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河南18岁少女相识40岁大叔,女孩苦寻对方24年:想见你一面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09
手机版

  来自河南郑州的村妇王晓民,都已经和丈夫步入婚姻殿堂18年,家中的女儿也早都已经长大成人。但18年来王晓民却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位比她大22岁的高材生大叔。王晓民经常对丈夫说,“这辈子一定要找到这位大叔,最好还要和他见一面”。

  对于王晓民如此疯狂的做法,丈夫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呢?王晓民和大叔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花了18年的时光,王晓民最终找到大叔了吗?

  

  一、王晓民与大叔的相遇。

  1978年,王晓民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相对闭塞的小村庄。父母总共生了他们9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庭条件非常拮据。7岁那年,王晓民的母亲意外得了精神分裂症,家里再也没钱供养王晓民上学了,她只好辍学回家务农。等到了王晓民18岁的时候,她又被父亲送去附近一家玻璃厂上班。

  进入玻璃厂后,王晓民从事的是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工作虽然很清闲,但枯燥乏味,没有任何乐趣。幸运的是王晓民结识了一大帮好姐妹,有这些姐妹们陪她玩闹,王晓民也在玻璃厂里顺利坚持了下来。

  

  1996年的一天,王晓民趁着休假和一起的姐妹去蓄水池边洗衣服。忽然,一位过路的男子没有看清楚前面的道路,一不小心跌入了深深的蓄水池中。这时王晓民也跟着倒霉了,被男子下意识的动作瞬间拖入了水中。

  王晓民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压根不会游泳,很快便呛了水,意识也渐渐地消失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厂里新调来的厂长何宝国忽然出现,跳入水中奋力将王晓民救了上来。

  上了岸后的王晓民面色苍白,目光呆滞,连着吐了好几次口水。何宝国又急忙扶她去旁边的凳子上休息,还试着用手拍了拍王晓民的后背。终于在何宝国的悉心照顾下,王晓民身体的各项指征总算恢复正常。

  

  此后王晓民为了报答何宝国的救命之恩,会把何宝国安排的工作全都事无巨细地完成。每次下班她都是最后一个出仓库门,确保将机器准确关闭之后才放心地离开。

  那时候何宝国也稍稍注意到王晓民竟然是个如此刻苦努力且细心负责的女孩,经常在工作当中给予王晓民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把自己看过的有关成长的书籍拿给王晓民看,弥补王晓民曾经辍学的遗憾。事事帮助王晓民,为王晓民排忧解难。

  久而久之王晓民从何宝国身上获得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她也在心里默默地把何宝国当成了像父亲一样的人。

  

  日后的一天王晓民无意当中了解到,何宝国竟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高材生。22岁的时候他从江苏南京的一所知名院校毕业,因为他的各项专业技能优秀,刚开始就担任了一家工厂的厂长。如今被匆匆调到王晓民所在的玻璃厂任职,依然是厂子里面的一把手。

  无论厂子里发生什么大小事,都是何宝国一手经办。自从他过来玻璃厂之后,效益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何宝国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王晓民学习的好习惯。每周周日晚上10点,他会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带着锁子的笔记本,在笔记本中记下这周未完成的工作和待办事项。然后到了下一周他就会优先将这些代办事项一一完成。

  而作为王晓民,对何宝国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何宝国身上的优秀品质。心中也就越来越崇拜何宝国。

  王晓民也渐渐地把何宝国当成了人生旅途中的指引。只要看到何宝国,王晓民就仿佛看到了未来道路上的光。

  不知不觉中,两个人已经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二、救赎。

  王晓民在玻璃厂干了半年之后,果然在何宝国的指引下变得越来越优秀。之前那个一问三不知的懵懂小姑娘,如今早已在厂子里学了不少专业技术。何宝国为她加薪升职,她的工资也比之前高了许多。

  同事们对王晓民的工作能力也越来越认同,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请教王晓民。

  到了冬季夜晚的时候经常需要有人在仓库里值班,大家嫌天气寒冷不愿出门。王晓民也会将夜晚值班的工作揽到自己手中来做。

  

