后“出库”,3人参加高考并被大学录取。“出库”人员无一例“再犯”。

  如今,小亮已经重返学校,谈及目前的校园生活,小亮倍感珍惜。小朋则在一家网吧当起了收银员。对小朋来说,他更希望被人称为“公益劝导员”。“从违法者到护法者,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获得感。”小朋感慨地说道。

  

  作者丨陈? ?奇

  

上一篇:靠年轻男人续命?这一次,没人能救得了“晚节不保”的蒋雯丽
下一篇:妈妈的错?!2岁男童整夜不睡,竟是因为感染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