  1996年冬季的一天,正好需要王晓民去仓库值班。

  晚上10点多的时候王晓民在跟舍友们告别之后,便独自拿着一个小煤炉来到了仓库里。

  来到仓库后她轻轻地将小煤炉放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点起了火。火苗升起之后,王晓民便伴随着暖意在旁边的麻袋上睡着了。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阵大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原本分量就比较轻的小煤炉顿时在大风中倾倒,火苗瞬间点燃了仓库里的麻袋。等到王晓民被浓烟呛醒之后,发现火势早已不受控制。

  

  她立马扯着嗓子大声呼叫同事们前来救火。幸好火苗还没有完全蔓延开来,大家每人拿着一个小桶提水,费了一番努力后很快就将火势扑灭了。

  事后经过清算,这场大火烧毁的贵重物品的价值可以抵得上王晓民一整个月的工资。

  王晓民亲自去向何宝国负荆请罪,表示厂子里所有烧毁的东西她都会照价赔偿。

  但何宝国却不仅不提赔偿的事,还塞给了王晓民500块钱。让她最近几天先好好休假,并且多和姐妹去外面逛街散心。

  

  王晓民在厂子里上班期间,因为家离厂子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她很少会回到家中看望父母。何宝国便在每次休假的时候多给王晓民几天假期,让她坐车回家。而且这些假期相当于是白给的,从来不会扣王晓民的工资。

  平日里何宝国还会把公司的一些兼职也交给王晓民来做。想让她多挣点钱,减轻父母的负担。

  就在这一朝一夕的相处中,王晓民早已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心,“她想着等自己今后飞黄腾达了,一定不会忘记报答何宝国的恩情”。

  可意外的是,王晓民和何宝国分别的日子马上就来临了。

  

  三、王晓民和何宝国分别。

  1997年的一天,何宝国因为工作能力出众,又接到了被调往更大一家玻璃厂当厂长的通知。面对如此难得的工作机会,何宝国也很快接受了这份盛情。

  第二天中午,王晓民正要去食堂打饭,一出门便看到何宝国提着行李箱要上一辆面包车。王晓民顿时慌了,饭也顾不上打了,丢下饭盒就跑过去和何宝国说话。何宝国表示他马上就要走了。

  王晓民顿时泪流满面,露出恋恋不舍的表情。这时何宝国从包里拿出一张便利贴,在便利贴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新公司的地址,塞给王晓民后便头也不回地上了那辆即将远去的面包车。

  后来王晓民就把便利贴用一个信封装起来,封了口之后压在了床底下,她将这张便利贴视为珍宝。

  没想到后来有一天,王晓民的弟弟和妹妹在床头玩耍,一不小心把便利贴给撕毁了。等王晓民发现之后,里面的字早都成了碎片,已经完全无法辨认了。

  也正是王晓民的弟弟妹妹这样一个无意中的举动,让王晓民彻底失去了寻找何宝国的机会。

  

  2003年,王晓民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和丈夫结婚。婚后一年又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丈夫对她无比体贴,女儿也很乖巧懂事。一家三口过着幸福而又惬意的生活。

  她还在丈夫的支持下,在自家附近的一处小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主要经营的是一些时髦的女装和大妈装,生意非常不错,顾客络绎不绝。

  王晓民嘴皮子非常好,能说会道,热情好客,大家都夸赞她非常会做生意。没多久,王晓民也攒下了一笔丰厚的积蓄。

  但王晓民的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位高材生大叔何宝国。

  

  她想千方百计地打听何宝国的下落,却又不知道从何入手。她还专门坐车去之前那家玻璃厂向同事们打听何宝国去了哪里,但同事们也不知道何宝国去的那家新厂的地址。

  丈夫曾无意中问过王晓民,“为何对这位大叔如此念念不忘”?

  直到这时王晓民才道出了一件关于她童年时期的不为人知的事。

  原来,在王晓民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重,自始至终都不喜欢王晓民这个女儿。

  

  王晓民的父亲还非常爱喝酒,每次深更半夜喝得烂醉回到家,就会对她们母女10个拳打脚踢。王晓民常常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有时候伤得太重还要去医院包扎一下。

  王晓民的童年是缺少父爱和安全感的,恐惧和不安一直充斥着她的内心。没有人真真正正地关心她,反而她还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弟弟妹妹和精神分裂的母亲。

  直到后来她在玻璃厂遇到何宝国,何宝国真心实意地关心她,照顾她,帮助她。

  在她的眼中,何宝国就是她此生的恩人。

  王晓民的丈夫听到妻子如此解释后,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妻子找到何宝国”。

  

  四、王晓民和何宝国重逢。

  从1997年与何宝国分别之后,王晓民找了何宝国整整24年。24年间她甚至去了好几趟江苏南京,想试着打听何宝国到底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她还去过一些比较知名的玻璃厂,希望能够在厂子里遇到何宝国。

  后来随着网络渐渐发达,王晓民的丈夫也会把寻人信息发到网上。夫妻两个对于寻找何宝国这件事,当成了生命中的重中之重。等女儿长大成人之后,也会时常鼓励母亲,“就是花掉一生的时光,也一定要找到恩人何宝国”。

  直到2021年,王晓民的丈夫无意中得知了央视《等着我》栏目。他急忙填写好材料为妻子报了名。同年1月的一天,43岁的王晓民顺利登上了《等着我》栏目的舞台。

  节目进行的时候主持人随口问了王晓民一句,“我们已经帮你找到你的恩人何宝国了,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只见王晓民含着泪说道,“我想赶紧见他一面”。

  这时随着舞台后面的幕布缓缓拉开,一位熟悉的身影渐渐地出现在了王晓民面前,她几乎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人是何宝国。见面后她也给了何宝国一个深深的拥抱。

  两个人都落泪了,在舞台上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

  

  何宝国解释道,“这么多年来他确实不知道王晓民在一直寻找他。否则他无论如何都会主动前来和王晓民见一面,不至于让王晓民如此辛苦奔波”。

  王晓民说她最关心的是何宝国身体是否健康?何宝国回答道他已经退休多年,身体非常硬朗,至今没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王晓民望着精神饱满的何宝国,这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后来主持人让王晓民的丈夫和女儿也上了台,他们一家三口和何宝国拍了一张合照。这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24年的苦苦寻找总算在这天画上了句号。也许对于别人而言,这场寻找毫无意义。但对于王晓民,就是她生命中的重中之重。

  王晓民深知是何宝国指引着她度过了年轻时的懵懂时光。如果没有何宝国的帮忙和照顾,以她的性格不可能在日后开服装店时那样能说会道。如果没有何宝国的话,她可能至今都无法走出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

  何况何宝国曾对她有过两次恩情,这份恩情她此生都不会忘记。

  

  自从这次与何宝国相见之后,王晓民也开启了自己的报恩之路。她会趁着每年的节假日,提着一份贵重的礼物和丈夫女儿去看望何宝国。陪着他聊天解闷。

  何宝国也曾说过,“自己曾经对王晓民的那份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不至于让王晓民来报恩”。但王晓民向来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做法。

  她已经把何宝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就像王晓民一样,因为父亲在她童年的时候时常打骂她,让她感受不到丝毫的家庭温暖,以至于后来她一直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

  好在王晓民在日后遇到了何宝国,有了何宝国一点点地指引和帮助,总算改变了她原有的性格,让她过上了充满希望的生活。

  当然,王晓民也的确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24年来不辞辛苦地寻找何宝国,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成了典范。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上一篇:最新!2023巴菲特股东大会40条核心摘要!肯定苹果微软吐槽美联储
下一篇:1、恒山对京津冀蒙晋学生免费啦!2、我市急诊医保报销 执行新政策